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1937-1949)陈子善 编《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1937-1949)》是以比较独特的方式呈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作。该书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年在不同媒体上刊登的文学艺术类广告为核心线索,通过编年的形式将各种广告呈现出来,并以这些广告为切入点,分析广告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及文学信息,从而构成一部以广告为核心的文学史叙述。
-
意识与翻译岳峰 著《意识与翻译》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意识与翻译》是一部从意识的角度研究翻译的著作,从个人意识、群体意识、地域意识、社会意识与国家意识五个视角探讨意识对翻译的支配作用以及翻译对译者的反作用力,形成新的诠释模式,理清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些译事之争与译事演化,为中国元素的输出提供了借鉴。本书从明清的案例讲到当代,理清近现代中国典籍西传历程中千头万绪的文化交集及外国文学传入中国的演变情况,梳理了明清之际西方人译介中国经典引发的种种争论以及中国人对西方文学的反应,全方位展示译者、译事、译本及其社会历史环境,揭示意识与翻译的互动规律,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进西方提供借鉴。
-
杨宪益中译作品集:奥德修纪(古希腊)荷马(Homer)《奥德修纪》,又作《奥德赛》,是古希腊诗人荷马所作的长篇史诗,讲述了希腊英雄的奥德修斯长达十年的战后返乡之旅,及其一路上的海上冒险经历。《奥德修纪》创作于2700多年前,是西方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更西方文化不朽的作品之一,长期以来影响着西方的历史、文化、宗教和伦理观念,成为后来众多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杨宪益的译本于1979年面世,采用了突破性的散文体译法,首先完美保留了原诗的故事性,其次破除诗歌模式对还原语言音乐性和节奏感的限制,兼顾了流畅阅读与忠实原文,在中文世界独树一帜。
-
葛浩文和他的中国文学译介孙会军 著;查明建 编《葛浩文和他的中国文学译介》采用递进式的结构,沿着“译介”、“译艺”、“译道”的轨迹,首先对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的中国文学翻译进行概述,接着结合原文文本对其多部译作进行文本细读,分析不同译作的翻译背景、翻译特点和翻译效果,然后再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审视,从不同角度全面介绍葛浩文对现当代中国文学的推介,探讨葛浩文的翻译风格、思想、效果和得失,审视围绕其翻译引发的争议,后尝试总结和评价葛浩文在向英语读者推介和翻译中国文学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葛浩文和他的中国文学译介》适合所有翻译研究者、爱好者以及文学爱好者使用。
-
托克维尔与现代民主问题王涛本书基于对托克维尔的著作和**相关文献的全面、深入研究,围绕着“现代民主问题及其诊疗”这个主题,从民主概念、民情、个人主义等角度切入,梳理并建构出托克维尔关于现代民主的系统思考。
-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修订版)张清华 著《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修订版)》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学术著作,曾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很大反响,被很多高校列为当代文学专业的学习参考书。本书出版后,许多报刊曾发表文章予以评介,称其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研究的开拓之作。《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修订版)》极富个人色彩,创造性地将史料考证、作品审美分析与理论思辨结合起来,生动、深入且诗意地论证了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来龙去脉、审美特征及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了许多颇具学术价值的新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修订版)》修订版在原作基础上,纳入了作者近年来对相关问题的重新审视与思考,可谓一次新的归纳和总结。
-
公兰谷文集公兰谷 王勇 著本书展现了公兰谷先生的学术成就,全书分为七个部分:“现当代文学评论”,主要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品从内容结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等进行了分析;“古代诗词研究”,主要就中国古代著名诗词作者的作品特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诗经学研究”,主要就从汉代至清代的诗经学研究进行描述,梳理了中国古代诗经研究脉络;“文学创作之小说”“文学创作之散文”“文学创作之诗歌”“文学作品之翻译”主要是作者创作和翻译的作品,从中可窥见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特点。
-
罪与罚[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朱海观 译小说是以刑事犯罪为题材的,写的是罪与罚。主人公——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住在一间租来的、像个衣柜似的陋室里,整日像只猫似的躲着催租的女房东,靠母亲省下来的一点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经过苦思冥想,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另一类是“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不再连累母亲和妹妹,同时也是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个和大家一样的“虱子”,还是一个“非凡的人”,他铤而走险,举起发抖的双手,用斧子砍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和首饰,继而为灭口又狠心杀死了她的妹妹。事情虽然干得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他竟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而且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替身”:嫌疑犯米柯尔卡向警方自首,“供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此时真正的凶手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了;然而,他却没能摆脱掉另一种更可怕的惩罚——道德与良心的惩罚,而且,这惩罚先于犯罪:自他萌生杀人念头的时刻起,他的内心便成了一个永不安宁的战场。
-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杨公骥 著《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将从《敦煌缀琐》的“五言白话诗”中选出二十八篇,称之为“唐代民歌”并使用全部唐代文献为这些民歌作出考证和注释,由此勾勒府兵、贫雇农、逃户、地主、官吏、和尚、道士、商人、工匠、后娘、男女二流子等各色人的生活形象。本书并对涉及的“变文”考证,认为“变文”就是图文,乃是解说“变”(图画)中情节或景物的说明文。“变文”之所以使用散文、韵文合组的形式,乃是对我国古代“传”(散文)“赞”(韵文)组合文体的承袭。本书筛选的唐代民歌和变文,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民俗学价值。杨先生的考释和考论,开拓了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
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文学《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文学》编委会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力图借助此项重大倡议推动丝路文化研究,并通过具体研究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因此,2015年8月2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举办了“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学”研讨会。《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文学》收录的论文,就是从与会者提交的30余篇论文中选出的。这些论文涉及文学、历史、宗教、音乐、美术、探险、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展现了丝路文化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