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很亲切,角色却很生疏

易卜生很亲切,角色却很生疏

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字,已经很久没出现在大众眼前了。那部经典话剧《玩偶之家》,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有过大影响。同等分量的代表作《人民公敌》,在诞生132年后,媒体业不再选用其名声做宣传。易卜生?流量、票房几何?若让有现实意义的好剧再度呈现,切实可行的办法,须用当红明星的号召力。

王学兵,确实令人期待。至少我要领教一下他的台词功夫。两个多小时的散文剧,男主角斯多克芒的话差不多占了五分之四。之前曾担心,靠挪威式黑色幽默能否留住观众?可坐在那儿,故事的“梗”刚一露头,全场便安静下来;口无遮拦、明摆着要碰钉子的医生,往后命运将会怎样?戏剧之父易卜生+影视明星王学兵,还有话剧名导林兆华,他们相加的力量,在剧场里抛出一个很大的问号。

海滨,浴场,污染的水质……时间好像没有过去一百多年。这些问题,剧中主人翁斯多克芒的“独家”发现,简直不是从前人们的纠结。那个想将所有自来水管换掉,投资几十万,也许会冲垮旅游业的假设,和我们眼前遇到的环保困境,如出一辙。台下众生,立即感触到易卜生的亲切,却对斯多克芒的直言不讳甚感生疏。一个刚在家乡谋到饭碗的医生,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捅出事情真相。傻不傻呀!现实中的人们,冷眼看戏的观众,多数要比他懂得明哲保身。

突然想起陈丹青阅读民国影像时说过,“早年那些人的样子,轮廓,今天到处都看得见;今天的知识分子,没了耿介,人云亦云,所以没了他们那样的气质……”

易卜生笔下的医生,虽是一个拔高的、统一的、观念的产物,但他代替制作团队牵动观众,伸张正义,警醒社会。不管是感动着斯多克芒的执着,抑或是暗嘲他太不会审时度势;然而,谁都会在他飞溅如瀑的话语里,与自身命运产生联想,甚至会对社会痼疾生发出一定的反思。

我们没有易卜生,更缺少他在舞台上塑造的完全遵从内心需求与意志、敢于与社会大众和传统习俗较量的硬汉形象。好在我们有林兆华,有坦言“不差钱了,所以敢用几个月时间来演话剧”的王学兵。尽管那句既是戏胆又是名言的台词,被明星演员说得不怎么漂亮,观众仍然为他拼尽力气,高喊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立的人”,热烈鼓掌。

请记住易卜生让角色发出的呐喊——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立的人。

艺术与娱乐的最大区别在于散场后的回味。

宁可再次陷入穷困而道出真相的医生说:“我要打倒‘真理完全属于多数派’这句谎话。多数派拥护的真理是什么?他们拥护的是老朽衰迈的真理。一个真理陈旧到那步田地,它就快变成谎话了。”这样的表达,让《人民公敌》穿越时空具有现实价值。突兀的感慨,带有浓墨效果,浸透思绪,让人无法淡忘。

头晚的台词还在脑海盘桓,新到的报纸则披露了回望克拉玛依大火20年的历史真相,即刻勾起我对盲人艺术家周云蓬刺痛人心的歌的回忆:“不要做克拉玛依的孩子……死到临头让领导先走。”

肯定不是所有领导都逃走了。但为什么社会的耳朵和良心,宁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无?

“媒体和舆论都被民意中的感性部分绑架了。”报纸说得有道理。可不为真理斗争,不为百姓操心,一旦被人民视为公敌,就很难得到原谅并获得“清白留人间”。

2014年12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