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知命,皈佛

(三) 知命,皈佛

却说娇杏那丫头便是当年回顾雨村的。因偶然一看,便弄出这段奇缘,也是意想不到之事。谁知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一子;又半载,雨村嫡配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作正室夫人。正是:“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

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赴京,大比之期,十分得意,中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县太爷。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恃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参了一本,说他“貌似有才,性实狡猾”;又题了一两件徇庇蠹役,交结乡绅之事。龙颜大怒,即命革职。

“娇杏”,就是“侥幸”。存有侥幸心理,就是不老实,因为还没看清楚自己是干吗的,那得撞撞墙,才能死心,才能知道,哦,原来我这辈子真的只能干这个。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子思也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不在这些地方死心,老是心存侥幸,没办法做君子,因为这一刻做了君子,到了下一刻有点诱惑的时候,又成了小人。《红楼梦》后文还有“赖大”,“赖升”,“赖尚荣”(谐音“赖上荣”)等人名,进一步提醒修行人,你得的那点物质好处,真的是你自己的本事吗?

“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这句诗也很好玩。所以世上但凡回头向内看的,开始修心的,都不可思议。

接下来贾雨村先升职又革职的,也都是在解释撞墙是怎么回事,这世界就这样,有好就有坏,有升就有贬,迷在那里边浮浮沉沉的其实没意思。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

“林黛玉”,森林里的一块青黑色的玉,是个宝贝,但很难发现,她爸爸又叫“林海”“林如海”,可见这个森林是莽莽大森林,更难找到那块玉了。

林黛玉比喻修行人心目中所追求的佛法,很多时候直接比喻佛经。贾宝玉一直追求林黛玉,却一直没法到手,总是像“水中月”“镜中花”,是因为,佛法是“无所得”的,就像《心经》说的,“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为了苦苦追寻佛法,放弃世间其他的乱七八糟的追求,最后,再放下追寻的心,才能一切现前。

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丫鬟叫“紫鹃”(谐音“字卷”)、“雪雁”(谐音“学言”),又养了一只鹦鹉,一起构成了“鹦鹉学舌”的喻象,而且这是一只很聪明的鹦鹉(“敏”就是反应快)。林黛玉本身美貌无双,比喻在修行人看来,佛法无比美妙。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姻缘,叫“木石前盟”,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姻缘,叫“金玉良缘”。“木石”的说法,在禅门里是有来历的,比如百丈怀海禅师就教导徒弟们,你们先把各种乱七八糟的追求放下,好的坏的什么也别想,什么也别管,让身心放开、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空了,本来的大智慧就自然现前了。简单地说,木石就是死心,就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成就”。附带解释一下,呆傻的人,他是不是心如木石呢? 不是的,他是神智昏乱,兴趣点跟常人不一样。那植物人呢? 更不是了,没有生机,连“心”都很难谈的上,怎么有接下来的“如木石”呢?“心如木石”,不是叫人做木石,里面是活泼泼的。

林黛玉的性格又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聪明,但是多心,过于谨慎,经常忧伤,老是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这是描述了在家修行人的一种常见的心理侧面,对当前状态不认可,融不进去,总以为有另外的妙法可求,就会或多或少地带有这种症状。

莽莽森林里寻找一块青黑色的玉,这同时暗示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自闭倾向,这跟薛宝钗是相反的。咱们顺带说说薛宝钗的名字含义。雪地里黄澄澄的金钗,这就耀眼了,不像“林黛玉”那么难找了,而且,跟玉比起来,金是有些俗气的东西,没那么清高。薛宝钗,代表的是修行人跟众生打成一片、不离不弃的心理侧面,这就是菩萨精神。钗是戴在头上的,比喻尊重一切众生。

一个人躲起来修,想弄个东西到手,美其名曰“得道”,其实得不到,所以林黛玉最后还是死了;以无我的精神投入到普度众生的事业中去,生生世世继续下去,这叫菩萨大愿,每一世都会活得很充实、无悔,所以薛宝钗挂的项圈上写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表面上有一世一世的生死,其实是不生不死。林黛玉回报给贾宝玉的是泪水,薛宝钗回报的不光是结婚,而且生儿子,而且是有大出息的儿子,家里出了大事也能挽回的贵子,这就告诉我们,帮助众生没错的,你会得到远远想不到的回报。

薛宝钗从娘胎里带来一股热毒,有个和尚就给他开了个方,叫“冷香丸”,定期服用,就能对治热毒,这是怎么回事呢? 天天跟众生打交道,一般来说,难免会有热毒,换句话说,你跟人打交道,难免会有情绪的波动吧,或贪,或瞋,或痴,或贪瞋痴一齐来,积累下来,心里就有了热毒。中医常说“上火”,“毒火攻心”,表面上是生理的东西,其实说到底,就是念头上的贪瞋痴积累的结果。摩擦生热嘛,念头也一样,乱七八糟摩来摩去的,热火就起来了,一念清静,火就下去了。所以佛教教人注意经常回归内心,不要向外攀缘:对最上等的人来说,虽然在缘中,但当下就脱开,不攀缘;其次的,经常读读佛经、拜拜佛、念念咒啥的,增强自己对于贪瞋痴的免疫力;又其次的,每天有一定的独处时间,别没事到处窜;再次的,找个深山老林住下来,整个世界清静了。薛宝钗从娘胎里带来这种热毒,也就是说,菩萨不畏惧生死,也就作好了面对贪瞋痴的心理准备,那不是问题,自己经常清理内心的垃圾就行了。

咱们再来说说林黛玉的存在意义。要不是觉得有法可修,有果可成,那么多修行人就不会追求修行了,那就继续在苦海里轮回做个普通凡夫了。有了林黛玉,大家觉得,佛法无比美妙,我要弄明白,不弄明白不罢休,一路追下去,一路超越凡夫,最后,把这个追求的心放下,原来如此。佛法虽然“无所得”,但那是对于修行人自己来说的。他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但在别人看来,可能就“高大上”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