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江湖传说,每个女文青都是一个大酒鬼

第一章 江湖传说,每个女文青都是一个大酒鬼

女人有趣,家才有生机

一大早打开微信,看到女友在晒自家阳台上的花花草草,还有那游在一个不大的鱼缸里的几条小金鱼,自己美滋滋地曰“好有生机”。

中学里我俩交往其实不多,我是住校生,她是走读生,但是毕业后,特别是自打有了微博和微信,天南海北的同学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关注,才发现她的乐趣实在多得可以。譬如,今天逛了花市,明天做了一盘好吃的咖喱鸡,后天又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喝了一杯红茶,再后来,发现雨后树上的一只小蜗牛对她“摇尾巴”——没有人生感叹和愤世嫉俗,有的就是这些普普通通、轻轻松松的小事情。

她真的是个好有趣的女人!

家庭本该就是安宁祥和的样子,没有纷扰,没有抱怨,充满着感恩和欢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感觉、小味道,其实就隐藏在每个日子的角角落落,等待人们去发现,去感悟。可以想象,她和那个幸福的男人几十年相濡以沫的日子里,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我的一位发小恋爱时大家都不看好,原因是他们两个人的性格反差实在强烈。一个活蹦乱跳、性格外向,一个沉默寡言、惜字如金。但想不到的是,二十多年的婚姻,两个人倒一如年轻时初恋般的甜蜜,幸福就像长在她脸上一样,让人心生艳羡。

后来,她告诉我,她是如何把一个在外人看来乏味之极的男人,成功改造为一个具有浪漫情怀爷们儿的。

发小是个苏青迷。苏青曾写过一本《结婚十年》,结局是男女主人公分道扬镳。可发小不喜欢这样的结局。在她看来,能走过十年的婚姻,不亚于两个人的脱胎换骨,双方得有多大的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啊!这么重要的日子一定要有仪式感,这种仪式感的表达方式就是要在一个清风明月夜,给爱的男人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礼物。

那时候她一个月才四百多元工资,除却吃穿用度、养儿支出,基本属于月光族,买个什么样的礼物给他可真成了个问题。于是提前两年她就开始谋划,积攒自己在报刊上发表豆腐块文章的稿费,几十元,几百元,存到一张银行折子上,总算有了四位数字了。她看上了商场里的一块梅花表,跑了好几趟,像关注股票一样关注着那块表的价格变化,希望有一天手中的稿费刚好能凑够。时间久了,连专柜营业员都认识她了,出于感动,售货员表示一旦价格有降,一定通知她。

还好,她很自豪地告诉我,这块表拿到手的价格的确让她积攒的稿费有了用武之地,而且最令她骄傲的是,她选的款式至今仍不失为经典——简约明快,与家里那位的气质极度吻合。

可以想象,给男人买一个礼物,用去了女人这么多心思,谁又能不好好珍惜她(它)呢?结婚二十周年那天清晨,发小在外培训的先生给她发了一条短信:此生有你,幸甚!

两个人的感情世界如此情深意厚,可能也正印证了一个道理:美好的爱情需要用情来浇灌,爱情之花才会绚烂如初。

有人说,管好自家男人的心先要管好他的胃。我的一位女友说,这招对她不灵,因为做饭不是她的强项,两个人的工作都很忙,基本上是属于披星戴月两头掐的那类,早上出门各自吃食堂,晚上又彼此有应酬。尽管一起生活了二十年,烧火做饭的本事愣是没学好。虽然没办法拴住先生的胃,但是女友自有高招——陪公公婆婆去旅游。

她有句名言:不孝顺公婆的女人一定不爱自家男人。

前几年流行东南亚旅游,她张罗着让老两口出门,但是老公公年过八旬,旅行社要求必须有家人陪同才予办理,先生请不下来假,女友便自告奋勇陪老人远行。

出门在外,女友对老人体恤备至,亲密呵护。团里同行的游客开始都以为她是女儿,一直到回国前才知晓真相,大家由衷地夸赞女友是中国好儿媳,把两个老人高兴得嘴都合不上,回来后逢人便夸儿媳妇好,比自家儿子强。

其实,陪老人出趟国门,说来并不是什么感天动地的事情,但能常年带老人出门转转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孝举。

从东南亚旅游回来,女友连续三年利用公休,亲自陪老人出门。海南、云南,还有厦门鼓浪屿,她一个人开车自驾,把两个行动不便的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这看似小小的行动,不仅彻底俘获了两位老人的心,也把自家丈夫感动得一塌糊涂。

笨拙的女人只会在家务上下功夫,聪明的女人会在家人身上做文章。家务活花钱请个保姆就能干,但是能让老人们欢喜和信任,这不仅需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更需要有格局高远的身体力行——这个世界上情义无价,那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又算得了什么?

套一句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凡有趣的女人,她的家庭必定和谐幸福。有趣的女人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她眸子里的光亮清澈而透明,因为她善于发现美好的东西;有趣的女人在岁月面前始终保有谦卑的微笑,无论年轮多么无情,即使将千万人风蚀成为不堪一击的黄脸大妈,但时间的利刃只能将她们磨砺得更风情、更优雅、更为众人瞩目——内心气象万千,岁月岂能左右?

还有这样一个女人。

一次在香港,作家董桥约几个朋友吃饭,她来得最晚。董太太说:“我在街上看见她了,人家还在买衣服。”等啊等,只见林青霞穿一件绿色连衣裙,双手扯着裙子,跳着舞步,转着圈进来,然后举着三根手指,得意道:“三百块,打折的!”

董桥说:“谁能信,这个人快六十了。”

试想一下,年近六十,在众人面前还能如林青霞一样转动花裙,那么,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又会是哪个傻瓜呢?

