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流淌着生命真情的风景

序三 流淌着生命真情的风景

先读过苏伟钿总编的散文,之后才认识她。看着她的文字,总是不经意间在脑海里浮现她的笑容,在思想的维度里望着她那一份任性地逃过岁月洗磨的天真,那一份粲然开放的纯真烂漫,会心一笑。

苏的文字,始终保持着一份纯真,一如她的为人。就像徐志摩,用火去点烟,这么一个动作,都感觉是去kissingthefire,看待世界的目光一直保持着好奇。或许,挚爱文学的人都这样,无论岁月如何洗练,终究学不会“世故”二字?

苏的文字是坦诚的。她曾经对我说,“睿,其实我的起点并不高,文章是渐渐写得好起来的”。当她说这句话时,非常坦然。那时,她已经是日报社副总编,分管时政部新闻,正是事业的巅峰。我因为刚刚负责当地的新闻工作,常常要请教她,加上不认识之前就喜欢她的散文,对她很是尊重。当她说这句话时,我着实大吃了一惊,没想到她会“自曝其短”。然而看着她清澈如水的目光,忽然明白,她一定是认为,无论什么样的人生和起点,可以努力,可以坚持,却不值得去掩饰。这份坦诚,在她的文字里时有见到。《山城汽校》写了她在汽车学校读中专的学习经历,《职大,泛黄而清晰的记忆》写了她在职大的学习生涯,这些经历,在她的回忆里,也是妙趣横生,充满了快乐,“当自己暗暗下决心时,回忆起山城汽校的一幕幕,有点情不自禁地笑了,笑自己还是笑别的什么,没想清……”,这样的文字,仿佛她自己是一位胸无城府的邻家女孩,坦然得可爱。

苏的文字是深情的。这一点,在“此去经年”系列里可以常常感受到。因为爱,她把古城称为“外婆的古城”(《古城,外婆的古城》),《寄给父亲的信》寄托着对父亲的思念,《曲缘》记载着父亲的爱好。《清明节,湿湿的怀念》《目送,走不出心灵的视野》写的是母亲,“三年多,母亲离开的日子,渐行渐远。实际上,生活中,偶尔都会因为某个细节而触痛心中最柔软的部位,都会因为母亲在生时我们的大意、疏忽,或惆怅,或后悔,或痛惜……再也打捞不起的时光”。这样的文字,从她内心深处流出,感人肺腑,在阅读的时候,甚至希望她逝去的母亲还能够感觉到。《母校六中》《哲学老师》《口琴,思乡的深情表达》《喇叭里的声音》等写下了一个年代的记忆。《总是那座山,越过思念的水平线》令人读过而久久不能忘却,在青春年华时期“上山下乡”的那段岁月,在她的笔下,成了一生中最值得珍藏和回味的特殊回忆。

苏的文字是感性的。“雪泥鸿爪”记载了她游历的足迹,如“一大早坐上车,天空就下起了雨,似乎要给新天鹅堡的参观罩上悲情的氛围”,寥寥两行字拉开了《新天鹅堡:悲情王子的相思树》的参观序幕,迅速将我们带入了主题。《邂逅雪景》写了作为南方人,首次邂逅雪花的惊喜。“我看到的雪是由凛冽呼啸的北风喊出来的”,这个描写非常生动。然而,因为觉得“与雪的不期而遇,对南方客人是难得的馈赠”,冰天雪地在她的眼里,也是美妙无比,“走进雪地,一任雪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呢喃,调皮的雪,钻进衣领,飘上头发,你将它轻轻抖落,这冬的精灵,又顽皮地粘在你的身上,使人忍不住捧上一把,轻轻摊在手心,让呼吸的热气与这大自然的礼物交融,细细欣赏,读懂她丰厚的内涵。在这静谧的景致中,走近心灵,在雪花飘落的无伴奏声乐中,谛听冬季轻轻地歌唱”。这样的文字,在她的散文系列里随处可见,令人读之同样欣喜。在她的笔下,景随人动,每一处风景仿佛都有着生命或情感。

苏的散文,有时难免还是流露出些许时政写实性的味道。我想,或许是职业使然?苏总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一线时政记者,让她在工作与采访中得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物。无论工作多忙,她也总是会把感悟写下来,这些文章,更像随笔,而新闻的时政性写实手法总是不经意地穿梭在其中。如《为伟大的长征深情抒怀》《人民大会堂感受“旗帜”》《生命至上彰显人性光辉》等,《延河水暖,乡音夜夜入梦》写的是曾任我国外交部第一任礼宾司司长、第一任非洲司司长、第一任中国驻几内亚大使、第一任驻菲律宾大使,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潮汕人、老革命家,非常值得一看。

读《携时光远行》,一种朴素而浪漫的情怀始终贯穿其中。文如其人,我想,这也就是她的为人吧。

柯睿

2018年10月

  1. 柯睿,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