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文明的滴定: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李约瑟“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李约瑟问题”。荷兰著名科技史家弗洛里斯·科恩(H. Floris Cohen)评价说,在20世纪的学术史上,鲜有一个朴素的问题能够引出如此壮观的成果。本书包含了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问题”最清晰的表述和回答。李约瑟借用化学反应中的“滴定”概念,对中西文明在社会和思想上的种种成分加以比较,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中世纪遥遥领先,西方却后来居上产生了现代科学。
-
后现代文化景观陆扬本书致力于从文化的角度,勾勒后现代的来龙去脉,并逐一解析它从文学、哲学到文化研究的脉络和进路。不光谈福柯、拉康以及德里达的后期思想,也谈列斐伏尔、德勒兹和伽塔利,以及波德利亚和布尔迪厄。本书的后现代叙述,可以说是对当年走红美国,然后向全世界传布的“法国理论”的一个回顾和反思。最终希望读者对于“后现代文化”这个今天学界的热门话题,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清晰认知。
-
民国大学陈平原 谢泳大学的历史是怎样的,以前的大学的风采是怎样的?本书选用文章共70余篇,按所述内容分“校长像校长”“老师像老师”“学生像学生”“学术像学术”“学校像学校”“图书馆像图书馆”6个章节。有49位大师胡适、蒋梦麟、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等关于自己治学的感想、演说、发刊词;有陶希圣、张申府等人的文章中对胡适、蔡元培等大师的治学理念、大师风范的的认同;也有潘光旦、竺可桢、陈独秀对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追求;还有柳存仁、金克木、张中行对大学的风土人情,甚至于小饭馆的味道的饶有兴趣的小品文、随笔等;更有谢泳、陈平原等当代大家论述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四九年前的北大的精神学术论文,展现了民国时期中国的各大名校所特有“永恒的风景”,感受到这些学校历史传统与文化精神,表现出他们的内涵与灵性,让读者感知这些大学的脉膊与灵魂,让我们看到与当代大学不一样的风采,遥望民国时期的大学生态、大学教育,回望一个学术的黄金时代及对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学术自由、精神独立的推崇。
-
Lens·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Lens《Lens·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展现了一系列摄影家们对本土社会长达数十年的记录。“二战”后,面对战争废墟和被美国占领并改造的状况,新一代日本摄影家,不仅记录了这一进程,也探索了绝望与希望、传统与破坏、溃烂与重建这些复杂主题;而英国摄影家延续了英国国民性中的自嘲与黑色幽默,也延续了对公正、自由和改变的信仰,对改变世界“仍怀有一丝愚蠢的幻想”。此外,本书还有一群“逃离城市”行动派的故事,以及一个关于父母间隐藏之爱的感人故事。历史、制度、风景总在不断变迁,其中凝固的人性坚韧、乐观、反省和希望,依然能源源不断地带来温暖和力量。
-
袁宝华文集·第一卷:文选(1946年8月—1980年9月)袁宝华 著《袁宝华文集·第1卷:文选(1946年8月—1980年9月)》收录了袁宝华同志1946年8月至1980年9月这一时期的讲话、报告以及谈话等文章。书稿中所收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全面展现了袁宝华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观念和实践探索,反映了袁宝华同志为我国经济建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为我们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过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容忍与自由胡适 著胡适先生是现代中国文化界最负盛名的国学大师之一。本书精选了其一生的散文、杂文、演讲等内容,分别从教育与成功、信心与反省、不朽与人生、容忍与自由等方面阐述他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在现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
马航MH370失联十七天陈功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从“失联”到“失事”,MH370牵动国人走过了煎熬的一年。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从信息分析的角度,从MH370失联的当日开始,以大量的事实信息为基础,进行了连续17天的追踪,并在极短的时间里建立起专业的分析模型,提出预测和判断,率先建议将搜索区域锁定在南印度洋。在信息的洪流里捕捉理性,从混乱和无序中找出逻辑,是信息分析实战运用的极佳案例。时值事故一周年,这本书的出版既是对事故的全景回顾和深度分析,也是对生命的彻底尊重。这一天已经过去一年了,而事情远未结束,只是掀开了耐人寻味的新篇章。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季羡林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书中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十字街头的知识人唐小兵几乎每个知识分子都有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但现实往往并不如人意。现实侵犯良心的边界,欲望侵蚀自由的灵魂。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使命感让他不安于社会现状,而知识的理性又让他明白社会只能渐进式前进。这种矛盾的心态,也是转型期中国一代知识人的内心写照。在这本书中,作者探讨了引发我们不安全感和不幸福感的种种问题,并解读了他心中对于传统、底层、权利、道德、生存等主题的看法。作者细致的勘察和自觉的批判意识,使得他能够突破身份的限制,在更广阔的空间,拷问十字街头的时代与人心。
-
胡华文集(第一卷)胡华本卷收录了胡华编著和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历史概要》、《中国近代革命史讲话》等五本学术著作,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中国近现代历史,带领读者走进风云诡谲的战争革命年代。本卷内容紧扣中国时局,简明精要地概括了中国革命发展历程。同时收录了胡华生前同事和领导袁宝华、李新、张腾霄、高放等人为本文集作的序,并特别附上胡华生前珍贵的照片资料,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胡华的生平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