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间谍的始祖

第一节 间谍的始祖

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有一种古老而又现代、危险而又隐秘的职业,这种职业就是“间谍”。

在古兵书《六韬》中记载:“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间谍”二字由此而来。通俗而言,间谍,就是指深入敌人后方秘密从事窃取情报或破坏敌人正常活动的人员。在世界历史上对间谍这种职业有诸多描绘,甚至被拍成电影,比如电影007系列。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记载的间谍却是一位女人,名字叫女艾,她也是世界史上最早有记载的间谍第一人。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女艾的间谍成长经历,与夏朝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的背景密切相关。

一、从“太康失国”到“后羿代夏”

我们都知道,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夏朝的建立者是禹,禹之后,他的儿子启即位成为国家君主。

夏启死后,其长子太康继承王位后整日不理朝政,游山玩水,导致民怨沸腾。太康有一大爱好就是打猎,一次,有穷氏部落的首领后羿趁太康外出打猎之际,攻陷了夏都城,当太康带着众多猎物回归时,发现都城已被占领,无奈之下只能在洛水边安顿下来,这件事在历史被称为“太康失国”。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载了这件事:“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叛。”

我们再来说一下这个后羿,也许人们对后羿的认识仅限于那个古老的神话——后羿射日,可我们所说的此后羿非彼后羿,我们说的这个后羿(又称“夷羿”)是东夷有穷部落的首领,射太阳不是他的强项,但他打猎非常厉害,他一直觊觎夏王太康的权力,终于得偿所愿赶走太康,他扶植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傀儡,历史上把这段历史称为“后羿代夏”。

后羿夺取夏政权以后,任用不学无术的“流氓”寒浞管理国家,而他每天就是三大爱好:享乐、打猎和与美人嬉戏。

后羿五十八岁的时候纳了十八岁的少女纯狐为妃。纯狐暗地里和寒浞勾结,密谋要杀死后羿,夺取王位。一天,后羿喝醉酒走错房间,发现寒浞和纯狐在一起,于是寒浞趁机杀死后羿,取而代之,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立纯狐为正妃,纯狐还给他生下两个儿子,分别是浇和豷,寒浞把过和戈两个地方封赏给了他们。

史书上还记载,为绝后羿及其部落的后患,寒浞把后羿的尸身剁成了肉酱,加入剧毒做成肉饼给后羿的族人“享用”,后羿的族人若听话地吃下去就会被毒死,不听话就以违抗命令的罪名杀死,《左传·襄公四年》对这段历史有描述:“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总之,用这种歹毒的办法,整个中原地区的后羿族人就灭绝了。

寒浞杀死后羿之后,对夏朝残余势力采取斩草除根的战略,他分兵三路进攻相(仲康之子)的居住地帝丘,最后,相被寒浞杀死。但相的妻子缗却在危难之际从城墙下面的水沟逃出去,她带着仲康的遗腹子逃回娘家,并在那里生下了少康。

二、女艾其人

女艾(又称汝艾),出生地在甘肃天水郡,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夏朝动荡不安的年代,据说她是夏王少康帐下的一名英勇无敌的女将军(一说是奴隶),那个时候,夏朝女性是可以带兵出征打仗的,她们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勇猛精神完全不输给男性,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当时,夏王少康正为复国不辞辛苦、废寝忘食,女艾受命深入敌后为其主搜集对手的军事情报,协助少康进行复国大业。关于少康使用女间谍的故事,《左传·哀公元年》记载:“使女艾谍浇”,晋代杜预注释为:“女艾,少康臣,谍候也。”女艾是中国古文献中最早记载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堪称间谍始祖。可以这样说,少康的复国斗争,除了正常的军事斗争外,女艾在敌人后方使用诡诈的秘密战术、进行一系列间谍活动,对“少康复国”及后来的“少康中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现在的百家姓中“艾”姓就是以女艾(汝艾)为先祖,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由此可证,女艾确实为夏朝复国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史书中才有女艾的记载,后人也以女艾为荣,奉为艾姓的先祖。

三、女间谍,不是传说

少康长大成人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有仍做牧正(类似于畜牧业局长的职务),遇到寒浞的儿子浇派人追捕他,后来少康又逃到一个名叫有虞的地方,做了疱正(掌管饮食的官职),有虞的首领是夏朝的“铁杆粉丝”,他把自己两位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了少康,并且给少康良田十倾,奴隶五百人,有一种说法是女艾就是这五百人中的一位,这种说法也是合理的,毕竟夏朝存在大量的奴隶。不过,在那个年代,女艾虽然出身奴隶,但是英勇善战,能得到少康赏识,最后成为一位声名赫赫的女将军也不足为奇。

少康很有才干,在百姓中拥有很高的威望,特别是昔日夏朝的众多遗老也开始追随少康。经过几年的招兵买马、训练军队,终于复国计划正式启动。

然而,少康知道,仅仅凭借一小块土地和五百名奴隶想要复仇绝非易事,避免与寒浞正面交锋的最好办法就是知己知彼,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一击必中。但是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想要了解敌人的情况,内部瓦解寒浞的势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少康思前想后,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派出了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间谍,而且还是一位女人,她就是女艾。

