文化
-
中年油腻?是看不上油腻,还是看不上中年?文化近来,中年人在舆论场上有种被“群嘲”的意思。一开始,大家看不上的是油腻,到后来谁也不清:大家到底是看不起“油腻”,还是看不起“中年”?
-
最好的生活:口袋有钱,手中有书,杯中有茶文化读书是一种自我的修炼。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从中修炼自己的心境,丰富自己的见识。
-
与名人有关的“京城名木”文化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北京的古树有五万多棵,是世界上古树最多的城市。这些古树如熠熠闪光的珍宝般遍布全城,举世罕匹。
-
最有文化的红星路,为什么养不起一家小书店?文化也许,在大书店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才分外想念小书店?也许,大书店很多的时候,也会出现一家小书店?
-
余秋雨商业成功的奥秘:一条“流水生产线”文化回头再读众多批评文字,发现能隐约触及这一点的,似乎唯有李书磊那篇《余秋雨评点》。
-
被误读的孔子,董仲舒之后早已面目全非文化汉武帝儒术之动机,不是有契于仁义恭俭,实在是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
-
“史诗”是一个时代的文学“重器”文化不是每一个作家都适合,都会写出“史诗”,但一个时代需要也必须遴选可数的“史诗”。
-
在这个时代,我们仍然需要诗人的声音文化诗中那些高兴的、忧伤的情绪,那些美好与苦难,哪怕仅仅是语言韵律的美感,都会通过文字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也因此我们成为更丰富、完整的人。
-
中国作家的“少年情怀”和“中年危机”文化在人们关注文学走向的当下,有必要对中国的两个“新世纪”文学做一对比。一个“新世纪”文学是指20世纪初的文学,另一个“新世纪”文学是指21世纪初的文学。
-
秋声秋气读王勃:天涯若比邻文化唐时看重京官,巴蜀之地山长水远,远离权力中心,多为贬谪发配之地,少府又是个下级官吏,杜先生离开帝京的离愁别绪可想而知。
-
老北京人“九九登高”到底去哪里?文化今天被认为是尊老并充满团聚意义的重阳节,何以有着这么一个带有“避祸”色彩的根源?这一期叙诡笔记就来跟您谈谈这里面的讲究。
-
诺贝尔文学奖应该是“纯文学”的最高奖文化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总是舆论和公众关注的中心,也会引发人们热烈的讨论。最近几年的有趣之处在于中国的媒体和公众总是关心村上春树一直“陪跑”而不能得奖。
-
从万巴德到李宗恩:跨文化视野下的热带医学文化考察团有位二十七岁、名叫李宗恩的中国年青人,他访问了圭亚那首都乔治敦近半华人(访谈一千三百人),通过血液化验和对生活习性的调查,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
庄子:看人不顺是境界太小,痛苦太多是智慧不够文化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遑遑光阴数十载已是上苍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又何必要求更多呢?
-
古训:在迷茫中修心,在绝望中坚持,在慌乱中平稳文化往往沉默寡言的人有两种极端,一是真的什么都不懂,二是心里什么都明白却不爱“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