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典籍,原名《书》,因是“上古之书”,“上”与“尚”通,又称《尚书》。汉代以后列入儒家主要经典,称为《书经》。《尚书》保存了战国以前流传的一批历史文献,主要记载君臣政治言论及相关历史事件。全书按时代可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所载文类包括典、谟、训、诰、誓、命,是后世诏诰类作品的源头。《尚书》义旨弘雅,文辞古奥,韩愈《进学解》称之“周《诰》殷《盘》,诘屈聱牙”。

《尚书》原有百篇,历经秦代禁毁典籍及秦末战火,至汉初实存28篇,文帝时由伏生口授而传,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文本,即今文《尚书》,武帝时又增《泰誓》一篇。鲁共王于孔子旧宅壁间发现以先秦古文字传写的文本,即古文《尚书》,内容较今文多十六篇。西晋永嘉之乱中今、古文本俱散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曾进献古文《尚书》58篇。宋以后不断有人质疑古本真伪,清人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考订其中25篇属于伪作,即今传《尚书》文本由今文《尚书》及后人伪造古文《尚书》拼凑而成。《尚书》注本主要有唐孔颖达《尚书正义》、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等。

无逸

【解题】 本篇选自《尚书·周书》。相传周武王去世时,其子周成王尚幼,由武王弟周公辅政,摄行治理天下。及成王年长,周公还政于成王。本篇作于周公摄政七年致政成王之初,迁殷遗民于洛之后。《史记·鲁周公世家》云:“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无逸》。”本文即是周公对刚亲政的成王所作的一番告诫。围绕“君子所其无逸”这一主题,周公主要列举中宗、高宗、祖甲等殷代先王治民方策,又追述周祖先太王、王季、文王的勤政事迹,指出前代贤王之所以成就功业,源于知稼穑之艰、敬畏天命、勤勉政事、惠爱百姓、不耽于逸乐;进而要求“继自今嗣王”能够“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也期望成王效法殷王中宗、高宗、祖甲和周文王的为君之道,善于听取臣民的意见,敬慎言行,这样才能成为明君,臣民才能诚信安居。文章采用多处对比,以“知稼穑之艰难”与“弗知稼穑之艰难”、无逸与耽乐、贤王与殷纣等形成对照,对成王加以告诫。每段论述都紧扣主题“无逸”,是战国以后论说文“据题抒论”的先导。

周公曰[1]:“呜呼!君子所其无逸[2]。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3]。相小人[4],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5],既诞[6]。否则侮厥父母曰[7]:‘昔之人,无闻知[8]。’”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9],严恭寅,畏天命自度[10]。治民祗惧[11],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12],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13],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14]。作其即位,乃或亮阴[15],三年不言[16]。其惟不言,言乃雍[17],不敢荒宁。嘉靖殷邦[18],至于小大,无时或怨[19]。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20],不义惟王[21],旧为小人[22]。作其即位[23],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24]。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25]。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26],克自抑畏[27]。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28]。徽柔懿恭,怀保小民[29],惠鲜鳏寡[30]。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31]。文王不敢盘于游田[32],以庶邦惟正之供[33]。文王受命惟中身[34],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35],则其无淫于观[36]、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37],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38]。无若殷王受之迷乱[39],酗于酒德哉!”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40],民无或胥诪张为幻[41]。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42]。民否,则厥心违怨[43],否,则厥口诅祝[44]。”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45]。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46]。’则皇自敬德[47]。厥愆,曰‘朕之愆’[48]。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49]。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50],不宽绰厥心[51],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52]。”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53]。”

《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周公:即姬旦,周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父。

[2]所:处其位。其:表示推测的副词。此句意为君子处其位不要贪图安逸。

[3]稼穑:农耕为稼,秋收为穑,稼穑即指农事。小人:庶民。依:隐,犹今言“苦衷”。“先知”三句:先知道农事的艰辛,再考虑自己的安逸,这样,才懂得庶民的疾苦。

[4]相:看。

[5]谚(yàn):鲁莽不恭。

[6]诞:诳骗。

[7]否则:乃至于。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认为否则即“不则”,意为不遵循法度。