江湖传说,每个女文青都是一个大酒鬼

常人心中,能称得上酒鬼名号的大都贴有三个标签:专属男性,专饮白酒,专有鬼态。酒后耍个酒疯卖个傻什么的,丑态百出。但凡具备以上三项,称作酒鬼自然不为过。但是倘要把女文青和酒鬼混为一谈,恐怕我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后脑勺上要挂点彩了——八成会被某个女文青的酒瓶子给砸蒙了。

当下谈论女文青的陈词滥调满大街多了去,惺惺惜惺惺,假模假样的令人生腻。譬如,嫁个什么样的老公或喝个什么样的下午茶,读本什么样的书或找个什么样的男闺蜜,眼花缭乱地赚足了找不着北的姑娘们的眼球。可是,真正的女文青除却那我见犹怜的哀怨,除却那倚门回首的低头——据某二流都市小报独家内部消息,那可个个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是一个个可怕的大酒鬼。

单位里有俩著名女文青,说是著名,其实是因职业关系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啥的,不注名可不行,故曰“著名”。俩人性格互补,称姐称妹,关系搞得好不热闹。时不时相约哪天孩子不闹人,一起出来喝个小酒,斗个小诗,来个小唱。这世界奇妙真奇妙,有女文青的地方自然就有好事男,喝酒这样的好事岂能让女士买单?于是乎关系往来不错的四人相约,要一起斗场大酒。

这可不是一般的大酒,这是名不见经传但敢与某台相PK、标榜中年人心灵家园的新生代酱香型白酒!女文青虽饱读诗书,但是对这款美其名曰“最屌产品、最低价格”的宣传口号实在听不下去看不上眼,这样一个宣传口号如果让一个天天口吐金兰的美女脱口而出,岂不是乱了自家阵脚,毁了一世清白?

心中虽多有不甘,但耐不住肚子里的小酒虫子开始泛起,更何况那两位男同事的口才远比文采要好得太多,三下五除二就把这款刚入世的酒后生给渲染得如火如荼起来。这边一杯某台,那边一杯新生代,又是比拉酒线,又是比浇小米花,三杯下肚,面若桃花。堪与某台一较高下的这款新生代,就这样不到一个时辰被两个女文青如醉如痴般吞咽到了肚里,那股子豪爽仿佛刚从炮火连天的阵地上攻下了个山头般兴奋,再看那俩男同胞大眼瞪小眼,无言相看眼红,八成是担心一瓶不够,或许还在心疼那酒钱。

一般而言女文青是不会轻易喝酒的,就如同真美女不会轻易回眸,若是回眸给你个电眼,自然要把你扫成个照片不贴墙上不拉倒。所以,一旦和女文青喝起酒来,输了场子和面子,保不准还输了身子——第二天晕倒起不来。圈中一大叔,偏不信这个邪,抖个胆子找个自家孩子考上大学的理由,撑着腰杆要请大家吃饭,席间自然错落有致少不了单位的女同事。这可不是一般卖房子卖车子的单位,随便在女人堆里一扒拉,那文字水平都是杠杠的。推杯换盏间,这大叔高歌猛进,脸色煞了白,可回看那俩能言善辩的小女子,正谈笑风生着搜罗大叔的钱包,生怕他醉倒了无人买单呢。趁着半梦半醒的当口,大叔壮着英雄胆继续游走在敬酒之列,在一美女姐姐身边,没待张口,只听得一句粗语蹦将出来,惊掉了大叔的假牙,也惊掉了满桌人手中的筷子和脸上的眼镜:“我靠,你这货,还敢喝啊!”这哪里是平时低眉浅笑的淑女姐姐,分明是刚走下神坛的大姐大!膜拜啊!经历了这一轮的厮杀,这大叔真真领教了什么叫厉害,在单位的楼梯上吐了一大摊,回家又泻了半夜,第二天整个卧床了一天也没省过事来。

当然,喝了大酒的女文青不都会这样粗俗毕现,大多是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的诗情画意。上次有幸和圈中几个好友相约小聚,四瓶白酒两瓶红酒,眼看着红酒不多且贵,请客之人借势嚷嚷着干脆统统白酒伺候。此提议响应者众,不想喝白酒的女士们自然顺应了民意。酒过三巡,兴致盎然,自然以诗助兴。轮到一女文青,想不到她轻灵如燕,一下子站上椅子高声吟诵李白的《月下独酌》,那如虹的气势,整个雷得众人倒地不起,甘拜下风。

微信传说,有个外地男同学沾着自己是航空高管岗位的光,经常打着“飞的”到各地指导工作。上次回乡少不了同学们为他接风洗尘,偏就遇到几位气质如兰的女文青。同学相见,分外热情,觥筹交错,本不设防,三杯两盏,豪情万丈。一顿饭下来,他竟不省人事,自己都搞不清是如何回到酒店的。经历这场酒劫,这位同学每次回乡都如同鬼子进村,再不敢贸然打扰女同学,生怕自己再竖着进来横着出去。

看来,白酒这玩意儿,并非专属男性。但凡有勇气和男人一较高下的,自然是心中有谱的女人。她们并非传说中的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群体,也并非只知三毛和村上春树的小众,更不是每天喝个下午茶做个瑜伽的一类闲人。她们知道自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个充满情怀的人,是个充分享受当下的人,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是个忧伤着你的忧伤惆怅着你的惆怅的人。套用江湖名仕老王的一句名言:要和靠谱的人喝靠谱的酒。难怪,因为在他的靠谱人群中,有近乎一半的女酒鬼。

从此,江湖传说,每个女文青其实都是一个可怕的大酒鬼!

姑娘,你不知道你单眼皮的模样有多美

有一天,去银行办卡,网络客服人员要对我进行视频问答。对方看着我,问:

“您的眉毛是修过的吗?”

“不是。”

“您的双眼皮是做过手术的吗?”

“不是,自然灾害……”

一次最普通的办卡业务,竟然开始涉及客户容貌方面的隐私,连我这从小到大颇以为傲的天生双眼皮,也被人家怀疑是人造的——显然,整容业正在影响银行的客户安全系统,银行这么做委实迫不得已。

过了几天,我去健身房跳操,教练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她是个新手,跳着跳着就出错了,但是我却被她那双单眼皮给迷住了。她在台上蹦着,跳错了就会不好意思地眯起眼睛笑笑,单眼皮弯成了一个小月牙,美得实在妙不可言。

间歇时,我忍不住夸她好看。她说:“是吗?但我想像您一样,做个双眼皮。”

我一下子愣住了:“姑娘,千万别,你不知道你的单眼皮有多美!”

