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南明野史(清)三余氏暂缺简介...
-
南明史料(清)黄宗羲,顾炎武,李清,文秉,冯梦龙,顾苓,夔宁,孟昭庚,黄俶成,李昌宪本书(四册四七六面二八五、六○○字)分四卷,系由「明清史料」甲编、乙编、丁编、戊编及己编选辑清初敉平南明江、浙、皖、赣等省抗清运动有关档案而成。当年南明之坑清,由福、鲁、唐、桂诸王相继监国、继统与之相持;东南各地倡义响厅,风起云涌。有关清廷应付台湾郑氏之一切档案,已另汇辑「郑氏史料」,分刊第一五七种「郑氏史料初编」、第一六八种「续编」及第一七五种「三编」。本书即就关涉郑氏以外之资料汇辑,总名曰「南明史料」。计卷一有六十二件,自顺治二年迄四年:卷二有四十八件,自顺治五年迄七年;卷三有三十件,自顺治八年迄九年;卷四有五○件、自顺治十年迄康熙元年:全书共收一九一件。凡此文件;虽然充满「叛贼」、「寇逆」之类字样,却适足反映当时东南各省民族情绪之高昂与抗清运动之激烈。本书应与「郑氏史料」并读,方可获得南明抗清之概观。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三月北京沦陷、明思宗殉国之后,吴三桂便引清兵入关,扫除「流寇」,占有黄河流域。同时,明朝的宗室和遗臣也在南京成立政府,力谋匡复。不幸福王昏庸,马、阮专权,到第二年(一六四五)五月里,南都就又覆亡了。于是鲁王监国于绍兴,唐王称帝于福建。他们虽然相继失败,但还有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桂王在两广黔滇继续抵抗清朝。后来桂王失败了,郑成功的子孙却仍以台湾为反清复明的基地,仍用桂王的年号,直到永历三十七年(一六八三)纔为清朝的征服。所以清朝从顺治元年(一六四四)入关起,到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平定台湾止,要经过四十年的用兵,纔得统一中国。因此,这四十年是清朝统一中国的时期,也是南明努力奋斗的时期。
当清兵南下破扬州、陷金陵、转攻浙闽的时候,东南一带,民族情绪激昂到极点,各地起义抗拒清兵的不可胜数。如给事中陈子龙、吏部主事夏允彝等起兵松江,兵部主事吴易、举人孙兆奎等起兵吴江,行人卢象观奉宗室瑞昌王起兵宜兴,中书葛麟、主事王期升等奉宗室通成王起兵太湖,主事荆本彻、员外郎沈廷扬等起兵崇明,副总兵王佐才起兵昆山,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等起兵江阴,佥都御史金声与邱祖德、尹民兴、吴应箕等起兵徽州宁国。江西方面,则有益王据建昌起事、永宁王据抚州起事、兵部侍郎杨廷麟据赣州起事。他们或近受鲁监国的节制,或遥与唐王通声气(见稻叶君山「清朝全史」第二十六章明人恢复事业之悉败上)。监国元年(一六四六),鲁王被迫航海,走厦门。四年(一六四九),张名振迎鲁王入浙,占据舟山。于是浙江方面的反清运动又盛极一时,温、台、宁、绍诸遗民乘间争结山寨的不下数百处,而以四明大兰山王翊之军、上虞东山李长祥之军、上虞平冈张煌言之军为较坚整(见魏源「圣武记」卷八国初东南靖海记)。他们的反清运动虽都失败了,他们的热血丹心却被记载下来;如查继佐的「罪惟录」、「东山国语」和温睿临的「南疆绎史」等书便叙述了许多这些志士们的事迹。
这部「南明史料」是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刊布的「明清史料」各编中选辑出来的。凡分四卷:卷一有六十二个文件,自顺治二年迄四年;卷二有四十八个文件,自顺治五年迄七年;卷三有三十个文件,自顺治八年迄九年;卷四有五十一个文件,自顺治十年迄康熙元年。全书共计收了一百九十一个文件,多数是清朝平定江、浙、皖、赣等省的军事报告和奏请制裁或招抚各地反抗分子的文件。虽然这些文件里充满了「叛贼」、「逆寇」之类的字样,但很可以看出当时东南各省民族情绪的高昂和反清运动的激烈,而为研究南明史事的好资料。因此,我们称这部书为「南明史料」。
