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一切之根源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当我们在尝试认识更多事物的时候,却忽略了认识自己;当我们努力从外界寻求幸福的时候,却忽视了关注内心;当我们过多地要求别人的时候,却没有学会心怀感激;当我们过多地强调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却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
这几乎是现代人的通病。
对任何一个不注重生命内涵的人,我敢说都是白来了这世界一趟。
而他自己也许一生都毫无所觉。
没有灵魂的人,注定是在按部就班地行走;当脚下的路没有灵魂的指引时,即使走遍整个世界也只是行尸走肉。
如果有一天你身陷囹圄、四面楚歌,请不要寄希望于救兵来临,你要自己解放自己。
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就没有什么可以把你击倒。
仰望星空,就有出路。
地球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人呢,当然更渺小。但人心却可以思考整个宇宙。
我们对宇宙、自然的认识,正如一粒微尘之于整个宇宙;我们对自我、生命的理解,也永永远远没有止境。
我们可以心潮澎湃、惊涛骇浪。
我们可以心如止水、宁静安详。
时间会将一切覆盖。
生命只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赋予它意义。
不要被时间骗了你。
不要被想法骗了你。
不要被别人骗了你。
不要被假象骗了你。
一个人究竟生活于何样的世界,仅取决于他的内在。在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看来是意味深长的事情,对于一个庸俗肤浅之辈来说,却不过是平凡世界里的乏味一幕。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面对的世界并非有什么不同,但人们的生活却是千差万别。事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别,不同的是人们对事物所作出的反应。再美妙的事物,经过呆滞意识和麻木心灵的反应,都会变得枯燥无味。一个精神丰富的人,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而一个内在匮乏的人无论如何也打发不掉那折磨人的无聊时光。
你是你吗?
你不是你,
你不是你吗?
你又是你,
你究竟是谁呢?
你是你,
你又不是你,
你是一个不二的存在。
人群之中,
你不是谁,
谁又不是你,
所有人都是一体,
宇宙亦是不二。
认识自己,是智慧的开端、自由的开端、宁静的开端。
是自己制造了差别,而非外界或别人。
世界别无他人,只有你自己。
答案不在别处,只在自己心中。
当寄希望于别人时,正好弄反了方向。
自助者上帝助之。求人不如求己。君子求诸内,小人求诸外。不要在自身以外寻找上帝。认识了自己,就认清了世界: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世界即是我,我即是世界;别人即是我,我即是别人;答案即是我,我即是答案。没有一个人能带你走向光明——每个人都必须靠自己走出人生之路。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听到什么样的歌,看到什么样的文,遇到什么样的人。
人与己的关系,是最基础的关系。这个关系解决好了,一切关系都可迎刃而解。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最上层的关系。
自我发现是最大的发现——不认识自己的人,只是肤浅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当一个人发现了自我,那么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便开始了。
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想不开的人;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人。一切限制都是自我限制——所有的限制总是从内心开始。内心世界比外部世界要复杂得多,认识内心世界比认识外部世界要困难得多。心灵问题浩瀚无边,不要指望一下子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内在是外在的一面镜子:内心世界如果不洁净亮丽,外部世界就会垃圾遍地。
心中没有太阳,眼中就没有太阳;心中没有美,生活就会没有美;心中没有爱,世界就会没有爱。
我们不只活在别人的观念中,我们还擅长活给别人看。
愚者无聊,智者孤独;愚者活在现象中,智者活在本质中;愚者享受物质生活,智者享受精神生活。
一个人的心,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战场。每一个人都是被自己所限制、被自己所僵化、被自己所打倒。“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战胜自己,就可无敌于天下。
乐观还是悲观、积极还是消极、主动还是被动、勇敢还是懦弱、高尚还是颓废,这一切都取决于内心世界的改造。
心外无物。现象是心相的投影。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先在人的内心存在。越怕鬼就越有鬼,因为心中有鬼;有什么样的恐惧,就会撞见什么样的鬼。
希望能有这么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不论你在哪里,也不管干着什么,你在一个时刻突然慢下来、停下来、静下来,以一种完全不同的眼光来看自己。
宇宙中充满了神秘的力量,这力量也一定蕴含在每个人的身上。每个人都与上帝相连,上帝即是生命中神性的一面,神性的一面即是人的自我。认识自己,就是靠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有了这个自我,我们就会和上帝同在,生命便会有无穷的力量——不认识自我,便永无得救的希望。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世界上也一定有一个独特的位置与其相对应。然而,他需要首先找到自我,然后才能找到这个位置。但在这个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时代,大多数人都被眼花缭乱的世界所迷惑,以至于完完全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那个独有的位置也已经与他无缘了。想一想那些购物狂吧,他们总是朝人多的地方挤,结果买了许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并且还为没有买到更多的东西而苦恼:那些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人,就生活在同样可悲的境况中。
