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门回首嗅青梅
暮上时分,月圆花好。终遇了,那一个许是前尘就已命定的有缘人。他与她,从青涩时代相识到温暖依偎,在繁华而深重的汴京,度过了一段美满的新婚岁月。少女时代的哀愁,终是凝结成字里行间的墨香,蘸着情思,一笔一画,书写红尘。少女风情,才子佳人。人间,又再添一对,伉俪情深。
邂逅相从只有君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我始终相信缘分,相信世间许多事都是上天注定的。滚滚红尘中,男人,女人,最终都将遇到对的那一个。也许他(她)不一定会最早地出现在你的生命,却一定会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刻。“金风玉露一相逢”,果真到了那个时刻,没有什么是不该的,他(她)来了,你爱了。一切都刚刚好。
以前的诗词中,那点点轻愁,点点春情,都始终是一个模糊的念想,犹如隔着河岸瞭望美景,总是难以落到实处。只有真正遇到了,抵达了,才能真切感受到它是多么美好。
李清照是幸运的。在她流光溢彩散发着清新香味的青春里,在一个女人最美丽的时刻,她遇到了,她确定,那就是她命定的良人。
于是,就有了这一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一日,日光丰盈,庭院开满了鲜花,暗香盈动,沁人心扉。
她正坐在藤蔓上,荡着秋千,像任何一个拥抱着青春年华的小家碧玉。那个时代,几乎家家都有秋千院落,女孩儿不常出门,荡秋千是她们常有的嬉戏方式。
李清照荡在秋千上,远远地望着天上的太阳。日光照射,没过多久,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襟,如院落里那些散发着香气的花枝,她的身上,有女儿家的香气流动。
汗水蒸腾,令她觉得眼前的一切,突然变得朦胧、迷离,像是一场幻境。她下了秋千架,轻轻地擦洗自己的双手,掌心清透的掌纹,并没能及时告知她,接下来将要在这个院落发生的事情。
忽闻家仆引着客人入院的声音,她连忙朝堂内躲闪而去,慌乱之中竟将发髻的金钗遗落在了草丛中。但见来者,少年丰神,精神奕奕。她不觉频频回首,任由两朵红霞飞上脸颊。这来的少年,她不是第一次见,也早已从旁听到了一些风声,早慧的她,自是懂得家中有女初长成的道理。莫非这位公子就是来向父亲大人提亲的吗?想着,越发欢喜,羞涩之情,一言难尽。
到底是按捺不住一颗好奇心,少女的心事,在心间缓缓流淌,细密、安静,然而躲不过那狂热的心跳。终于,她还是决定冒一次险,想着念着,便躲在一扇半掩的门后面,那里长了一棵秀丽、笔直的梅树,刚好将她的身体掩盖,于是倚门回首,假作嗅梅,安静而认真地关注着上屋里的一举一动……盛光之下,相遇之初,少女的心事如同眼前那一串尚且青涩的梅,占尽这春日的美好。
读罢此词,更为李清照写词的功底所折服。寥寥几句,便将一个女子初涉情思、想见又羞见的形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放在那个远去的时代,是大胆的,这也多亏了父亲李格非并没按照封建礼俗来严苛自己的女儿,如此才有了一个难得清爽、利落的李清照!
而“冒险”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就是这样饱含深情的偷望,犹如惊鸿一瞥,让她将一个丰美俊秀的少年藏进了心中。“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从此以后,李清照再也不是孤零零的自己……
那么,这位来者,又究竟是何许人也?