郑成功及其后人的抗清复明事业,原亦属于南明范围,但因史料分量过多,另编「郑氏史料」。所以这部「南明史料」的内容是以江、浙、皖、赣为中心的。但其中有些事情,也未尝不与郑氏有关,应请读者参阅「郑氏史料」。 -
洋务运动史夏东元《洋务运动史》的酝酿、发展、变化过程①是曲折的,单提纲就五易其稿。196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约我写一本《洋务运动》作为青年的读物。我那时正在写“李鸿章传”,因此书与我写“李传”可以结合,故答应了,约写8万字,于1963年冬交稿。这时正是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气氛中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开展之际,这种书的出版当然不会被提上日程(直至粉碎“四人帮”后我将该稿索回,该出版社要我修改寄去,我未应)。书虽未能出版,却启发了我写20万字洋务运动史的动机。我在该书交稿后即拟了一个分为10章的洋务运动史写作提纲。“文革”后上海人民出版社与我议定写一本较大型的洋务运动史,于是在1963年提纲的基础上拟定了新的写作提纲,并按题积累资料。1981年应人民出版社之约,拟订共为28章连“导言”29个单元,打算写50—60万字的《洋务运动史》。1983—1984年间即着手写作,但在写作中,到处遇到总揽洋务工业企业大权的盛宣怀其人,感到如不比较深入地研究盛宣怀,而要把洋务运动史写好,是不可思议的。于是将本拟置于洋务运动史之后写作的《盛宣怀传》提到了前面,洋务运动史则暂时搁下。1987年《盛宣怀传》完稿并很快于1988年出版,于是乃着手写《洋务运动史》。这时又出现另一种想法,即打算将此书写成逻辑发展史,改书名为“洋务运动兴衰成败”,并拟订了12个单元的提纲。以之征诸有关同行,一般均认为还是写成《洋务运动史》好,因为它既有系统的知识,又能突出我的研究体系;既是学术专著,又可作为教材,对于读者尤其是青年们帮助更大些;如果改写为逻辑史,势将突出理论而减弱知识性。于是基本上仍按1981年分为28章的那个提纲加以修订,改为19章,即现在本书中的章节。
本书从第一个提纲开始到完稿,经历了27年,写作上困难是很多的。所幸有我历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帮助。他们或收集材料或革拟某些章节,对于我的写作起了不少作用。他们中主要有:于醒民、杨晓敏、黄继宗、赵晓雷、汪智和、姜进、陈彪、吴福环、聂资鲁、易惠莉、沈毅等同志。其中帮助草拟者有:聂资鲁、张能政草拟第二章第三、四节,于醒民草拟第三章相当一部分内容,杨晓敏草拟第四、五、六三章中某些部分,吴福环草拟第十一章中的“开平煤矿”,赵晓雷草拟第十二章中的“汉阳铁厂”,张能政草拟第十四章中的二、三、四节。我的夫人薄芳同志从50年代后期起抄写了许多关于洋务运动资料卡片供我在写作中运用,本书中不少附表均出于她之手,此外还作了核对资料的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集中了我30余年来有关洋务运动的研究成果。对于学术界这方面研究成果的吸取则很欠全面,望同行们谅解。
夏东元
1990年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寓所 -
中国边疆史与少数民族简史佚名暂缺简介...
