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柳永

曲玉管

陇首[1]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2]关河[3]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4],盈盈仙子,别来锦字[5]终难偶[6]。断雁[7]无凭,冉冉飞下汀洲[8]。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9]。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10],永日[11]无言,却下层楼。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是北宋最伟大的词人之一。他是宋仁宗朝进士,传说因为所填《鹤冲天》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而为仁宗不喜,批道:“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乃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晚年才得官至屯田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柳屯田”。

柳永好为慢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跳出了五代花间派以来的窠臼。在他之前,词被称为“诗余”,这种艺术形式普遍被认为是酒宴间酬答之作,或者抒发个人伤春悲秋之情的小道,无法与诗相提并论,范仲淹等人虽多少开拓了词的题材,创作了一些“新声”,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提高词的文学地位。待柳永出现后,词终于为全社会尤其是文人雅士普遍认同,宋词逐渐成为可与唐诗两峰并峙的重要古典文学宝库。柳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道:“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注释】

[1]陇首:山头。李白《学古思边》有“衔悲上陇首,肠断不见君”句。[2]一望:别本作“立望”。[3]关河:关隘与河流,意同山河。储光羲《赴冯翊作》有“葱茏墟落色,泱漭关河气”句。[4]神京:即指京都。慕容韦《度揭鸿岭》有“我歌空感慨,西北望神京”句。[5]锦字:这里是用了锦字书的典故,传说前秦窦滔因罪徙流沙,其妻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赠夫,文字回环可读,以示相思不尽之意。范成大《道中》有“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句。[6]偶:假借为“遇”,指相见。[7]断雁:失群的孤雁。杜牧《旅宿》有“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句。[8]汀洲:水中的小洲。《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有“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句。[9]雨恨云愁:用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典故,指男女因不能欢会而引发的怨恨愁情。[10]消黯: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此即“黯然销魂”的省语。[11]永日:长日,终日,整日。李中《春晚过明氏闲居》有“数局棋中消永日,一樽酒里送残春”句。

【词牌说明】

长调,唐教坊曲,《乐章集》入“大石调”,共一百零五字,《钦定词谱》定为双调,上阕两仄韵、四平韵通叶,下阕三平韵。也可分为三叠,以音律论,前两叠为双拽头(音韵相同),后一叠才换头(又称过片)。《全宋词》所录此调,唯柳永此词。

【语译】

高山上云雾缭绕,长江边夕阳斜照,我久久地倚靠着栏杆,满眼所见是烟波浩渺。四外看去,如此河山,气象萧索,千里清秋,使人不忍心凝望。

京都是如此遥远,在那里的仙子却如此美丽,分别以来,就算有锦书递送,我也无法收到。孤雁离群而飞,它当然无法寄书,只能缓缓地飞落在江中小洲上。我的思念啊,竟然如此悠远绵长!

暗中怀想,当初我们有过多少次欢乐的幽会啊,谁知道聚合离散,难以定期,朝云暮雨,反成别恨。想到再不能和你一起游玩,如今每当我登上高山、来到水畔,都会惹起平生无穷的心事。这一场黯然销魂的离别,使我整天无话可说,无言可表,只是缓步走下高楼。

【赏析】

此为羁旅怀人之词,简单来说,词人登上高楼,远远眺望,怀念心上人,但越望而越想,越想而越愁,欲待下楼而去,偏偏此种情境,非止一次。

开篇倒装,先写登高所见,再写“凭阑久”。那么登高究竟何所见呢?乃是“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这是实写。然后再虚写“关河萧索,千里清秋”,由实而虚,点出季节特色,其景毕见。词人明明已经“凭阑久”了,而且虽称“一望”,实际是指望去的总体印象,而并非只望了一眼,可是最后却说“忍凝眸”,怎忍心去望啊。越不忍心望而越忍不住望,越望而越愁,其情也毕见了。

第一叠从景到情,第二叠则从情转入景,先写自己所怀想之人,在那遥远的京都(汴梁),她的体态如此轻盈美好,仿佛仙子一般,再写分别后难以重聚。这里要说明一下“仙子”的用法,固然用此词可以泛指美丽的女子,但在唐宋之际,仙子还有其特殊意,是指妓女或与妓女类似的、以色或艺事人的女道士。柳永半生在教坊中辗转,与很多妓女结缘,其中既有涉及情感的,也有纯粹的文艺之友,而且据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这是他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现象。在这一前提下,我相信他所抒发的对妓女的情感,大多是真实的,与那些抛弃家中妻子,跑去拈花惹草的虚情假意之辈不可相提并论。

词人思念着某位仙子也即妓女,他认定对方也正在思念着自己,或许还像苏蕙寄《璇玑图》给丈夫窦滔那样,想要写信给自己。但是可惜,“锦字终难偶”,信虽写了,自己却收不到。为什么收不到呢?因为所谓鸿雁传书终究是传说,并没有真实的凭据啊,更何况目中所见的鸿雁还是一头离群孤雁呢?这里词人又从抒情而非常顺畅地转向写景,其实也含有倒装之意,即眼中见到“断雁”,才突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才进而想到对方是否有写信给自己。“断雁”这一意象,本身也是词人的自况,自己就如同所见到的这头孤雁一般,离群落索,孤寂无依,所以难以远飞,只好“冉冉飞下汀洲”。这般情景袭来眼前,词人不禁忧思绵长,难以自抑。

前两叠由景而情,由情而景,已经把事物情感都说得很分明了,第三叠再来加深离情,先说怀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可惜聚散离合,本不由人作主,朝云暮雨一般的男女欢会,只换来如今的满腹凄凉。再也无法和爱人同游了啊,词人每次“登山临水”,都会引发对爱人的思念。这里一个“每”字,将前两叠的愁苦又更进一层,这般不忍凝眸而又忍不住要凝眸的情景,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了,每次都是同样的愁苦,同样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词人满腔愁绪,除寄托于诗词外,无人可与言表,所以只能“却下层楼”。但是可以想见的,他下次还会来“登山临水”,还会来“凭阑久”,还会“永日无言”,愁绪万千,如此循环往复,离恨绵绵,永无绝期……

全词从“凭阑久”开始,到“却下层楼”而终,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血脉流通,非大手笔不能做到。刘熙载《艺概》说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评价是非常准确的。其实同样的情感,也可填之于小令,情景俱可完善,慢词所重者,一唱三叹,反复吟咏,以加深对情感的表露而已,柳词之长,也正在于此。

【对照阅读】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就是传说中柳永被仁宗读后呵斥“且去填词”的那首《鹤冲天》,从中可以完整地看出柳永的志向、意趣和身处环境。他一方面自恃其才,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同时埋怨朝堂之上无人赏识,反倒是“烟花巷陌”中的妓女、乐工了解他,欣赏他,所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然而柳永终究还是难以真正摆脱“浮名”,仍然想要做官,“奉圣旨填词”的自号中充满的是满腹牢骚和无穷酸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