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卷一

甲申旧京警跸之后,即当枕戈洒泣,鞠旅北征,君志胆薪,臣希种蠡,上报先帝之仇,下慰中原之望。而天渝不敬,泄然方蹶,则扼长淮要险,祖述晋宋,俾板荡馀民,不至左衽,幸尔。乃镇帅交攻,苍灵涂炭,奸臣窃柄,权贿熏天,胡羯乘衅而生心焉,噬脐何及之有?

乙酉弘光改元,正月朔旦,余草莽臣,不敢问国家大事,只为吾郡筮之。遇丰之复,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象曰: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余怃然曰:夷主,得无夷狄之主乎?大明方再启运,而象曰幽不明,何也?倘夷人乱华,胡马南牧之兆乎?震九四,纳甲庚午,在乾九四,即壬午,恐当在五月耳(甲申五月,庚午建也,乙酉五月,壬午)。复六四,中行独复,固也,其如遇何?

迨五月九日,虏讧京口,六月四日至郡,犹夏至中气也(初八日小暑)。亡何,有钱唐公之难,余以婚姻孔云,几中于祸。朱子夏趣余为天目游。余念昭代大烈,远轶千古,必无胡人一驾,反掌易之。况吾邑忠义,首冠江以南,秉袍执戟之士,云蒸霞蔚,何氛之不靖?而儿辈鼓厉,宗族负,义旅招徕,草泽闻风兴起者,倾心恐后,又山左宋王谢李诸进士,左萝石夫人(左名懋第,死节),楚中傅尚书(名淑训),各乘鄂君青翰之舟,家丁百馀,柘弓妢矢,红鍪绣袷,载其珍奁宝笥,翠鬟金粉,卜居湖上,栖止庐舍。方以桃源避秦,可忘汉晋,岂仅旄头毳旃,不问诸水滨也。魏太子南皮之游,褚太傅银之夕,实两阅月矣。

洎八月十三日,山左诸君,睹秋风而起感,睠故国以生悲,遂俱别去。余时酬应初息,杜门为幸,而二十一日,翕訾之徒,煽虏南下,二师皆溃(吴日生、沈君晦)。虏势大张,益骄愤吾邑,甚有不如其令者,引颈而比屋僇也,士大夫遂推以媚焉。余叹曰:“郭景纯有言,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韦元成诗曰:“谁能忍寻,寄之我颜。”臣子分固当死;世受国家恩,当死;读圣贤书,又当死。虽然,死亦难言之,姑从其易者,续骆丞楼观沧海句耳。御匣朝开,郊坛夜集,固我让皇帝君臣家法也。于是决计游方外以遁,时八月二十四日也。

二十五日,甲辰。微雨。四更起栉沐,告家庙辞之。同子世佺(云期)、世侗(开期)、世倌(星期)、世倕(弓期)往圆通庵。三幼孙藏之他所,冀存一线。长名舒崇,六岁;次舒徽,四岁;又次舒嶷,二岁。庵主达元留余,且再观去就。

二十六日,乙巳。大雨。以两先人及亡妇子女遗像七轴、家谱一帙、诰敕六轴、余诗文杂著八本、《午梦堂集》六本授达元,为护藏之。他日天心厌乱,返我故服,彭咸旧都之居,孙绰《遂初》之赋,亦未可知。至晚,严甥仲日来(名祗敬,文靖公曾孙)云:“我亦拜辞老母偕往矣。”母即余姊,贤智识大体,谓甥曰:“尔非名宰辅子孙乎?若去一丝发为虏,即日在我前,我死目亦不瞑。汝若全去发为僧,天涯海角,我心亦安。”遂同宿庵中。有浪船人张安曾,贷余十金,以备樯帆,五六年矣。顷六月,亦弃舟去,不知何往。是日,忽冒雨来见,泣涕悉其苦状,袖出十金偿焉,藉为萍踪之助。小人好义如此,故识之。

