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夏末有佳人

第二节 夏末有佳人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美女的记载,或裙裾飞扬,国色天香;或宛转蛾眉,秀外慧中。但是,在这众多美女中,有很多女子是被打上祸国的标签,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就如夏朝的妺喜,一代红颜也不免落得“裂帛声声犹在耳,红颜花落深山中”的下场。

一、卿本佳人,出落有施

妺喜,姓嬉(喜),生卒年不详,亦可做妺嬉、末喜,夏朝最后一位王夏桀的王后。《汉字大辞典》引《玉篇·女部》载:“妺,妺喜,桀妻也。”根据先秦时代记述女子所用的全称和简称的方式,妺喜应该姓喜,即嬉(也作僖),由于其名字的“妺”字与“妹”字形相似,清初刻本《离骚图》作“妹嬉”,且在《庄子》等书中也有以妺为妹的用法,因此常误读为“妹喜”。

妺喜是东夷有施氏之女,有施部落地处今天的山东省蒙阴县附近,占据天时地利、物产丰富、农业发达的优势,在夏朝众多的方国中算是比较有实力的,所以妺喜的少女时光,还是过得非常舒适、安逸。传说妺喜貌如初发芙蓉,自然美态,明眸皓齿,仙姿玉貌,是有施部落最美的女子,妺喜的绝色天姿有诗为证:“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说妺喜的眼睛像水晶一样闪亮,身材凹凸有致,让人看了心生怜惜。

就是这样一位生活无忧、天真烂漫的绝色佳人,将要面临她人生最大的转折。

二、红颜多舛,以身朝夏

有施氏原本臣服于夏朝,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当时夏王贪得无厌、横征暴敛,引发各方国强烈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有施部落率先带头不纳贡反抗夏朝,夏桀怒不可遏,集结大军亲自东征攻打有施部落。

有施部落几度顽强抵抗夏军的攻势,但终因寡不敌众,只能与夏桀谈判求和,夏桀仗势欺人,不准有施氏投降,扬言一定要血洗其部落。有施氏无奈之下,只能投其所好,把妺喜进献给夏桀以解部落危机。

就这样,妺喜作为有施部落战败的赔偿之一被献给了夏桀。洪兴祖《楚辞补注》云:“蒙山,国名也,言夏桀征伐蒙山之国而得妺喜也。”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妺喜的美貌已经世人皆知,夏桀又好色,所以他兴师动众攻打有施部落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妺喜。

当夏桀第一眼看见妺喜时,简直欣喜若狂,他不敢相信世间竟有如此美丽的女子,于是,夏桀满心欢喜带着妺喜回到了都城。

台湾柏杨《中华古籍之皇后之死》中有记载:“施妺喜是个可怜的女孩子,她的身份是一个没有人权的俘虏,在她正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情郎,为了宗族的生存,像牛羊一样地被献到敌人之手。”所以,在中国古代,女人——特别是漂亮的女人,是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如同妺喜,最终也难逃像物品一样被贡献出去的命运,沦为政治的牺牲品。

三、特殊癖好,消耗国力

关于妺喜,我们想到的都是红颜祸水、“千年第一狐狸精”“中国第一祸水”“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亡国的王后”“第一个献物”……妺喜和妲己、褒姒、骊姬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妖姬。在正史中鲜有记载妺喜的故事,她的故事多出自刘向的《列女传》、皇甫谧的《帝王世纪》。

一个被打上“祸国殃民”标签的绝色美女,肯定有不少关于她的传说。例如传说中妺喜有三大癖好:一是喜欢听绢帛撕裂的声音,二是喜欢看人们在酒池里寻欢作乐,三是喜欢戴男人的帽子。

这三大癖好中,除了喜欢戴男人的帽子对其他人危害不大,其余两个癖好都严重地消耗了夏朝的国力,致使夏朝的统治风雨飘摇。

首先,妺喜特别喜欢听绢帛撕裂的声音。妺喜远离有施来到夏朝王宫,由于思念家乡和亲人,终日不见笑容,所以夏桀每天绞尽脑汁逗妺喜开心。据《帝王世纪》记载,妺喜喜欢听“裂缯之声”,于是,夏桀下令宫人搬来大量的织造绢帛,在她面前一匹一匹地撕裂。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初期,丝绸织造刚刚兴起,破坏这种稀有昂贵的物品,无异于暴殄天物。

其次,妺喜喜欢看人们在酒池里寻欢作乐,夏桀为此倾尽国力又凿了一个面积有五平方公里的酒池,池边美女日夜不停载歌载舞,据《列女传·夏桀妺喜传》载:“桀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妺喜于膝上,听用其言。”娇小的妺喜时常被夏桀抱到膝盖上坐着,据说,妺喜并不就此满足,她让夏桀找来三千臣仆齐聚在酒池边“牛饮”,臣仆喝醉,丑态百出,甚至很多人醉死在酒池边,妺喜才罢休。汉初《韩诗外传》卷四记载:“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

《荀子·解蔽》曰:“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纣是也。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惑其心,而乱其行。”说的是当初夏桀为讨好妺喜,用玉石建造豪华的瑶台作为离宫,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并下令处死阻止其建造酒池的忠谏臣子关龙逢。因此,当后世越王勾践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时,伍子胥进言道:“臣闻,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很显然,他们将夏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妺喜,把漂亮的女人视为洪水猛兽。

