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1]

青玉案[1]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2]浑可事[3]。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4]、家山[5]见桃李[6],不枉[7]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唯有归来是。

【注释】

[1]这首词在《全宋词》中,定为“无名氏”所作,即作者不详。[2]红嫣:嫣指美好,红嫣是说花色娇艳。[3]可事:小事,寻常事。魏了翁《临江仙》“晓日昽”有“九折邛峡浑可事”句。[4]争似:怎似。[5]家山:指故乡。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有“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句。[6]桃李:桃花和李花。《诗经·召南》有“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句,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这里是指代美女。[7]不枉:不冤枉,指事情没有白做。

【词牌说明】

中调。张衡《四愁诗》有“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句,调名源于此,正格为贺铸词“凌波不过横塘路”,六十七字,也有六十六、六十八字的变格。

【语译】

一年间的春景来了多少?早已经过去三分之二了呀。绿叶成荫、红花娇艳,本是平常之事。但在这绿柳庭院中、暖风帘幕里,我却逐渐憔悴下去了。

在长安市上以车载酒,寻花问柳,这种生活我已厌倦,怎能比得上回家乡去见那桃李一般浓艳的美人呢?东风并没有白白地吹得游子落泪啊,因为相思之情难以言表、梦中相见本无凭据,只有回乡才是正确选择啊!

【赏析】

这是一首远客思归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闺怨词是正相对的。闺怨词是说丈夫去家不回,妻子独守空闺,在家中埋怨,而远客思归词则反过来,表述离人想念守在家中的妻子,期盼早日还家的情感。

此词开篇即说春景已经过了三分之二了。所谓“春事”,指代春季常见的那些景物,比如嫩柳发芽、桃李盛开、草长莺飞,直至暮春的清明雨纷纷、柳絮满天飞之类,而在这里,也是隐晦地指代美好的青春时光。春景将暮,青春将逝,确实是应该归去的时候了呀。

其后,词人用了一句“绿暗红嫣”来描写眼中所见的美好春景。绿指绿草、绿叶,因为繁茂,层层叠叠,加之浓荫,所以会显得色调较暗,红是红花,代指各种色彩的繁花,正在盛开,所以娇艳。这是好一片春光美景,但词人却接着说“浑可事”——这也很平常啊,每年春季都能见到,有什么可留恋的呢?况且在那绿柳如帘、暖风熏人的庭院中,还有一个人黯然憔悴,在等着我归去呢。“绿杨庭院、暖风帘幕”这句,正可参照“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指的是深闺之内。在那里,妻子不见丈夫归来,正在黯然神伤,容颜憔悴。

词人在这里不明写妻子、思念之人,而用“有个人”来指代,就仿佛电影蒙太奇手法似的,镜头瞬间便从丈夫在外,眼中所见的绿叶红花,转移到了深深庭院中的妻子身上,叠加这两帧静态的画面作为对比。妻子的景象,既可以理解为实景,也可以理解为丈夫心中所想,立刻便将全词的主旨充分表达出来。

下阕开篇,镜头仍归丈夫,先说他离家在外做些什么呢?原来是在长安市上“买花载酒”。长安是指代都城(北宋都城实际在东京汴梁),男子离家,前往都城,大多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但或许是遭遇挫折,也或许是求得功名后衣食无忧,所以开始放纵起来。这里的“买花”,以花指代女子,其实是买笑。流连花丛,乐不思归,但眼见春景将暮,他终于醒悟过来了,自己这样的生活,还不如回家去和妻子团聚呢。妻子也有桃花、李花一般美丽的容颜,怎么忍心让她独守空闺,蹉跎青春呢?

东风吹来,这位丈夫不禁落下了清泪。这根本不是东风的过错呀,东风吹得没有错,自己落泪也没有错,因为“相思难表,梦魂无据”,只有早日还家去和妻子团聚才是最好的选择呀!

黄苏在《蓼园词选》中是这样评价全词的:“‘一年’二句,言年光已去也。‘绿暗’四句言时芳非不可玩,而自己心绪憔悴也。所以憔悴,以不见家山桃李,苦欲思归耳。大意如此。”评得很是准确。但他同时说:“此词不过有不得已心事,托而思归耳……但永叔亦非近于思归者,亦有所不得已者在耶?当于言外领之。”又想发掘某种微言大义,那就太过刻意了。

【对照阅读】

沁园春

锦里繁华,峨眉佳丽,远客初来。忆那处园林,旧家桃李,知他别后,几度花开。月下金罍,花间玉佩,都化相思一寸灰。愁绝处,又香销宝鸭,灯晕兰煤。

东风杜宇声哀,叹万里、何由便得回。但日日登高,眼穿剑阁,时时怀古,泪洒琴台。尺素书沉,偷香人远,驿使何时为寄梅。对落日,因凝思此意,立遍苍苔。

秦观此词,也写的是远客思归,同样眼见“锦里繁华,峨眉佳丽”,心中却想着“那处园林,旧家桃李”。但与《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也有两点不同:首先,这远客只是“初来”而已,离家时间并不长,而且未曾流连花丛;其次,他不是因主观而没有回去和妻子团聚,只是被客观条件所累,“叹万里、何由便得回”。所以只能“日日登高”“时时怀古”,并且“立遍苍苔”,苦苦地思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