二十七日,丙午。雨。晓起理装。家人辈至庵中拜别,余曰:“此行也,若幸中兴有期,则归来相见亦有日。不然,从此永诀矣。两幼主室家之好未完(倌、倕未婚),岂不痛心。然留之事虏,必不可,我亦无可奈何耳。三孙不及见其长大,幸为我善视之。踞湖山先陇松楸,幸念之毋忘。闻虏令遁不降者,籍入。不腆数亩与环堵之室,不暇计矣。顾夫人与公子,向受钱唐公之托,今亦有愧九原,当令善返昆山耳。诸妇女可寄西方尼庵,汝辈但为谋其口者,俾无冻馁以死,感且不朽。”室人皆伏地哭,余亦泣。登舟,二兄幼舆、叔秀侄来送;侄孙舒胤亦来,时年十五,泪潸潸不止矣。既发,冒雨至栖真寺即香上人简庵。夜,可生上人为祝发焉。即此后,或有黄冠故乡之思,但恐彭泽田园,门非五柳,辽东归鹤,华表无依耳。

二十八日,丁未。雨。

二十九日,戊申。雨。俱在简庵。余患河鱼之疾,二十日矣。日间胸怀作恶,困悴尤剧。家自七月中浣,廪人告匮,借一从昆米十石,食指率然又复告罄。兹行携圆通庵米一石,钱二千文,子路曰:“伤哉贫也。”又当此乱世,彼华何人者欤?

九月初一日,己酉。晴。匆匆戒行李矣,倕忽病疟。

初二日,庚戊。雨。早别二上人行(即香、可生)。余曰:“行将焉往?”有言双径,有言武林,有言邓尉。余曰:“我吴人也,不可更入矣。其湖与杭乎?”先是,钱唐公二使,同法相寺闻修来。在余湖上,顾夫人商公榇,计犹豫未决,故闻修因未即归,而湖浒无多庵,宁初俗家武康二公可仗也,遂同行。出王泾塘,虏以空漕艘挂帆而南,累累不绝,舟人怵焉。风雨漇漓,烟波渺漠,远树低天,荒葭冷岸,满野黄云,偃蹇深潦中,俯首如泣,正使人断魂耳。未至乌镇十里,风狂雨横,暝色愁人。道边小桥之北,有经堂庵,聊尔借宿。

初三日,辛亥,霜降。微晴。早至泸头镇,双径道茀不可行也。夜至卫村,无僧舍可借。舴艋隘甚,不能展衾,仅和衣一倚枕耳。

初四日,壬子。曈昽日出矣,方鼓枻,又雨。过石门,颓墙废垣,残毁驳裂,野店无烟,晨星数点,兵火后光景,真可太息。次塘西,又值虏舟,幸疾雨飞注,虏遥不见。津梁疲矣,迷途生怅。昏雾归鸦,荻花无语,又如僰道漏天,淋漓不止。正徬徨间,有漾永庵,屹然水湄,系缆而登。主僧嗣明,留宿水阁中。绿萍覆池,衰柳依依堤上,笼烟曳雨,满目凄凉。

初五日,癸丑。大雨。早至一华庵,超寰开门揖入(闻修之师),采园橘供茶。橘色正青,甘香独异。钱唐公使者自香积兜夜归,云:“虏闻江东兵至,日夕巡谯警堞,断桥秋色,半在羌笳胡柝中,未可问西子湖也。”

初六日,甲寅。雨。

初七日,乙卯。晴。宁初辞归。

初八日,丙辰。阴。儿辈同昙津(治平寺僧)访东山之胜,得华桐坞安庐,将移笈就之。

初九日,丁巳。大雨,午后微晴。

初十日,戊午。晴,乍寒,冷甚。儿辈再往安庐,定居停之约。余无聊独步庑间,见残帙一小词,太平时序,儿女柔情,不觉销凝久之。词云:“韶光悄悄溶溶处,半是落花与飞絮。人静昼长,重门深闭,芳簟疏帘无语。画屏春梦正来时,上苑东风又归去。燕子泥香,游丝日暖,一霎蔷薇红雨。”

十一日,己未。晴。令儿辈既定约,携僮一往洒扫。其房久乏足音矣,云银杏果壳烧之,可以辟虮虱。

十二日,庚申。晴,暖。午后迁安庐,自刘家桥上岸。儿辈学行脚僧,自担榔栗。余与昙津先行,可二三里,至华桐坞。凿山为址,三面皆峰,箬篱菁径,高下委折。主僧云:“此云栖惠文师所创。安庐榜,李长蘅书也。”屋西向供佛,北向为香积,南向听竹轩,二间居焉。修篁千竿,错以松桧枫梓;诸木夹荫,四围碧岫,如蛾眉临镜;浮出黛痕半抹,在千重绿步障间,黄花四五枝,婀娜依人。佛前供香圆一盆,杳非日来想际。屋后流泉淙淙,如美人银甲挑筝弦,柔缓中作觱栗响。擘竹为筏,由山坳屈曲引下,滴之池盎。夜来天高月迥,空山无声,摩挲林影下,如在洞天,非人世矣。

