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李斯:千古一相,“仓鼠”一生2
(三)
后人认为,李斯之所以如此倒霉,全是因为指鹿为马的赵高。李斯为什么会败于赵高?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李斯没有把赵高作为敌手,而赵高把李斯当做了敌手,李斯本质上是个文人,
赵高本质上是个小人。文人和小人相斗,永远都不是对手。
第二,作为太监的赵高每天都和皇帝保持密切联络,而李斯想见皇帝一面都难,要想让皇帝信任他,实在很难。
第三,赵高用威逼利诱的方式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势力集团,而李斯始终没有自己的势力集团,这还是因为文人的麻痹大意。
先说第一点。
在始皇时期,李斯的地位已经达到了最高一级,不可能再升高了。而赵高,虽然身份是宦官,本质是小人,但他也怀有升官掌权直至位极人臣的心思。李斯压根就没把赵高当成对手,他甚至还有文人的一种自我意淫的轻狂,二世若不是他,还当不了皇帝,上位后应该会感激他,长保他的富贵。对于赵高,他认为,只不过是一个太监。
然而,文人从政,特别容易犯幼稚病,昨天的盟友很可能是今天的敌手。赵高跟李斯结盟,拥立二世成功之后,马上就把李斯当成了最大的敌手。但李斯始终认为,对付太监赵高,是绰绰有余,根本就没把对方放在眼里。以至于一次次错失机会,直到最后局面再也无法逆转,事情已无法收拾的时候,他才跟皇帝说赵高要谋反。其实这也是诬告,李斯并没有掌握任何赵高谋反的证据。
赵高则不同,小人的可怕就在于他毫无底线,从来不会考虑到人性之道,只求目的达到。为了陷害李斯,他假意摆出一副对祖国现状忧虑的姿态让李斯向二世进谏,却总是挑二世吃喝玩乐的时候带李斯去,去了三次,二世都玩得很爽,正和妃子在床上谈人生,你跑过来进谏,自然是扫了他的兴了。李斯在赵高的阴险安排下多次不合时宜地求见,二世最后发怒说,我常有很多空闲时间,丞相不来,我正在爽时,丞相就来找我,难道是丞相因为我年轻而轻视我?
这时候赵高终于可以落井下石。说,皇帝啊,我也这么觉得啊,“人臣之贵,必易主位”,当年沙丘之谋,他自认为对陛下贡献很大,想得封地称王呢。还有啊,他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可是陈胜吴广都在附近起义了,他不但不镇压,听说他们还有书信来往呢。
这下子本来就没什么脑子的秦二世毛了,立即把李斯打进大牢。打进大牢之前,李斯也慌了,作为一个文人,他的应对方式就很幼稚,说赵高谋反,但是没有任何证据。二世自然会认为,他说你谋反,你就说他谋反,你不是狗急跳墙嘛,自然不会信他的话。
但是赵高整李斯绝对是步步惊心,步步为营。调查李斯和李由谋反的事,却发现李由已经被项羽的伯伯项梁给杀掉了,正好死无对证,赵高告他谋反被杀。
《史记》记载,“赵高治斯,榜掠千馀”。赵高派人乔办二世使者,只要说出实情,就严加拷打。后来到了真正的朝廷官员来了,他已经哪个是二世的人,哪个是赵高的人了,直接承认有罪,为了避免再次挨打,朝廷官员报给二世,二世高兴地说,如果没有赵老板,差一点被李斯这个老东西给骗了。
第二点:赵高独占了跟皇帝的联络权。
在现实生活中,文人们会常常纳闷,为什么小人总是得到领导的赏识。说到底,其实关键还是他们跟领导走的近,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都喜欢听好话,关键是身边人服务的好,领导想吃好东西了,立马安排,皇帝性饥渴了,总能找到风味不同的女人。文人,天生就跟领导保持一定距离,时间长了,难免给他们有种清高的感觉,小人在为你吹吹阴风,自然得不到宠幸,这样一比较,昏君如二世自然会宠幸赵高,而明君如乾隆也离不开和珅。
正因为掌握了这种联络全,所以当李斯为二世陈申辩书,赵高直接截下,当场撕碎,恨恨骂道:“囚犯怎能上书!”——直接堵截了皇帝了解真相的机会。
而当李斯被动地去弹劾赵高时。赵高立马忠心耿耿,并不无哀怨地对二世说,“实际上丞相害怕的就是我,我一死,他就无所顾忌了”。——二世肯定更愿意相信身边人。
可想而知,凡是跟皇帝关系密切的人,接近权力中心的人,相对于其他人,在权力斗争中占有优势。所以你可以看看,为领导开车的往往比坐办公室的还要升官快,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也因此,历代想要固宠的人,无不想方设法打听皇帝的爱好,揣摩皇帝的心思,不惜重金打通与皇帝的联络渠道。但李斯这样的文人,是不会或者说不屑做这样的事的,博弈之间,胜负就出来了。
第三点:政治斗争需要自己的班子。
李斯贵为丞相,百官之首,但没有自己的私人势力集团。这也是始皇始终信任他的原因。但是换了江山,二世最信任的人是赵高,李斯已经成为他政治上最大的敌手,在赵高的势力还没有膨胀的时候,立即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其实,以李斯的地位,完全可以做到,不过,他还是有点书生意气,忽略了自己现在已经不是书生,而是一名政客了,政客要保护好自己,必须有枪杆子,枪杆子里才能有保护自己的政权。
我们有了这些认识之后,再来详细考察李斯倒霉的一生,就会有更深的感悟。
李斯死了,死在了名利场上,他的身后是一片寂寞。留给世人的唯有他一手漂亮的小篆,后来记得他最多的也许就是他死法的惨烈。
“牵犬东门,岂可得乎?”这是秦相李斯在腰斩前,对一起俯首就刑,一起奔赴黄泉的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
李斯,一位出身平民的小吏,既是一个开国功勋,又是一个祸国罪人。他的身上充满了文人的纠结和自私。他雄才大略,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却又嫉妒贤能,毒死韩非子,倡导焚书坑儒,却一辈子活在赵高的钳制下,是非不分,最终又被赵高指鹿为马,被迫承认谋反。
“牵着自家养的一条黄色的土狗,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子,出上蔡东门,到野外追逐狡兔。”曾是他最美妙的理想。在腰斩的那一刻回光返照式的旧念,或是他临刑前精神失常的呓语。他杀了一辈子人,如今轮到他被杀,而且“夷三族”,苍老的心灵想必已经出现一种凄凉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