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根文化的创意

探析根文化的创意

柳 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意境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这些文化精神可以为群文创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动机,与时代精神相融通,充分发挥文艺作品醇化社会风气、凝聚群众人心、满足群众文艺需求的作用,并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发挥社会主义文艺的引领作用。

一、寻根文化

如今,人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中国传统文化正遭受着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不经意间渐渐消失,然而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根如果丢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因此,在过去的30年中,寻根文化发展成为波及范围最为广泛的思想运动和民间文化复兴运动,在理论上也催生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成果,其中以文化人类学领域的成就最为卓著。任何一种文学思潮都必然会经历一个由地下潜流缓慢积淀而至最终爆发的过程,寻根文化也不例外,挖掘被历史淹没的珍珠,寻根文化的探索与研究,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寻根文化的重点在于精神寻根和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文化的发展需要实现顶层设计,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相结合,树立文化自信,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关键。

(2)我们要寻找什么根,传承什么,抛弃什么。我们应具备创新思维,寻根需触及灵魂,某种意义上不啻是一场思想解放,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形成中国核心竞争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通到当代创作中,展现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

(3)寻根溯源为了深入思考我们从哪里来,从源头保持清晰的头脑,提升分辨能力,坚定文化自信,汲取创新力量。因此,追寻从哪里来,就是要从我们的血脉根源中探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提振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从而更好地创新融通到群文创作中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

文化寻根牵涉到东西文化的比较,牵涉到多种文明之间的对话。依照钱穆先生的说法,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寻根的关键需要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创新将现代的审美追求、价值体系、表现方式融通在一起,创作出符合时代感,直抵人心的、触动灵魂的优秀作品。

二、根文化与创意融通

寻根文化解读回到原有的历史语境之中,对文化进行综合研究,力求建立一种异质同构、相互融通创意的关系。当代研究者立足于中国本土现实语境,展现了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苏轼说过,“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的是中华民族三千年智慧和精髓,是中国人的“根”,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寄托。扎“根”本土文化,则使我们的创作更具有中国气韵。创意需扎“根”于民族的土壤,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时代,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潮流的经典作品。

1.创意扎根本土,立足于生活实践

创意应凝聚中国文化的智慧,脚踏实地地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从实践中重构对生活的理解。“京剧”“花鼓戏”“皮影戏”等地方特色文化,之所以能够走出地域局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喜爱,离不开当地人民对于本土文化的坚守与弘扬。从更深层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同样需要扎根本土文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源头活水”,只有牢牢扎根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与养分,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融通创意,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多的优秀作品,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使国际文化交流因固守本土文化而更具有中国特色。

2.创意扎根群众,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为群众抒写抒情抒怀;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作为中心任务,推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作品。挖掘文化底蕴,创新文化载体,融通文化创意使作品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与发扬地方特色的文化,在创作中突破时代局限,结合时代需求,融通创意注入新的血脉,使其独树一帜。文化只有个性鲜明,方能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3.创意扎根中国根文化,让文化渗入作品的肌理

扎根中国根文化,不仅可以吸引群众,与群众产生共鸣,还将艺术作品呈现得更加鲜活、丰满、精彩。当然,本土文化的创作不是照搬,而是一种理念创新,创作者自身的文化情感、独特感悟、审美取向都蕴涵在作品中。我们应挖掘历史事件、传奇故事、人物形象等,通过作品间接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创作的艺术形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通创意,使群众体味到久违的感动,感动的却不仅仅是作品本身,还有历史的印记、人情的纠葛、故乡的归属。这种触动来自群众是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也是心灵深处的某些缺失的抚慰,更是群众对于家乡归属感的心灵寄托。

三、根文化的创意发展

根文化的创意发展需要重构历史语境,与现当代思潮相融通,符合时代精神,重建一种表达语汇。根文化需要在无限可能性的世界里探究“变”与“不变”,同时在原有的技法和方法上思考“破”与“立”,在根文化“变”与“不变”、“破”与“立”中寻找平衡点,既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价值,又能够创造新亮点。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说过:“创意的旅程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得到新的眼睛。”现在世界上许多剧场导演喜欢大幅创作舞剧、音乐剧,有的是大幅改编经典作品,这些改编虽然使原著面目全非,但也能引起共鸣;有的是炫科技、炫舞美、炫动作,在这貌似宏大的绚丽华美的视觉效果下,留给观众的却是空洞的灵魂,情节杂乱无章,毫无作品意境可言,无法触动观众的心弦,可以明显看出导演光有编创技巧和方法,缺乏创意的智慧。总而言之,立足于根文化的积淀,在“变”与“不变”、“破”与“立”中探究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创意发展,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历久不衰的核心所在。

1.根文化创意的在无限可能中 “变”与“不变”

