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
-
死-生:日本的迷惘与绝望(日)大前研一日本从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到2002年,经历了“失去的10年”,但现在又有了“失去的20年”,甚至“失去的30年”的说法。日本的经济一直处在一个低迷的状态,虽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这个改革非常困难。曾经大获成功的旧“日本模式”已经完全陈腐僵化。实施革故鼎新的大改革、创造全新日本的时机已经到来!《死·生:日本的迷惘与绝望》作者大前研一作为亲历者,针对日本的新国家战略展开论述,对日本当前整个社会状况以及经济、国民生存现状进行了犀利的点评,并对日本政界实施的各项政策提出中肯的建议。举例翔实,说理清晰,分析透彻,写得很有分量。他警醒日本政府当局,真是应该拿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决心来进行彻底的变革了!邻国日本的经验和教训,日本未来发展战略的重新思考,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索和借鉴。
-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战争停战六十年来,朝鲜半岛局势一直是东北亚安全局势的主要隐患。冷战前的对抗和冷战后的多国干预,半岛暗战此起彼伏,面目狰狞地觊觎着脆弱的和平。这是一本著名的美国人反思朝鲜战争的书籍。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用一个军事史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眼光,时隔多年后冷静地审视这场战争的整个经过:北朝鲜的进攻,美国政府的决策,美军的布局,美军参战前后的战略战术,朝鲜战争的各个战役……朝鲜战争,其实是现代化美军第一次战败的战争,美国人不但没有实现朝鲜的统一,而且因误读新中国保护家园免遭侵犯的信心和勇气,造成了军事、政治上的重大损失。
-
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郝誉翔《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是郝誉翔的自传体散文新作,以平和舒缓的形式追忆父母离异后随母亲颠沛流离、不断迁徙的成长经历,是一部忧伤哀婉的“寻父记”,亦是自身最诚恳最私密的人生告白。在毫不隐讳地反刍家族悲情、过往哀伤的同时,是对生命的重整和告别,感伤而张力十足,具有治愈人心的力量。往事如水汩汩地流淌,流成了文字之河,引领我进行一趟生命中时间最久、旅途最长的旅行。只有泉水无言,把历史尘封的记忆和情感,一一地洗入我脚下的黑色土壤之中……
-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杨照《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中,杨照借由讲述南美洲内战和政治背景、马尔克斯独特的童年养成,当记者时观察到的各地民情……不厌其烦地将《百年孤独》中繁复的线索一一搜集、整理,带读者一步步寻找、梳理、解开书中一个个伏笔和谜题,指出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巨著不仅是布恩迪亚家族六代的故事,也是一则南美历史的隐喻。文字简白畅达,深入浅出,句句浅显易懂,字字言之有物,是第一部解读《百年孤独》的华语专著,带你真正读懂《百年孤独》!杨照拿着线头,带你走进这座回环曲折的迷宫。他不厌其烦,将所有繁复的线索收集、梳理、引证,一一解读书中那许多美丽难懂的隐喻,解读南美大陆无法改变的命运,以及那块土地上那群人已被注定的结局。
-
国际一流媒体研究李舒东《国际一流媒体研究》图书分为国际一流媒体概述、国际一流媒体发展指标评估体系、国际一流媒体发展历程、国际一流媒体的发展战略及策略研究、融合媒介背景下的全球新媒体发展研究、国际一流媒体个案研究之电视媒体、国际一流媒体个案研究之媒体集团、国际一流媒体比较研究、中国媒体的国际发展探索等九大章,系统梳理、总结分析国际一流媒体的发展历程、运营特点、经验举措等,其内容不仅适用于中央电视台,也适用于当前众多的国内媒体,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媒体整体的国际视野和现代化水平。
-
我们要往何处去:价值主义与人文关怀吴祚来《我们要往何处去:价值主义与人文关怀》是被誉为“时政博王”、“学术直尺”的吴祚来的最新一部文集,收录各类文章近五十篇,涉及价值关怀、文化追求、网络规范、文明传承、经典解析、外国经验等相当广阔的内容。这些文章看似散乱,实则都紧紧围绕着“自由、民主”这一核心价值观。书中汇集了作为中国思想“解冻者”的吴祚来对于制度、秩序、传统、灵魂的思考与探究,蕴涵着价值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哲思。而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则是作者深切关注的重点。
-
谣言、谶语及其他庄涤坤《谣言、谶语及其他》是“不周山”系列作品之一(该系列已出版《很二》《痒》)。本书是文章合集,内容多元丰富。从作者身份看,有诗人、小说家、学者、画家、电影导演、媒体人;从文体上看,有杂文、叙事散文、中短篇小说,还有一些难以归类的文字品种;从内容上看,有对社会问题的发言、个人成长自叙、历史文化事件探究、画评、女性小说、世相小说、童话。视角独到,思想活跃,是一本精彩有趣的杂志书。
-
寻找:苏慧廉沈迦苏慧廉,英国人,传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欧洲一流的汉学家。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他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在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三个字与许多历史大事件、历史名人关联密切。二十岁出头的他,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中国,他的未婚妻也追随而来。他的孩子出生在这里,并由此开始了一生与中国的缘分。他在温州定居二十余载,设立禁烟所,修医院建学堂。学习温州方言,编撰便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四千常用汉字学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绍中文典籍。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被聘为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随后受聘牛津,成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而苏慧廉之后的继任者,正是陈寅恪(因二战未成行)。苏慧廉的女儿,长大之回到中国,创办培华女校,这是林徽因的母校。他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英方代表,是让英国庚子赔款最终退还中国的有力推手。苏慧廉经历中国最动荡的时期,而他的历程,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理雅各、李提摩太、赫德、严复、王国维、蔡元培、吴佩孚、胡适、顾颉刚、费正清,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与苏慧廉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美)丹尼尔·西格尔《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解释大脑复杂的运作机制,讲述了心理和大脑的协同作用。将古老的冥想实践与现代神经科学、心理疗法进行了整合,揭开了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的神秘面纱。西格尔博士提出的第七感理论,堪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并驾齐驱,在身、心与大脑整合方面,无人能出其右。人类的五种感官知觉,让我们得以探索外在世界;第六感,让我们得以察觉自己内在的生理状态。第七感,则是一种向内观看的能力,也是本书作者丹尼尔·西格尔博士结合脑神经科学与心理临床治疗的研究结晶。第七感不仅使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也使我们体悟他人的感受,从而在彼此间建立情感联结。《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是作者丹尼尔·西格尔25年临床经验的成果。它指导我们如何掌握第七感这项技能,让读者了解,其实我们有比自己想象的更多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心理、大脑、人际关系,甚至是某些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从而实现自我蜕变,获得幸福、健康,以及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日)近藤大介中国缺什么?其实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清楚,但从一个日本人口中说出来,总会觉得有些不自在。近藤大介先生的这本书写得很有分寸:他来北京工作数年,但从不扎堆在“日本老乡”之中,而是愿意天天乘地铁、搭公交,与周边的中国人搭讪、交往,时时刻刻感受“中国特色”,还娶了一位中国太太。所以,这位“中国女婿”对中国的批评,实在留着客气。我在中国居住多年。如果说日本是我心中‘最温柔的部分’,那么中国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有一个中国妻子,更多时候,我享受着她对我的‘中国式管理’,至今,我们仍然彼此爱慕如初恋,我们知道彼此拥有什么;我们也时常如两面镜子,通过对方照出自身所缺。”——近藤大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