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新起点

9.新起点

然而事实总没有预想得那么完美,王金仓的期待也没有实现。第二天一早他就起床了,只是看到对面屋里有灯光,门却紧锁着。王金仓心里有些小小的失落,不过想着来日方长,心情也就好了许多。他甚至有些激动,因为一早他就要开始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了。至少有了这个工作,他就可以在北京有个吃住的地方了。

北京的清晨,王金仓来了这两天还是第一次这么真心地感受。八月初的晨光,携着夜晚还未退散的凉意,又好像有某种力量能拉着人清醒。学院路不到七点就早已车水马龙,雾还没散,阳光带着曚昽,叫人忍不住多呼吸几口夏日的味浓。一边想着,带着些许的满足,王金仓不知不觉走到了打工的餐厅,昨晚天色已暗,他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餐厅的外观及周围的环境,今天恰巧来得早,他就仔细打量了一番。这是一条嬉闹的街道,周围是居民区,不远处是公交站,客源自然不用愁。这家餐厅可以说是周围规模最大、装修最精致的了。新粉刷的外观墙,门口金色的石柱,装点霓虹的招牌,甚至还有类似琉璃的装饰,让整个餐厅多了份贵气中的精致和情调。王金仓开始有些自豪,能在这里打工,比那些小门面的餐馆确实好了不少。他径直走入餐厅,脚步甚至也多了些踌躇满志。他发现其他工作人员还没来,只有守门的大爷戴着老花镜坐在那儿看晨报,手边放着一杯热茶。

王金仓自来熟地和大爷攀谈了起来,大爷告诉他,餐厅正常上班时间是上午九点半到晚上九点半,晚上有人轮流值班,负责送走晚走的客人,相应地,也就可以第二天中午再到岗。正聊得起劲儿,采购食材的金杯车回来了,王金仓帮忙一起把采购回来的菜搬回厨房,采购的大哥看着满头大汗的金仓,频频点头赞许,顺便请王金仓到厨房坐着聊天。从采购大哥的口中,王金仓得知,这家餐厅是两个博士学生创业办的,两个老板都很有背景,平时都在学校上学,一般不来餐厅。餐厅日常事务都交给那个面试王金仓的男人负责,他的名字叫马友奎,在北京做餐饮已经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了。由于餐厅刚开业,厨师和服务员都还不太稳定,来来去去的,有的嫌生意太好,工作太累就走了,有的觉得工资太低也走了。所以每天都在招人也每天都有走的。

这时餐厅的工作人员陆续来齐了,按照惯例九点半全体工作人员集合,听领班训话及进行工作安排。王金仓按部就班,领了工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被安排的主要任务就是端菜,即所谓的传菜生。

这是王金仓第一份正式工作,他没有太多时间去想自己的收入,只想着学学这家店是怎么开起来的。想多了解一些运营方面的基本情况:开这样一家店需要哪些准备,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这些人的工资水平如何,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他们都关心些什么样的待遇和福利条件。可能这也正是他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吧。虽然生长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没有见过多少大场面,但他总是喜欢多钻研,多问个为什么,爱思考,也爱刨根问底,不知道这算不算好奇心的驱使呢。

每天早上王金仓都是第一个到餐厅的,他先帮打扫卫生的阿姨进行楼上楼下三层的清洁,也渐渐与她们熟络起来,工作间隙也一起聊聊阿姨老家的事情,偶尔阿姨也会讲讲在北京类似的餐厅像她们这样的人员的工资水平和待遇,讲讲她们在北京生活的点滴与琐碎。这些阿姨一般都是有小孩在北京上学,丈夫在工地做装修工人或开面包车搞运输,阿姨们一般在餐厅负责打扫卫生和洗碗之类的工作,工资水平比较低,一般一个月一千八左右,做的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会更高些。

打扫卫生后王金仓就会帮着采购的大哥把早上新采购的食材搬进厨房,采购的大哥一般都是酒店老板比较信任的人,去采购的农贸市场也都是长期合作,价格比较稳定,有些特色菜品甚至是从原产地空运过来的。采购大哥并不爱说话,也不太会跟菜市场的人砍价。因为和友奎经理在餐饮行业是老搭档,友奎经理看他为人可信,还会开车,就让他负责采购,对他也十分信任,工资能达到四千,其他店的采购员月薪一般都在三千左右。采购大哥的工作也比较清闲,有些大宗菜品和酒水饮料都是供应商直接送货上门,不需要自己去取,唯一的工作就是起大早去市场采购,尽量错开北京的早高峰。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一般也没有什么工作,偶尔遇到某种当天用得多的食材,需要临时采购,其他时间甚至都不用待在餐厅。即使遇到难以补购的食材,直接在客人点菜时说明即可。