至于妺喜爱戴男人的帽子传说,也多少被后来人非议。因为在中国古代,衣服和礼仪关系密切,不同人穿不同的服装、戴不同的帽子是有严格要求的。妺喜作为女性,还是帝王的宠妃,竟敢戴着男人的帽子,当然为时代所不容。在《晋书·五行志》中记载:“末喜冠男子之冠”,解释为妺喜有觊觎权力之嫌、有政治野心。但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妺喜这一爱好也被称为“角色互换”,恰恰反映她“嫌弃”自己是柔弱女子的身份,她希望成为男人,她要像男人一样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由此可见,妺喜这一古怪的行为背后反映的是她内心对自己被有施部落当贡品一样献出去的憎恨与不甘。

但我们亦十分清楚,即使没有妺喜的出现,夏朝也无法挽救它已濒临灭亡的命运,把亡国的罪责全部推到女人身上,也有失公允。

四、间谍之说,复仇使命

由于正史对妺喜的记载寥寥无几,所以流传在世的版本有许多,不管是她到夏桀身边的目的,还是对妺喜的评价,都大为不同。不过,流传最广、最有趣,被人们普遍认同的就是妺喜是间谍的说法。

支持妹喜是间谍说法的原因有二:

其一,妺喜来到夏桀身边本身就是一场阴谋,是东夷部落为了推翻暴君统治而采取的最关键的一步。妺喜被夏桀带走的那一刻就心怀鬼胎,所以,她喜欢听撕裂绢帛的声音以消耗夏朝财力,喜欢酒池肉林以离间夏桀与臣民的关系,导致夏桀越来越不得民心,百姓愤恨地说:“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们愿意跟你同归于尽。”当伊尹(伊尹是辅助商汤登上王位的功臣之一,有“第一名相”之称)见夏桀的气数已尽,便向商汤献计,作为商汤的间谍前往夏朝,俩人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达成共识。妺喜是间谍最强有力的证据是最早出自《国语·晋语一》,上面有很少的一段文字记载:“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其二的说法是,妺喜由于失宠才导致对夏桀怀恨在心,于是做了商汤的间谍。这段史实来自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后桀伐岷山,进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意思是说夏桀后来攻打岷山,又得到了两位美女,一位名叫琬,另一位叫琰(琬琰即美玉之意),于是夏桀慢慢地就冷落了妺喜,妺喜被安置在洛水一带,导致妺喜心生怨恨而与伊尹联合叛夏。所以在典籍中,有“桀迷惑于末嬉,好彼琬琰,不恤其众”“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的说法。

总之,不管出于何总原因,妺喜成为商汤的一名间谍。

于是妺喜的任务是一边将军情透漏给伊尹,帮助商汤大军摸清夏朝的军事部署;一边在夏朝散布谣言,混淆视听。《吕氏春秋·慎大》中有关于妺喜告诉伊尹“两日相斗”的梦兆:“妺喜言曰:‘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曰胜,东方曰不胜。’伊尹以告汤。商涸旱,汤犹发师,以信伊尹之盟,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未接刃而桀走,逐之至大沙,身体离散,为天下戮,不可正谏,虽后悔之,将可奈何?汤立为天子,夏民大说,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意思是夏桀做了一个梦,梦见西方有个有太阳,东方也有一个太阳,两个太阳互相争斗,最后西方的太阳取得胜利,东方的太阳陨落了。当时,商部落在西方,而夏朝在东方,西方的太阳取胜,就意味着商汤部落最终会取代夏朝的地位。这样的言论传出去后,对商汤来说,正是预示着夏桀的众叛亲离,百姓都纷纷相信夏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也是灭夏的良机,所以商汤民心所向,有了出兵的正当理由,夏朝遂亡。妺喜也成为商汤灭夏的大功臣,可是最后也难逃被杀的命运。

《史记·殷本纪》注引《淮南子》说:“汤败桀于历山,与妺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辞源》也记载:“妺喜——夏桀之妃,有施氏女色美无德,好冠带、佩剑,与桀同死于南巢。”有人说当初夏桀被流放历山时,妺喜因为对夏桀还是存有感情,所以自愿和夏桀一同放逐,共赴黄泉;还有人说,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妺喜作为一个“亡国妖后”断然没有再活着的必要,所以被赐死。

历代对妺喜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可怜的妺喜背负了千古骂名。但是,一个朝代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政治的腐败,而绝不能把原因归咎于女人。

琥珀在《中国女性洗冤录》中说:“历朝历代,从夏朝开始,好像人们已经习惯了为每一个王朝兴亡找出一个替罪羊来,夏有妺喜,商有妲己,周有褒姒等等,不一而足……红颜祸水,这样的词语在历史中到处可见,就好像一个王朝的灭亡、一场动乱的发生,全是由女性造成的一样。但实际上呢?人们却往往忽略了背后的真相——要不是帝王们昏庸好色,将相们腐败无能,又何至于此呢?”

可以说,妺喜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背负最大“黑锅”的红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