高中时班上举办迎新活动,击鼓传花,花传到一个平时不喜言谈的女生手中。她落落大方走上讲台,朗诵余光中的《乡愁》。我们惊艳于这首诗,更惊艳于站在台上的她,因那一双独具特色的单眼皮显得格外好看。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音像出版社工作,单位有个男同事,特别喜欢一位香港女歌星,只要上班,他办公桌上的那台小录音机就会循环往复地播放这位女星的歌。他天生大眼,但是偏喜欢这位单眼皮歌星,曾似真非真地说:“哎呦,这双单眼皮的小眼睛快要迷死我了。”一晃快三十年,直到今天,问起已当姥爷的他最喜欢的女歌手,依然非这位小眼睛的林忆莲莫属。不可否认,林忆莲的歌和她独一无二“迷死人”的单眼皮,带走了一个时代对流行歌曲的美好记忆。

我现在单位的办公大楼里帅哥美女如云,虽然我不年轻,但也喜欢看美女,自然少不得在电梯里多看那些漂亮姑娘几眼。但是讲真的,除了香水是“真我”还是“花漾”尚能分得清,身材高矮胖瘦能看出来,单就长相而言,不好意思,不是我老眼昏花,实在是眼力价儿太差,那浓淡相宜的一字眉,粘着浓密眼睫毛的双眼皮,还有白腻腻的小脸蛋,虽说比我们这一代素面朝天的老大妈好看得太多,但这些如花似玉的女孩子的妆容仿佛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倘若拉几个站出来,真不比大明星黄太太、那个一长串外文名字的女明星长得差。即使面对面看上半天,换个地方未必能叫出哪个是张三、哪个是李四。

说到著名的黄太太,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到现在都搞不清她长得到底什么样,脸蛋实在漂亮得挑不出一点毛病。但人无完人,没毛病其实就是最大的毛病,让人记不住特点,自然而然也就淡忘于心。作为一个明星,长得美不怕,就怕长得没特点。这年头,有特点的容貌才可能讨人喜欢。近些年来出道的影视明星就像潮汐,一浪过后,能留下点印象的真不多。现在的化妆术和整容术早就把真实的五官给遮蔽了,留给观众的差不多都是一个模子,从而让演员失去了个性特征。倒还不如像姚晨,颜值虽不爆表,但无论是郭芙蓉还是翠平,那张大嘴让人想忘都忘不掉。

世界是平的,也是互通的。当下韩剧泛滥、整容成风,东亚女性在审美上也大有趋同之势。单眼皮作为东方人独具魅力的显性标志,不知从何时起,屏幕内外竟了无踪影。影视剧泛滥成灾,明星走马灯般地更换,但女主个个都是锥子脸、大眼睛,几乎辨不清哪个是哪个,反正千篇一律都是双眼皮。

想当年,我们这些黄毛丫头也追过星。手里拿着《大众电影》,在厂子里的抗震棚里热火朝天地谈论我们心中的电影明星。张瑞芳和李双双、田华和党的女儿、祝希娟和吴琼花,如果把这三个演员放到现在,的确都谈不上美若天仙,但她们以自己内在的涵养和功力塑造了银幕上的经典,成就了她们那一代人的芳华。她们的风采和气质,足以压倒现在一轮又一轮的女明星。老艺术家白杨饰演的那个大年夜里端着鱼盘子微笑的祥林嫂的海报,曾经挂在许多中国家庭的墙壁上,她那双独具魅力的单眼皮,早已走入千千万万个妇女心中。就连早些年日剧《阿信》里的阿信,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单眼皮美女,成为我们那个年代无论老少最津津乐道的谈资。

春节同学小聚,见到了中学时朗诵《乡愁》的女生。虽然半百之年的她气质婉约,风韵犹存,但令我遗憾的是,曾经让我心心念念的那双美丽的单眼皮不见了。修正过的双眼皮的确令眼睛看起来大了些,但也缺少了她原本独特清秀的韵致,如同一位熟悉的陌生人。饭桌上,她低首垂目,假睫毛忽闪闪地搅动着我的心,她不知道,那双单眼皮,竟成了她在我心中的美丽绝唱。

也许,我这位下决心对眼睛动刀的女同学和那个教练小姑娘一样,渴望拥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她们的确忽略了自己的美,忽略了自己拥有的独特气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单眼皮变双眼皮容易,但要把双眼皮改成单眼皮,恐怕很难。是成为千人一面好,还是与众不同好?当众人趋之若鹜改单成双,单眼皮岂不成了最稀缺最独有的美丽?

每一片叶子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何况人呢?姑娘啊,你不知道单眼皮的模样有多美!请给自己点时间和耐心,万一有那么一天,街上开始流行单眼皮了呢……

好太太的四个层次

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家证券公司的高级经理。有一次下午打电话想约他吃饭咨询个事情,对方说很抱歉,今天夫人有令,接孩子做饭。

他的夫人是一家大型国企的高管,每天忙得连家都顾不上,更别提接送女儿和做饭了。

后来见他,聊起这事,直夸他是个好父亲、好丈夫。他一脸苦笑:别提了,在我们家,谁都不愿意下厨房,可我一旦下了,你知道第一件事要做什么吗?

当然是先洗菜啊!

错,先洗碗!必须是先把上次堆在池子里的碗洗干净了才可以。

我惊愕,继而大笑:不会吧,难道上次吃饭后没人刷碗吗?

他也尴尬地笑了:这确是我家的现实。

我的脑海里顿时出现这样一幕场景:在一个宽敞的厨房里,物品堆放杂乱无章;厨房的水池里锅碗瓢盆等待被洗刷;灶台和墙壁上油渍斑斑,看不出原来的光亮。

难道,这就是你家里的厨房?

我有一个女友是做橱柜生意的,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舍得把钱花在厨房上,因为这是给婚姻充电的地方。她阐述的理由是:如果女人回到家,进入一个整洁明快、归置齐备的操作间,那种为家人亲手做上一桌美味菜肴的冲动简直按捺不住,特别是当家人吃饱喝足,看着他们满足的笑容,这比多挣几千块要得意得多。毫不磨叽,立马手脚麻利收拾好餐桌,哼着小曲一路小跑到厨房“洗刷刷”了。

她标榜自己卖的不是简单的橱柜,而是生活艺术,有着很高的文化含量,是在给每个女主人搭建婚姻生活最好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女人们每天精彩纷呈地登场,花样百般地做出各式各样可口的饭菜,家的温馨感怎能不爆棚?

我开玩笑说,你每年只拿一个公司的全国销售冠军实在是太委屈了,全国妇联也应该给你颁个奖:中国好太太奖!你的橱柜销售理念,给了多少太太进厨房的理由,让多少中国男人找回了大丈夫的优越感。

让女人进厨房是女友的生意经,还有一位智利女作家伊莎贝拉·阿连德也是这么鼓励女人的,只不过她的提议更为大胆和赤裸。她在《阿佛洛狄特:感官回忆录》中写道,“凡是为情人烹调的食物,都带有情欲的色彩;若两人一起动手做,并趁着剥洋葱皮、扯朝鲜蓟叶片的良机,淘气地顺势脱下一两件衣服,效果会更好。”读完这段话,主妇们可能会脸上微微泛红,想象力丰富一点的可能会在脑海中闪现一幅有趣而又浪漫的画面:性感又美丽的女主人在厨房忙碌着,男人走过来,从身后轻轻地将她拥抱在怀里……啊,是不是有点活色生香的味道?