-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获得如潮好评,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必备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
洪业:清朝开国史(美)魏斐德(Frederic E.Wakeman,Jr.)著魏斐德教授的史学名著《洪业——清朝开国史》,匠心独具,把中国历史上王朝循环中的一环——明清嬗代过程,作为运思课题。此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国防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对一个帝国如何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另一个帝国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强盛的过程,作了总体的解剖和透视。它使人看到,中华帝国的体制与秩序中天然包含着走向衷微的因素,而王朝更替则构成了重建秩序的机制与途径;满人入主,在此被视为一种重建秩序的特殊动因。
-
南明史顾诚著内容简介本书特点是基本上以大顺军、大西军余部及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贯串全书的脉络是强调历时二十年的抗清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抗清势力内部矛盾重重,严重分散,抵销了抗清力量。南明的历史,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及消军入关问鼎中原以来,直到康熙一年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地反清运动的历史。它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北京为都城的明朝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但是,抗击清朝的暴虐统治,并不仅限于南方,陕、甘晋、冀、鲁、豫等地的抗清运动连绵不断。
-
简明西夏史李蔚著李蔚,原名李盛炎,安徽宿松县人。1934年11月生。1957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现在兰州大学历史系从事中国古代教学和研究工作。会任历史系副主任,中国古代考古室主任,现任教授。发表过《吴玠吴璘抗金史迹述论》、《西夏统治下的河西》、《清乾嘉年间南巴老林地区的经济研究》等论文近50篇,并出版了《西厦史研究》一书。前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正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所指出:"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在10至13世纪期间,先后与宋、辽、金鼎立,统治近200年的西夏王朝,曾经组织领导其境内的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生产斗争和军事斗争,开展同周边邻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了社会经济和文化,为开发祖国的大西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是一面镜子。学习研究西夏史,不仅可以使我们全面去了解、掌握我国古代史的发展规律,而且还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其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对西夏史的学习和研究,是从1981年开始的。这一年的8月,我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参加西夏研究学术讨论会,会上聆听了有关专家的高论,参观了西夏皇陵和宁夏博物馆珍藏的西夏文物,从而对西夏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我一面学习西夏文,搜集有关史料,给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西夏史和辽宋西夏金元史史料学,一面对西夏史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不仅发表了20余篇文章,而且还编出了西夏史讲义。可谓教研相长,相得益彰。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吸收有关专家的一些科研成果编撰而成的。如众所知,由于元人修辽、宋、西夏、金史时,不给西夏写分量可观的纪传体专史,致使西夏公私史料湮灭亡佚,现存的足资佐证的关键性的史料,不仅贫乏而且分散,从而给撰写该朝历史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本人地处西北边陲,学术情报闭塞,功力不深,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读者不吝赐教。在撰写的过程中,为了使我能够比较全面了解国内外研究西夏学的概况,甘肃省图书馆高士荣同志在百忙中按照图书分类法编了《西夏史文献目录》;孟凡秀、蔡华等同志及时手抄写了书稿;人民出版社张秀平同志提出过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校系有关领导给予不少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李蔚1994年5月于兰州大学历史系
-
五胡录火焰塔著中文网络世界风行五载的激扬文字,火焰塔打造的五胡十六国历史传奇!本书以史诗般的气魄、谐趣生动的语言全景式地记录了从西晋灭吴到刘宋与北魏南北对峙这段中国历史上最惨烈、最奇特的段落——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辽阔的华夏大地头一次被勇武剽悍的少数民族所统治,他们驱动本部族的铁骑,把自命正统的汉族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晋武帝司马炎所开创的短暂的统一局面,被晋帝国贪婪腐朽的统治阶层迅速葬送。“八王之乱”开启了魔瓶的宝盖,于是,由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所构成的大大小小的势力喷涌而出,他们各怀野心,逐鹿中原,互相攻伐,身死族灭,演尽了人世间的荣辱起伏,悲欢离合……回眸中华大地上发生在四至五世纪的这段鲜为人知的混乱史,令人悲怆莫名,百感交集……
-
三国食货志陶元珍著三国时代,中国历史上之剧变期而上古与中古之分野也。在此期内,政治上之剧变为统一之破坏,社会上之剧变为阶级之构成,民族上之剧变为汉族之失势与异族势力之膨胀,思想上之剧变为儒学之就衰与佛老思想之普遍,经济上之剧变为人口之锐减、奴客生产之盛行、公有土地之增加、钱法之紊乱、旧有大都市之萧条、与商业之不振,凡此种种剧变,皆足划分时代而具有历史上之价值。斯篇之作,不过略述三国时代公私经济之状况,籍明其时经济上之剧变而已。
学者每以汉献帝逊位之年为三国时代之始,此由迷於朝代之断限而不明时代性也,其实三国时代应托始献帝即位之岁即中平六年。(一八九)由中平六年至献帝逊位之年,(延康元年二二○)为群雄割据期,亦即三国时代之初,由魏文帝受禅(黄初元年二二○)至魏元帝灭蜀(景元四年二六三)为三国鼎立期,亦即三国时代之本期,由魏灭蜀至晋平吴(太康元年二八○)为南北对立期,亦即三国时代之末期。本篇时之断限,即为一八九—二八○年,惟於初期详曹孙刘而略其他群雄,於末期详吴而略晋。至本篇人地之范围,则为汉族及当时之疆域,意在有重心而免枝蔓耳。本篇采分类叙述法,盖所述之时代既短,而流传至今之史料又稀,分期或分区叙述,实不若分类表述之较明晰。惟於分类表述中仍略寓分期分区之意,庶免以偏概全之弊。至本篇之所取材,多为通行旧籍,已於篇中随处标明书名篇名,兹不赘举。又本篇系在邵阳李剑农先生指导之下完成,特声明以致谢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