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今生立志
这里雨村且翻弄诗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掐花儿。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秀,虽无十分姿色,却也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得呆了。……雨村见他回头,便以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遂狂喜不禁,自谓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
目标出现了。平时乱翻书,也不过就是解解闷而已,忽然遇上了一个“掐花儿”的姑娘,这就是跟禅门缘分的开始。
从解脱的理论角度看,世俗各种文章书籍也就是“且翻弄”“解闷”而已,解决不了大惑,所以在《大乘入楞伽经》中,佛说这些世俗文笔“但饰文句,诳惑凡愚,随顺世间虚妄言说,不如于义,不称于理,不能证入真实境界,不能觉了一切诸法,恒堕二边,自失正道,亦令他失,轮回诸趣,永不出离”。当然话说回来,对于不是“凡愚”的人呢? 对于觉悟者来说,一切世间法不异于佛法,世间的学问倒是可以拿来帮助度人。
“虽无十分姿色,却也有动人之处”,跟禅门有缘的就会动心,无缘的一看,也就是一个普通丫鬟而已。动了心,原来知我者乃禅门也!
接下来,就是自信心的激发。学禅的人,稍一接触禅法,往往都要体验这个情况,自信的很,因为禅门教人,哪怕你是再普通的凡夫,也仿佛会释放一个信号:你本来就是佛,你是好样的。
沉溺在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里,就是“已有七八分酒意”。自信再往前一小步,就成自负了,成狂禅了,觉得自己很牛,要接受万人顶礼膜拜了,这就是雨村此时此刻的心情。
祸事开始了,“祸起”了。太自负,要在六尘世界里抓个东西到手,来证明自己很牛,于是背离了清净本心的故乡,准备开始红楼幻梦的历程,在流浪中寻找故土家园。社会上热热闹闹,所以叫“社火花灯”。
“炸供”,自己把自己的供养毁了。背离本心,就是舍弃自家福田。
往外一驰求,哪能安家呢? 流浪生涯正式开始。所以甄士隐到处跑,最后连田地都亏本卖了,投靠岳父去,谁知他岳父也靠不住。“岳父”是外姓的,本家和外姓都靠不住,世间靠不住,只有求道了。
儒家也有类似的说法,比如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中庸》说“君子素其位而行”“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拼命想抓住外面的东西,其实都不靠谱,只有回到内心,才是真正的豪华别墅。
怎么回到内心呢? 修道去。于是甄士隐跟着疯道人走了。这辈子的修道历程,正式拉开序幕。
这个道士很奇怪,又疯又跛的。咱们前面说过,《红楼梦》里的道士,一般只是比喻佛法中的有为部分,不是修丹道的那种道士。跛,就是残缺,说明这个时候修行人的佛法见解非常有问题,修行才刚刚开始。下面古董商人冷子兴出场,把贾府如数家珍地描述一番,并介绍了林黛玉的家世,才喻指修行人在佛经古卷的餐厅里恶补了一番,大体明白了修行的方法和目标。
甄士隐毅然决然地跟着道人走,这种决心,是所有修行的第一步要求,极其可贵。
试看孔孟老庄的经典,乃至老外的《圣经》,开篇都是要人定下这种决心,因为,要是没有这份决心的话,后面说的东西都会大打折扣。
《大学》起手就是“格物致知”,要人在修身和事功之间作出明确的重要性判断,《中庸》开篇是关于什么才是大智、什么才是大善的辨析,告诉我们,一统天下、为国壮烈都了不起,但还不是他要谈的大智大善,《论语》开篇是《学而》,叫人定下真正的求学之志,不管别人知与不知,都乐在其中,而不是为了讨个好名声。
《庄子》开篇是《逍遥游》,告诉我们,真正的大道,绝不是世俗的小知小见所能信受的,《老子》前两章开宗明义,讲大道的不可思议,要人立志效法圣人,不掉进各种二元对立的陷坑。
《圣经》开篇《创世纪》告诉大家,要相信那个超越一切的存在,要回到那里,才是回家,后面讲的亚伯拉罕、约瑟等“义人”,就是给读者树立修行的榜样。
前面列举的这些圣贤,还比较客气,没有从字面上强调说你必须立下决心,要不然后面你学不了,因为众生根机不一样,很多人虽然没有决心,看不懂开篇的东西,但他可以先拣后面对胃口的东西看,看着看着,没准什么时候决心就来了。搞丹道的祖师,好多可就不客气了,话说的很直,比如张伯端的《悟真篇》,开篇就警告,如果不下定决心学这个东西,那活了一百年也是白活,到头来两手空空,傻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