我一个同事的婆婆是信阳人。同事每到周末回家,老太太都会做上一大桌子菜,每道菜无论色香味,好吃又好看。最怕过春节,那真叫个“每逢春节胖五斤”——同事颇有些骄傲又带着不由自主的炫耀。我听着,一方面不敢拿自家不会做饭的事业型婆婆来比较,另一方面心里又暗自惭愧开来。

记得小时候带儿子去单位,中午在食堂吃饭,有人打趣问:你妈妈会给你做什么好吃的啊?儿子眨巴着一双大眼睛,想了半天,说:我妈妈会做鸡蛋炒大米,可好吃了。一圈人大笑,我则恨不得躲一边去。是啊,儿子都快小学毕业了,妈妈做得好吃的饭竟是鸡蛋炒大米!

为了儿子今后可以骄傲地对外人炫耀妈妈做的菜,我开始认真学习菜谱,什么可乐鸡翅、麻辣大虾、鱼香肉丝、红烧排骨,还有那些包子、饺子、花卷,甚至连比萨都做得那叫一个好吃。我甚至开始做起婆婆梦来,立志未来要努力成为一个令儿媳妇骄傲的会做一手好饭菜的好婆婆!

当然,成为好婆婆的前提条件是要先学会做一个好太太,成为一个好太太的前提条件是要喜欢下厨房,喜欢下厨房的前提条件是要喜欢做饭和刷碗——这两件大事依我看来,可是关系到能否成为一名合格好太太的基本标准。

很多太太喜欢做饭,因为饭菜上桌,琳琅满目,足可以显摆自己的战果成就。但是很多太太又不喜欢刷碗,因为这项工作烦琐且低级,长期下来会使玉手皮肤粗糙。于是家庭就开始有了明确的分工,比如,男人做饭,女人刷碗;或者,女人做饭,男人刷碗。但这么一分工,殊不知,在一个常常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里,厨房是女人的战场,如果男人也进了厨房,张牙舞爪的样子岂不乱了自家阵脚?

古话说,君子远庖厨。到现在,我家那位除了会个水煮面条,就是会个蒸米饭,这辈子生生让这“好男人不进厨房”的歪理邪说给洗了脑。不过现实中来看,倒是许多家庭里的太太们不进厨房了。一来是社会分工的进步,女人越来越多地走上领导岗位,工作忙碌导致无法分身于家务;二来是消费观念的进步,许多家庭喜欢在外就餐,自然省下了浪费在厨房的时间。

但无论环境怎样变化,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细胞的基本功能永远是不会变的。今天的太太们确有宅在家中相夫教子的,如能像林语堂先生笔下的姚木兰“识甲骨,通古玩,善诗画,懂中医”,兼有一切中华传统女子之美德,那固然是好的。但现实是大多数女性既要忙于工作,还要兼顾家庭,不仅能“攘外”,还要能“安内”,事业家庭来个双丰收,对进不进厨房这样的现实问题,委实会让这些太太难为。

国学大师张中行老先生天性率真,和许多现代大师文人不同,敢于谈及生命里最深的话题,他把婚姻分为四个等级:可意,可过,可忍,不可忍。姑且套搬一下张老先生的说法,中国人的家庭厨房,是显示一个女人家庭地位以及存在感的大舞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好太太的标准定义为对厨房的态度的话,那么乐之、好之、厌之、拒之,作为太太,你是哪一类?

女人,你声音的高度决定着你的优雅指数

表姐五十开外,来家照顾公婆。她手脚麻利勤快,性格开朗,就有一个小问题,说话嗓门很大。

她年轻时一定是个大美人,眉目清秀,身材高挑,就是一张口,形象稍打了点折扣。她的老家在豫南山里,方圆住户不多,扯着嗓子吆喝半天也不一定有人能回应一声,也因此成就了一副高亢的大嗓门。如果那时候有《中国好声音》栏目,说不定能拿回个原声音乐大奖。

想起有一次在机场候机,前面过来几个资深美女,穿得花红柳绿,看样子仿佛刚从打折商场采购回来。她们欢天喜地将手中大小包裹放下,几个人开始互相打趣,旁若无人。旁边椅子上坐着的一位男士八成受不了这种聒噪,马上起身换到对面较远的一个座位上。一位美女看见此景,甚为不屑,且毫无收敛。几个人依然我行我素,叽叽喳喳,搞得周围众人纷纷侧目。

我在想,如果这几位漂亮女士坐下来,轻声细语,顾盼生辉,那该是怎样一幅美景?

公共场合最怕遇到这种高门大嗓之人。现在城市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好,人们出入公共场所的机会多,除了机场,还有公交、地铁,遇到不少这样的景况:许多女士的嗓门恨不得盖过机车的轰鸣声。这样的事情也让我赶上了。

那天乘地铁,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子坐在我旁边座位上,车厢很静,我开始闭目养神。突然她包里的电话响了。

“喂!”高八度的大嗓门一下子杀死了我脑神经中的好多个细胞,吓得我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看来是接到熟人的电话了。一口浓郁的地方口音,粗门大嗓,谈笑风生,那种宛如在自家大院子里的豪爽快意真真令我惊诧不已——可是有着一车厢吃瓜群众在默默地聆听呢,家里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值得这么豪放开讲吗?

