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典籍,性质多歧,《汉书·艺文志》列入“刑法类”,《隋书·经籍志》列入史部“地理类”,《四库全书》列在子部“小说家类”,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部风物地志之书。原题为夏禹、伯益所作,实际并不仅仅出自二人之手,也不是作于一时一地。《山海经》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十三卷,约三万一千字。全书内容庞博,包含有上古地理、历史、天文、历法、动物、植物、医药、宗教、考古等内容,也涉及异物和神奇灵怪,保存我国远古许多神话和传说,如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古本《山海经》是有图的,称为《山海图经》,惜今已不存;现在看到的图,都是后人补画的。历代为《山海经》作考证注释的学者很多,如晋之郭璞,明之王崇庆、杨慎,清之吴任臣、毕沅、郝懿行等,其中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最为知名。今人袁珂的《山海经校注》博采众长,为集大成之作。

精卫填海[1]

【解题】 中国远古的神话多表现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表达人类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斗争精神和勇气。《山海经》是远古神话的渊薮。“精卫填海”故事载于《山海经·北山经》。女娃溺死于东海,化而为鸟,向东海复仇。女娃之柔弱、精卫鸟之微小,与东海之浩瀚,大小强弱的对比,产生巨大的张力,突显一种悲壮而崇高的英雄气概;衔西山之木以填东海,路途遥远,似乎无济于事,但在明知徒劳的抗争中显示出人类战胜自然的不屈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量。精卫是中华民族锲而不舍、不屈不挠抗争精神的象征,得到历代文人的咏赞,精卫填海的抗争精神流灌于中华文化血脉中,被不断地演绎。明清易代之际,顾炎武《精卫》诗曰:“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用问答的形式,表达生命不息,斗争不止的顽强意志,同时用燕鹊自营其巢作反衬。诗中的精卫就是顾炎武的自喻。

发鸠之山[2],其上多柘木[3]。有鸟焉,其状如乌[4],文首[5]、白喙[6]、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7]。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8],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9]

夸父逐日[10]

【解题】 此故事载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山海经·大荒北经》《列子·汤问》也有相似的记载。夸父是一个巨人,要追逐太阳,一直追至太阳沉落的地方。他不停地追逐,劳累,口渴,于是饮黄河、渭河之水,黄河、渭河之水喝光了,又想喝北方瀚海的水,然而未及到达就渴死途中。夸父的手杖化成了桃林,结满嘉桃,为后人解渴。

这是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夸父为何要逐走太阳?是旱灾神话,还是太阳崇拜?是水火之争,还是与时间竞走?是追求光明,还是希望太阳永驻天空为人类照明送暖?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得到确切的解释。但是,夸父那自信的脚步,喝干河、渭、大泽之水的奋力和豪迈,死去的悲壮和死后的奉献,都昭示着他是一位巨人,是为人类而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的英雄。这个神话故事表现了先民对坚毅勇敢、伟力奋斗的歌颂。夸父生前未能实现愿望,至死不忘造福后人,这种崇高的悲剧美感染着后人,伟大的献身精神为后人所称扬。陶渊明《读〈山海经〉》赞曰:“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柳宗元感慨曰:“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行路难》)

夸父与日逐走[11],入日[12]。渴欲得饮,饮于河渭[13];河渭不足,北饮大泽[14]。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5]

袁珂《山海经校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


[1] 精卫:鸟名。《述异记》云,此鸟又名鸟誓、冤禽、志鸟,俗称帝女雀。

[2] 发鸠:山名。据《太平寰宇记》,此山在河东道潞州长子县(今山西省长子县)西南六十五里。

[3] 柘(zhè)木:柘树,落叶灌木或乔木,木材质坚。

[4] 乌:乌鸦,传说是太阳中的神鸟。

[5] 文首:头上有花纹。

[6] 白喙:白色的嘴。

[7] 其鸣自詨:它的鸣声是自呼其名,即“精卫”是鸟叫声。詨(xiāo):呼叫。

[8] 炎帝:相传是教给百姓种植五谷的神农氏,上古时的部落首领。

[9] 堙(yīn):填塞。

[10] 夸父:人名。从字面意思看来,夸为大,父是男子美称,夸父则为大人、巨人。夸父的谱系为:祝融—共工—后土—信—夸父。

[11] 与日逐走:追赶太阳。逐走:竞走,即赛跑。

[12] 入日:太阳沉落。郭璞注为“及日于将入也”,即夸父在太阳将落的地方追上了太阳。《山海经·大荒北经》说夸父“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禺谷则是日落的地方,古人认为太阳沉落在西北方。有的说法认为入日是接近太阳或进入太阳的光圈,夸父被太阳光热烘烤,故口渴。

[13] 河:黄河;渭: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

[14] 大泽:大湖。《山海经·大荒北经》云:“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山海经·海内西经》云:“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史记索引》云:“大泽名瀚海,亦即委羽之山,皆以解羽名之。”可见夸父欲饮的大泽在雁门北,又名瀚海。

[15] 邓林:桃林。毕沅云:“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