一个人若是不能认识自己,便无法认识他人与世界——我们与自己尚不能建立关系,又如何与别人、与世界建立关系呢。所以,最大的无知是不自知。
不是不可以接受帮助,只是不能产生依赖。永远不要忘了这一点:人生之路归根到底要靠自己走出来;自助永远比他助更可靠;一个无助的人就像一根稻草在风雨中飘摇。在所有的信任中,最大的信任是对自己的信任;在所有的尊重中,最大的尊重是对自己的尊重;在所有的爱中,最大的爱是自爱;在所有的责任中,最大的责任是对自己的责任。在你的人生中,有一个贵人自始至终陪伴着你,那就是你自己——这是外力无法比拟的力量之源。
人与上帝是一体的,上帝不死,人就不会死。上帝是孤独的,每个人也是孤独的——当人和上帝彼此想起的时候,也许会减少很多孤独。
别人怎么看自己是无关紧要的,自己怎么看自己才至关重要——绝大多数人都把这个弄反了。李小龙说:“治愈之药一开始就在自己身上。”如果你探究自我,你将很快找到答案。
我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有数不清的想法,千姿百态、千奇百怪,但无论是一闪而过,还是时不时出现,都没有进入心理结构,都不属于真的自我。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比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财富”、“劳动最光荣”等什么的,他们真的是那么认为的吗,也许心里根本就没有这么想,那么这句话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什么也带不来,只是浪费了一些时间而已。于是,有一个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一定要把最棒的品质、理念纳入心理结构,使它们在心底生根发芽,这样它们才能真正为你所用,你的底蕴才会深厚、内心才会强大。
一旦意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一个人便会产生使命感——对自己生命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感。于是,他便有了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担当。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重要的不是生命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而且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使命感即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埃克哈特·托利说:“你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使宇宙的神圣目标得以实现。你看,你是多么重要!”
反省让人自知,反省使人进步,反省是成长催化剂。“人”字虽然简单,但多数人并不完整——不懂反省的人就很难完整。
只有反省自己,才能认识自己;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反省的人越来越优秀,天天进步;不反省的人几十年如一日,行尸走肉。
我今天过得快乐吗;我这件事情做到最好了吗?我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吗?我是自由的吗?我有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吗?我应该坚持的是什么?我应该打破的是什么?我在成长呢还是在变老?
被别人打倒并不可耻。重要的是要问一下:“我为什么会被打倒?”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反省,他就大有希望。
自高自傲者是浅薄无知者——只有那些不了解自己的人,才会自高自傲。
把错误归于别人和环境是本能:这就是为什么善于反省的人能够与众不同、出类拔萃、走向卓越。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但这潜能常常酣睡着,一旦被激发,便能一鸣惊人惊天动地。而人常常在前无去路、后无退路,无一切外援和依赖的情况下,才会爆发出这种潜能。
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他人与世界;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够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找到心中梦想与外面世界的最佳结合点;只有认识自己,才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只有认识自己,才算是真正的在这个世界上活过了一回。即使人生实现了再大的辉煌,如果不认识自己,生命也难免肤浅与苍白。
人的本性之一,就是用眼睛去观察外界和别人,而恰恰忽略了自己。在发现他人身上的错误时,我们总是非常迅速而敏锐,这是因为看别人是客观的、是本能,而看自己却难以客观、需要极其敏锐。认识自己是一辈子的事情。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了解自己,大多数人则忙于去打造别人眼中的自己、去实践某些“应该如何”的概念,反而把最重要的自我丢失了。
只有在孤独中,才能发现潜藏于内心最深处的自我。
没有自我就没有灵魂。“自我”最真实——每个人都有——只是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而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才能成为自我、实现自我;只有“有我”,才能实现“无我”;“无我”是“有我”的高级阶段,所以要超越自我、忘我无我。一旦达到了“无我之境”,那便是进入了虚无,而虚无正是生命的本源。正是这样一个规律:没有自我、发现自我、成为自我、超越自我、忘我无我。
我究竟是我,自己终归是自己。在我的世界里,我是主角,我是一切行为的主体,我也是一切关系的中心——不管我的世界里有多少人、事、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眼光,每一种哲学(宗教)都只是一类人的视角,绝对地服从别人只会完全地丧失自己:宇宙中没有答案、没有定论、没有止境,只有无限可能。我看(意识)不到的世界又与我无关。“我是世界的中心”是真理——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说——每个人都成了自己世界的主人,这个世界就会生机盎然。