女艾也无法预见她将要执行的任务将会对世界间谍史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这简直是彪炳史册的一大行动。那少康为什么会派女艾深入敌后而非男人呢?原因无外乎这几点:首先,女艾对少康忠心耿耿,绝对不会叛变或临时反戈;其次,女艾是少康帐下的一位将军,心理素质、观察力、适应力极强,军事斗争经验丰富,而且智勇双全,完全可以担当此任;第三,女艾是女人,不会引起敌人过多关注,这样便于在敌后灵活行动、打探消息,甚至紧急时刻美人计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当少康把自己的这个想法与女艾一说,忠心于少康的女艾没有任何异议,欣然领命。清朝人朱逢甲的《间书》中也有体现:“用间始于夏之少康,使女艾间浇。”

当然,女艾接受少康的卧底任务之后,也要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布置以便做到万无一失,一名合格的间谍必修课就是要学会“七十二变”。所以,女艾首先要乔装打扮一番,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普通农妇,即使混迹到人群中也绝对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终于她躲过敌人的各种盘查,顺利地来到了寒浇的封地过邑(今山东莱州市西北)的中心地,她小心翼翼地在过邑先立足下来,扎下根。

女艾把自己的间谍任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秘密地观察过邑城周围的一切军事兵力部署及外围军事设施的位置,甚至是把寒浇的活动规律也摸得一清二楚,女艾把有价值的情报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少康一方。她曾经装扮成一个仆人,借着给寒浇缝补衣服的机会,成功地与寒浇同住在一个房间里,窃取了寒浇更多的机密。屈原《楚辞·天问》原句是这样的:“惟浇在户何求于嫂,……女岐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浇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句中的“女岐”就是“女艾”。正因为如此,少康才对敌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是行刺寒浇。女艾的想法是最好能够行刺寒浇成功,做到“擒贼先擒王”,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女艾成功地找到了浇宫中的住所并潜伏在那里伺机行动,但遗憾的是当晚寒浇并没有回去,所以行刺的任务暂且失败。

还有一次,女艾夜间拿着斧头趁机要砍寒浇,可惜浇身上缝了坚甲没有成功。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女艾在行刺寒浇的时候,因为屋里漆黑一片,女艾的斧头没有砍到寒浇,却砍到了寒浇身边的女人,那女人一声惨叫当场毙命,寒浇也因此吓得够呛,他派人缉拿女艾,但都没有成功。

关于寒浇是如何被消灭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女艾在行刺失败后继续打探浇的情况,不久,女艾从浇的侍从口中又得到一个有价值的信息,那就是寒浇择日要去打猎,于是,女艾精心策划,希望这次能够一击必中杀死浇,从而斩断寒浞的臂膀。这一天,寒浇带着随从在野外狩猎,突然,树丛中闪现出一只梅花鹿,寒浇撇下随从奋力向前追去,结果迎面被一群猎狗围住,寒浇躲闪不及,被猎狗撕咬得惨不忍睹,最后树林中冲出几名猎人,砍下寒浇的头颅扬长而去。毫无疑问,这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刺杀行动正是出自女艾之手,屈原《楚辞·天问》中记载:“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这句话说的就是女艾用计使寒浇被杀。等寒浇的随从赶到“案发现场”,无奈只能带着寒浇的尸体回城时,突然间听见呐喊声震天,原来是女艾率领大军即将攻城,几名士兵在前面大声喊:“叛臣寒浇已经被斩首,你们不要顽抗,速速投降。”并且还用竹竿高高地挑着寒浇的头颅,于是城内的百姓打开城门,女艾带领的军队取得胜利。

另外一种可信的说法是,女艾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为少康拟定了详细可行的灭浇行动计划。少康根据女艾的情报,认为攻打寒浇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亲率复国大军对寒浇的封地过邑展开进攻,寒浇的兵力部署此刻已无任何作用,少康带领的军队在过邑城如入无人之地一般,女艾里应外合,最后,寒浇兵败被杀,少康再命其长子杼领兵打败了寒豷,寒豷还被剁成了肉酱。《左传·襄公四年》记载:“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紧接着,少康在女艾的协助下一鼓作气乘胜攻克了寒浞的两大封地,收复了中原大部分地区,此时,寒浞早已经无力征战,面对少康势如破竹的攻势,寒浞部下临阵倒戈,活捉寒浞。寒浞最后自杀不成,被凌迟处死。

从女艾所采取的一切行动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女艾这个女人,她简直是具备了一名优秀间谍所需要的一切优秀品质:洞察力强、沉着冷静、杀伐果断。比起战场上的千军万马,女艾在少康复国大业中的贡献可谓是最大的。

少康最后恢复了中断四十余年的夏政权,建都阳夏(今河南商丘夏邑县),女艾成为辅佐夏朝少康消灭寒浞及其子,复兴家国的“巾帼英雄”。

《孙子兵法·用间》记载:“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由此可见,间谍在古代军事作战中的重要性,堪比一整支军队,有时候比军队还要厉害。

而女艾这个美女间谍在少康复国之后,却很少被提及,她的名字就此已经湮没于浩瀚的历史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