根文化革故鼎新是其本性,在其漫长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变迁、艺人特点、地域差异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变”是其根性,使其赋予时代新的内涵、增强新的活力是根文化永葆青春长久不衰的秘诀。但是“不变”的是保留其精髓:原有程式化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民族特性。所以在根文化创意中,如何拿捏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根文化创意的“变”与“不变”中,创作者应从“心中”的乡土情结到“舞台”的当代创造,直至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信仰”的仪式。杨丽萍原生态民间舞创意发展堪称经典,杨丽萍以“原住民”扎根家乡文化,以乡土风俗、民族情感、民风习俗为依托,以对家乡民俗文化的理解与舞台创作相融通,实现了根文化“变”与“不变”中同时代相交融,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中实现转化。以“原生态”的名义,她激发了对土生土长民族文化情感的源头活水,唤醒了人们尊重地域历史、传统文化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同时,她以民族的信仰追求表达了人类身体的乡土情怀,并把“原生态”情结在创意中作为“不变”的根文化,“变”的是,融入时代元素,符合时代精神,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在“变”中,就是要紧扣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历史每发展到一个时期,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为之服务。纵观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始终与社会的发展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就要做到善于变化,紧跟时代的步伐,将文化发展的重点聚焦到时代发展的主题上。在“不变”中,就是要善于取其精华、学会继承。尽管传统文化需要融入时代的元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良好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等优秀文化,则需要代代传承、永远延续。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既要“善变”,更要“不变”。不变就是要学会坚守,继承和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文化的创意发展中体现创作者智慧,需要创作者沉下心来研究根文化,需要在“变”与“不变”中标新立异。

2.根文化的创意在技法和方法的“破”与“立”

根文化的创意不是重复一些技法与方法,必须有创新的勇气与能力,才能找到新的表现方式和解答问题的方式。这需要冲破技法与方法的牢笼,实现融通创新。根文化“破”的是原有的历史语境局限性,融入时代的审美需求,创意表现形式与方法,使其能够在新时代中独树一帜,让中国传统文化立于不败之地。根文化“立”的是“意”,“意”是“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最高境界。

《北京人家·口技人生》群众原创音乐剧创作团体,将“非遗”口技这门古老中国传统文化,尝试与音乐剧这一源于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融合,打“破”了口技表现形式,但是“立”的是口技传承人牛玉亮在口技传承与发展中跌宕起伏的人生,以独特的视角,勾勒出口技传承中的爱、恨、情、愁,力图重现口技这项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同时创意将群众眼中反差巨大的西方音乐剧与中国传统艺术口技相结合,使音乐剧与口技这两种不同民族、不同起源、不同形式的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使之达到艺术上的和谐统一,在“破”与“立”中找到了一种新的思路。

在“破”中求“立”意,这是创作技术层面的关键,也就是传统取舍的问题。我们知道,传统与经典是前人精神创造、技术锻造的凝聚,是有其空间扩展力与时间穿透力的话语范本。在这个意义上说,经典的生命力便不仅取决于它切入社会和人生的广度与深度,也取决于体认者具有什么样的审视眼光。如果你是优秀的接受者,有自身时代精神价值、心灵抒发的需要,对经典取舍就成了一种必然。因为不同时代的审美价值观,一定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偏移。

3.根文化在创意融通中凤凰涅槃

创意融通是根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在“变”与“不变”、“破”与“立”中寻求融会贯通的表现,融通是在根文化原有基础上,不断用新的文化基因,添补旧文化基因构成,建立新的文化秩序。创意融通在中国传统文化创作中,其实它在技法、风格上的融合是很有条件的,一旦技法和风格趋于成熟与稳定后,创意就要困难很多,而且融通的取向也更加明确。因此,根文化在创意融通中能够浴火重生,需要创作者沉下心来潜心磨砺,浸润于根文化的深潭中,并倾尽一生所学,穷尽所有智慧,才可能使中国传统文化重获新生。

群众原创音乐剧《北京人家·口技人生》创作团队创意融通将中国传统文化口技与西方文化音乐剧相结合,充分展示了这两种艺术的魅力,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这两种艺术表现力。同时,该剧重视突出表现浓郁的天桥文化风情,从道具、舞台布景、灯光、服装等多个方面,力图还原鼎盛时期的天桥街头文化,借助舞台布景与舞美效果再现了卖糖葫芦、拉黄包车、遛鸟、拉洋片、卖豆汁等老北京独有的文化景象,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坐上时光机回到了民国时期。“常满园”与“百鸟李”口技比赛更是重现了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场景,让观众赞叹口技出神入化的奇妙;剧中交响乐的雄壮气势与口技的美妙浑然一体,完美地将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为音乐剧扎根中国拓宽了创作思路,也为音乐剧走本土化路程开启了新篇章。

根文化在创意融通的道路上,与历代前贤一次次对传统的守望和对话中,在无限可能中的更变,技法与方法的变革,审美观念的流变里,表现出中国精神动态发展的审美秩序,我们更应该努力追寻与前代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特色。在尊重传统经典的同时,建立新的表达机制,根据创作者的需求、观众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创意融通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四、结语

今天我们的创作需要寻根深入挖掘根文化的精华,传承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将根文化与创意有机融通为一体,在创作技术层面上“变”与“不变”、“破”与“立”中寻求一种新的文化表现方式,在创意融通中使根文化凤凰涅槃,再现辉煌。

  1. 《北京人家·口技人生》剧中主角,口技传承人。
  2. 《北京人家·口技人生》剧中口技大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