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乱世奸雄

第一节 天下大乱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死,皇子刘辩即位,何太后临朝,何进掌握了政权。汉灵帝宠爱的宦官蹇硕为了执掌权力,曾谋划诛杀何进,但却让何进侥幸逃脱。因而,何进掌权后,“忿蹇硕图己,阴规诛之”,杀了蹇硕。并听从袁绍建议,打算尽诛宦官。于是,召有“西凉狼王”之称的董卓进京,协助剿灭宦官势力。

宦官们顿时惊恐万状,担心祸事临头,他们首先发难,杀死了何进。为此,袁绍找到借口,尽杀宦官两千余人。朝廷混乱不堪。

这个时候,董卓也引兵进入洛阳。

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大将军何进之妹何皇后所生的刘辩,一个是王贵人所生的刘协。灵帝曾认为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后汉书·何进列传》),所以不喜欢他,想把皇位传给刘协,只是碍于何进的权势才作罢。

然而刘协毕竟是龙子龙孙,先天既足,后天又比较聪明,致使董卓对他一见便暗自称赞,顿生立刘协为帝的野心:

帝战栗不能言。

陈留王勒马向前,叱曰:“来者何人?”

卓曰:“西凉刺史董卓也。”

陈留王曰:“汝来保驾耶?汝来劫驾耶?”

卓应声曰:“特来保驾。”

陈留王曰:“既来保驾,天子在此何不下马?”

卓大惊,慌忙下马,拜于道左。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卓暗奇之,已生废立之意。

在董卓看来,年仅9岁的陈留王刘协,姿质天成,理当承位。何况少帝刘辩又“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后汉书·董卓列传》)。因此他力排众议,一再提出要废少帝立陈留王:

卓曰:“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

董卓

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

他的提议遭到丁原和卢植的反对。但他并不甘心,不久又一次提议,而且比前一次多了几分杀气:

卓按剑曰:“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然而他的提议又遭到了袁绍的反对。

袁绍对董卓说:“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

董卓非常生气地说:“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剑不利否?”

袁绍也拔剑说:“你剑锋利,我的剑未尝不锋利!”

真的是剑拔弩张。

过了一段时间,董卓又借会见文武大臣之机,第三次提出他的建议:

卓拔剑在手,对众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乃命李儒读策曰:“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丁原因反对董卓被斩。献帝在杀气腾腾的氛围中被董卓扶上了皇帝的宝座。

但董卓利用献帝跋扈执权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他被袁绍等人讨伐后,司徒王允用了招连环美人计,利用吕布杀死董卓,“西凉狼王”死于爱将义子之手。

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等率军攻破长安,杀了王允,赶走吕布,将献帝掳走。随即李傕、郭汜又相互火并,献帝落到李傕手中。但因李傕部将杨奉、董承叛离李傕,二人又带着献帝逃回到洛阳。

当时群雄割据,都想吞灭对方,独霸天下。很多军事势力,纷纷乘乱起兵。而都城洛阳,皇宫、民宅几乎焚烧一空,跟着汉献帝撤退的公卿大臣,只剩几十人,朝廷的秩序更是荡然无存,文武官员只好拔除荆棘乱草,靠着断墙破壁居住。各州郡首领又都有自己的打算,虽然手握重兵,却没有人肯来进贡送粮。官员们饥饿难忍,只好安排:凡是官职在尚书令以下的,都要亲自到郊外采摘野菜。这样一来,有很多官员就在断垣破壁间饿死,有的则在郊外寻食的时候,被乱兵杀死。

朝廷官员的生存尚且如此艰难,普通老百姓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汉乐府诗歌《东门行》,就反映了这时的民间苦难: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儿口。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统治集团的日趋腐朽,豪强势力的连年混战,加上各种自然灾害也纷至接踵,天下终于大乱了。

中平末年(公元188年至189年),各地的黄巾军再次悄悄壮大。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青州黄巾军三十万人攻入太山郡,太山太守带军出战,致使黄巾军前进受阻,前后牺牲数千人,被迫退出太山郡。

