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闲仍需自勉

赋闲仍需自勉

已经进入古来稀岁月的人,大都是从风雨泥泞,坎坷蹉跎的境况中走过来的。有些人蹉跎岁月多一些,厄运、忧伤、恐惧、委曲总是接踵而来。但他们没有自我沉沦,仍能自戒自勉,保持自律,奉行无愧于公,与人为善,不损人利己的做人准则。在事业上坚持执着追求,苦心思虑,故而过早地被打磨得两鬓斑白。

船到码头,车到站,被生活捆绑了几十年的他们,退出了工作舞台。“解放了,该放松了”成了他们中的一种普遍的心态。如何放松?人各有其志,各有其趣,放松之路,自由选择,给晚年生活定位。不过,自由选择,不能忘记人贵有自知之明,更不能忘“自勉”二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对自己益心,对社会尽伦理之道。一味放松,不及其余,灾之将至!祸之将至!在相识几十年的老朋友、老同事中已经发生的事情,证明这灾与祸,决非夸大其辞。

进入古来稀的人,都是叶红深秋至。此时的生命,如同落叶,在日渐退化,日渐流逝,距离来时的路,越走越近了,生命处在一个十分脆弱的时期。老朋友们相聚,谈天说地,互问安好,然而大都是倾诉“懒得动,不想动”的感受。这不想动,并非不能动,却是个信号,吹响了不能动的前奏!表明生命的精气神,开始支持不住生命的正常运转了,惟有自戒自勉,给入不敷出的生命“充电”,方能解救突发事变期可能出现的不测风云,迎来老有所乐,延年益寿。

自戒自勉,戒什么?戒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方面自然是因人而异。勉什么呢?不是讲“不想动”吗?那就要勉励自己动起来,只有自勉,行动才会自觉。流水不腐,生命之源在于养,健康之源在于动,为不致赋闲而精神懒散,必须勤动。“不想动”的人,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躺着、坐着,要自我强迫站起来,走出户外,到林中去陪伴树木花草,看昆虫爬行,看蝴蝶、蜻蜓飞舞,听鸟鸣歌唱,视物皆欣赏。久而久之,那情趣就像生长的植物离不开阳光雨露,就会产生乐不思归之感。尤其是大脑要勤动,途径是因人制宜。握了几十年笔杆子的人,最好不要放弃。在位摇笔杆子,受工作规范,组织纪律的约束,思想不能跑马,不能任意驰骋,不能领导叫你抄报纸,迎合一致,你偏要按照自己的思想发挥。我本人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那是“四人帮”倒台的第三天,我们机关的一把手,要我给他写批判材料,写好送给他看,我站在一旁等待他发指示,他看后皱着眉头,一脸的不高兴。他说:“报上讲的你轻描淡写,报上没有讲的,你倒是很有思想,这不是个小毛病,发言稿拿走,重新再写”。在那个年代,他的批评是对的,自责我自己自作聪明。不过,我并没有压力,我翻阅了当时全国有影响的报纸,将报上批判“四人帮”的观点加以综合编辑,三个小时就搞定了。我第二次给他送批判稿时,正碰上他的一位老朋友到访,见我送交的批判稿,他就说开了,“又抄报纸呢!”“我抄报纸,你不抄?这年头谁不抄谁倒霉!…”他们的对话,实实在在地给我上了一堂时事课,《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批判文章,天下皆宜,我的送审稿通过了。退休后的休闲执笔就不同了,可以自由选择体裁、题材,从前没有尝试过的,可以尝试,习作文学创作。进入写作状态,自由自在地写生平所闻所见,发议论,对人生,对时事畅所欲言,阐发己见,也可编故事,感叹人生,抒发情怀,享受言论自由的痛快。

2003年3月28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