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

徐淑

生卒年不详,东汉桓帝年间人,与其夫秦嘉俱为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人。据《史通·人物》,桓帝时,秦嘉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秦嘉赴洛阳时,徐淑因病还家,未能面别。秦嘉客死他乡后,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毁形不嫁,哀恸伤生”,终生守寡。秦嘉、徐淑夫妇恩爱情深,都能诗文。今存秦嘉诗六首、文二段;徐淑诗一首,文三段,大都是夫妇往来叙情之作。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过程来看,秦嘉和徐淑占有一定的地位,其诗歌作品,表明了文人五言诗技巧的渐趋成熟。

答秦嘉[1]

妾身兮不令[2],婴疾兮来归[3]。沉滞兮家门[4],历时兮不差[5]。旷废兮侍觐[6],情敬兮有违。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悠悠兮离别[7],无因兮叙怀。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8]。君发兮引迈[9],去我兮日乖[10]。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长吟兮永叹,泪下兮霑衣。

【注释】

[1] 选自《玉台新咏》卷一,诗题作《答夫诗》。南朝徐陵《玉台新咏》载秦嘉五言《赠妇诗》三首,徐淑《答夫诗》一首,是最早记录秦嘉、徐淑赠答诗的文献。欧阳询《艺文类聚》收录了他们的部分赠答诗。据《隋书·经籍志》:“梁又有妇人后汉黄门郎秦嘉妻《徐淑集》一卷。”可见徐淑本有集传世;然而至少在魏徵、长孙无忌撰《隋书》时即已亡佚。关于他们的诗歌,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得最全。

[2] 不令:不好。

[3] 婴疾:患病。

[4] 沉滞:拖延了很久。

[5] 差(chāi):通“瘥”。不差:不痊愈。

[6] 旷废:耽误。觐(jìn):会见,会面。

[7] 悠悠:遥远。

[8] 容辉:仪容风采。

[9] 引迈:启程。

[10] 乖:背离,远离。

【评析】

从诗歌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赠答诗。自东汉以来,朋友、夫妻间的赠答诗逐渐形成风气。五言诗发展史上,秦嘉、徐淑夫妻的赠答诗是除托名苏武、李陵赠答诗以外,中国现存最早的赠答诗。东汉桓帝时,秦嘉因公务远赴洛阳,当时他的妻子徐淑正卧病母家,夫妇没能面别,秦嘉作《留郡赠妇诗》三首与妻话别,徐淑以《答秦嘉》诗作答。从诗歌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骚体诗。诗的前十句化情于事,后十句直抒其情,用近于白描的语言,叙述夫妻别离的黯然神伤,读之无不感人。“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一句,将妻子深深的追悔之情和久久的依恋之感巧妙地蕴于比喻之中:恨不能生出一对翅膀,追赶上自己心爱的夫君。“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长”字和“永”字,同义重复,更见得此情的深沉含蓄。

在中国诗史上,徐淑的这首五言骚体《答秦嘉》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四言诗与五言诗的结晶体,是由四言诗句加一个“兮”字而成为五言诗句的典型例子。一个“兮”字加在四言诗句中间,使“二二”的四言两节拍,变为“二一二”的五言三节拍。这种句式,使诗歌在咏唱和情感表达上都更加丰富了,反映了东汉末年五言诗体发展的重要过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