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黄昱宁&于是:翻译腔到底是什么?翻译稿酬怎么算?文化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于1969年去世,他的作品从2020年起进入公版领域。2020年1月才过去几天,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在路上》已在豆瓣书讯上呈现“五花八门”的面貌——各版《在路上》如雨
-
电影院,开门文化大半个中国在暴雨。往年这个时候,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每年六月,我们被梅雨拍一拍,又被电影拍十拍。从大光明电影院出来,心里还回旋着《阿拉姜色》的歌声,一脚就踩进了南京路的雨水里。拖着一运动鞋的水,反而解放
-
CK“黑又胖”模特引争议:内衣广告到底是给谁看的?文化6月27日,微博ID“深度News”发布了一条关于时尚品牌卡尔文克莱因(Calvin Klein,以下简称CK)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公告板上广告模特的新闻,称这名集变性、黑人、肥胖集一身的模特为“全
-
《隐秘的角落》:不必看懂的悬疑与中产趣味的突围文化这些日子,如果还没看过网剧《隐秘的角落》,那就真的要处于社交的“隐秘角落”了。从网上的社交平台,到线下的家人亲友,都在热烈探讨与之相关的话题。“一起爬山”和“秃头植发”梗被网友乐此不疲地演绎,几位老戏
-
道格·古尔将出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新馆长,有危机也有挑战文化与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比邻的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是欧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澎湃新闻获悉,今年年底
-
大学教育价值几何;黑命攸关从巴勒斯坦学什么文化本期周报我们关注新冠疫情影响下来到危险关头的美国高等教育、“黑命攸关”运动与巴勒斯坦反殖民运动的相似之处以及美国愈演愈烈的极右暴力。大学教育价值几何适逢毕业季,教育公平这一经久不衰的话题又一次甚嚣尘上
-
如何认识“种族”:先超越“看得见”的种族定义文化种族是一个不断变形的对手——一些看起来似乎不言而喻的东西,却是需要训练才能看到的,它们会在政治的压力下扭曲变形。本文原题How to see race,刊于Aeon网站,作者为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林学院
-
纪念:这就是耄耋之年的陈佩秋文化中国书画界泰斗陈佩秋先生于2020年6月26日凌晨三点仙逝,享年98岁。澎湃新闻特此刊发徐建华先生于2015年所写关于陈佩秋一文。谢稚柳先生在世时,上海巨鹿路上的壮暮堂内常常高朋满座,陈佩秋先生的画室
-
保护孩子们对写作的好奇心,才能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文化11岁意外身亡的小学生留下的《三打白骨精》读后感中,老师批注了“传递正能量”。这起悲剧还在调查中,不过,可以探讨的是,哪些元素可以作为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而由此话题延伸出的,则是儿童的自我表达,以及
-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五景、挂钟馗图、秤锤粽、雄黄酒……文化《清嘉录》是清朝顾禄的一部系统记述江南地区岁时风俗的经典著作,逐条记录了正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丰富的时令习俗、饮食娱乐、文化掌故。今日是端午节,澎湃新闻经授权,摘录其中有关端午的部分。端五五
-
英国博物馆7月陆续开放:观众的减少将意味着什么?文化英国政府宣布允许国内的博物馆和画廊从7月4日起重新开放。澎湃新闻获悉,目前英国各大博物馆尚未公布确切的开放日期,唯一明确的是,重新开放后的博物馆观众数量将大幅减少。对于许多博物馆来说,观众的减少意味着
-
基因编辑与人类改进,刘慈欣给法学家的启示文化基因编辑的伦理和法律边界在哪?为什么通过对刘慈欣作品的文本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这些问题?在6月22日晚一场题为“刘慈欣论基因编辑与人类改进”的线上讲座中,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颀结合刘慈欣的文本,给
-
复旦中文系主任朱刚:注定被历史所记忆的毕业典礼文化又到了一年毕业季。因为疫情的关系,本届的毕业典礼注定比较特殊。本文为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在6月23日2020届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
我们并不缺乏性教育,而是迷失在了传统与现代两套性别模式中文化近年来,有关“性侵犯”和“性教育”的谈论越来越多。就像美国的MeToo运动在西方掀起了对性侵的揭露和控诉,未成年人性侵和恋童癖的新闻也变得层出不穷。很多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因而变得焦虑,认为有必要将“性教
-
轻爽与厚实并重: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新景观文化当前,现实题材创作日渐成为网络文学新的巨大增量。或引入类型化创作模式,或探索贴合现实题材尤其是现实主义之下的现实题材创作新路径,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创作在呈现强势发展态势的同时,既保持网络文学的基因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