[8]“昔之人”两句:过去的人(指其父母)没有见识。

[9]中宗:汤之玄孙太戊。

[10]“严恭寅”二句:意为严恪恭敬,敬畏天命,以天命自度。

[11]祗(zhī):恭敬。治民祗惧:治民敬身畏惧。

[12]肆:犹“故”义。

[13]高宗:殷十一世王武丁。

[14]旧:久。爰:于是。暨:与。“时旧劳于外”两句意为高宗的父亲让他长久地在民间生活,和庶民一起劳作。

[15]亮:信。阴:默。

[16]三年不言:武丁三年不轻易言,默以思道,谨慎敬畏,故周公称赞他。

[17]雍:和谐、喜悦。其惟不言,言乃雍:惟其不大讲话,一旦讲话就令天下和悦。

[18]嘉靖:安定。高宗讨西北的鬼方部落,三年克之。

[19]“至于小大”两句:不论小大之政,无一时有怨言。

[20]祖甲:武丁之子。

[21]不义惟王:认为父亲立自己为王是不合理的。祖甲有兄长祖庚,其父武丁欲废长立幼。

[22]旧为小人:(祖甲逃至民间)做了很久的庶民。郑玄云:“祖甲,武丁子帝甲也。有兄祖庚,贤,武丁欲废兄立弟,祖甲以此为不义,逃于人间,故云旧为小人。”

[23]作其即位:祖庚死后,祖甲才即位,故云“作其即位”。

[24]耽乐:沉溺于安乐。

[25]罔或克寿:没有能长寿的。意为逸乐会折损寿命。

[26]太王、王季:周公的曾祖父、祖父。

[27]抑畏:以义自抑、敬畏天命。

[28]康:居屋。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文王穿着卑贱的衣服(节俭),以成就他安定人民与开垦土地的功业。

[29]徽:善。柔:仁。懿:美。恭:敬。徽柔懿恭指文王具有的美德。怀:安。两句意为文王以美德美政待其民,人民得到安定。

[30]鲜:少乏。惠鲜鳏寡:施恩惠于少乏鳏寡之人。

[31]昃(zè):太阳西斜。“自朝至于日中昃”三句:文王从早晨到日中、到太阳西斜,都没有时间吃饭,都是为了和谐万民。

[32]盘:乐。田:打猎。

[33]供:恭。以庶邦惟正之供:王正己身以恭待万民。

[34]受命:即位。中身:中年。文王九十七而终,年四十七即位。

[35]继自今嗣王:从今以后的嗣位之王。

[36]淫:放纵。观:声色之娱。

[37]今日耽乐:今日且享乐(明日止)。

[38]攸:所。若:顺。“乃非民攸训”三句:“今日耽乐”的行为,非所以教民,非所以顺天,这人就有大过错了。

[39]殷王:殷纣王。

[40]胥:相。“古之人”三句:古代君臣之间,相训告,相保惠,相教诲。

[41]诪(zhōu)张:欺骗。此句意为庶民之间也就不会相互欺骗、幻惑。

[42]“此厥不听”四句:不听大臣的训告,就有人训之以非法之事,就会变乱先王的正法,无论小大之事。

[43]违怨:怨恨。

[44]诅:请神处置。祝:以言告神。

[45]迪哲:智慧明德。

[46]詈(lì):骂。

[47]皇:汉熹平石经《尚书》作“兄”,即“况”字,更加。皇自敬德:更加敬慎自己的德行,增修善政。

[48]厥愆两句:有过失,则说:“是我的过失。”

[49]允若时:诚如是。时:是,此。“不啻”句:意为四王不但不敢含怒(表示愿闻其愆)。

[50]辟(bì):君。此句意为不长念其为君之道。

[51]不宽绰厥心:心胸不宽大。

[52]丛:丛聚。怨有同,是丛于厥身:天下人民同怨仇之,怨恨聚集在他的身上。

[53]嗣王:此指周成王。监:同“鉴”,鉴戒。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