每周例会中,餐厅领班会通报上周营业额、电费水费成本等。当王金仓听到上周的销售额是四十万左右的时候忍不住发出了吃惊的啧啧声,他心里暗自惊奇与感叹,自己一辈子都没有想过要挣这么多钱,当然这些想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王金仓其实很想去学习怎么做菜,但厨师团队是另外一个大厨负责,和王金仓他们团队是独立分开的,很少有接触的机会。但王金仓渐渐留意到,每到午餐高峰期过后,厨师们清闲一下时,总喜欢聚在一起抽烟或玩扑克。王金仓留了个心眼,想趁此机会与厨师们套近乎。加上他会玩扑克,而且还玩得不错,就更坚定了他的主意。

这几天中午,王金仓都会和他们一起打打扑克,刚开始都会每天故意输一些给他们,也不太多,每天输一百多。在和他们玩扑克的时候王金仓还会买二十二一盒的玉溪香烟和他们一起抽,后来厨师们觉得王金仓手气不好,总喜欢叫上他一起,这样自然成了他们的“牌搭子”。王金仓借机偶尔问问他们做菜的诀窍和心得,他们也能感觉到这个戴眼镜的小伙不像普通的打工仔,也同情这个老输钱的小伙子,更佩服他好学那股劲儿。厨师们其实很清楚王金仓想偷师学艺的心思,但还是会主动告诉他一些做菜的心得和要领,有时几个厨师之间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比其他人高,还总能把自己最核心的诀窍讲出来。这个过程也满足了厨师们好为人师的心理,自然收益的就是王金仓了。

王金仓晚上也会走得比较晚,每天都会和其他同事一起收拾好桌椅,打扫完卫生再离开。如果轮到他值班,他会让其他同事先回去休息,自己招呼晚走的客人。他服务态度十分诚恳,不会像其他服务员总有意无意催着客人早走,有时遇上喝酒尽兴的客人,在自己餐厅收银员下班的情况下,他还愿意去旁边的商店帮客人买酒来。

有时王金仓回到地下室已是深夜十一二点了,不管多晚,他总是会留意对面的宿舍,如果灯还亮着,王金仓就会莫名地开心,他会想方设法制造些偶遇。两人偶尔“碰巧”在过道相遇,只是互相点点头,女生有时会朝他微微一笑,他的心里立马如沐春风,早已把一天的疲惫、地下室的闷热抛在脑后。虽然王金仓起床很早,但每次他醒来,总会发现对面屋亮着的灯光,透过门上的窗户,看到女生苗条清秀的灯影。隐约还能听到她嘀嘀咕咕地比画着什么,他有些好奇,但也没多想,只要能每天清晨醒来看到小仙女,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欣喜和满足了,哪怕只是窗户里的灯影。这样想着,他开开心心地去上班了。

每周有两次是餐厅给员工改善伙食的时候,在菜中有些肉片或者客人吃完烤鸭没有带走的鸭架什么的,每到改善伙食那餐,很多服务员就开始等着开饭,哪里还顾得上给正在吃饭的顾客服务。王金仓这时总要去帮忙,给其他同事负责的餐桌的顾客服务,等他赶去吃饭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菜了,王金仓就泡着汤吃了饭。他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老家经常吃两个土豆或者几个烤玉米也就将就一顿饭了,现在有大米饭吃已经很不错了,所以从来没有像其他同事那样抱怨过,也不着急去抢着吃。他内心反而也同情其他同事,好不容易有机会改善下伙食,让他们多吃点也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

王金仓就这样开始着周而复始的工作,他不觉得枯燥,反而善于发现工作中许多新鲜的事物,找到一些乐趣,这也带给他一些思考。不知是出于对城市的新鲜感,还是对奋斗打拼那股特有的劲头,他渐渐喜欢上了这种生活方式,可以早起感受北京城的喧嚣,可以在忙里偷闲时听听同事们的家长里短,可以在夜晚享受一人在路灯下行走的寂静,最重要的,是心里装着一份期许。他觉得这些只是开始,更多的未知会等着他慢慢寻觅与发现,明天的自己会变得更好,或许连他自己也会刮目相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