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尽在笑谈中——散谈京戏中的“丑角”
元朝的艺人在宫廷里演剧,一个卖瓜,一个买瓜。买者问价,卖者报价“一两”。买者说:“怎么一下涨了十倍?”卖者道:“税钱太重,能不涨吗?”买者说:“我是穷人,买不起。买那个黄的吧。”卖者显出不耐烦的神色道:“黄的也要钱。”这里的“黄的”与“皇帝”谐音。“黄的也要钱”讽刺的是“皇帝也要钱”。
过去的皇帝,有些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因此他们允许优伶们在演出中讥弹时弊。统治者也明白,与其让大臣们在朝廷上演出“文死谏”的正剧,不如让优伶们以玩笑道出才有面子。
有功利的人生态度和伦理的人生态度之间,还有一种别样的人生态度——智慧的人生。而智慧人生在舞台上的体现者,当推京剧中的“丑行”。
丑行有以下几种类型——
(1)文丑:①袍带丑:多扮演官场中居官不正的人物。②方巾丑:或为幕宾,或为官僚,或为纨绔,多金玉其外,如群英会中的蒋干、雪杯圆中的汤勤。③腰包丑:扮演下层人物,如酒保、书童。
(2)武丑:即“开口跳”,多扮演性格机警、举止活泼的侠客、义士,有繁重的武打翻跌,如《三岔口》的刘利华,《档马》的焦光普。
(3)丑婆:即彩旦,是丑角中的老年妇女,念京白,表演自由,如《拾玉镯》的刘媒婆,《大英节烈》中的陈母。
京剧中令人开怀、捧腹的喜剧、闹剧,如《花田错》《拾玉镯》《打城隍》等,也有在正剧中插科打诨以烘托气氛,曲折地流露剧本宗旨的,如《法门寺》中的贾桂、门官,《清官册》中的旗牌,《女起解》中的崇公道。在剧情的起伏里,杂以诙谐的表演,尤其是丑角饰演的剧中人那清脆、流利、爽口的“京白”,能令观众入神、陶醉,座席里会不断爆发出笑声与掌声,即使是丑角,也感到这美妙、活泼、富于咀嚼的京剧艺术,确是开心解颐,为生活(甚至为人生)添加情趣,在尚未终场时,兴起下次再来观赏的兴头。至于丑角表演在补足剧情中的“缺陷”、伸张被压抑的呼声方面,更能与座席上的观众感情交流而声气相求,“扮丑艺不丑,名声千家走”。正义感是极高的魅力,台上台下感情的沟通是上品的享受。
《女起解》一开场,祟公道在幕内一声“啊哈”,随着锣鼓点,脚步略显蹒跚的衙门公差,已走到台前,几句京白“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是面对观众的四句开场白,也算“定场诗”。道出了天道好还,公道自在人心的生活真理。崇公道身处公门,应该说他老人家最熟谙公门中的事由了,几句爽口的京白,借此表述世态的冷暖炎凉罢了。《乌盆记》记中,张别古一上场:“倭瓜老了赛白薯,茄子老了不好煮……”解嘲谐趣之中透着年景的艰辛,这才引出张别古去赵大家如何讨还当年的草鞋费钱……原来赵大仅以几个“乌盆”抵草鞋钱,刘世昌的冤魂凭介张别古的见官,在清官包拯的查办下,才得以昭雪前冤。这一系列的情节过程里,经丑角张别古的穿针引线、一问一答,才使刘世昌将前因后果、个人冤情一一陈述明白。《乌盆记》一剧中,张别古的不断插科打诨,既能冲淡剧情的紧张气氛,也给顾曲观众以鉴赏热情,心中萌生愉悦与满足,自然也兴起对京剧、艺术的倾爱。
张别古与崇公道两位社会底层人物,都善良且富于同情心,所不同的是,张别古以编草鞋为生,要比崇公道这位解差更微贱,更贫苦,更胆小怕事,也是由于社会地位与职业分工的差异,应有的见识、心机与行动方式,也均大有不同。崇公道拍拍胸脯,说几句解气的话,还真有点侠气;而张别古面对一阔脸就变的赵大,就不得不表现得低声下气。
上述角色的差异,丑角演员都可凭功底、经验演出剧中人物应有的精彩,也体现“角儿”的“份”。
剧目中如没有丑角艺术穿插其间,则《清官册》中审潘洪时旗牌与潘洪的对话,即无价值了。舞台上的调侃揶揄里,正面写了清官寇准断案,不为利诱、不畏强权刚正无私的一面,侧面也写了“潘太师”昔日之作威作福,炙手可热,而今日之为阶下囚,尴尬处境,实属自作孽,不可活也。“旗牌”一角,在戏弄潘洪的细节里,也为草民百姓出了一口恶气。本来肃静、威严的公堂,有了旗牌的戏弄、打趣,显得活跃多了。也正如《连环套》中,镖客黄天霸为皇室办案中,必穿插朱光祖机智幽默的武功表演,为《连环套》一剧的收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一样。当然,朱光祖爽利的口白、娴熟的武功,也为《连环套》一剧增添不少可观赏、琢磨的“看点”。由此,既可敬佩编剧者的功力与智慧,也可透露出一点:武丑“秤砣虽小压千斤”的作用,确也镶嵌出京剧中的“美学”观点于曲折回还之处;丑角的出现是戏曲艺术中的“立意”的一个重要侧面。如果戏曲中“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文,取显而不取隐”,则即如“朝服游山,艳装玩月,不但不雅,反伤俗点”。道德说教劝人为善是戏曲“寓教于乐”的基本,而台下人众,不论贫富贵贱,都能在台上角色的喜怒哀乐,以及表现各种感情、禀性的诸多艺术手段中熏陶享受,以至于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丑角在插科打诨中与有功焉。
综观上述,我们也大致明白了:戏园子后台,在旧制中为什么只有“丑”角可以随便坐在大衣箱上,而不受约束;“富贵衣”要放在戏箱的底部,甚至有些剧团推举“丑”角担当主要领导而大家乐意……大哉,“丑角”是“青山正补墙头缺”,颦笑之间,令座中观客开怀惬意,不觉剧情之冗长,水词之重复,而余味与回忆犹在剧场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