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古印度

失落的古印度

今天的中国,满世界都可以看到盘串、玩串的人。手串自然会让人联想到佛教信仰,联想到印度。事实上,佛教虽然源自印度,但今天印度信佛者其实寥寥无几,而且今天印度的佛教实际上是从其他国家重新传回的。远在大唐初期,玄奘坚定西行求法,来到那烂陀寺学习,带回了大量梵文佛经。玄奘去印度的时候,佛教实际在那里已经趋于衰微。今天印度的那烂陀寺,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玄奘的记载恢复重建的。不只是那烂陀,事实上古印度人的世界观决定他们并不太注重历史,因而没有留下太多的文字记录。今天关于古印度的很多记录,是从中国等其他文明的记录中反推出来的。也正因此,对古印度文明来说,关于其水资源管理的情况,我们其实所知不多。

恒河流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古印度人世世代代在恒河流域劳动生息。恒河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舟楫之便和灌溉之利,创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从长度来看,恒河算不上世界名河,但它却是古今中外闻名的世界名川。恒河作为印度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全长2580公里,中、上游有2100多公里在印度境内,下游500公里在孟加拉国。恒河有两个较大的源头,即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两河上游急流汹涌,奔腾于喜马拉雅山间,地势由3150米急降至300米。两河在代沃布勒亚格附近汇合后始称恒河。穿过西瓦利山脉后,在古城哈德瓦附近进入平原,与其著名支流朱木拿河结伴并排而行,流至阿拉哈巴德时聚会一堂,地势再降至120米。由于恒河到此已沙多水浊,而朱木拿河水深且清,结果褐色的恒河水与青色的朱木拿河水形成十分明显的水线,以后逐渐交融混合。恒河接着气势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圣地瓦腊纳西,又集纳了哥格拉河、宋河、干达克河、古格里河等许多支流,河面宽阔,水流浩荡地奔向下游。进入孟加拉国后,恒河被称为帕德玛河,分成数条支流,并汇合布拉马普特拉河,形成“丫”字形,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就在这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它的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仅10米。这里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南亚次大陆水稻、小麦、玉米、黄麻、甘蔗等重要种植区。布拉马普特拉河长约2900公里,水量充沛,河道亦极其稳定,上游即雅鲁藏布江。

印度河流域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已有引洪淤灌,但文字记载不多。公元前2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后,修复了古代的灌溉工程。公元前3世纪左右,印度河流域凭借灌溉已做到一年两熟。当时北方建有亚穆纳水渠,南方则有高韦里河三角洲灌区。在中世纪的1000多年中,南亚次大陆建造了数万座水坝用于灌溉,其中位于博帕尔东南的一座水库库区面积大约达到650平方公里。当17世纪英国入侵时,这两个国家已有数千座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遗迹。这些工程往往不断损坏,不断修复。

今天的斯里兰卡自公元前5世纪就开始发展灌溉。特别是公元2世纪至14世纪之间,斯里兰卡岛中部干旱地区修建了大大小小的蓄水池达1500余座,形成了许多水库、塘堰、渠系结合的灌溉网,后逐渐衰落。19世纪以后又逐渐恢复并修建新式大灌渠。

  1. 《流动的权力:水如何塑造文明?》一书同样未谈及古印度的水资源管理情况。
  2. 意为荷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