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
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游记卷傅璇琮 主编,余喆,黄松 注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讴歌大自然,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的共同的“永恒主题”。在我国,游记散文这一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以讴歌祖国的河山为主题的文学样式,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关于我国游记散文的起源,钱钟书先生有一段较为清晰的叙述:“尝试论之,诗文之及山水者,始则陈其形势产品,如京都之赋,或喻心性德行,如山川之颂,未尝玩物审美。继乃山水依傍田园,若茑萝之施松柏,其趣明而未融,谢灵运《山居赋》所谓‘仲长愿言’,‘应璩作书’,‘铜陵卓氏’,‘金谷石子’皆‘徒形域之荟蔚,惜事异于栖盘’即指此也。终则附庸蔚成大国,殆在东晋乎?袁崧《宜都记》一节足供标识:‘其迭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词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游目赏心之致,前人抒写未曾。六法中山水一门于晋宋间应运突起,正亦斯情之流露,操术异而发兴同者。”(《管锥编·全后汉文》卷八九)这里是说,东晋以前,自然景物的题材不是文学作品主要描写的对象,即使有的作品中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只是处于附庸地位,与欣赏大自然的作品不同。比如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上林赋》,其中写了山水、动物、植物,也只是叙述了山水的形势及物产而已。同一时代的董仲舒作《山川颂》,用山水来比喻品德,把大自然山水人格化,成为君子品德的寄托,也不是出于对大自然美的欣赏。至于东汉人仲长统“欲使居有良田广宅,在高山流水之畔”的愿望,三国时魏人应璩的“托崇岫以为宅,因茂林以为荫”,“铜陵卓氏”在山川附近开采铜矿,晋代石崇建金谷园,等等,或是借山水点缀衬托田园,或是从经济利益考虑,都不是从欣赏自然出发,也与隐居山水情趣不同。而游记文学的创立大概肇始于东晋,袁崧的《宜都记》就是一篇山水游记。那么,游记文学何以肇始于东晋六朝呢?简单地说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那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整个社会长期处于无休止的战乱、饥荒、疾疫之中,阶级之间的、民族之间的、统治集团之间的杀戮充斥于这一历史时期,这一严酷的社会现实,引起文人们的不满、厌恶以至恐惧,从而采取了无可奈何的退避之术——归隐山林,以全身远祸。这样他们就把自然山水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抒情的凭借、吟咏的题材;二是这一时期的大动荡表现在意识形态与文化心理上,是儒学的统治地位的动摇,荒唐的谶纬之学,烦琐、迂腐的两汉经学的垮台,异端思想的出现,老庄思想成为时髦,玄谈之风大盛,以及人们对自然认识的觉醒,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自然山水的那神秘庄严的面纱渐渐被揭去,因此自然山水成为人们游赏的对象,也成了文人们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同时,由于这一时期人的思想相对解放,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对自然的审美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从而能艺术地表现山水主题,不仅能绘声绘色地描摹自然山水之美,而且已经开始借山水表达自己的情感了。东晋六朝的游记文学作品,由于种种原因,传下来的极少,本书选录了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和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宋元思书》三篇书信体的山水游记。鲍照写山水荦荦大气,远眺近览,不拘泥地点方位,凭借想象,超越时空,气势恢宏。他写道:“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凌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此段写得雄奇壮丽,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情怀。而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则文辞清秀,风格恬淡安逸。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又是一种清丽细致的风格,我们从这篇小文中,不仅能看到作者对秀丽景色的欣赏,同时也可窥见作者避世退隐的淡泊情怀,以及对世俗官场利禄之徒的蔑视。这三篇游记的不同风格反映了三位作者不同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他们三人融入作品中的不同个性。此外,在六朝时期,还有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这两部描写山川风物的著名作品。应该说这两部名著只是记述地理人文的“学术著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游记,但它们描写山川风物的文字绘声绘色,十分生动,对后世的游记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中国的游记文学脉络是肇始于东晋六朝,成熟于唐宋,大盛于明清。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篇章,而我国的游记文学发展到此,也开始步入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游记文学作品,从思想内容上说,大多表现的是壮志难酬、遭际不遇的愤激和无可奈何的超脱。这里我们要提到的两位作家是元结与柳宗元。元结写了不少短小精致的山水铭文题记。这些作品与前人不同之处就是元结的作品将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具有较高的现实性。他的《右溪记》记述了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风景秀丽的无名小溪,过去“无人赏爱”,经作者整治后重放光彩的经过。