十三日,辛酉。五更时,松涛竹韵,会心不远。晓起即蒙蒙如雾,寻大风,湿云缭绕天际矣。午大雨,甚冷。

十四日,壬戌。晴。日色射松竹间,如流黄碎锦,金剪刀裁出。儿辈兴会所寄,登崇巅,眺钱江,逾岭至半山,访神女庙。神女,倪氏处子也。宋高宗初,兀朮追至临安,女避乱出奔,旋死,埋半山下,即托梦诸将帅:“必速决战,我以阴兵助汝。”诸将异之,遂战,果以神助获胜,共为立祠。至今庙貌不毁,然香火冷落甚矣。余谓正当葺其土木,冀明鉴于神焉可也。

十五日,癸亥。晴,暖。佺病。

十六日,甲子。晴。风日霁洁,纤云不飞,花影移纸窗上,萧疏如画,能无思发花前之叹?初食苦珠,似榛栗而小,同豆煮之,则苦味出矣,山中最多。

十七日,乙丑。晴,暖。宁初又来,云田园尚犹如故,室庐亦幸偷存。故乡风景,则半似辽阳以东矣,但村人未会吹芦管耳。

十八日,丙寅,立冬。晴,暖,午后阴晦。有馈鲫鱼四头,余戒杀久矣,又僧舍中,余屋后有小池,放之。屋背枕圆峰,端如覆釜。池在釜之下,上承流泉,琤琮作响。池底苍苔缀密,荫以高松,临流俯挹,衣裾亦绿矣。鱼如游碧玻璃镜中,寒光皎映。夜闻山中如人大呼者,宁初曰:“此麂声也。”

十九日,丁卯。晴,暖。宁初往临平,访朱子夏。夜至,亦已为头陀。

二十日,戊辰。晴。与子夏坐石上,看红叶赪霞千片,错绕青翠间。斜阳半挂,四无人声,凉风微动,叶叶如欲吐语。

二十一日,己巳。晴。子夏早行。

二十二日,庚午。晴。住十日矣,初闻山鸟啼风,恨无子规声,春来满山乱啼,入秋即止。

二十三日,辛未。晴。印虚上人来医,不忝九折臂,药更精美。倕又病疟。

二十四日,壬申。晴。时去家荚落矣,仲日既感白云亲舍之思,又念征途爰止,倚闾未知也,故与宁初同归。但病者在床,行者在道,秋气生悲,忽当言别,分袂增怆,更伤羁旅。《秋兴赋》云:“彼四戚之疚心,遭一途而难忍;嗟秋日之可哀,谅无愁而不尽。”然总不如江文通“黯然销魂”一语也。

二十五日,癸酉。阴云繁叆,细雨微零,北风振条,送冷。四山木叶,十有五六红矣。前与子夏看者,又半已脱去,忽忽伤怀。

二十六日,甲戌。阴,冷。朱子夏遣讯致医。陈起岩来,高襟朴袖,术亦名家之传也。

二十七日,乙亥。晴,冷。超、闻二公来候。日落木静,寂寂凝寒,父子五人,而二子卧床。二子兼执仆役,一僮又病,凄惨之况,对景倍盈。

二十八日,丙子。晴,冷。咏少陵诗:“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凄然泣下。

二十九日,丁丑。晴。

三十日,戊寅。晴。客有谈王孝廉昭平(名道煜)、陆大行鲲庭(名培),俱殉节死。陆郎北府之年,尤为难耳。山阴刘祁二中丞,则先于七月间,一谢孤竹之粟(刘公宗周念台),一捐沅江之袂矣(祁公彪佳世培)。