认命的人,相信命运,结果成了命运的仆人;不认命的人,不相信命运,结果成了命运的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环境及一切,都可称作是命运——人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即使是同样的环境,也完全可以造就不同的人,即命运不能决定一切。倒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决定了一切。我们当主人,命运就跟着我们走;我们当仆人,命运就拖着我们走。弱者相信命运,强者依靠自己。
关系是一面镜子。敏锐的人能透过它发现自己。在关系互动的过程中,对自己保持觉察,就能够在每个当下看到自己的真相。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能在关系中看到别人,而将最重要的自己忽略。
人是过去的产物、习惯的产物、累积的产物、观念的产物、记忆的产物、经验的产物。如果没有适当的清空,我们便不能发现事物的真相。不在过去中死亡,就不会在未来中新生。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偏见、经验、观念去赋予事物以意义,但如果我们摒弃这些,事物便会活生生呈现在面前。保持一个“空”的状态,你会发现生命永远是鲜活的而非僵化的。
万事万物同属一体,因为上帝存在于一切之中。在某个偶然的时刻,我们可以体验到自我即是那神性之光。当然,最靠近上帝的还是灵魂——只有在灵魂中,生命的伟大和宇宙的神秘才能合二为一。
如果你拥有财富,别人崇拜的只是财富;如果你拥有权利,别人崇拜的只是权利;如果你拥有美貌,别人崇拜的只是美貌。如果财富、权利、美貌消失,别人便不再崇拜你。别人崇拜的只是他自己心中的需求,而不是你;别人崇拜的只是你的拥有,而不是你。认清自己——你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你。只有那些重视你本人而不是你的拥有的人才是可交之人。
认识了自己,就看到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幸福和喜悦才开始降临。无此,我们就会在盲目的追求中迷失自己,生命就是这样不堪的——实在怨不得别人。
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却是潜意识在牢牢控制着我们,从而身不由己做出决定。潜意识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而意识只是冰山一角。在潜意识中,保存了自人类诞生以来的所有信息,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我们偶尔的灵感即是来源于此。
动机很重要——无欲则刚。同样是干企业,表面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以挣钱为目的和以创造价值为目的是截然不同的。无论干事业、交朋友、作慈善,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
当问“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所有回答,比如“我是个男人”、“我是个父亲”、“我是个演员”、“我是个作家”,甚至说“我是我的思想和精神”等,都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中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你。这就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描述的意蕴——“真正的你”就如“道”一般不可言说。
一个有自我的人,总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一个人自己都感觉不到他的价值,那如何会在外面找到?
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上面表演,谁表演得好,谁就会成功。表演的最高境界是不表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坚持做自己、真性情,正是顺其自然、顺道而行。做真实的自己最有力量。
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
如果你注重探索自己,世界就会很精彩;如果只是目光向外,人生就会很无奈。
心情决定表情。
内是根本,外是投射。
内心可应对外界,外界却无法化解内心。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两个自己,如果你不喜欢黑暗中的自己,光明的自己也会与你无缘。
对任何一个成功者,我们都会想到他身上肯定有某种特别之处,却总也想不到自己是个懒汉。
人生最重要的寻觅,就在自己心中。
很多人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睁着眼睛也不一定在看世界。很多人的眼睛都只是摆设——他们早已认定“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这就是熟视无睹:既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更看不到内心的世界。
心理结构的改变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改变。如果一种理念被证明是正确的——也就是正能量——在人的心理结构中根深蒂固时,一个人就会变得无比强大。
是你的反应,决定了别人对你的反应。在你造成的印象一再不利于自己时,想挽救是很困难的——这意味着你要改变他人的心理结构——如果感觉自己有问题,抓紧反省,变被动为主动。
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与你无关——你对别人也是一样——如果你不在乎自己,谁还会在乎你呢。
真实最有力量。
做真实的自己是最强大的。
真实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
当一个人的心理结构被假自我控制时,他便无法唤醒内心深处的那个真自我来抵挡外界的打击,而只能动用假自我的力量。但悲剧的是,假自我徒有其表、不堪一击。
出问题的往往不是人的能力,而是心理。强大自己,必须从心开始。在别人不当回事的时候,你反而很当回事,那么你自己受罪去吧。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切尔维亚科夫,以为自己得罪了领导,最后吓死了——这能怨谁呢?
