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行走云水间
作家苏伟钿是《汕头日报》副总编辑,《携时光远行》中多篇散文首发于本报副刊《韩江水》。
这么直白的开场白,暴露了我的小得意———向来只有总编向下催稿,可是,由于专栏每月一期的约定,作为责任编辑,时限近了就得向她“讨债”:苏总,这期写了没?而她,或者刚值完一周的夜班略显疲乏,或者刚带记者基层采风归来风尘仆仆,或者刚参加完会议……
“中午写,中午午休我关了门写!”她忙不迭地应道。
专栏每月一期的频率不算高,可保质按时坚持下来,除了有文学情怀,还要有坚韧的品格,因为一个月不小心就过去了……苏总自己也说,每一次几千字的写作像需要爆发力的短跑,完成之时,欣慰、兴奋、愉悦,歇一歇,再来一次……
生命本来就始于一场奔跑。作家苏伟钿这一代人奔跑的背景时代感很强:老市区胡文虎骑楼前,贴着红标语的客车满载年轻人,奔赴广阔天地农村,青春的面孔向往而迷茫;扛着锄头站不稳田埂,耨草时指上的血泡磨破了、掌中上茧了;恢复高考了,做梦跨进大学的门槛,更多的人涌进了厂矿企业,夜大的灯光映照着一张张不再年轻的脸庞;从文从政,下岗下海,有的在风云变幻中沉浮漂泊,有的在潮起潮落中习得一身好水性……
《携时光远行》中那些凝望旧时光的作品,真诚率性,乐观风趣,闪烁着青春的光泽。口琴、老歌、露天电影、文宣队、农场播音员……时代的印痕无处不在,却覆盖不了鲜活的人性、切肤的感受和不可复制的体验。例如,在精神生活饥渴年代,“我”好不容易得到地委内部片的赠票,汗流浃背骑了二十几分钟的车,坐在石椅上看露天电影《桃花扇》……如果说,这样的描述只是还原了事件的历史感,那么,“散场时,熟人彼此打招呼,眼神流露的都是自豪感”这个细节,却道出了微妙的人际体验,令人会心一笑。灯火阑珊处熟人的眼神,比宏大的电影画面更耐人寻味,保鲜期更长。
打开《携时光远行》,自由奔放的气息扑面而来,不事雕琢神采飞扬,无遮无拦生机勃勃,让活在设定程序、心性被驯化的都市人嗅到久违的青草气味。贴近生命本真的散文,无欺地契合着脉搏的每一次搏动,分享个中心路历程,我们仿佛随作家耕作于烈日下的田野,劳顿于车间隆隆机声中,借着月光打着手电筒跋涉崎岖山道,孤身一人闯荡举目无亲的省城,甚至搬竹梯上屋顶接驳广播线路,因为她是无师自通的播音员,脆脆的声音回响在大嶂山农场上空……没有规范的路数可循,没有一眼望得到头的稳妥,草莽路上全凭脚步丈量,听从心灵不停探索,“用唤醒的人生激情去追逐阳光般的梦想”,散文写作的无穷可能性才成为可能。想起作家的第一本个人专集名为“心灵的放牧”,“心灵”“放牧”“远行”,这些关键词所散发的信息,一定与生命的跃动、不羁的激情和大自然的召唤有关。流水潺潺,白云悠悠,作家在音乐、影剧等文艺上的才情也如穿透三棱镜的阳光,赋予作品多彩的光和色。
回过头来说说苏总在《韩江水》上开设的专栏《行走天下》。行走,因为永不停歇的求索,天下,隐喻足迹和视野,这个在省副刊评比中屡获奖项的栏目,以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晓畅精练的文风为读者所喜爱。这些带体温的随笔,既描绘德国新天鹅堡悲情王子的相思树、澳大利亚的明媚阳光、好望角惊心动魄的风暴,也颂咏红色家园湖南红、延河水、枣园不熄的灯光;既咏叹韩江边上那千年之功沉淀的一座古城,也对潮人骄子进行系列专访……作者“地作笺、心做笔”,为读者打开“看天下、观世态”的另一扇窗口,娓娓道来,寻常话语里呈现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观照,信“笔”由缰,笔触里充盈丰富阅历打底的人生感悟。
行走云水间,且行且思,时光与山水之约意味绵长,作家笔下更多精彩篇章,小编先睹为快———
“苏总,这期写了没?”
刘文华
2018年10月
- 刘文华,《汕头日报》副刊《韩江水》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