十月初一日,己卯。晴,暖。

初二日,庚辰。晴,暖。宏济上人来。

初三日,辛巳。晴,暖。

初四日,壬午,小雪。晴,暖。

初五日,癸未。雨。

初六日,甲申。阴,冷。又有以六鱼见遗,亦放之池。大登精舍二枫叶甚丽,与侗倌徘徊一晌。倕疟止又作。离遁孤踪,病复不辍,岂堪为怀。

初七日,乙酉,晴,冷。西风谡谡,在松梢竹杪之上,如凫阵疾飞,寒声峭急。小僮张辰病,自初三日沉困。有沈泰征,不以医行,而善方脉,云必牛黄可疗,不则以蕲艾灸其额。深山安得有此?往笕桥觅得麝香少许,同皂角刺末,吹入鼻孔,仅仅一动,是夕竟死。死生固亦大数,然使安然在家,即死,我亦不恨。患难追随,流离山谷,倘或故园可返,归计有期,亦何以为情乎?我悲与之同出,而不与之同入也。初来十一岁,今年十八。孩时失父,母更嫁,叔抚之甚殷,每见,未尝不摩顶呜泣,伤其父之早亡也,人皆义之。今生死不得相诀,我深愧彼叔矣。

初八日,丙戌。繁云迷天,细烟含雨,如相愁咽然。

初九日,丁亥。细雨。

初十日,戊子。雨,午晴。宝寿石公来。石公曹洞巨宗,先承枉驾,又婉讽主人,不当轻避世客。临行,更勉余泉石自娱,毋久陨忧时之泪。邂逅高情若尔,能无结佩之。

十一日,己丑。阴,冷。晦景沍寒,午窗疑瞑。

十二日,庚寅。晴。薄暮登庐后山冈,一望寥廓。王敬伯云:“人言愁,我亦欲愁。”门前红黄满地,睹之怆然。

十三日,辛卯。晴。蒋问如佑嗣、问如子菡含来。

十四日,壬辰。晴,冷。

十五日,癸巳。阴晦。

十六日,甲午。晴,暖。佺病初起,已盈月矣。

十七日,乙未。晴。往新庵,楼舍俱宏敞。庭中老梅古木错立,上即陆中丞杰墓。松可百尺,直上,无斜曲之枝,唐伏虎禅师塔也。初欲夺塔为穴,方及开视,即时众虎鸣山,故惧不敢动,止于左右分窆焉。中为宋真歇了塔,院中一溜水石架,如虫食树叶,作鸟篆蝌籀状,相传石蟹所啮痕也,蟹不知何往矣。西南柳翠墓,石碑书袅娜。柳居士塔,宋人题也。夜梦亡儋,寤后枕端为湿,明月映棂,如白日耳。

十八日,丙申。晴,夜雨。

十九日,丁酉。大雪,雾,晴,夜雨。

二十日,戊戌。晴。门外木叶尽脱,冈峦旷然。

二十一日,己亥。雨,冷,薄暮大西北风起。

二十二日,庚子。晴,冷。

二十三日,辛丑。晴,冷,始霜。

二十四日,壬寅。晴。

二十五日,癸卯。阴,寒,多风,夜雨至晓。

二十六日,甲辰。雨,冷。

二十七日,乙巳。阴晦,小雨。夜与儿辈谈。长至伊迩,家中无拜祭两先人者,为泣下沾衣。咏顾著作诗:“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悲惋久之。

二十八日,丙午。晴,大冷。

二十九日,丁未。晴,冷。

三十日,戊申。晴。回景澄霄,爽如秋籁。

十一月初一日,己酉。晴,冷,始冰。月明庵慧持邀斋,与侗倌赴之。伊蒲之供,最为精美。庭中孤桐峻耸,黄花晚茂,小楼向南挹日。坡公诗,“林深窗户绿”矣。殿后即月明杲墓,碑文不载柳翠事。齐谐固无足征,岂墓亦附会欤?碑云:“杲与了,俱蜀人。”同为丹霞淳法嗣,而《五灯》不列杲。

初二日,庚戌。晴,冰。

初三日,辛亥。晴,大暖,多风。

初四日,壬子,冬至。黑云漫布,风色黯冽,冷以是日为最。超公冒寒来候,并惠食物。

初五日,癸丑。晴,异冷如昨。陈起岩同许明长来,开国勋卫世胄也。芄支时,曾受知吾邑周忠毅公(公为仁和令),今秋次当明经选矣。以虏故,为僧,居黄林庵。天气甚寒,余为沽酒夜话。山多麝狸,是夜,闻其香而不见。