一个人有两个自我:有形的自我;无形的自我。前者就是我们的身体。后者指的是概念、结论、经验、知识,意识和潜意识,以及自有人类以来所有在你身上记载的东西。前者是形式,后者是本质。认识自我,即是认识无形的自我。
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其余所有人都是你的投射——所有的事物都是你的看法——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你而存在。只有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我们才可以更好地认识万事万物。
究竟有多少人败给了这千篇一律的平凡生活——有多少行尸走肉就有多少这样的人。
解放自己是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是实现自己的唯一途径,是争取幸福的唯一途径,是创造价值的唯一途径。
天地万物皆有其本性。要顺其自然,而不要刻意改变。如果刻意改变,那就是正道的迷失。如果真要改变,那也是以保持自己为前提。因为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及其它。
一个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取决于他的眼光:看不见的事物与他无关,即使勉强看见,也可能会视若无睹。一样东西,若是进入不了内心,那么在他的世界中便是不存在。一个人的世界,就是他看(意识)到的东西的集合。
认识世界,很难;认识自己,更难。
目亡则“盲”。心亡则“忙”。
失去自我,是迷惘、焦虑、浮躁的开始。
宇宙之中最有灵性的动物是人,它不但有完美的身体,而且还能思考。人体凡有两个的器官都是对称的,比如眼睛、耳朵、手、脚;而只有一个的器官则处于中线,这就从形体上告诉人们:和谐即是美;中庸即为道。
我之所以成为我,你之所以成为你,表象上看是因为身体,本质上却是因为灵魂。
人生是一场梦。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生是一场梦,只不过这场梦稍微长了一点而已。”你发现了吗——人生正是一场奇妙的梦境——每时每刻。想必上帝让我们来这儿,正是为了体验这梦境的美妙。
不论走到哪一天,也不论是晴天、阴天、雨天,我都会用不同的眼光去欣赏;不论走到哪里,也不论走在什么样的路上,我都会用心去发现。我了解生命的意义,我更理解上帝安排:只有美好,没有不好。
一棵树要长得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它的根必定努力向下生长;如果想清醒地认识世界和万物,就必须发现和认识自己;如果想积聚正能量,必须深刻理解负能量的效应;如果想让生命之花绚丽绽放,就必须看到死神的光芒。
只有让心灵从陈旧的习惯、偏见、结论和日常平庸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让心灵自然而然,不受任何羁绊,才会发现真理和美。
认识自我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若想真的认识自己,就必须在环境中、行动中、关系的互动中敏锐觉察自己。一个人发现了真正的自我后,就不会担心别人的议论,就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就不会害怕死亡,他享受着美好的一切,无暇顾及其它。
置身于一个环境,如同置身于梦境,一切都玄之又玄,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为什么在这里,整个人像是被粘贴在这个画面里,而且像素还不高。不管如何,既然我出现在这个画面里,我就要做这里的主人,我要对自己的角色负责,我要掌管这里的一切。
内心越匮乏,就越多地想要从外界来补足;内心越富足,外界的东西就越是微不足道。
不认识自己,就无法实现自己。认识自己是一生的过程,因为那个真正的自己潜藏在内心最深处。实现藏在内心最深处的自己,这便是人生最大的价值与意义之所在。
有伟人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只有思考引发了内心的体验,才可以说是真正理解了某个问题;理解得越多,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越紧密;理解的越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就越越深刻。要和这个世界建立真正的联结,必须洞察自身、洞察他人、洞察人情、洞察人性、洞察社会、洞察自然、洞察宇宙、洞察一切……
自我如宇宙,浩瀚无边际。
内心越安静,听见的声音就越多;听见的声音越多,内心就越安静。
内心世界鸟语花香,外面世界就会美丽芬芳。
生命的价值不会因出身、门第、学识而不同,只会因为心态、努力、胆识而不同。一切皆取决于对自己的了解和对生命的认识。
我们不能“成为”人,因为我们根本就“是”人。
情绪是有能量的。我们的愿望、欲望、理想、追求、快乐以及悲伤,都带有能量,这些能量首先冲撞的就是人的身体——包括手脚在内的各个器官,而且还能形成循环。
人们所担心的事情大部分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想得太多,是杞人忧天;压力太大,是自寻烦恼。
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关键是“认识自己”。人的性格、环境、智商、情商、机遇、身份、学历、阅历、经历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成功的不可复制性。
北极圈中的北极熊没有天敌,它的天敌就是自己。聪明的爱斯基摩人,把海豹血倒进一个水桶里,并用匕首插在血液中央,凝固后匕首就结在血中间,像一个大型棒冰,然后丢在雪原上。嗜血如命的北极熊鼻子也特灵,当它闻到血棒冰气味,就会迅速赶到并开始舔起这美味。舔着舔着,它的舌头渐渐麻痹,直到血的味道变得更好——那是更新鲜的、温热的血,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死。
只有当全身心与人或事物融为一体时,你才能理解什么是联结、什么是关系。
你即你思想。
想法相似,思想却不同。
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思想的延伸。
思想抵达的地方,行为不一定抵达;但行为抵达的地方,思想早已经抵达。
优秀与平庸,成功与失败,高尚与低俗,伟大与渺小,勇敢与软弱,都发生在一念之间。
同样的世界,对“小人”而言是新奇的,对“大人”却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成人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你抗拒什么,什么就会坚持。
你相信什么,什么就会拥有。
不能从已知中解脱的心是无法真正自由的。
人的本性中最深的渴望就是被欣赏、被肯定、被赞美、被重视、被倾听。
