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丝绵
经过一个月的变化,蚕宝宝消失了,变成了蚕茧,它们变成蛹躲在洁白的蚕茧里,等待着羽化成蛾。
蛾会咬破蚕茧的头部后飞出来,飞出来的唯一目的是交配产籽,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变幻。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所有的蛾都飞了出来,雌雄最终数量是奇数,那一定是很悲惨的,因为总有落单,我不知道那只落单的蛾会怎么想,因为它费尽力气,最后却没有完成使命。
接到通讯员儿媳妇的电话,徐阿姨开始做丝绵了。
我进门后,徐阿姨不在家,但是我已经看到大厅里的蛹。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因为我的奶奶和父亲当初都在国营丝厂工作,这股味道就是烧蚕茧后的特殊气味。小时候,蛹是可以吃的,晒干后油炸,放入些许盐巴和葱花,美味无比。
做丝绵,主要是将蚕茧变成绵兜的过程,整个操作要在水中完成,故称“清水丝绵”。
1.烧茧。将新鲜的蚕茧放入沸水中煮熟,相当于破坏蛹化蛾的过程。水中放入少许菜油和碱,帮助蚕丝脱脂,脱脂后的蚕丝不容易板结。烧茧的时候,水和蚕茧的比例,以及烧多久都是很有讲究的。烧得不好,拉出来的丝绵兜会有结块。
2.洗茧。将烧好的茧子捞出,放入清水中洗净,冲洗到水中无明显的杂质和颜色为止,洗干净的蚕茧挤干备用。到这一步,蚕茧就失去了生命。
3.剥茧。将烧完洗净的茧子里的蛹剥出,并顺势将蚕茧拉成小的绵兜,这步工作在水中完成。剥茧一般从蚕茧的头部入手,挖出蚕蛹,然后拉扯蚕茧套入手中,一般套入五六个蚕茧后挤干。这一步工序,关键在于拉扯蚕茧套入手中的力度。我尝试了几次,都在剥蚕茧后套入手中的环节失败,因为力度不对都被我拉破了,徐阿姨笑着说没关系,她有办法补救。
▲ 做丝绵,主要是将蚕茧变成绵兜的过程,整个操作要在水中完成,故称“清水丝绵”。
4.拉绵兜。将上一步套入手中的小绵兜,在水中重新拉扯,套入一个半圆形的竹框架中,制作成尺寸一致的丝绵兜,这步工作在水中完成。丝绵只有在水中拉扯时,才更有韧性。拉完后,在竹框中撑开的绵兜,看到有黏合在一起的丝块,就用手将其弹松,便于晒干后更加均匀蓬松。
5.晾干。绵兜制作完毕后,挤干,再次用手和嘴的配合将其扯平,有更讲究的方法就是再次套入竹框架中定型。然后,将定型完毕后的绵兜穿线晾晒即可。通常,在一个大晴天就可以晒干了。徐阿姨扯绵兜的动作极富力量感,我赶忙拍摄下来,估计她看到这些影像后,自己都不敢相信吧!
至此,我终于记录完了“蚕——茧——丝”的全部过程,就像是记录了一辈子。不止一次地,我问徐阿姨,最终做完的丝绵能卖给我吗?毕竟我是看着蚕宝宝由出生到长大、做茧、变丝的,这一批丝绵对我来说也有不同的意义。徐阿姨总是不说话,笑着。我知道,这是对我的婉拒,因为今年是徐阿姨最后一次养蚕做丝。
临行前,我跟徐阿姨作别,说下次照片印出来送过去时再去看她。因为,她自己都不知道养蚕做丝时是多么美。我也要送给徐阿姨的街坊,不知道能否通过这粗糙的镜头和笨拙的文字让邻居夸奖几句,夸奖徐阿姨是这个村最后的养蚕人、制丝匠。
▲ 烧茧
▲ 剥茧
▲ 拉绵兜
▲ 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