事后,黄巾军北渡黄河进入渤海郡,公孙瓒大显身手,引军击退黄巾军数万余人,令黄巾军元气大伤,死者数万。

过了不久,这支由农民组成的队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又东山再起。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以百万之众攻入兖州。情急之下,兖州牧刘岱决定发兵阻击黄巾军。

这时,济北国(今山东长清南)相鲍信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向刘岱建议:“黄巾军气势浩大,号称百万之众,百姓都有些害怕,士兵们也没有了斗志,很难抵敌。我看这帮叛贼人数众多,群辈相随,却没有什么粮草辎重,只有靠抢夺劫掠作为军资来源,我们不如养精蓄锐,坚守阵地,让他们战又战不得,攻又不能攻。这样一来,其气势必然大大削减,人员离散,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再选派精兵强将,攻其要害,一举歼灭他们。”

鲍信所说很有些道理,可是轻敌的刘岱不但没有接受鲍信的建议,还亲自领兵出战,结果做了黄巾军的刀下鬼。

与此同时,曹操正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变化,每日加紧操练兵马,准备谋求进一步的壮大。刘岱一死,曹操就将眼光放到了兖州。

曹操手下的一个谋士陈宫献计说:“兖州无主,朝廷难以对他们下达政令,实行统治,我愿意去游说各郡,让你担任兖州牧,以那个地方作为根据地,慢慢发展壮大,这样一来,必当成就霸业。”

曹操当即表示同意。于是派陈宫到兖州对鲍信等人进行游说。说兖州无主,曹操又是命世之才,如果能请他当兖州牧,必定能安定生民。济北相鲍信本来就看重曹操,听此一说,心下更加坚定,于是请来曹操担任兖州牧。

由于汉时全国分十三州刺史部,初为中央派出的监督机构,东汉末期刺史(后称州牧)已是地方上最高的一级军政长官。虽说曹操担当的是兖州牧一职,但也是今非昔比,他自此成为真正的一方之主。

曹操一担任兖州牧,立即就带兵奔赴寿张,阻击黄巾军。

开始,曹操率领步骑千余人,边走边勘察地形,摸索到黄巾驻地,准备偷袭,结果出师不利,死者数百,被迫退回。后来,在曹操与黄巾军的多次争战中,鲍信战死。曹操当上兖州牧,自有鲍信一份功劳,于是引为知己,如今鲍信战死,曹操心中大恸。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冬十二月,曹操追击黄巾到济北。黄巾被迫乞降,曹操收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人。事后,曹操又将黄巾军精锐进行整编,组成了自己的一支作战队伍,号称“青州兵”。

很显然,在扑灭黄巾军起义的过程中,曹操表现得异常坚决和果断。他与袁绍、公孙瓒不同,他胜利之后并没有对起义部队进行残酷的屠杀和镇压。当初,袁绍讨伐黑山,“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其众万余级”;“进击左髭丈八等,皆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等”,“复斩数万级,皆屠其屯壁”。

公孙瓒反击青、徐黄巾军于东光(今县)南面,“斩首三万余级”;“黄巾奔走清河,瓒因其半济而攻之,又杀黄巾数万,流血丹水”。

相比之下,曹操似乎更为仁慈,目光也更为远大。他不但没有对黄巾军进行大规模屠杀和歼灭,还将其投降的人众尽数挑选,将精锐收编入伍,纳为己用,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这就比袁绍、公孙瓒高明多了。

可见,对天下大势,曹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知道:天下大乱、地方割据、军阀混战已是不可避免,要在这种局面下立住脚跟,进而扩大地盘、发展自己、战胜对手,没有足够的兵力作为基础是不可能的。但兵力哪里来?曹操早已瞄准了起义军这个庞大的军事集团。因而,曹操对起义军实行的是两手政策,即镇压与诱降相结合。

有了青州兵这样一支精锐部队作为后盾,曹操的势力便真正地壮大起来,并已切实奠定了今后发展的根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