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粒沙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性格是人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一种自动装置,是人对世界的一种无意识反应的表现。一个人如果不知道驱动自己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他就不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和可以把握的是什么。
如果你以为自己是聪明的,那么你不是;如果你以为自己是幸福的,那么你是。
我们喜欢某一类人,常常是因为自己身上被压抑的品质在他们身上闪光了。比如说,我们都喜欢孩子,是因为他们天真无邪,而这一点恰恰在岁月的流逝中被扼杀了。即使你想天真无邪,但因为你是大人,你怕人们说你不成熟,所以只好装作不再天真亦不再无邪。
我们东奔西走到处流浪,竟无一处让内心安宁之所。作为一个囚犯,无论逃到哪里也会将“监狱”随身携带。何苦去追自己的影子呢,它本身就是自身的产物;而在追逐影子的过程中,却丢失了身体。向外寻求终是徒劳,当身心合一的时候,那片宁静之地就会出现——答案只在内心,而不在别处。
即使你非常聪明,又博学多才,但如果你没有敏锐的感受力、深刻的理解力,你的人生还是像一朵干瘪的花朵——自己不饱满,也无法给人以芳香。
心中有爱,快乐自来。快乐就像是蝴蝶,你永远无法追逐到它,只有当你停下来时,他才有可能在你身上停靠。一旦感觉自己是快乐的,快乐即会停止。如果心中有爱,有一颗开放的心灵,没有歧视、没有偏见、没有经验,你便会发现什么是真正的联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你的快乐便会源源不断。
我们对自己越没有信心,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就越浅,我们就越想控制他人,我们就越容易产生依赖。
没有人能限制你,除你之外;更没有什么东西能限制你,除非你允许。
以自我为中心,不是什么错误——你本来就是中心。
没有一种爱比自爱更伟大。
自爱与爱人是一体的。
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意味着不为别人考虑。
自爱就是爱自己。
自爱就是爱生命。
自爱就是爱众人。
自爱就是爱众生。
自爱就是爱上帝。
自爱是最伟大的爱。
自爱是一切爱的源头。
没有一种爱,能超过对自己的爱。
没有一种爱,不是自爱反射的光芒。
当缺少爱的时候,是自爱让我们得以强大和坚持。
永远以自己为中心,而非别人,更非事物。
人的一生要寻找四个人:第一个是自己,第二个是你最爱的人,第三个是最爱你的人,第四个是共度一生的人。这四个人都与你的生命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一个——首先要找到自己——唯一陪伴我们一辈子的人——连自己都找不到,还能指望找到别人?
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
每颗星都闪耀它的光芒。
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
人潮人海中,每个人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却各自暗藏深不可测的故事。我们无法主宰个人的起落沉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挣扎——谁来同情谁,谁能同情谁——仅有一次的人生只有对你来说才最重要——没有人能赋予你的生命以意义。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一个未经探索过的大海里独自航行。人生一世,没有比忠于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事。
如果我们不爱自己,那么即使别人、即使上帝再爱我们,我们也丝毫感觉不到。
做自己,是爱自己的具体行动。
美貌是外在的;美丽是内心的。美貌是肤浅的;美丽是深刻的。罗丹说过:“人体如此美,不是外在的形,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光芒。”如果没有内在美的支撑,再美的外表也没有神韵,更不足以动人。
爱自己的前提是接受自己。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接受自己和爱自己,那他就不会懂得接受别人和爱别人。
忠于自己,然后忠于爱人、忠于家人、忠于别人。如果不忠于自己,就无法忠于任何人。
不必崇拜偶像,也不必信奉鬼神,唯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肉体和精神的力量。一个人的自信,在他独立的智慧中,在他舒展的心灵中,在他美好的举止中。
不要把一件事情想得太美好,也不要对某一个人寄于过高的期望——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信仰他人,不如信仰自己。
信仰宗教,不如信仰灵魂。
信仰永恒,不如信仰当下。
王朔在《当我们羡慕别人时》一文中说到了这样一个人:他的笑容很真诚,眼神清澈而温暖,当你有求于他的时候,他一定会帮忙;他的财富永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光婚礼就花了几百万;他从不讲什么成功的经验,总是讲知足常乐之类的话;他有很多爱好而且学识渊博,跟他在一起从不会觉得无趣,并且能学到很多知识;他特别喜欢旅游,足迹遍布这个星球,这是最令人羡慕的,他却说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他是如此完美,他的生活也如此完美,人们对他的羡慕不言而喻,大家都觉得生活里有他真是幸福。直到有一天,他在家里用枪打爆了自己的头。费这么大劲,只想说明一点:当羡慕别人时,我们是傻瓜。
你的世界就是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世界。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的选择、为了自己更好的选择;所有的荣耀和耻辱、奋斗和眼泪都要由自己来承担——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利己不是自爱。
我们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如果有人非要我们相信什么,那也得经过我们同意才行。
大凡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如果一个人什么也不信了,那么这个人在精神意义上已经死了。正所谓“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所以,一个真正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活生生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死了,也会仍然活在人们心中,正所谓“死而不亡者寿。”
要做精神之王。
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与人同乐。
无独立,则无尊严。
独立的思想,是独立的根本。
依靠自己,就能主宰;依赖外界,就会被主宰。
把自己当回事对吗?把自己当回事不对吗?
