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的困惑——《行行重行行》

前行的困惑——《行行重行行》

人一旦离开故土,就会有三个重要的问题终身相随:离别的相思、易逝的青春、可疑的收获。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

弃捐:丢开。

道:说。

南北朝时,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富贵优游,爱好文学。他组建了一个编书团队,把前代有思想、有文采的诗歌文章编选出来,形成一个总集留给世人,这部总集就是《昭明文选》。在编选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有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没有作者,没有年代,但都是五言诗,风格相似,回味悠长。于是萧统将其收录在《文选》中,后人就称之为“古诗十九首”。这些古诗中,多次提到了东汉首都洛阳城。又因为一般认为成熟的五言诗在东汉末年才形成,所以这十九首古诗,也被普遍认为是东汉末年的作品。

东汉末年是一个怎样的世道呢?从刘邦建国到三国鼎立,四百多年的大汉帝国走到了尽头。一个朝代到了末期,总会呈现出亡国的征兆。清朝曾国藩说亡国有前兆:第一,无论何事,黑白混淆;第二,君子越来越谦虚,小人越来越猖狂。每个盛世各有各的不同,而每个末世总是相似的。

东汉后期,从汉和帝开始,皇帝一般都是幼年继位。他们年幼无知,势单力薄,所以国家大权往往被外戚(母后的娘家人)、宦官(太监)、军阀控制。有时西风压倒了东风,有时东风压倒了西风,国无宁日。

外戚梁冀仅仅因为八岁的汉质帝称呼他为“跋扈将军”,就毒杀了皇帝,另立汉桓帝;西北军阀董卓可以凭借武力废黜汉少帝,另立汉献帝;曹操也曾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世界中儒家的纲常荡然无存。

汉桓帝继位后,宦官专权。宦官文化水平低,身体又异于常人,一旦得势后,变态的权力欲就会膨胀到极致。他们任人唯亲、盘剥百姓,还公开卖官鬻爵,官位就像商店里的商品,可以自由买卖。这个世界没有了秩序。

李膺刚正不阿,对犯法的宦官严惩不贷。可是汉桓帝却站在了宦官的一边,竟然问李膺为何先斩后奏。后来李膺被打入牢房,严刑拷打致死,他那些一样有正义感的朋友们也被禁止做官。黑白颠倒,君子沉默,小人嚣张。这个世界没有了正义。

而在民间,一场黄巾军大起义刚刚被镇压,军阀割据彼此对抗。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在成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时,有多少百姓在谈笑间灰飞烟灭。这个世界没有了最基本的安全感。

以上就是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我很想知道,在那个信仰崩塌、秩序错乱、正义缺失、安全感全无的时代中,一个普通人的人生追求究竟是什么?

《行行重行行》就写在那个时代,诗中有追求,也有离别。读到“行行重行行”时,我的脑海中会出现为理想奔波的双脚,还有一个“嘀嗒嘀嗒”永不停息的闹钟,二者交替出现,互为背景。

一个人年轻的标志就是总认为梦想在远方,于是怀揣理想、背负行囊,离开自己厌倦的地方,到别人厌倦的地方去经历一番。人一旦离开故土,就会有三个重要的问题终身相随:离别的相思、易逝的青春、可疑的收获。

漂泊远方的代价就是离别双方相思的痛苦和日渐宽松的衣带。在古人的世界里,离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离别产生了空间上的距离和心理上的期待,也因为离别潜藏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一切为诗歌的美留下了富足的空间。

离故乡越遥远,相思的浓度就越高。就像这首诗中“依北风”“巢南枝”的胡马和越鸟。一匹北方的马到了南方才叫胡马,一只南方的鸟儿到了北方才叫越鸟。当它们来到一个充满期待的他乡时,才发现异国他乡的美或许只是年轻时激情冲动中的幻觉。于是,胡马在北风中找寻家乡泥土的芬芳,越鸟在最南的枝头眺望着故乡。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青春易老,岁月易逝。时钟的脚步是永远不停止的,但是人的脚步总会有停下的时候。

杜牧的小儿子问爸爸:你出门在外,为何迟迟不回家呢?到头来只换回了满头的白发。“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贺知章八十六岁才从长安回到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的老家,感慨万千:“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每一个远行的游子都要以青春为赌注啊。

在有限的光阴中,人追逐着自以为的理想和意义。时光有限,让一切无意义的东西彰显出了价值和重量,但也会让一切有意义的东西丧失意义,这就是可疑的收获。“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即便是人生如梦,但游子们也甘之如饴,追寻一生。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千言万语就不要再说了,希望你在远方保重身体,好好吃饭。《行行重行行》就在这样十个字中结束了。让我们感觉很诧异,这好像是妈妈每次打来电话说的最后一句话:多吃点,吃好点。在亲人的眼里,你所追求的一切都不如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这句话看起来那么平常、那么庸俗,然而又是那样的真实。因为在东汉末年那样一个信仰崩塌、秩序错乱、正义缺失、安全感全无的时代里,或许一顿有温度的午餐会更加真实而有用。哪怕在今天这个时代,这句话也是亲人之间最为朴素、最为动人的关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