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逢乱世多舛运

第二章 生逢乱世多舛运

管仲生于公元前七三〇年(一说是公元前七二八年)。

周王朝“成康盛世”后,境况日渐式微。到了周厉王姬胡手里,由于连年征战淮夷、伐戎,均以失败告终,国库渐空。姬胡不思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去弊振兴,而是听从荣夷公的话,将大量国有资源收为私有,造成“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公元前八四一年,群愤难平之下,姬胡被国人驱逐到彘(今山西霍州东北)。赶走天子的周王朝实施共和行政,由众人集体领导,竟然把天子胡丢在彘“闭门思过”!十四年后,这位周朝第十位天子姬胡,死在彘。

消息传来,周定公在朝廷上公布了召穆公用自己的儿子替代救下太子静的事。虢公长父仲把长大成人的太子静带到朝廷上。众人面对太子静一时无语。当年攻打召穆公家的人们,则提出太子静会不会报复的事。

太子静平静而谦和地说:过去的事,是我的父亲不对,他伤害了大家。国家是大家的国家,不是一个人的国家。作为天子,要替天行道。什么是替天行道呢?那就是以天下为公!

太子静简明扼要的几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敬佩不已。众人一致赞同周定公的意见,将天子位还给太子静——就是周宣王姬静。

姬静即位,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得以复兴。四十余年天子岁月过去,姬静也到了晚年。这一刻的他,竟然自坏章法,干预鲁国君位继承,以私爱而立鲁武公少子为太子,引发诸侯不满,制造了鲁国一场长达二十年的混乱和灾难。周天子的威信逐渐衰减。到了第十二任周天子幽王姬宫涅手里,诸侯对天子的不满愈加严重,开始无视天朝号令的存在,常常自行其是。这个时期的周幽王不思如何改善与诸侯的关系,而是一味任性胡来。

后人认为,周幽王犯了两件不可饶恕的罪行。首先是,他继位时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而且不问政事,贪得无厌,奢侈腐化。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实行所谓“专利”,引起国人强烈不满。其次是,废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连周太史伯阳都叹息: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接下来,周幽王就有更荒唐的故事让后人看了,那就是众所周知的“烽火戏诸侯”事件。

其结果是: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带褒姒逃到骊山山麓,被戎人杀死,褒姒被犬戎掳走。太子宜臼受到申、许、鲁等诸侯拥戴,于公元前七七〇年在西申(今陕西宝鸡)即位,是为平王。众多诸侯出于当时申侯提议兵伐周幽王一事,对宜臼继位持反对意见。诸侯虢公翰趁势拥立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为天子,称携王,出现了两周并列的局面。

为避犬戎,宜臼决定迁都。郑国为扩大自己的地盘,借口为平王迁都扫平路障而灭了郐国。在秦国护送下,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平王四年(前767),郑兵伐东虢,晋文侯攻杀了携王,周王朝又重新统一。

东迁时,因为秦襄公护送有功,宜臼就提升他为诸侯,并答应说:戎人攻占了镐京和岐山地区(今陕西凤翔县一带),你去收复吧,打到哪里,哪里就归秦所有。不久,岐山以西地区为秦所攻占,秦国从此开始发展起来。

宜臼能有今天,全赖外祖父申侯。宜臼赐封申侯更大的封地,并派自己畿内的百姓去戍守。这使百姓离乡背井,十分怨恨。

郑国对宜臼有功,宜臼一度委任郑庄公寤生为朝廷卿士。后由于郑国实力雄厚,宜臼对郑庄公怀有戒心,不愿让朝政被郑庄公所操纵,乘郑国多事,郑庄公没来上任,想撤掉他卿士的职务。郑庄公闻知,马上赶到洛邑,对宜臼施加压力。宜臼只能再三赔礼。郑庄公不依,宜臼只好提出让太子姬狐去郑国做人质。这么做太丢份儿,群臣又提出了相互交换人质的办法,让郑庄公的儿子忽也来洛邑做人质,而周太子去郑国则用学习的名义。此事史称“周郑交质”。

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由于大片故土丧失,东周王朝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

周王朝大大衰落了。

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