为自己活着对吗?为自己活着不对吗?
坚持自己对吗?坚持自己不对吗?
这个世界上,精神相对于物质更加贫乏——精神乞丐比物质乞丐多多了。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要么寂静,要么寂寞。
要么虚空,要么无聊。
海明威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一个人必须首先成为自己,才能与他人和世界建立起牢固而紧密的联系。
嫉妒中无胸襟;
愤怒中无智慧;
虚伪中无友谊;
抱怨中无力量;
狭隘中无格局;
骄傲中无境界;
恐惧中无勇气;
自满中无进步。
独处比相处更本质。当独处时,一个人从外界和事物中回到了自找,独自面对大自然、面对世界、面对神性的自我,好像自己突然成了上帝来俯瞰宇宙苍生,那种感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个人只有在孤独中才会变得更为深刻、更有智慧;只有在独处时才会变得更加敏锐、更加丰富——独处是最高的相处。
每个人作为自己都有两重身份: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敌人。当作为自己的朋友时,要爱自己;当作为自己的敌人时,要战胜自己。
即使我帮了你,也不要觉得欠我的,更不能认为低我一等——否则我会从内心里看不起你。
学会孤独,把身和心放在一起,自己成为自己的依靠,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那样就不用在乎别人是不是关注自己、自己是不是人群的中心。只有这样才会成为孤独者,而不是寂寞者;成为富足者,而不是匮乏者;成为思想者,而不是麻木者。
孤独是高贵者独有的享受。个性越鲜明、思想越深刻、精神越丰富,就越难找到知己。
我喜欢走路,也喜欢爬山。有个伴一起是享受,但一个人却是更高的享受——一个人是和宇宙、世界、自然的单独幽会。有一天黄昏时去爬驼山,突然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我不是渺小的,整个宇宙都为我而生。
骄傲是一项品质。不是任何人想骄傲就骄傲得起来,很多人顶多只能装扮成一副骄傲的样子。只有对自己的长处和价值非常有自信的人,才可以真正骄傲得起来。
不能瞧不起别人,更不能瞧不起自己。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也别不把自己当回事。
众生平等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没有灵魂、没有自我的人,无法谈平等;趾高气扬、自以为是的人,无法谈平等;麻木不仁、得过且过的人,无法谈平等。
社会包装出来的自我,并不是真正的自我。一个人越无法依赖他真实的自我而活,就越认为社会包装出来的那个自我就是真实的自己,并让其他人在心理上对此也表示认可。一个有权有势有钱有名的人,一旦意识到那个剥去了权、势、钱、名的自我就是真实的自我,他在心理上就陷入了灾难。如果一个人无法看破用权、势、钱、名堆出来的自我本质上是一种虚妄,那么有一天灾难就会找上门来。
人都是平等的。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对别人有恩,不能趾高气扬;受了别人的恩德,也不能低三下四。
平等,是与人相处的最基本理念。即使对我们的孩子,也要当成朋友看待。想一想,除了早来二、三十年外,我们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吗。
不平等是由自己造成的,而非别人。
人都是平凡的——有人因为知道这一点而变得非凡。
美国总统里根就职时,有记者问其母是否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她这样回答:“我还有另外一个儿子,他现在正在农场里刨土豆,我一样为他感到骄傲。”
我们越脆弱,别人越强大。
嫉妒之心,害己不害人。
嫉妒只能证明别人的强大。
嫉妒彰显了自己的心胸狭窄。
嫉不嫉妒拥有整座粮仓的主人,却难以容忍另外一只鸡比它多啄一粒米。
智慧不生气,生气不智慧。
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只有活得没有生气的人才会经常生气。
聪明、强大、胸怀宽广、心中有爱的人从不生气。
天大的事情,如果你放到一个更大的视角去看,也会感到不足挂齿。比如,当你在云端之上俯视苍生的时候,是不是觉得一切人事物都很渺小呢。
抑郁是杀人犯。
生气是精神癌细胞。
紧张,无异于自废武功。
焦虑足以把人彻底摧毁。
抱怨是毒气,伤人又伤己。
懒惰是这样一个情人,它安逸你的身体,却试图杀死你的精神。若不及时醒悟,你的下场就是行尸走肉。
得意忘形与失意落魄都是浅薄者之举。
人生之要,只在不要:不要跟别人过不去;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不要跟过去过不去;不要跟现在过不去。
不比较、不计较、不刻意、不极端、不后悔、不抱怨、不对抗。
不自以为是、不刚愎自用、不妄自菲薄、不按部就班、不循规蹈矩、不见利忘义、不重色轻友、不惧怕权威、不麻木不仁、不熟视无睹。
不要因为别人做的事不如你愿而不满,你做的事别人也不一定能如愿,就连你自己做的事你也不一定能满意。
如果以为这个世界是你一个人的,什么人也要看你的眼色行事,你不觉得这非常荒唐吗;如果什么都按照你的意愿来发生,什么事物都符合你的要求,你不觉得这非常可怕吗。如果真有这样的心态,那你就别想有一天好日子过。
