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凡例

一、本书以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所藏《清世说新语》抽印本为底本。正文四百六十余则,作者原注数百条,共计六万余字。其字里行间,又有夏敬观本人晚年亲笔所作校订、增补、改动三百余处。笔者在整理过程中一并予以保留,且加标点、校勘与注释,力求真实地反映作者这一手批校注本的原貌,并给读者提供一比较完整可靠的新校新注本。

二、《清世说新语》原刊于《青鹤》杂志半月刊,题《清世说新语(未刊稿)》,署“新建夏敬观撰”。卷首有陈灨一所撰序文一篇。其次是《清世说新语目录》,自《德行》至《仇隙》共三十六门,一仍《世说新语》类目之旧;然正文仅有自《德行》至《简傲》的二十四门,自《排调》至《仇隙》的十二门则付阙如。盖因其系连载之文,自《青鹤》杂志1932年第一卷第一期开始,至1935年第三卷第二十四期结束,陆续连载四十一篇,而后作者心有旁骛,故此书竟未能终稿。其具体连载细节,将在校语中予以说明。

三、本书分正文、原注、补注、新注、校语等五种形式。正文以规范字出之,讹、脱、衍、倒等文字错误,或夏氏亲笔手校者,或夏氏失校而明显有误者,一律随文校勘订正,校语以脚注形式予以说明,明显笔误径改之,不另出校。夏敬观亲自所作注,亦一并保留,标以【原注】,注中不同内容以〇隔开。夏氏亲笔增补的注释,则置于【原注】之下,以【补注】出之。笔者所作的注释则冠以【新注】,以示区别。

四、全书涉及人物数百,夏氏原注较简略,故有“新注”之必要。“新注”主要涉及:(1)人物:举凡书中涉及人物之生卒、姓字别号、生平履历、历任官职、谥号、著述等,均择要予以注释;(2)对当时重大历史事件、职官、旧制、风习等,今之读者不甚清楚者,亦作简要说明;(3)书中出现的生僻字、方言俚语等,易造成阅读障碍者,也一律加以解释;(4)书中人物言谈,多涉及经典义理、历史掌故、隽言妙语,将尽量予以诠释,兴到之处,亦不避野叟之芹献;(5)该书与《世说新语》一样,乃纂辑之作,不少材料取自清代笔记(如陈康祺《郎潜纪闻》、徐珂《清稗类钞》等)而未加说明,“新注”将择要予以标示。限于学力和闻见,“新注”难求周备,惟以明畅为要。

五、为方便读者阅读,每则正文前冠以阿拉伯数字作为序号。另有个别异体字、古今字也直接以通用字出之,兹不详列。

六、笔者校注过程中,参考了一些晚近的笔记资料及各种名人辞典,网络电子资源亦惠我良多,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书倘有些许价值,功劳应归诸原作者、前辈及时贤,其中难免存在的缺失和错误,则由笔者负责。

癸巳早春二月谨识于有竹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