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
入选语文教材
前20位
《诗经·魏风》
推荐理由
《诗经》怨刺诗名篇。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题旨
本诗以伐木者的口吻,展现了对权贵阶层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憎恨,表达了民众不堪横征暴敛的心声。在封建专制时代,此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章法重章叠句,除换韵外,反复咏叹,三章复沓,句式灵活多变,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牛运震《诗志》谓其“起落转折,浑脱傲岸,首尾结构,呼应灵紧,此长调之神品也”。
文化解读
怨刺诗
《诗经》中批判揭露现实问题的作品亦称怨刺诗。这类怨刺诗主要产生于西周末年,时为厉、幽时期,朝政腐败、礼仪废弛、统治者残暴荒淫。因与歌颂为主的“风”“雅”不一样,故称“变风”“变雅”。“变雅”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往往表现国家政治的重大主题,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奸佞,表现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具有忧国伤时的强烈忧患意识。“变风”为“民间讽刺诗”,多出自下层民众之手,或讽刺统治者的丑恶的行为、肮脏的灵魂,或揭露当时政治腐朽黑暗,讽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生活,直接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是《诗经》现实精神的重要表现。“变风”“变雅”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
-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为《诗》《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坎坎:象声词,用斧头伐木声。伐:砍。檀:木材适宜造车的檀树。干:水边。
- 涟:水波纹。猗(yī):用法同“兮”,语气助词。
- 稼:播种。穑(sè):收获。胡:为什么。禾:谷物。三百:极言其多。廛(chán):同“缠”,捆。
- 狩:冬猎。猎:夜猎。瞻:向前或向上看。县:古“悬”字,挂。貆(huán):幼小的貉。
- 君子:指有地位有权势的统治者。素餐:白吃饭不干活。
- 辐:车轮上的辐条。
- 直:河水直条状的波纹。
- 亿:通“繶”,与上文“廛”义同,捆。
- 特:长了三年以上的大兽。
- 轮:车轮。漘(chún):水边。
- 沦:小波纹。
- 囷(qūn):圆形谷仓。
- 鹑: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的鹌鹑鸟。
- 飧:晚饭,此泛指熟食,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