初六日,甲寅。晴,冷甚。陈、许别去,倕又病。黄昏斜月半钩,挂寒林之末,幽凉黯淡,迥非人境。

初七日,乙卯。晴。

初八日,丙辰。晴。宏济同袁云林来。

初九日,丁巳。晴,暖。

初十日,戊午。晴。龙居徐二华与立宗梦曙二上人来。立宗,镇江人,精形家;梦曙能诗,曾遗札规德谦,毋为慢客。

十一日,己未。晴,冷,坚冰。

十二日,庚申。浓霜,晴,冷。

十三日,辛酉。晴,暖。与侗、倌往访宏济。数椽矮屋,窗几明洁,黄菊犹依依在庭。宏济即遣侗倌往拾松球煮茗,不知谁为主客。又至烟石居李长蘅写经处。僧介眉,疏朴有岩壑致。山渐高,石巉岩峭立,远望诸山环峙,黛屏可数。宏济赠搽条杖,送至陆墓别。

十四日,壬戌。晴。太平寺前酒家金奉川敬宇兄弟造谒,送橘栗诸品,为余弃家行遁,慕重之也。市井中有好礼如此,可为穷途之嘉遇矣。

十五日,癸亥。晴,暖。夜月空岩,千林缟色。

十六日,甲子。晴,冷。张庆常来,方弱冠,亦僧服,自楚中归。云长江数千里,苍茫无一庐舍,焚戮之惨,不忍举目。

十七日,乙丑。晴,冷。径山觉公遣二僧中表戴宏致书,邀余入山,以石公言知之。

十八日,丙寅。晴。径山二僧早别,答简儿病未能也。

十九日,丁卯,小寒。晴。

二十日,戊辰。晴。家中音问杳绝,欲寄归邮,而道途多梗,德谦慨许与行,遂于午后发足。方去,即风作,松泉万斛,岩谷矣。

二十一日,己巳。晓雨,午后大雪。

二十二日,庚午。积雪弥山,如泛银海中,光摇耳目,枯藤乱石,皆琼柯玉甃也。

二十三日,辛未。阴,冷,午微晴。寒晖薄影,与儿辈暂向前溪,一览残雪。

二十四日,壬申。余初度日也。雪更大,更奇,世外异观,直在海中三神山上耳。

二十五日,癸酉。湿雾笼林,森阴锁雪,金奉川制烧鱼一盂,冒雪来送。夜,大登致橡栗腐,色如蕨粉,而味逊之。

二十六日,甲戌。雨,冷。

二十七日,乙亥。阴,冷。雪消下涧,如胡塞琵琶声,悲凉凄咽,尽是明妃别双之恨。儿辈沿石磴探寻瀑窟,登翠微而上,余不能耐寒耳。

二十八日,丙子。雨,冷。

二十九日,丁丑。愁云浓叠,引领家信。

三十日,戊寅。晴,冷。偶阅《西湖志》,载刘后村《吊赵紫芝》诗“尽出香分妓,唯留砚与儿”二语,韵甚。余固无分香事,砚有先人所遗一二,不知犹存否?金奉川送生鱼五尾,亦放之池,共十五鱼矣。两君意甚隆,天涯旅况,何以为琼玖之报。抵暮,德谦与苍头至。家乡虏盗交讧,人无生意;途中,胡虏络绎,舟楫难前,嗣后信音,终付之滇云陇月矣。故德谦南返,途次许村,偶值一南浔船,即为吾辈定之;而拉其篙师,亦同入山,盖德谦逐客意,已甚久也。余自至安庐,两儿病皆几死,又死一僮,无多囊橐,尽耗医药间。倏忽此行,又无半钱粒米寄至,毋论久留取主人厌,实亦不能枵腹存也。次日,即为整装计矣。

十二月初一日,己卯。晴,暖。往别显宁具公。余初至皋亭,具公入吴;洎归,余以晦迹在此,恐丛林传说易广,故未修造谒,今将行矣,一辞别可也。师和悦倾挹,元著超然;峦嶂庄严,足称胜境。华桐去有数里,买一小棹,杭之舟人姜八,老年五十馀矣,善谈史籍事。又云:“当以心之公私,论战之胜负。”此语竟照破马士英诸奸臣心术,可为大奇。儿辈往一华庵谢别。夜,金奉川为祖道之饯。