赵家少年名明诚,也就是后来与李清照一同携手,踏遍风霜,路过红尘的爱人。关于这二人的恩爱,若要细细讲述,似乎能够写成一本大书。这位少年,并非第一次有感于李清照的才气。
那日,他于书房中昼读,却不知为何,安睡在一旁。梦中,读一书,醒来,唯记得“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心有戚戚焉,连忙来到父亲面前,将之详细告之。
是时,赵挺之担任当朝吏部侍郎,官居三品,政绩突出。如此聪慧之人,已对儿意,知晓几分,了解到儿子的诉求,不由得抚须自问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原来,在朝廷里,赵挺之向来拥戴王安石变法,又与奸臣蔡京结交,而李格非却是“死对头”苏东坡的门生。近些年来,由于高太后亲近旧党,朝廷逐步废新法,恢复旧制,新党处于劣势。若是此时赵、李两家联姻,日后即使新党改革失败,自己也尚能有一席之地。
利益分析得当,赵挺之心中已有十分的打算。父亲首肯,赵明诚方才胆敢亲自上门提亲,于是便出现了诗词开头的那一幕。
想到就要与心爱的人儿相见,赵明诚欣喜若狂,一夜未睡。说起赵明诚,他虽是赵挺之之子,却志不在官场。相反,他更十分欢喜研究东坡诗文,每每阅之,都作认真摘录。此事记载于北宋诗人陈师道《历山居士集》中:“正夫有幼子明诚,颇好文义。每遇苏黄文诗,虽半简数字必录藏,以此失好于父,几如小邢矣。”
可见,赵明诚小小年纪,志向远大,目标清晰,乃是一代良才。
当时,李格非官居六品,任礼部员外郎。能为官的人,自然有几分玲珑心窍,不然何以洞察世事,出入庙堂。而对于一些外来消息,李格非自然也是格外关注。他早就听说赵挺之的这位公子满腹诗书、深谙大义,如今亲自上门提亲,恭卑有礼,不免让他心生几分欢喜。况他一向不是一个斤斤计较之人,至于朝廷中他与其父赵挺之的恩恩怨怨,那也是每个人的选择,不能算在赵明诚的身上。
交谈进行得十分融洽。这两家的联姻,若说是“门当户对”,倒是十分贴切。
新旧交好的时节,只差一场东风,一切便尘埃落定。想来一桩美好姻缘的成就,除却一对有情人互生情愫,更需要借助媒人或者媒物。记得《白蛇传》那“百年修得同船渡”的许仙与白娘子,便是凭借一把油纸伞,敲定终身;而那《西厢记》里的莺莺与张生,也少不了一个红娘来为他们牵线搭桥,互表衷心。
在一个爱着的人的眼里,清风明月亦是美景良辰。连那树下的花草,都幽幽地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自古红颜多痴情,没有哪个女儿家在这样绚烂的青春年华,不渴望着能够收获一段天妒的姻缘。
也是时光柔软,春梦无痕。这一季,有缘人终是相遇。也许这世间最美好的姻缘没有不是上天的巧手安排,所以才有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有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有了许仙与白素贞,有了李清照与赵明诚。
接下来,就只需等待。
自媒人拜过喜帖,转眼数月有余。不经意间,窗外的柳枝抽芽,春草萌发,又是一年新春。这一日,风和日丽,朗朗晴空,城中的赵宅,一阵阵笑声穿彻厅堂,贴喜字的花轿到了门口,亲朋好友们手持红帖,纷纷道贺。
直到傍晚,热闹散去,燃着红烛的新房只剩了这对恩爱的新人,李清照还觉得一切皆恍若梦中。她就这样做了赵明诚的妻子,注定要是那个今后陪他走遍山水、写遍春秋的佳人。那个时候,月光皎洁,院落里洒满一地的清洁的光芒,象征着他们纯洁的爱意。
李清照是欢喜的,在那寂静无声的夜里。若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那么,当她依偎在他的胸前,听着那均匀的呼吸声,当是明白,少女的情思这才获得了盈满,而这样难求的缘分,这一世她竟唾手可得,眼前那熟睡梦中的人,就是她此生的挚爱……
面对岁月的恩赐,李清照无以为报,也许只能写下这首《点绛唇》,以此铭记这红尘里最美的相遇,这世间最珍贵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