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战城南》及其分析品鉴
林晓玲
(1)原作欣赏
战城南
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
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而获君何食?愿
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2)古诗新译
城南郭北战争不迭,战士们死伤无数,然而战死在城外的士兵没得安葬正好被乌鸦啄食。请替我告诉乌鸦:“暂且先为战死他乡的士卒哀号吊唁吧,他们在野外战死想必不得安葬,腐肉又怎么能躲开你逃走呢?”河水清清缓缓流淌,蒲苇幽暗瑟瑟摇摆。善战的骏马皆已战死,只剩驽钝的劣马在布满死尸的战场上哀怨徘徊。战时在桥头构筑堡垒,如何分辨何处是南,何处是北?即使收获了庄稼,君主又怎能吃得着?愿意当为国立功的忠臣又哪里能够?想到你们这些好男儿,你们实在值得怀念,一早奔赴战场,到夜晚却再不见你们回来了。
(3)分析品鉴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辞·汉铙歌十八曲》,是一首讲述西汉频繁战乱情况的军乐,表达了对战死士卒的哀悼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古诗开头即以“战城南”带出战争的紧张局势,烽火四起,硝烟弥漫,战争激烈而紧张,继而突然转入“死郭北”,激烈战争中士卒们壮烈牺牲、战死沙场,全诗气愤由激昂顿转沉寂,悲凉的情绪也也就渐渐蔓延开来,成为整首诗感情基调。“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士卒们已经能预测自己有去无回的不幸,可为何还要继续奔赴战场呢?我想这其中既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感驱使也有来自于君主施加的压力。君主的施压或是其主要原因,当时诸侯相争,君主好战,大量征戍青年壮士服兵役,如《十五从军征》中那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兵,几乎将一生最好的青春耗费于服役,士兵们不能选择只能服从,否则会受重罚或酷刑,遂不得已他们才要去远征作战。这种兵役制度不合理,但究其根源,其实是统治者的好战和热衷权势导致,然而难道可以因为这样就扼杀掉每一个士兵自由选择的权利吗?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运用了比兴手法,借写清澈流淌的水流和幽暗摇摆的蒲苇来烘托战后荒凉悲怆的氛围,与“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两句相得益彰,河水潺潺,蒲苇瑟局势,结尾句表达了对战士的深切哀悼,作者既同情他们的不幸,也寄予了对和平生活的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