我忍不住咳嗽一下,暗示她注意周围。没想到,似乎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声音又一次高亢起来,还夹杂着莫名其妙的笑声,好生怪诞。幸好,我终于到站了,被她的高音喇叭整整折磨了一个站点,没承想,她也一起下车。走在她身后,我忍不住仔细打量她的背影:黑色丝质长裙,白色细高跟凉鞋,一头披肩长发,走起路来步履款款,摇曳生姿——如果不是刚才有幸亲耳聆听了她的“豪言壮语”,这样的背影一定会让我的脑海里产生无数美丽遐想。

一位名女人说过,让自己更有魅力的办法就是让声音低点,再低点。年轻时感觉不到这句话的分量,时光沉淀下来,竟然发现,这句话实在太有价值了。

我的一位年过六旬的婶婶,三十年前见到她,外表并不十分出众,但她说话轻柔,笑容满面,浑身洋溢着优雅成熟的味道。去年一个出差机会,见到叔叔老两口,婶婶穿着一件藏蓝色连衣裙,手拎一个白色小手包,远远看见我就招手,到了跟前轻声道:“这么多年,你倒没什么变化。”如果不看面容,轻柔的声音如她年轻时一样。

我说:“婶子才是呢,还是这么年轻。我得向您学习。”

叔叔在一旁忍不住夸赞道:“你婶子可不简单,她打理的公司现在做得很大,都六十多了也该交班了,腾出时间多陪我出去,今年想去南极看企鹅。”

叔叔提到婶子,脸上挂着一种颇为骄傲的神采,而旁边的婶子则侧脸微笑,优雅地望着他,用点头表示赞同和接受。

我想,这大概就是传说的不老爱情中的男女吧。六十多岁的婶子虽然皮肤不如从前光洁,但她和叔叔眼神交换的神态宛如这个男人身边的小女生!她的声音和整个精神气质融合在一起,真的好美,甚至比她年轻时还要美。

如果说外表是女人的显性气质,那么声音可以说是女人的一种隐性气质。无论女人在外有多么强,在家里则一定是个温柔如水的小女人。美满的婚姻,会让女人变得更为优雅和从容。很难想象一个在公共场合无所顾忌、高声张扬的女人,回到家里会笑意盈盈,温文尔雅。

许多人都喜欢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本书,朴素凝练的文字,显现出先生深远静穆、从容优雅的气度。我以为除了她后天好学不倦的自我修炼,亦有她做女儿时淳良家风的浸染教诲。

杨绛先生曾经回忆父母,从她记事起没有听父母吵过一次架,两个人“长河一般”的对话听来仿佛在朗读一本书籍。她反思自己,自愧对待丈夫(钱锺书)不如母亲对父亲那么和顺体贴。

杨绛先生自责若此,我等平日里如何,则又该怎样闭门思过呢?

老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想来,还是先让我们把说话的声音放轻一点,放低一点。

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中午除了吃饭睡觉,还能做什么

经常在健身房看到穿一身名牌运动衣、携带一套簇新装备的女士。凡遇这一类,我就不怀好意,开始“恶毒”地揣摩她们:肯定要不了多久就会从我的视线里消失。往往,预言成真,被这些女子用实际行动给“坐实”了。

有一天中午瑜伽课,又见到两个穿着光鲜的新面孔。一开始没有与我搭讪的意思,但是当教练带领大家上完课,我看到这两个女孩子的眼光开始集中向我扫射过来,其中一个跑到我这边问:“姐姐,你这身功夫练多久了?”

我伸出一个手掌,她说:“五年?”

我笑着摇头,又正反晃动两次手掌,她惊讶道:“十年?”

事实上当我伸出手的时候,我也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很了不起:中午健身,不知不觉我已经坚持了十五年。

十五年前,单位搬家,刚好离一家健身房较近,驱车过去不过十分钟距离。为了不影响下班后接送孩子做饭间或还有单位应酬之类一系列烦琐之事,考察了一下,发现这家健身房专为女性在中午开设了一个小时的瑜伽课。恰好这个节点孩子送了午托班,为了健身,那就只好放弃午休和正点吃饭,来赶这堂瑜伽课。谁知这一次选择竟成就了我长达十五年的中午健身之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而有心人中又最怕那些敢于坚持到底的人。如果每一个健身房里的健身会员都是如我这样一不小心坚持了十年以上的人,也许健身房早就改开火锅店了!真想给这家健身房的老板写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感谢他们想职场妈妈所想,急职场妈妈所急,专门开设中午瑜伽课堂,解决了我们这些既要挣钱养家又要做饭带儿的女性健身的后顾之忧,陪伴着我们从美丽少妇练就成了气质大妈。虽然我们早已和健身房的老板混成了脸熟,但他肯定是打心眼里喜欢那些坚持不到底的家伙,就像我那位女友方小姐,贡献了不止一张一千六百大洋的年卡,每年就热乎个两三次,便以各种理由放弃了。这样只充钱不打卡的会员,健身房的老板怎能不喜欢?

刚开始上课,课堂里稀稀拉拉只有那么五六个人,再后来,俩仨人,有几次,只剩我一人。一堂课达不到三人以上,人家会赔钱的,连教练都不好意思向我说抱歉。那好吧,不上瑜伽,咱就自己练,跑步、蹬单车、练器械,反正磨也要磨够一个小时,不然怎么能称得上锻炼?好在这几年健身热兴起,参加中午健身的姐妹们趋多,倒也形成了爱瑜伽的小气候。至于午饭,等健身结束后,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酸奶、面包、水果等快餐类的东西一一搭配,不到五分钟就解决了。有些健身房也与时俱进,不但有冰箱,还配有微波炉,不想去外面吃地沟油加工的食品,可以自己带点食物加热一下也挺好。

吃饭的问题好解决,那犯困的问题怎么办?

很多人都有午睡习惯,特别是夏天,从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三点间,这么长的时间如果不睡上一两个小时,简直就是浪费。那怎么解决中午的疲劳感呢?

有科学说法,如果要保持下午好精神,午间多少休息一会儿是合适的。但是,午睡时间不可过长,半个小时或二十分钟就足矣。

一般而言,中午健身的操课不宜强度太大,大多以舒缓柔韧的瑜伽或者力度不十分强烈的普拉提为主。如果是瑜伽的话,一般课程结束的最后十分钟是冥想过程,在瑜伽教练的引导下,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人体处于放松的阶段,会很快步入半梦半醒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其实也是最好的休息。当然,如果是强度较大的普拉提,老教练也会留十分钟的休眠时间给会员,以缓解课程强度带来的压力。因此,中午健身,不但强壮了体格,也不会影响你的科学休息,只不过是压缩了你正常的午睡时长罢了。

说完了吃饭和休息,剩下最后一个:关乎毅力的考验。对于天生懒散的人而言,这的确是个难题。

现在的年轻人是幸福的,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多样化的精神产品,在带给人们享受富足生活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惰性,他们顺其自然,不愿吃苦,对于增强体质的理念虽然认同,但是没有紧迫感,甚至不以为然;也有的人虽然急于改善现有身体条件,但是事务缠身,无法坚持,而健身是一件最容易被放弃的事情。上文提到的方小姐就属于有强烈健身意愿但缺乏健身意志的家伙。

那么我是如何做到数年如一日坚持锻炼的呢?

