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怀海禅师广录》

《百丈怀海禅师广录》

[唐]怀海[1]

1.问:“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师云:“你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2]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阂[3],不被诸法所惑,自然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法,心无诤乱,不摄[4]不散,透一切声色,无有滞阂,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解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注释】

[1]怀海(720~814):唐代著名禅僧,福州长乐县人,马祖道一禅师法嗣,我国禅宗丛林清规的制定者。百丈怀海禅师早年依潮阳西山慧照出家,从衡山法朗受具戒,后参学于马祖道一禅师,侍奉道一十六年,得到印可。

[2]五欲八风:五欲,染着色、声、香、味、触五境而起的五种情欲。八风,又名八法。世有八法,为世间所爱憎,能煽动人心,所以叫八风,分别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3]阂(hé):阻碍,阻隔。陆机《文赋》:“恢万里而无阂。”

[4]摄:收敛,收紧。

2.问:“对一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师云:“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为人自生虚妄系着,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1]相应,名人天二乘界[2]。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有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起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3]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阂,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

【注释】

[1]染法:染污法的简称,指烦恼,或源自烦恼的不善、有覆之法,因为其能染污善心、净心,所以称为染污法。

[2]人天二乘:人乘、天乘为佛教五乘中的二乘。五乘分别为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乘,运载众生到善地的教化法门。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于人间者。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于天上者。

[3]迥(jiǒng)然:高远的样子。

3.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一切名闻利养衣食,不贪一切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粗衣遮寒,粝[1]食活命,兀兀[2]如愚,如聋如哑相似,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为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飘溺[3],还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理乖[4];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着无求,复同于有求;若着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5]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亦无虚。”[6]但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诸入五欲八风之所飘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果所缚,不被有漏[7]所拘。他时还以无自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着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施药。

【注释】

[1]粝(lì):粗米,粗粮,粗糙饭食。

[2]兀兀:昏昏沉沉。寒山《诗》:“兀兀过朝夕,都不别贤良。好恶总不识,犹如猪及羊。”

[3]飘溺:被洪水冲走淹没。

[4]乖:背离,不一致。

[5]出自《楞严经宗通》。

[6]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7]有漏:与无漏对应,指由于烦恼产生的苦果,使人在死生苦海中流转不停。漏,烦恼。《俱舍论》:“诸境界中,流注相续,泄过不绝,故名为漏。”

4.问:“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云:“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忻[1]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2],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恒沙戒定慧[3]门,无漏[4]解脱,都未涉一毫毛。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头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慧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皆悉现前,或忻或怖,六道五阴[5],俱时现前,尽敷严[6]好,舍宅舟船车舆,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悉变成殊胜[7]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8]所引,随着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都总未定。”

【注释】

[1]忻(xīn):喜悦,高兴。

[2]少分戒:指在家男女信众受三皈依已,受持二戒。

[3]戒定慧:并称三学、三无漏学,戒律、禅定和智慧。防非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真为慧。学这三法便可以达到无上涅槃。

[4]无漏:无烦恼、无染污的境界。

[5]六道五阴:六道,众生因善恶业流转轮回的道途,分别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五阴,即五蕴,指构成一切有为法的五种要素,分别为色、受、想、行、识。

[6]敷严:同“敷衍”,叙述并发挥。

[7]殊胜:超绝、稀有。

[8]业识:有情流转的根本识。《起信论》:“一者名为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