初二日,庚辰。晴,暖,午后大风雨。侵晨,金奉川以夜庋馀品,具飨。超寰率其徒云白、定林,持米二斗,食物数种,早来送行(闻修久远出)。又慧持朗演含章,宏济至,俱送至陆墓前别。超、宏二公,更送至金驾堰。云白附舟往崇德,船在许村,须欲过坝,堰上又觅一楫渡去,皆金家兄弟经营之。故奉川亦同行,又肩挑罍食往焉。方发棹出半山桥上,即神女庙也,天大晦,石尤陡作。至桐扣五云桥,见陈起岩于道上,问子夏安在,云已北返三日矣。桐扣即晋时石鼓,张茂先以蜀桐刻鱼,扣之者也。过临平,零雨蒙飞,寒峰雾隐,遇虏运柴,舟人不解事,近之,我舟遂为所夺。非真虏也,即罗募营兵耳,放肆无忌,幸奉川开说之。行李悉抛掷东岸,与儿辈扳沙而上。至村舍,倩一小舫载装,身复渡西岸塘上,步行,同行云白奉川也。雨稍止,行十里,已暗,抵吉祥寺。舟即在寺门后河耳,买寺僧酒浇寒,夜宿寺中。

初三日,辛巳。阴,冷,有雪。别寺僧,奉川早发。行三十里,至章埠堰,雪白。别登岸,夜至斜桥镇。

初四日,壬午。阴,大风,微雪,冷甚。行三十里,至硖石。夜宿顾庄。

初五日,癸未,大寒。晴,大风,冷。早过石佛寺,夜宿甘家窑。

初六日,甲申。晴,冷。午至宝筏庵,见徐匪石,陈湖起义士也,亦为僧。密通家信,夜,家人辈来见。

初七日,乙酉。晴。夜,金五云持酒一坛、大蟹六只至。六人各食一蟹,馀已无他,亦自不俗也。

初八日,丙戌。小雨。潘秀山早来,送酒食物。午至普明庵,访可生,爰定居焉。庵主慈洲,朴而有情,邻皆淳厚,穆乎仁里之风。

初九日,丁亥。晴,冷。

初十日,戊子。晴,冷,此日为最。

十一日,己丑。晴,大风。吴叔向送其尊公谧生《星带草堂集》,诗文足称作者。闻其人,古笃行君子也。集有《驴子上记》一卷,乙亥春游燕之笔记,载二女子题壁诗云:“瓜正及期冰泮心,愁听流莺织柳阴。夜来拟逐庄周梦,却被啼鹃血染衿。”款题“两三氏春琼记”云。字杂行楷,一一具帖意。

又一首云:“少女何怀慨棘心,岂思鸣鹤杳和阴。日见家人嘻笑语,但少韩侯结帨衿。”后书“两三门古月氏依韵嘲姑记”云。嫂氏较稍拙,其诗故甚典则,云夫少女有摽梅之感,嫂故谑之如此。两闺秀一室倡和,正复难得,可见世间扫眉才子,原自不少,但湮没无传多耳。

又春琼《嘲题壁》一绝云:“堪笑痴愚子,涂抹房中壁。并无得意话,声声叹落魄。”隽快之甚。想其胸中,如飞花荡漾,游丝飘洒,使穷措大何处生活。故谧生云:“但吾辈客中即有作,都不必题,惧有人焉,议其后也。”

又载峒峿洞去宿迁三里,寺曰山阴,邑人士刻游山诗,有女郎汤文玉云。叔向又贻从昆吴巨手卍斋诸刻。巨手以文章名世,顷从起义破家,工诗文,又工画。闺人项氏吹聆,亦有诗,附见卍斋,精密典丽,非寻常女子所及也。

十二日,庚寅。晴,冷。

十三日,辛卯。晴,冷。

十四日,壬辰。阴。吴巨手来,叙先德世谊之雅(巨手祖海洲先生,先君丙戌同籍也),起义遘难之由,相对忾然。

十五日,癸巳。晴。巨手赠诗云:“闰六月城陷,生民涂肝脑。我泣类妇人,长夜直彻晓。戴星奔武唐,结友欲共讨。何期彼贞臣,绝药饵先夭(陈几亭)。惊逝爰一吟,自此肠便槁。岁寒谁同心,啮雪空自饱。今睹贤圣僧,不觉心倾倒。冠裳变胡服,斯文尽已扫。父子及昆弟,如公家直少。削发皈空王,除烦不除恼。破寂无欢吟,投诚有恕祷。先世黍同籍,约契若不早。我行凌溟澥(将泛海入闽),望此善自保。英主方恢疆,佛前岂终老。”是日在简庵,与巨手同舟返普明,王其翼亦在。