全文语言质朴,风格清峻,写景叙事之中寄托感慨,读来令人回味。柳宗元是唐代游记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不朽作品也是我国游记文学成熟的标志。他的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是写景、抒情、哲理、象征有机的组合,开创了游记以山水抒写情怀的传统,对后世影响巨大。他对大自然的观察至微,对大自然的体会至细已经到了“入妙”的地步。例如在《袁家渴记》中,柳宗元描绘风中的袁家渴:“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他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万物以性格和情感,将大风中的自然万物的千姿百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思。同时,他也被这大自然的气象所感染,为之震撼、惊叹、陶醉,自语对这美景也“无以穷其状”了。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反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朱光潜语)。倏忽风过,子厚亦有几多感悟,所谓深入所见于物亦深,大概说的就是柳子厚吧!有宋一代,游记文学更趋成熟,此时的游记文学有最显著的两大特点:一是体裁的扩大。出现了日记体游记,即出现了陆游乾道五年(1169)任夔州(今四川省)通判,次年闰六月从山阴出发,十月至任所,写道路经过的《入蜀记》和范成大淳熙四年(1177)由四川制置史任所回朝,自成都至平江,一路写下的《吴船录》这两部日记体游记。二是宋人将“理趣”融入游记,以“山水说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就是“山水说理”的名篇。从而把游记的思想内容提高了一步。我们说游记文学大盛于明清,是基于以下几点说的。一是描绘的地域范围更加扩大,东北、新疆、西藏、台湾等地都有所涉及。这是和国家的统一,交通的进一步发达分不开的。二是题材更加广泛,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有对边疆风土人情的记述,有即景抒情、睹物怀旧的小品、有诙谐有趣的拟人化的山水游记,还有对游地沿革的考证的“学术游记”……另外,作者群也更加壮大,各骋其能,创作更加繁荣,真是异彩纷呈。有明一代游记首推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此书是作者从22岁起进行旅行考察,直到56岁病逝,足迹遍及现在的华北、华东、东南沿海,云贵地区,历尽艰险的心血结晶。作者将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所记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对山脉、河流、地质、生物等方面作了详尽记载,而且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也作了如实的描述,写下了篇幅很大(现存六十多万字)的旅游日记。这笔宝贵财富经后人整理,编为《徐霞客游记》。这部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名著,由于它文笔优美,又是一部文学名著。明代初年,宋濂的《游钟山记》借记述游山,婉转道出了对山川的钟情,对纷繁世事的厌倦,文笔朴素简洁,自然流畅。乔宇的《恒山游记》又别具一格,乔宇身为朝廷重臣,游恒山又负有使命,所以他的这篇游记不似寻常游记“轻松”,全文始终贯穿神灵、国家、君臣之思,虽也不乏景物描写,但让人读来仍感沉重。明代正德六年状元、著名学者杨慎的《游点苍山记》是他遭事谪戍云南永昌时所作,这篇游记是记述点苍山景致较为完整的游记之一。“公安三袁”中的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游记《满井游记》、《虎丘》等“忠实地贯彻”他的文学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作游记清新活泼,颇具特色。晚明小品中,堪称代表的是张岱,他的诗文取公安、竟陵两派之长,描写自然风景的小品如《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写得清丽活泼,富有诗情画意。有些回忆往事的小品,又多寄托故国之思,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有清一代,游记各体皆备,风格多姿多彩。顾炎武的《五台山记》实际上是一篇“考据调查报告”,结尾处总结斥佛不力的教训,表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朱彝尊的《游晋祠记》讲述晋祠沿革,睹塞外胜景,引发对故乡的情思,让人读来感慨不已。吴桭臣的《宁古塔纪略》描述了北国的风土人情。郁永河的《采硫日记》记录了台湾的海岸、地理、火山、矿藏、风俗,等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湾各族人民为开发宝岛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洪亮吉的《游天台山记》是有清一代最著名的骈文游记。而龚自珍的《己亥重过扬州记》,则写扬州的由盛至衰,折射出整个世运的衰微,表现了作者一种对时代的敏感和对国家的热切关注与忧虑。上面我们对我国的游记文学做了一个极简略的叙述。我们在编选此书时力图使选入的作品能够反映那个时代游记文学的基本面貌,同时也照顾到地区及作家。由于水平所限,在编选、注释、翻译之中,如有错误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教,不胜感激。马第伯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游记卷马第伯马第伯,东汉初人,其事及生卒年不详。建武三十二年(56)二月,光武帝刘秀登泰山封禅,马第伯作为随从参加封禅的全过程,并写下了《封禅仪记》这篇游记。封禅,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典礼,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即古书上所谓的“封泰山而禅梁甫”。本文选自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这里选录了马第伯自述自己先行登山探路情况的一段。
-
