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寻找彭加木

六次寻找彭加木

在彭加木失踪之后,曾经有过六次大规模的寻找。

第一次寻找是在1980年6月18日、19日,亦即从彭加木失踪的翌日开始的两天寻找。寻找者是彭加木所率领的科学考察队队员和司机等九人,分坐三辆越野车分头找。沿着脚印连续找了两天,队员马仁文在离营地东北十公里处的一个芦苇包上发现有彭加木坐下休息的印记,一张椰子奶油糖纸夹在芦苇秆上,这正是他在米兰农场买的那种糖。当他们打算沿着彭加木脚印追寻的时候,遇到了坚硬的盐壳板,脚印消失,失去了追踪的线索。

一直以来,虽经时光流逝,但人们寻找彭加木的热情不减。图为民间组织的“第七次寻找彭加木探险”活动

第二次寻找是1980年6月20日至26日,在收到呼救讯号后,当地部队和科学考察队队员出动136人次,在出事点东西30公里范围内反复寻找。空军还出动9架直升机、3架安-2型飞机,在出事点东西50公里范围内进行离地三四十米的耕耘式、地毯式低空搜索,未能找到彭加木。

第三次寻找是1980年7月7日至8月2日,出动117人,汽车48辆,飞机29架次,搜索飞行100多小时,搜索范围达4000多平方公里。公安部还派出公安人员,带着六条警犬赶往罗布泊。可是警犬来到这滚烫的罗布泊,失去了嗅觉,没有找到彭加木踪迹。

第四次寻找是1980年11月10日至12月20日,69人、18辆越野车,总共搜索41天。寻找地区以彭加木失踪前的宿营地库木库都克和脚印消失处为中心,沿疏勒河故道,西起吐牙以西6公里,东到科什库都克,南北宽10~20公里,总共寻找面积为1011平方公里,无功而返。

第五次是在彭加木失踪24年之后——2004年4月6日——中国记者组成“寻找彭加木活动”探险团,一行10人,分乘两辆丰田越野车从乌鲁木齐市出发,进入罗布泊,未能找到彭加木。

第六次则是2006年4月,诚如前面引述的新华社报道中所说:“一支科学探险队13日在距罗布泊东缘最近的城市甘肃敦煌集结,14日一早将向彭加木失踪的区域进发,试图确认新的发现是否为彭加木的遗体。”这支科学探险队由专家、媒体记者和志愿者组成,共30余人。

除了这六次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搜索之外,民间的、个人的搜索也持续不断。

从2001年起,唐守业等人每年都到库木库都克附近搜寻,并且开始使用地下金属探测器等先进工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线索。他的做法得到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得到了一些企业的热心捐赠。

唐守业说:“我们目前使用的探测器可以‘探’到地下1.5米,下一次我可能用上能探测10米深度的探测器。也许某天我将在彭加木留下最后活动痕迹的地方住下来,以此为中心,用探测器对周边区域分片扫描,一个地方也不遗漏,搜索彭加木的遗物。”

“寻找彭加木”发起人唐守业在罗布泊

当年在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队中担任行政总管的陈百禄,在2004年已经64岁了,但他仍然加入了民间搜寻者行列。他说:“彭加木失踪时携带有两台铁壳的照相机、一个地质铁榔头、一个罗盘、一个水壶,目前这些东西都没有找到,但应该不会被金属探测器遗漏。”

人民没有忘记彭加木。

1981年10月16日,上海《文汇报》报道上海市府批准彭加木为革命烈士,并举行追悼会:

市人民政府最近正式批准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同志为革命烈士。

彭加木生前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特别是从1956年以来,他先后到新疆、云南、甘肃、内蒙古、陕西、广东、福建等十多个省区,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积极努力工作。他对新疆更是怀着深厚的感情,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先后15次进疆考察和帮助工作。去年6月17日,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时不幸遇难,以身殉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有关部队、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对彭加木同志的遗体,曾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寻找,但未获结果。根据寻找的情况判明,彭加木是在给考察队找水过程中,体力不支,迷路昏倒,被狂风吹动的流沙所淹没,以致遗体未能暴露地面。

彭加木治丧委员会已组成,由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为主任委员。追悼会将于本月19日在上海举行。

1981年11月,在彭加木失踪处——库木库都克——立起了一块纪念碑,上书“一九八零年六月十七日,彭加木同志在此科学考察时不幸遇难,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罗布泊考察队立,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一日”。

2000年6月16日,在彭加木失踪20周年的时候,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乌鲁木齐隆重举行“纪念彭加木烈士殉职20周年大会”。彭加木烈士夫人夏叔芳,生前好友、同事以及中国科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出席了大会。会后,举行了彭加木烈士塑像揭幕仪式,组织参观了彭加木同志生平事迹展。

彭加木纪念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