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非裔美国人早期摄影:美与时尚,以及那些人物的多维艺术当银版摄影法被发明,并在美国被广泛运用之时,这一技术并非只是属于白人。收藏家拉里韦斯特的收藏呈现出一批由非裔美国人拍摄制作,展现非裔美国人群体的摄影。
-
安东尼·葛姆雷谈雕塑:从龙门石窟到艺术中的虚无艺术安东尼葛姆雷是英国知名雕塑家,马丁盖福德是英国艺术史学者,二人关于雕塑的谈话始于2002年,陆续进行了18年。
-
别存古意——隐士型画家陈曙亭的笔墨与题画诗艺术海派名家王个簃先生于九十高龄之际曾在文人画家陈曙亭的《盆兰图》上题道:“花开香堕远来风,曙亭遗墨,反复展观,钦敬万千。”
-
蓬皮杜馆藏与康定斯基:相似的展厅,不同的转折艺术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有海量现代艺术收藏,一位艺术家的展示多达十数幅,还都是代表作。相比较而言,上海的西岸美术馆的“‘万物的声音’——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由于展品原因,似乎不无单调。不过,同样是西岸美术馆
-
在京沪“遇见”拉斐尔,在巴黎看到“她们”艺术近期,“莫奈”展落幕后,上海外滩又迎来了“意大利卡拉拉学院藏品展”,向观众呈现了包括拉斐尔作品在内的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的西方绘画。有意味的是,在北京,“遇见拉斐尔:从文艺复兴到新古典主义”也正在展出。
-
“蜗居”的莫奈展,“脸谱化”的沃霍尔艺术前不久在上海落幕的“莫奈与印象派”(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试图通过宏大叙事讲述印象派的历程,并打造“莫奈花园”的概念,展品确实精品云集,但奈何展厅面积受限,总让人感到讲述的乏力:
-
对话米罗展策展人:他的奇妙的世界,来自于身边的事物艺术由米罗美术馆策展人霍尔迪克拉韦罗策划的展览“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正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展出。因疫情没能来到现场,在展览开幕之际,美术馆对策展人进行了线上采访。
-
莫奈笔下的日本桥与睡莲池,水陆相接的两种画法艺术1883年,克劳德莫奈在距巴黎80公里的吉维尼居住。在那里,他为吉维尼花园的池塘画了12幅描绘日本木桥的正景,随后,他改变了观察视角,画了以睡莲主题的作品。
-
《毛主席去安源》:手拿雨伞的革命家艺术爱伦堡所描述的毛泽东好像疾病缠身。毛看上去是个“农民风貌的瘦高个年轻人”,但在开辟和建立农村根据地的过程中,身体似乎一直不好;略传称“尽管健康状况不佳,毛泽东依然是前敌委员会的领导”。
-
门扉上的胡人:中古墓葬石门上的别样艺术艺术汉代石刻门扉上的门卒转化为隋唐石门上的胡人,不单单是人种生命转换的过程,也是其依附性和世俗性为特征,胡人入华后效劳朝廷,忠诚勇武,无形中从整体上提高了胡人的形象与声誉,从艺术上说,门扉胡人是门第等级“
-
拉斐尔鲁本斯都来了,意大利卡拉拉藏品上海展出艺术今天下午,随着展览“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意大利卡拉拉学院藏品展”在上海东一美术馆(中山东一路一号)开幕,一场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的艺术史之旅如期而至。
-
康定斯基创作的尾声:细胞、生物结构……艺术康定斯基是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及艺术理论家之一,他与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主要代表与先驱。
-
“纸本里的盂克双鼎”,从黑白之道看全形艺术艺术在青铜重器盂克双鼎合展于上海博物馆落幕不久,“纸本里的盂克双鼎”前天在上海闵行开幕,展览以大盂鼎和大克鼎为主题,分为“文献资料”、“潘氏朋友圈的金石艺术”、“盂克双鼎全形艺术”三个部分
-
东林避暑与秋林闲钓,纽约大都会呈现中国艺术的隐逸雅集艺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近期开启展览“孤独中的陪伴:中国艺术中的隐逸与雅集”,以中国艺术中的“隐逸”与“雅集”为主题,集结宋元明清之作超过120件,涵盖绘画、书法与装饰艺术品等类别。
-
刘小东展“你的朋友”:记下阿城、喻红与友人的喜怒哀乐艺术“时间在我的生命里是不可复制,也不可逾越的,我把三十多年的时间呈现给大家。”画家刘小东说。他的个展“刘小东:你的朋友”8月8日起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分馆UCCA Edge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