青年人的导师:富兰克林晓树 主编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富兰克林通过在暴风雨中放风筝捕捉到了雷电,从而发现了雷电的秘密,这对于全人类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此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本书采用“以图读传”的形式,辅以专题、名人名言栏目,并与内容同步配以生动、有趣、丰富的“知识链接”和“资料链接”,精选大量与富兰克林紧密相关的各类图片,以简洁大方的版式将图片与文字有机结合,再现了富兰克林传奇的一生,使读者看到一个全新、立体的富兰克林,并能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
品经典悟人生:美文欣赏卷王伟 著散文写作在中外历史上源远流长。从古代的圣贤哲人,到现在的文人学者,他们胸怀天下,治世济民,又不乏清逸脱俗的情趣,创作了一大批情趣高雅、哲理通透、内涵丰富的美文,尽显语言文字的宏远与精微。所谓“壮息风飞,冲情云上”,仔细诵读体味经典美文,可以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之余,尽情领略散文的千种风情、万般风骨,让负累的心灵挣脱羁绊,凌空飞舞。
-
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温儒敏本书主要谈的是现代中国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思潮,虽然也必然会涉及文学社团、流派、创作、批评和论争等等,但都是从思潮角度去讨论。其实这是一种思潮史的研究,中心线索很明确,但涵盖的范围可能又比较宽。在本书初版的“小引”中我曾经提到,本书采取的办法是“史述”为主,从繁复的文学历史现象中选借一些最突出的“点”,去把握五四文学革命以后三十多年间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轨迹,考察它与其他思潮流派的关系,它所以成为“主潮”的原因,它对整个新文学所起的推进或者制约的作用,以及它在世界文学发展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色。写这本书时,作者除了查阅大量史料,也尽量了解了中外关于现实主义的各种理论。
-
我独自穿越沙漠,领悟了安全感和自由罗宾·戴维森 著;袁田 译罗宾?戴维森,一位普通的澳大利亚女子,1975年,27岁的她,独自来到澳大利亚的爱丽丝泉,在那里学习骆驼的习性和喂养、训练它们的技巧,凭着那股对荒漠和自我探寻的渴望,两年后,罗宾接受了《国家地理》杂志的资金支持,带着四匹骆驼、一只狗,踏上了穿越澳大利亚沙漠2700公里的旅程,这是一次澳洲内陆的探索发现之旅,也是一个女人单纯且充满激情的寻找自我内在和平的精神冒险。在9个月的沙漠之行中,她接受了孤独、抛却了原本的社会枷锁,与喧嚣虚荣保持距离,和原住民、骆驼、泥沙、三齿桴和灌木待在一起,她也狂躁、不安、恐惧、脆弱、骂脏话,日复一日的行走,远离人群的她开始体会到土地并不莽荒,而是驯服、丰富、温和、慷慨的,只要你知道如何看它,如何成为它的一部分。旅行结束时,罗宾说:旅程很简单。它不比过马路、开车去海边,或者吃花生更危险,并且她认为,你允许自己有多强大,你就有多强大。
-
文化视野下的南宋干谒风气与文学创作研究丁楹 著干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交情世态的常见行为,本成果主要梳理和阐述了南宋干谒风气与文学创作之间深层复杂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南宋时期的文化原生状态,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时期的文学如何表现人的价值、人的行为、人的心理、人的形象、人生的意义和人际的关系。系统研究了南宋文人的干谒活动及其干谒心态,研究南宋士大夫在特定生活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特征,对于认识和考察宋人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历史面貌,应当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对于拓展宋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和推动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
36问与10例详解市政工程造价张国栋 主编《36问与10例详解市政工程造价》主要内容包括土石方工程、道路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燃气与集中供热工程、照明景观工程及地铁、钢筋、拆除工程等造价方面的内容。《36问与10例详解市政工程造价》按照《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7—2013)及《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编写,以36个问答讲解理论,以10个例子讲解计算方法的形式,对工程量计算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使读者能快速熟悉相关知识,掌握工程量计量的方法。《36问与10例详解市政工程造价》可供市政工程造价人员使用,也可供市政工程造价专业的师生参考。
-
为自己喜欢的一切而活丁浩 著那些相遇的人,像深夜的烟火,刺眼、明亮、发光,可最终要散场,然后各自归家,寻求别的温存。老树会弯腰,古城会坍倒,连记忆也会生锈,所以,那么多相信最终还是被谎言扑灭。往自己山水清秀的小镇走,即使长途跋涉,也不要半路停留。往记忆里最初的海底游,一直游啊游,即便海水冰凉,也不要随便回头。因为这就是坚持,因为能够坚持下去的快乐,从来都没迟到。有一天,阳光照耀万里,你会看到万物复苏;有一天,坚强破土重生,你和春天共同盛开。所有的柔弱长出翅膀,翩翩起飞,那时候,你终会坚强!
-
读者30周年:淡定的人生不寂寞(人生卷)佚名暂缺简介...
-
幸福意志:生活与心理学随笔郑希耕作者相信好的作品是在为自己写作,在为自己写作的过程中成为自己。在这一方面,一个未经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是为自我写作,那为什么又要拿出来让读者看到?在作者看来,一个人捕捉他的直觉,体会他的情感,认识他的世界,对此一笔一画审慎地加以描绘与记录,这一过程使一个人的生命具有哲理性。作者的写作就是在试图准确地叙述作者自己,并在这种缓慢的叙述中,成就作者的坚定性。他相信,他能够为读者带来的,便是这种坚定性。相信它对读者是会有益的。关于这本书需要说的一句话是:书中的观点是“从某种意义上”看到的东西,不可在全盘意义上来理解。这种“角度事实”或许还是有价值的,如果看得真切。本书是大家学术随笔书系之一,是一部关于人本心理学的文集,作者就关怀与沉吟、理想与功利、女人与恋爱、幸福与快乐、灵魂真实、人的符号性、戏谑与玩耍七个主题记叙了一些心灵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