十六日,甲午。浓霜如雪(此后数日皆然),晴,暖。

十七日,乙未。晴,暖。退谷上人赠诗云:“北风吹破笠,草木度残年。偶接高人论,因知达者全。笑言能竟日,俯仰不殊天。无限关心处,梅花亦自怜。”

十八日,丙申。晴。

十九日,丁酉。晴,冷。

二十日,戊戌,立春。晴。

二十一日,己亥。晴。侄孙起重、灿若、䌹尚遗酒食物。

二十二日,庚子。晴。吴虎文来(叔向弟)。

二十三日,辛丑。独坐无聊,忽忆亡儋,心间刺痛。又叹太子永定二王,且有不可知之恨矣。何况我子,眷怀抚念,辄遣哀思。

二十四日,壬寅。晴。

二十五日,癸卯。晴,暖。侄孙学山(即舒胤)载酒肴来,云周鲁望(名东侯)、吴子方(名肃)、王延平(名建)皆为僧士之贫而节者也。何可不识之,以愧世之富贵胡服者。

二十六日,甲辰。晴。吴叔向邀为其尊人题主,辞再三不获,今日设砚席,庵中行之。夫方外从事,固为创闻。其家不求诸朱绂,以为宠荣,而属一流离行遁之老衲,古君子之风雅欤?

二十七日,乙巳。晴,暖。公玉侄寄贶四金,真寒谷春也。公玉性啬而弱,仗义则勇。六月间,沈君晦师起,饷以百金,族人媚虏者,寻之为怨府,公玉遂受侮不少矣。又豪贵公子,为虏所执,以奇货征厚赂焉,亦委责于公玉,慨然捐二百金赎之,不敢问偿也。

二十八日,丙午。晴。

二十九日,丁未。晴,大暖。阅可生诗。可生眉目疏秀,操履纯净,诗亦如之。如:“檐低窗引日,竹覆瓦通烟。野花含雨笑,芳树觉春迟。”皆佳句也。

三十日,戊申。轻烟细雨,寒林如画。吴叔向书箱画笥,皆寄庵中。顷来检其祖父遗像,归为设供。不觉念两先人,拊膺一哭。

追溯平生所过除夕:庚午请告终养,于前一日抵舍。二载之别,一日之聚。高堂在上,哲妇在下;琼章以令娴之质,莫愁之年,娟然与琴樽相映,佺亦伯符江东之岁矣,文章故正奇进;馀如僧达僧绰,虎子凤凰,最小者轩渠作笑,余述都门事,可歌可泣,是夕为最乐也。

癸未,迁葬百福。自风庐发棹,巨风疾帆,由太湖飞渡,俄顷百里,幸两人得安吉地,足慰风木。而亡儋之痛,方新不能已。

最惨莫乙亥为尤甚,一岁三丧,泪痕相续,送年之况,何子晢所云,彼哭者之怀,岂可思耶?从兄汝嘉,念我孤寂,舍其家中肴蔌之会,而来伴我,凄然相对酒杯间耳。

又次则壬申,琼章脱屣尘世,又遭昭齐之戚,然同伤共悲,犹有亡荆在也。

又次则己卯,亡傛病深,就疗武唐,佺留视之。侗赘妇家,余与佺、倌、倕三幼儿,一盏黄昏,含愁卒岁。

在外度除夕者三:其一则甲子,公车是夕至任邱,同家廷尉陆任吾黄孺完,侄叔秀,高歌快饮。而旅店在刘侍郎元震中丞元霖坊下,坊题兄弟同登,遂为余与廷尉成佳谶。

其二则己巳,皇华报命,虏薄都城,不能进矣。家奉常香城在济宁州,因往就焉。椒盘柏酒,奉常主之,不知为他乡逆旅也。

其三则今夕矣。国破家亡,衣冠扫地,故国极目,楸陇无依。行年五十馀七,同刘彦和慧地之称,肃然僧舍,长明灯作守岁烛,亦可叹也。所幸父子相聚,兵燹暂远,但求不愧天地,不辱父母,不负二祖列宗,虽不能死,稍以自尽心亦此已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