充分利用时间。我从不在中午加班,当然有紧急事项时除外。一般而言,我觉着凡是让自己和下属加班的人都是能力欠缺的人,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时间,或者没有很好地安排调整好工作。那么,有了中午时间的保证,则尽可以完成你的健身计划。

敢于拒绝诱惑。单位大多数同事都离家较远,时不时大家会趁中午搞个小型聚餐活动,或者某人中了个小彩、得了笔奖金,聚餐是常有之事。那么当邀请来的时候,碍于面子,自然这健身的时间就要拱手让人了,到头来,今天吃了人家,明天还要找时间还,一来二去,双倍的时间就这样被占用了。所以,学会拒绝诱惑是坚持健身的一项必备素质。

健身目的明确。这个世界很复杂,有许多人参与健身的目的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单纯,很多艳遇情缘来自于健身房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我这里要特别强调:健身是唯一目的,除此无他。虽然瑞典公主维多利亚和健身教练丹尼尔终成连理的佳话惹人艳羡,但咱泱泱大国,在健身房里找公主或王子的事情这辈子就别想了,倒是拆二代有一大把,有意者敬请自荐,不在咱这里浪费时间了。于是乎,你穿什么名牌运动装不重要,背什么包包不重要,涂不涂睫毛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保持一个纯粹的让自己开心快乐的健身目的。

当然还有关键的一点,不属于主观因素,所以放在最后说,那就是健身房离你单位的距离。虽然距离产生美,但是健身房和你单位的距离还是越近越好,不然,现在的堵车现状会把距离问题无限放大,硬生生把你的健身欲望给挤成一道闪念。所以我要强调,一定要选择一个离你单位或家距离最近的健身房,否则,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这里看到健身房而就是走不进去。

哈哈,最后嘛,有姐妹说需要验证一下我的健身效果。好吧,为了能把你们鼓捣进健身房,只好牺牲我一点个人隐私了,当然有关“三围”问题放在以后再说,最实际的就是,半百之人,除了生孩子住过一次医院,硬是没有在医院躺过——你说咱这每月交着医保的人亏不亏?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得帮我解决个难题:看着满衣柜里的衣服,这十五年来,161cm的个头,体重始终50kg,服装S号从未改变,大多数到现在还能穿——拜托各位,替我想想,怎么向家中掌柜找个买新衣的理由呢?

阿芳的梦想

闺蜜阿芳告诉我,她今年春节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赶在除夕放假忙里忙外收拾了一下家务。在这个对别人看似简单对她实则复杂的劳动过程中,她第一次圆了自认为有生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做个家庭好主妇。

阿芳当了二十多年主妇,但她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因为她有一句名言:“女人啊,怎么能被家务活给累着?”于是乎,但凡她看到谁谁在家里忙里忙外哼哧哼哧不停地擦呀、刷呀,她都会跷起二郎腿,露出一脸不屑状,认为这是自己没事找事,吃饱了撑得想减肥。

年轻时,我们几个有一次带孩子一起去老田的新家玩儿。老田除了胸大,别的本事不大,但我们几个家中数她家最干净。几个孩子一起玩儿,临走的时候,阿芳的儿子就是不走,一直说要再玩会儿。阿芳急了,要打儿子屁股,这小子竟然哭了,委屈地说:“妈妈,田阿姨家太好了,你也把咱家给收拾收拾吧。”我们几个哄堂大笑,阿芳竟然还面不改色地拉着儿子的手说:“不知道妈妈有多忙吗,能把饭给你做熟就不错了。”

曾经有一次,我和阿芳一起去在大学当老师的同学家里做客,阿芳一进房间就大为感叹,说是找到知音了。因为在这位大学教授的女同学家里,我们都惊奇地发现,偌大的客厅,但凡是有平面的地方,堆放着的不是书就是杂志抑或是装有萝卜咸菜之类的瓶瓶罐罐,甚至有几条丝袜堂而皇之地高挂在门口的衣架上。阿芳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那个赞美啊,情真意切,排山倒海。回家路上,她非常自豪地告诉我,在我们这位教授同学家里终于找回了自己当主妇的自信。

大学教授家里乱是因为教授整天忙于研究,疏于打理,要不怎么成为系里最年轻的女教授?阿芳你呢?哦,对了,你会说你每天披星戴月,属一典型事业狂人,那么好吧,扒拉扒拉咱这些女同学,官比你大的,挣钱比你多的,那老王,那老方,还有那谁谁,人家不都把家务整理得得得劲劲,哪至于像你老人家这样,对生活品质要求得这么不高,扒个窝就能睡到天亮?这世道啊,幸亏有我们这几个死党替你扛着顶着,要不然你早被家里那经年累月被你一不留神给培训成为懒人大队长的老头子给休了去。

是不是每个女人都有一个做家庭主妇的梦想?看看人家默克尔,看看人家希拉里,成为国家领袖那才叫真正的梦想,就咱这点梦想实在难以启齿。不过倒也真难为阿芳,胆大心细,返璞归真,在这把快退休的年龄树立起这么一个远大梦想,把她家老头子感动得差点掉泪,一转念,这大过年的她冷不丁突然想做家庭主妇,这,也未免转型太快了点。

听听人家阿芳对成为家庭主妇的信心何在:

知道哈利·波特的作者是谁吗?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家庭主妇J.K.罗琳。正因为她在家闲来无事,才有了大把时间去编造魔幻故事,历经十年,打造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成为历史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知道今年美国情人节最火的电影《五十度灰》吗?那可是根据一个四十五岁才开始写作的家庭主妇E.L.詹姆斯的《格雷的五十道暗影》改编的,人家膝下有两个十来岁的儿子,当意识到中年危机来临时,开始写小说,一写就写出一本据说有史以来卖得最快的书。

阿芳用这两个典型的家庭主妇最终成为畅销书作家的经历来告诉我们,如果你心中有梦想,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成为作家的梦想,那么最好的行动就是从现在开始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很小的时候,我就一直梦想着写出一部小说。”阿芳这么解释,“如果说年轻时候成不了一名作家,那么我至少可以在年老的时候成为一名好主妇,这样的话,不是可以离梦想更近些了吗?”

哦,是的是的,说得还真有道理。

好吧,阿芳,不是每个家庭主妇都可以成为畅销书作家的,但是成为家庭主妇的确会有大把胡思乱想的时间。这里我先祝你家庭主妇的梦想成真,顺便问一句,您老转型的时间定好了吗?