当你预料比赛结果的时候,就已经向失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把未来的消极结果拿到现在的头脑中来,那是最大的傻瓜。
让不重要的人搞坏心情,让不重要的事扰乱心灵,都不是明智之举。这话说起来容易,但能不能做到却需要定力和修炼。
成功者不抱怨;抱怨者不成功。
怨天尤人的人从不觉得自己有错误。
吹毛求疵的人鸡蛋里也能找到骨头。
负面情绪比体力劳动消耗更大能量。
一朵花紧盯着另外一朵花,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只手。
永远不要浪费一分一秒,去想不喜欢的人和事。
愤怒至极时,恐惧虽消失,但却最不安全。内心平和时,宁静便来临,幸福也悄然而至。
勇敢的心无所不能。
没有勇气就谈不上才华。
放下是勇敢,放弃是懦弱。
有时接受比改变更需要勇气。
能逃避的地方,都是埋葬自己的地方。
把困难举在头上,它是灭顶石;把困难踩在脚下,它是垫脚石。
如果没有人给你勇气,那就自己给自己勇气;如果没有人给你希望,那就自己给自己希望;如果没有人为自己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如果没有人给你力量,那就自己给自己力量——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
强壮并不在体魄。
勇气是人生路上的发动机。
勇气是冰天雪地里绽放的柔弱花朵。
勇者并非没有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然向前。
当你迈出第一步,最困难的时刻便结束了。
身体有年龄,但精神没有——精神是不死的。
向自己要快乐。
快乐只能自然而然地降临,如果去追逐它,它一定会躲开你。若是借由某种手段来达成快乐,这个手段本身就会摧毁它的目标。
事实已经发生,抗拒是没有用的。抗拒事实,只能害人害己。人之所以受苦,就是因为对事实的抗拒。臣服于当下,臣服于发生的一切,那么我们就会活得富足而安详。
从物质生活中得来的是低级快乐,从精神生活中得来的是高级快乐。如果一个人过于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精神需求越大,就越接近于神。从最少的物质中得到最多快乐的人,便是最幸福的人。
平凡者关注非凡,非凡者关注平凡。
如何看待你的痛苦?要么把它放到无限的空间之中,要么把它放到时间的长河之中。当你静下心来,痛苦就会下降沉淀,幸福则会向上提升。
快乐只在当下。精神快乐是无限的。快感是肤浅而短暂的。快乐和烦恼都是自找的。要自得其乐,不要自寻烦恼。
精神富足了,物质就会变得次要。
有钱不一定快乐;但没有钱要乐得起来,亦非常人能及。
幸福和快乐只在当下,并不是追求就可以得来。你原本就幸福快乐,却在错误的追求中丧失。我们一直想要更好的生活,却因此而忽略了今天的生活。而幸福和快乐的真谛就是如何过好每一个今天。
一切快乐从心开始。心,最不容易满足,又最容易满足。一个人的快乐,并非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真正的美是由内向外散发的——内在美弥补一切缺憾。
有一个问题必须思考:生命。有一种东西必须控制:欲望。有一种财富必须拥有:快乐。
杯子里是什么远比杯子的好坏重要。
不论昨天曾发生过什么,也不论明天会有什么来临,你将永远置身“现在”。而“现在”的情况就决定了一生的情况。我们所拥有的只是现在也只有现在。没有好的现在,就不会有好的未来。每个人活得都是一种心态,每个人活得都是现在。
心的容量一定——烦恼多了,快乐就少。
最愚蠢的就是违背自己的良心去做事:它会和你纠缠个没完,让你有生之年不得安宁。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它的快乐,正如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可爱之处一样。
真正的快乐,不依附于外在的事物。池塘是由内向外满溢的,你的快乐也是由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中泉涌而出的。如果你希望获得永恒的快乐,你必须丰富你的思想——空虚的心灵无法找到快乐——即使找到,那也只是快乐的影子而已。
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
跟着感觉走。这话说得极是,谁不跟着感觉走呢。幸福快乐都是一种感觉,感觉到了就幸福快乐。在每一件事情的把握上也是这样,感觉行就行动,感觉不行便打住。有什么样的感觉,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对同样的事,人们可以产生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感觉又产生了不同的情绪。人的情绪的质量就是生活的质量。这也是每个人在精神层次千差万别的原因所在。
快乐没有路,快乐本身就是路;幸福没有桥,幸福本身就是桥;天堂没有道,天堂即在人间——人们置身天堂,却浑然不觉。
没有什么人是必须依赖的,没有什么东西是必须拥有的,没有什么事情是承受不了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与其盼望长寿,不如现在就享受。
从来就没有人欠你的,以后也不会有。
快乐需要条件,喜悦发自内心。
快乐由外向内渗透,喜悦由内向外生发。
