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则

《孟子》二则

齐桓晋文之事

老吾老[1],以及人之老;幼吾幼[2],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3]云:“刑于寡妻[4],至于兄弟,以御[5]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6],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7]。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8]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9],故民之从之也轻[10]。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11](shàn),奚暇[12]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hé)反其本[13]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14](tún)狗彘[15](zhì)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16],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7]。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18](wàng)者,未之有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19],七里之郭[20],环[21]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22]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23]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24]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25]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26]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27]不战,战必胜矣。

【浅解】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将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是儒家主要经典著作之一,名列“十三经”与“四书”之中,由孟子及其弟子编著,书中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学说和政治活动。除了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以外,《孟子》的文学成就还非常高,郭沫若曾以《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其言云:“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是各有千秋。”

《齐桓晋文之事》记载了齐宣王与孟子的一段对话,是《孟子》中篇幅最长的一章,全面论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不例外,如果将这种由己及人的恻隐之心推广到治理国家,就是仁政和王道。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因此他终生“倡王道而黜霸道”。齐桓公和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齐宣王有志成就像他们一样的霸业,向孟子请教。孟子没有正面回应齐宣王欲凭借武力称霸的“霸道”思想,而是从维护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引导齐宣王实行“王道”和仁政,推恩百姓,实施“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的富民和教民政策,这样才能长治久安。在文中,孟子还为齐宣王描述了农业社会的理想生活状况和治理模式,对后世影响极大。全文以对话形式阐述政论,善用比喻,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从仁政思想出发,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以民为本的可贵思想几乎贯穿于他的所有政治言论之中。在本文中,孟子以作战为喻,阐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虽然三者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和”。孟子认为,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取决于统治者是否推行“仁政”。在孟子看来,小到一场战争的胜败,大到一个国家的兴衰,都与是否施行“仁政”、是否得民心密切相关,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已经证明,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观点鲜明,逻辑缜密,气盛言宜,是孟子影响深远、流传广泛的代表作品之一。

[1] 老吾老:尊敬、赡养自己的长辈。第一个“老”为动词,第二个“老”为名词。

[2] 幼吾幼:爱护、抚养自己的孩童。第一个“幼”为动词,第二个“幼”为名词。

[3] 诗:《诗经》。以下三句见于《诗经·大雅·思齐篇》。

[4] 刑于寡妻:先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刑:通“型”,给某某做榜样。寡妻:诸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5] 御:治理。

[6] 大过人者:远远超过一般人,比一般人高明许多。

[7]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不遵守规矩,做违法乱纪的事。放:放纵。辟:同“僻”,行为不端。邪:和“僻”同义。侈:和“放”同义。

[8] 罔民:蒙蔽、陷害老百姓。罔:同“网”。

[9] 驱而之善:引导他们向善。

[10] 从之也轻:容易服从,轻易听从。

[11] 赡:足够。

[12] 奚暇:哪里有空闲时间。奚:哪里。

[13] 盍反其本:何不回归到根本。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

[14] 豚:小猪。

[15] 彘:大猪。

[16] 谨庠序之教:认真地抓教育。谨:谨慎,认真。庠序:泛指学校。

[17]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须发花白的人就不会头顶着、背负着重物件在路上行走了。颁白:须发半白,也作“斑白”。

[18] 王:称王。

[19] 城:指内城。

[20] 郭:指外城。

[21] 环:包围。

[22] 兵革:兵器与甲胄,泛指武器装备。

[23] 委:放弃。

[24] 域民:使人民居留在国界之内。

[25] 得道:意指得治国之道,即指行仁政。

[26] 畔:通“叛”,背叛。

[27] 有:或,要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