“最多十年吧,应该不算晚。”五十岁的阿芳振振有词地回答道。

女人们的微信群

女人们的微信群里有什么?

吃葡萄与穿晚礼服,八竿子打不着,怎么会这样奇葩地连在一起?是的是的,只要有女人扎堆儿的地方,它就是这么奇妙八卦地联系着。

奇怪吗?你看你看,但凡关于女人帮之类的影视剧,主人公大都是四五个女人,远的如美剧《欲望都市》《蛇蝎女佣》,近的如现在国内满屏风靡的《欢乐颂》等等,实在不胜枚举。为何女人扎堆戏才会好看?因为女人们热爱生活啊!

一切没有来自生活的文艺作品都是耍流氓。啊哈,这句话是这个“五朵金花”微信群中的群主说的。这几个老大娘,从国营大厂幼儿园扎根种下深厚的姐妹情谊,再历经光辉岁月辛苦打拼携手走到大城市,偏又不谋而合居住在一个区域。光阴荏苒几十年,才成就了今天的行业大亨、高校教授、企业高管、政府官员,还有每天辛苦爬格子赚稿费的自由职业者。微信这个好东西自打出现就注定是要来拯救大娘大妈的,物理空间被浓缩到小小的手机方寸,虚拟见面的时间尽在掌握,聊天也自然成了每天的必修。

先是张三说葡萄。

“吃葡萄美容抗衰老,于是我每天都要抱一盆坐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但是有人说吃葡萄的时候一定不要喝水,否则会拉肚子。但我每次吃的时候都就着茶,从来没见拉肚子。可是今天,我在办公室吃了几颗葡萄,喝了一杯白开水,没想到,晚上就腹泻了。”

李四说晚礼服。

“明晚有一场客户答谢会,请柬上写着穿晚礼服,那谁,你去年买的那件压箱底的晚礼服不是可以派上用场了吗?”

看看,女人间的谈话内容就这样“蹦极”,不是非同类者可以马上转换频道所能跟得上的。你说天她说地,说来说去仿佛你说的和我说的是一回事。于是腹泻和压箱底的晚礼服也就这么漂亮又顺理成章地结合成了讨论的主题。

她们也讨论服装和珠宝,时不时晾晒一下新近的收获,几百元的小物件都可以让大家讨论半天。她们也谈论健康,每天要和朝阳一起起床,对那些赖床睡懒觉的家伙挨个@一下,非要把她们给忽悠起来,然后在晚上的微信运动里悄悄地点赞。但是在女人群,大家最不愿意谈的就是工作——谁还要把白天的工作带到晚上的微信社交圈子里呢?闺蜜群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畅所欲言,点击语音,从容收听,既可热情参与,也不耽误洗脸刷牙蹲马桶,那热闹的场景就好像是姐妹们面对面地倾诉一样自然和随意。

有一次,“五朵金花”中的老徐和她发小参加了一个二百元双飞游云南的低价团。这可让微信群里炸了锅,其余四人纷纷好奇这连机票都裹不住的旅行团究竟能玩个啥,于是集体决定让老徐当一回“直播员”,随时将现场情况发回报道。整整五天,没去旅游的大妈们比去旅游的还要热闹,一会儿猜测今天她们吃的什么,一会儿又担心在购物店里会不会被商家宰得血流成河。

老徐的表现着实不错,为了及时总结当天的行程,每天晚上再累也要完成当天播报任务:今天吃的什么团餐,下午进了什么购物店;五六个人被一个导游看着,进购物店的感觉悲壮得像进了刑场;每天都要算计一下,到底兜里还剩多少银子,回不回得了家……

可能进购物店的次数多了,后两天老徐播报的频率开始减少,留守在家的人们揣摩着她可能因为被宰得太狠,失血过多,影响了心情。于是大家又开始估计老徐会砸进去多少银子,或者又会被带到哪些购物店里一困几个小时不让出来。显然老徐压根没心搭理。

最后一天晚上,越来越少开口的老徐开始在群里发十月云南旅行团新报价。这下子,沉寂一天的群又开始热闹起来。有人说老徐是不是被扣到那里被迫当托儿了,不然不让回来;也有的开始心动,说,看看这新报价,二百元的价格哪里还找得到啊,老徐她们这趟也算是值得了。

大家热闹半天,终于等到老徐开口:参加这个低价团的人需要具备一种勇气,那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就是接受了低价团的潜规则;放得下,就是要到潜规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尊严,不要斤斤计较。花钱多少是次要的,多年不见面的姐妹们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再相聚,这本身收获到的幸福并不比那几千元的品质团少多少水分。

嘿,出一趟门,老徐变成了哲学家。这二百元的团虽然让老徐付出了以一万元买个玉镯子的代价,但能收获这么多的感悟,想来也是值得的。特别是让姐妹们通过微信不花钱就得以了解一次低价游云南的全过程,如身临其境,这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

北岛旅居德国的时候,房东是一个独居的老太太。每到周末下午四点多钟,老太太就带上一个大篮子出门,采购回来一大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然后开始忙碌准备。到了傍晚,陆续又来了几位老人家,个个装扮得光鲜靓丽。她们都是这里的常客,几乎每周雷打不动到此相聚。四个老人,分享着美食,讨论着话题,偶尔还弹着钢琴,在一起欢乐地唱起歌来,开心过后,又都各自离去。

北岛在文中写道,每每看到老太太们相聚在一起,自己总是为这一幕所感动。其实老人们之所以生活得这么从容有趣,是因为她们四个互为知己,可以相互倾诉心声。他不由感慨:几个孤独的灵魂尚可互为依靠,我的忧伤又能向谁倾吐?