快乐由外在事物引发。我们之所以快乐,一定是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既然这样,我们的快乐便会受制于外物,那便是心为物役:一旦外物消失,快乐也不复存在。而喜悦却是源自对上天敬畏、对生命珍惜的一种内在生发的情绪和感受。
心在沼泽,身在沼泽。
痛苦只源于你对事情的解释错误。
重要的不是在我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使人筋疲力尽的,不只是体力的消耗,消极思想和悲观情绪的侵犯才是厉害的。
除非自己打倒自己,否则你巍然屹立。
一切皆有可能,除非你认为不可能。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
无论是想做的事,还是不想做的事,人们总擅长为其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冠冕堂皇的借口并非真正的理由。
所有的东西都写在脸上,所谓相随心生;所有的情景都因人而异,所谓境由心转。
无冷静,则无智慧;无宁静,则无力量;无勇气,则无可能。
我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在心理上不存在的东西,就不会激起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活在当下,就会有创造力;活在当下,就不会忧虑;活在当下,就抓住了永恒。
小时候想长大,长大后又怀念小时候;读书时想工作,工作了又想读书;单身时渴望结婚,婚后又渴望自由。所以,人生没有好时候——如果说有,那就是现在。
乐观勿需理由——把脸朝向阳光的一面,阴影自然丢在身后。
痛苦与欢乐是一体。
没有好的过程,结果便无所谓。
有了好的过程,结果也无所谓。
人生之美,即是在过程中。
一些东西之所以令人渴望,正是因为距离的缘故。这就是为什么,你一旦得到了某样东西,突然感到它也不过如此的原因。
即使对于成功,也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否则这次成功会导致你今后的失败。如果一个人总是对昔日的成功念念不忘,那么成功的后面必然是失败;如果能认识到以前的成功只能证明的过去,那么成功的后面往往还是成功。
肯德基的创始人山德士50岁才开始经营一家小小的快餐店;姜太公80岁的时候才得到周文王的重用;齐白石90岁才达到创作巅峰;如果杨振宁活不到82岁,又怎么能娶上28岁的翁帆呢。
因为无常,人总是渴望安全感。然而依赖别人,不如依靠自己。别人给你的能量总有一天会消失,只有自己给自己的能量才会源源不断。我们的生命中可能会遇到许多贵人,但最重要的贵人却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带给自己安全感。同时,我们都是父母安全感的来源。所以,不管你是谁,做得怎么样,你的存在就是父母最大的安全——即使面临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想一想身后的父母,然后坚强地走下去。
气了没风度,恼了没风度,怒了没风度,急了没风度,惊了没风度,慌了没风度,快了没风度,烦了没风度,狂了没风度,躁了没风度,醉了没风度,乱了没风度……
不完美才是完美:真正的完美主义者接受不完美。
“平等”意味着我们都是上帝之子,都是人——都是上帝本质的一部分——都是一体。
抱怨几乎成了人的本能。请放眼看一下这个世界,忙得要死的在抱怨,闲得无聊的也在抱怨;得到的在抱怨,失去的在抱怨;平民在抱怨,明星也在抱怨;提拔的在抱怨,没提拔的也在抱怨;有权的在抱怨,无权的也在抱怨;下雨了有人在抱怨,不下雨也有人在抱怨。几乎没有人没有理由不抱怨,但是却鲜有人去考虑删除抱怨后的世界,更鲜有人去开创没有抱怨的生活。闭上眼睛想一下吧,在一个没有抱怨、只有天籁的世界里生活有多么美好。
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你会发现天空的蔚蓝、阳光的明媚、空气的清新;你会发现做自己、活出自己是一件很美的事。
力量跟着强者走,潇洒随着自信生。一个人是谁并不重要,拥有多少财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内心拥有怎样的力量。
信任与信心相互依存。
乐观与自信亲如手足。
心力即生命力。
最容易的犯的错误就是低估自己。
自信即是相信自己: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那就别指望别人还相信你。
一个人的自信,在他美好的举手投足中,在他独立的智慧中,在他彻底舒展的心灵中。
地球不因我而转动,世界却因我而不同。
无自信,便无美。
自信本身就是美。
如果自认优秀,就会真的优秀起来。
充满自信的缺陷,比缺乏自信的美还有魅力。
必须相信绿洲的存在,要不然眼中全是沙漠。
相信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定位什么就会成为什么,选择什么就会拥有什么。
你有你的身体,
可你是你的身体吗?
你不是。
你有你的财富,
可你是你的财富吗?
你不是。
你有你的思想,
可你是你的思想吗?
你不是。
但你依然是你,
你和别人不一样。
你不平凡,
更不简单,
你是一个更高的存在。
当你发现自己,
自性之光即开始照耀,
世界是你的。
你是一个有着另外世界的人,
你更会懂得,
我最爱你。
人生如离弦之箭,无人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