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唐]道一[1]

1.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佛。达磨[2]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都无所碍,菩提道果[3],亦复如是。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随时着衣吃饭,长养圣胎[4],任运过时,更有何事?汝受吾教,听吾偈曰:“心地随时说,菩提亦只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

【注释】

[1]道一(709~788):汉州(四川广汉)人,俗姓马,世称马大师、马祖,名道一。唐代著名禅僧,南岳怀让禅师法嗣,洪州宗的创始人。马祖以“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大弘禅风,入室弟子有百丈怀海、南泉普愿、大梅法常等一百三十九人。《马祖道一禅师广录》收录了马祖道一、百丈怀海、大珠慧海等人的机缘对话,揭示了“平常心是道”的主旨。

[2]达磨:又称菩提达摩,又作达摩,是中国禅宗初代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关于达摩法师生平事迹的传说很多,相传他是南天竺香至国国王之第三子,从般若多罗学道,与佛大先并称为门下二甘露门,四十年之后受衣钵,在南北朝刘宋(470~478)间,乘船来到中国传法,后因与梁武帝意见不合,转投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后传法慧可。据称达摩曾做偈:“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预言了中国禅宗的未来。其主要理论有“二入四行论”,“二入”指“理入”与“行入”二种修行方法。理入属于教理思惟,要求舍伪、归真,认识、解决问题;行入属于教法实践,教人去掉一切爱憎情欲,依佛教教义践行。即禅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义。

[3]道果:道,菩提。果,涅槃。由菩提之道而证涅槃之果,所以叫做道果。

[4]长养圣胎:长养,生长、养育。圣胎,指菩萨修行阶位中之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因其以自种为因,善友为缘,闻正法而修习长养,至于初地而见道,生于佛家,所以叫做圣胎。

2.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1]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2],乃至河沙[3]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4]?云何言无尽灯[5]?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经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6]名等义等,一切诸法皆等,纯一无杂。若于教门中得,随时自在。建立法界,尽是法界;若立真如[7],尽是真如。若立理,一切法尽是理,若立事,一切法尽是事。举一千从,理事无别,尽是妙用,更无别理,皆由心之回转。譬如月影有若干,真月无若干;诸源水有若干,水性无若干;森罗万象有若干,虚空无若干;说道理有若干,无碍[8]慧无若干。种种成立,皆由一心也。

【注释】

[1]出自《维摩诘所说经·文殊师利问疾品》。

[2]法界:指意识所缘的一切境界,十八界之一。法,轨持。指一切事物都能保持各自的特性,互不相繁,能让人理解究竟是什么事物。界,种族、分歧。指分门别类的不同事物,各守其不同的界限。

[3]河沙:恒河沙的简称,比喻数量之多。

[4]心地法门:心地,一释戒,戒以心为本,就好像世间以大地为基;又指菩萨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位之心(菩萨的阶位)。菩萨系根据心而修行,所以喻心为地;在禅宗中,心地也有达摩所传之菩提的意思。法门,修行者入道的途径。

[5]无尽灯:用灯火的无尽比喻教化的无尽。以一人之法展转开导百千人,就好像以一灯点燃百灯。

[6]出自《楞严经宗通》。

[7]真如:真,真实。如,如常。真如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本体,一切万有的根源。《唯识论》:“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8]无碍:没有障碍,自在通达。《往生论注》:“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涅槃,如是等入不二门无碍相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