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中思维教育之我见

中外教育中思维教育之我见

——读《思维教育导论》有感

国际部 韩卓

姜继为老师的《思维教育导论》给我一种深深的触动,系统地道出了思维教育的范畴、意义、内容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他说出了我一直在教学中能感受到却没能上升为理论的话语,可谓道出了一线教师的心声并给予我们以方法的指引。我边读边思考自己的教学,首先让我想到的是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教育侧重。这与我的教学经历有关。我先后在北京五中,人大附中,八十中学国际部做英语教师的工作,期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在美国一所高级私立学校教书两年,亲身深入体验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感触颇多。

中外教育对比:

首先,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言行不同。美国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课堂讨论居多,批判性思维强,自我意识强,更加自信,善于交流和团队合作,实践能力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似乎更加扎实,善于接受和记忆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强。

从学生的言行特点上就可看出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的差异。美国教育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为宗旨,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而中国教育,正如姜老师书中所写:今日学校教育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知识至上”,其缺点是只开展了知识教育,把知识教育等同于教育的全部、教学的全部,上课、作业、考试成了教育的基本方式,贯穿学生学校生活的始终,而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几无开展,严重不足。

具体教学对比:

在日常教学中,物理课。

比如在我所在的美国中小学Highlands School,小学五年级的物理课——浮力,所学时间是半个学期,教学形式基本都是实验,老师将学生们分成2~3人的小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各种有趣的小实验,比如先预测将小木块,小石块等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哪个会漂浮,哪个会沉底,然后将这些小物体放入水中,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如果不同,原因是什么,分析比较实验的结果和数据;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纷纷实践自己的预测,积极和同伴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在实践活动中无形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以后遇到实际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像《神秘岛》中的工程师史密斯那样,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落到孤岛后,仅靠一片手表盖(玻璃制品)就能生火;把手表盖取下来装上水形成凸透镜,放在阳光底下聚集阳光,一会儿便点燃木屑。后来他还赤手空拳,驯化野生动物,制造出陶器、玻璃、钢铁,一直做出风磨、电报机……思维能力发达,才能创造美好生活,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1

而作为80后的我来说,对于自己的关于浮力的中学物理教育的记忆就只有浮力公式了。试问我又怎么能在遇到实际生活问题时运用浮力来解决问题呢?

历史课

同样是中学6年级的历史课(相当于中国初中2年级),其中一课是美国南北战争的最后一战,历史老师,Mr.Bo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扮演联盟军,一组扮演联邦军,做一场战争模拟。前一天晚上学生们做好武器准备,即冲水气球作为手榴弹,水枪作为手枪,孩子们满心期待,热情高涨,互相帮助,做好武器装备。第二天,由学校邀请的家长们坐在草地边的太阳伞下“观战”,历史老师陈述战争背景并宣布战争开始,学生们开始用准备好的武器开战。看来似乎是一节戏剧课或者体育课,但是我想学生们对于南北战争的体会是深切的,并且之后会引发更加深入地思考,你认同林肯的政策吗?你怎么看这场战争?学生既可以认为战争是正确的,也可以认为它是错误的有害的。只要给出充分并令人信服的理由即可。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批判能力,思辨能力。“质疑批判能力需要学生对自我思维能力、结论的自信心;追问为什么和提出反证的能力;质疑权威的能力。”

而中国关于战争的历史课呢?秦始皇统一各国,是中国的伟大统一者,其意义有三(需背诵,考试时照搬即可。)考察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

英语课

英语作为母语的美国课堂,以初中课程为例,中学2年级,学生学习小说,课下阅读一本小说,找出最感动自己的章节或段落,分析并发表感想。锻炼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公共演说能力(公共演说能力被视为领导力必须具备的前提能力)。之后是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一本小说中此作者惯用的精彩的语法和句型。然后,分析小说结构和特点。最后学生自己根据此结构发挥想象力写自己的微型小说,并演成微型戏剧。整个小说教学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还会应用到程序思维能力。“程序思维能力包括分清发展的时序,思考能够环节化、顺序化,与语言表达顺序化以及计划能力。”2

国内的母语课是中文课,教学以分析课文居多,作业以背诵课文居多。

在课外活动中,美国的课外活动多样,以培养兴趣和思维能力为目的。

比如他们有一年一度的万圣节砸彩蛋活动。学生分小组制造圣诞节彩蛋,任意选择材质,要求彩蛋体积相同,以质地最轻并且坚固为目标,比赛形式是,学生们把彩蛋从教学楼的顶层抛到地面,质量最轻并且没有破碎的彩蛋为获胜。每所学校选出一组获胜组参加区里的比赛,然后是市里的比赛。活动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学生们开动脑筋,运用物理知识,小组合作,也培养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建模能力包括抽象能力,因果关系分析能力,能对要素及其关系符号化,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以及设计能力。”3

作息安排:

在作息安排上,中小学统一下午3点放学。之后学生可以回家也可以参加兴趣或活动小组。以足球俱乐部为例,足球运动不仅受到男生的欢迎,女生的参加人数几乎和男生相同。这让从小就想驰骋在足球场的我这个女生羡慕不已。教练风趣幽默,以锻炼身体和体会足球技法和精神为主,没有责备和训斥,没有参加比赛必须夺冠的压力,有的是老师的鼓励和同学间的合作。学生们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

对比国内的游泳课,同学的孩子,上小学,开设的游泳课,老师在学生下水之前教授四肢动作,动作做得不对的学生会受到训斥,甚至有老师把学生留在角落自己练习动作做为对落后生的一种惩罚。学生对于游泳这项运动的兴趣可想而知。可见运动课的目的是培养一种运动能力和精神,并且要把体育精神放在首位。毕竟运动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运动员。

由此也可见,思维教育的实行者——教师,是需要接受思维教育改革的第一批人。只有教师具有了思维教育的观念,思维教育的思想才能在课堂上贯彻下去。

我们的尝试:

在思维的培养上,人大附中做过尝试,它的早期人才培养项目中,我担任第一实验班班主任兼英语老师,体会并尝试了思维教育的实践。它以培养中国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目标,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展学生见识的广度,激发学生质疑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也要跟得上思维教育。正如姜老师在书的第三章教育思维的实施中写的一样,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来贯彻思维教育的理念。同时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有待改善。

同样,我们八十中学也有早期人才培养的项目,虽然自己没有亲身参与过,但是听了两节公开课之后,感受到数学和英语老师在学科思维上的培养,带领了思维教育改革的潮流,值得大家学习。

国际部的教育就更是思维教育的先行军。八十中国际部的中方和外方教师都在校长的带领下,探讨思维教育的展开。 2012年年底国际部召开了学科整合大会。学科整合是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旨的一次改革。其中,我负责中美项目语言组的整合的工作,在整合中,我们采取same topic same time的整合方式,中外教师共同合作,在同一教学时期对学生进行相同的教学主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理解、分析和掌握一个话题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我教授的托福和涉及的SAT考试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考核是至关重要的,占了考试的大部分内容。纯粹的记忆和简单的归纳总结是无法达到托福和SAT的考试要求的。可见,思维教育刻不容缓。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而又漫长的教学改革过程,同时也是国际教育的必经之路。

总结体会:扬长补短

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各有千秋。我们应在保持自身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扬长补短,逐步地推进思维教育。同时,思维教育在每一个学科的教学方式还需细化,教学目标需要明确,评估方式有待确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者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得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现在姜老师已经提出了思维教育的问题,下一步就是广大教育者的不懈探索,愿与大家共同努力,实现思维教育的美好愿景。

1 《思维教育导论》59页。

2 《思维教育导论》72页。

3 《思维教育导论》65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