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

卖炭翁

入选语文教材

位列第10

(唐)白居易

推荐理由

家喻户晓的批判现实的新乐府。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题旨

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此诗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扣人心弦而令人愤怒。全诗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有叙述,有描写,有对比,笔法简洁,语言简练。诗人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独具匠心,将卖炭翁这受掠夺的典型形象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文化解读

宫市

安史之乱之后,中唐弊政之一即是宫市,盛行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宫中派数百人到市集,观望交易商品,称为“白望”。“白望”看上货品,即口称“宫市”,付给很少的价钱,将货物强行买走。甚至还要求货主将货物送至宫门并索取进奉门户钱和脚价钱,致使不少人血本无归。宫市明为购买,实为掠夺。白居易《卖炭翁》即是讽刺“宫市”弊政。此外,中唐类似的弊政还有进奉,即是地方官把额外榨取的财物美其名曰“羡余”,拿去讨好皇帝,谋求高官。白居易对此也有批判,他指出地方官“每假进奉,广有诛求”,所以写下了《红线毯》。

  1.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人,对后世颇有影响。有《白氏长庆集》。
  2. 营:经营,谋求。
  3. 黄衣使者白衫儿:唐宋时的宦官着黄衣,故诗中称“黄衣使者”。白衫儿,指的是官府给役小吏。
  4.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5. 红绡、绫:都是丝织品,唐代规定,丝织品可以当货币使用,但是价格低廉,半匹红绡一丈绫,并不值多少钱。直:通“值”,价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