作为一个男人,更何况是这样一位命运多舛的老男人,他的忧伤岂会如女人见面聊天般容易解决?忧伤是留给孤独的男人们的,而女人们不要忧伤,她们可以互相安慰和倾诉,可以互为心理医生。她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相互走近,谈天说地,也在现实中温暖你我,互致问候。

不要小看女人们的微信群!看似虚拟无形,却又实实在在,充实点缀着我们今天的生活。无论是现实世界中还是虚拟世界里,女人扎堆儿的时候就是这个世界最热闹、最祥和的时候,她们丰富了生活的影像,也丰富了自己的世界。

对不起,从你的城市走过没有打扰你

有一年中秋,突然要去南方一个城市办事。因时间紧又不熟悉路况,就在微信上直接问了一位当地同学。考虑到正值过节,我并没有说自己是否一定要去,只是告诉他,如果到的话,我会联系他。

事实上,我的往返机票已经全部买好了。只是希望在尽可能不给同学带来麻烦的前提下,若能见面,锦上添花。多年未见,但毕竟赶上了过节,也许他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原本就不是很充裕。

抵达当地是上午十点,两个小时就把事情办完了。离返程还有一个大下午,如果这时候打电话,同学要赶过来会很紧张,恐怕还要耽误他一下午来陪我,这样可能会把他一天的计划给打乱,即使见了面,晚上再请喝一场酒,伤身又破费。罢了,还是选择自己玩吧,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做一回独行侠岂不更好?遂买了张全程地铁通票,对着高德地图,在这个城市的主要地标附近转了转,轻轻松松毫无牵绊地顺利返程。

节后,同学微信我,过节怎么没来?还计划着怎么陪你转悠呢。

我笑了,以后的机会很多,你当领导的,有点空闲时间也不容易,不忍心打扰你。

马上,我收到了他发给我的笑脸和拥抱。

我和先生自打孩子上了大学才有了可以一起休假的时间。往往我们选择去一些山清水秀的冷僻地方,当然,在这些地方完全需要自力更生,压根用不着找熟人。现在互联网发达,出门一趟不用投亲靠友,借宿人家,甚至可以不用带上钱包,只要手机上有微信、支付宝,基本上可以两手空空地飞来飞去,没有任何问题。

有一次在张家界,贪吃的我想找一家当地有名的菜馆,上网搜一下,顺着指示很快来到一家口碑极好的饭店。一进门,我对服务员说,我是在网上订的餐。小姑娘惊讶地看着我说,阿姨,您好潮啊,我们年轻人用的东西,您也会用?

先生在一旁大笑不止,我知道他是在笑原本想扮嫩的老太太竟然被人一下子识破了年龄。

我乐呵呵地说:你不知道啊,这一路阿姨全是通过网上来的,只用一部手机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说这句话,我可是有着深刻体会的。

二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到武汉出差,逛汉正街的时候,不留心被小偷把钱包偷走了。里面不仅有身份证件,还有回程的车票和所剩不多的几十块钱。

本来出差时间就三天,事情办得顺利,空下来了一天,没想到就发生这样的事情。还好,武汉有一位多年未谋面的在省电视台工作的发小,赶紧通过114台辗转找到了她所在的部门。很快,她就和我接上了头,一见面就埋怨我,如果不是回不了家了,是不是也不会想起打个电话啊!

我有些难为情。事实上从一到武汉我就想打电话给她的。但是我刚参加工作,第一次出差,担心事情办得顺利与否,就未敢先联系她。再后来,事情办完了,我有了空闲,可是她却正上着班,能否腾出时间来也不得而知。况且,她春节还要回家的,也是能见着面的。

正是饭点,发小不听我解释,一个劲儿地责备我,然后请我吃了当地最有名的小吃豆皮,还帮我买了一张火车票,因为她下午有工作上的急事不能陪我,便就此别过了。

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在外地找朋友借钱的经历。在那个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如果出门遇险没有朋友,那回家之路一定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了。

现在想想,当时通信不发达,找个熟人朋友真的非常麻烦,如果不到万不得已,也就不愿意再费心劳力地去找人,毕竟除了寒暄叙旧,还真没有更多的事情。

有几年春节回家参加同学聚会,大家在一起闲聊,有的说,这么多年你也不到我那个城市走走;有的说,连个电话都没有,是不是把我忘了?

说不来自己城市走动的,其实也是客套话。我们这般年纪,正是在单位领着一帮人苦干加巧干的,工作既不轻松,时间也不充裕,如果再加上有个读初中或高中的孩子,那可真要了命了,时间比金钱还宝贵。但凡能挤出来点时间,都想自己静静了,谁还会把时间轻易共享与别人?

好在这两年微信兴起,许多久未谋面的同学朋友像雨后春笋般一下子都从土里冒出来,一个个扎根在手机里,除了深潜水的几个,其他的随时可以呼叫上来。微信真是个好东西,可以方便地把多年未曾谋面的甲乙丙丁拉在一起,从此或默默关注,或窃窃私语,阳光点的可以在群里打个情骂个俏,内向点的可以在一旁冷冷关注他(她)的朋友圈,或喜或悲。至于那位抱怨对方说连个电话也没有的,自然也是一句客套话了。就像有人说,读MBA和EMBA的人就是为了广结人脉一样,读重点中学的一个好处是,未来会有一大堆同学在北上广深甚至国外等着你的到来。但凡到了这些城市,如果工作上的事情安排妥当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和这些发小同学相聚了。所以,一旦有机会到这些地方出差,那一定是要和这些驻外地办事处的代表联系的,一个电话过去,约好几点在哪里见面,肯定是呼啦啦到一群,那种忘乎所以的开心和恣肆难以忘怀,热闹的场面像是让时光倒退了几十年。

也就是这几年,也许是上了点年纪,出差或者到外地旅游的时候,看着手机里熟悉的电话,竟然不忍心再去拨动它们。因为我愈发感觉到,他们正处于和我一样的境地,生活节奏的加快、单位事务的繁忙以及家庭琐事的增多,使每个中年人的心理负担都明显加重了,也自然渴望一种安宁祥和,对外界的热闹自然也少了那种年少时毫无节制的推崇。

曾经见到一个久未谋面的同学,寒暄过后,她忍不住夸赞一下我所在的城市发展之快。我很惊讶,怎么到了家也不来个电话啊!

是啊是啊,时间太紧了,和几个同事一起,也就没打扰你。

我内心里涌出一种小小的感动,还有一丝隐隐的伤感。感动是因为她其实是怕给我添麻烦;伤感的是我们的确老了,对热闹的场合开始有意地避开了。

想一想现在的自己,似乎也在有意回避热闹,如同每到一个城市,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当地博物馆,在那里慢慢驻足、品读,去感受一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哪怕是一个人。独处的妙处就在于你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不用担心别人的时间因你的到来而浪费。

最近去了一趟上海,有一周时间足以让我安排和同学们见面。我翻阅着同学微信群,许多熟悉的面孔一一闪过。上次世博会的时候来上海,和大家已经聚了一次,但只有一位要好的女同学自打中学毕业后已经有三十年没有见了,颇有些想念她。

不巧,她在外地。

我说,期待下次吧,但请不要告诉其他同学我来了,我不想打扰他们。

她回了两个字:我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