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走进艺术殿堂

第二章
走进艺术殿堂

无论哪个领域,在取得成功或有所造诣者的人生经历中,大致可以看到三个共同的要素:天赋与勤奋、良师、机遇。

也许有人会以鲁迅自我评价时所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作为对强调天赋的质疑,但这不过是为了勉励后学者勤奋向上的说辞罢了。李昌鸿也说,做紫砂器皿并不很难,学上两三年都能做,但这仅仅是站在模仿与使用现有技艺的层面上。仅有勤奋,最多只能成为惟妙惟肖地重复他人发明创造的匠人,绝不可能成为技艺的创造者。

也许有人会以“自学成才”作为对强调“良师”的质疑,但你所“学”的对象,难道不就是“师”吗?值得思考的是,在李昌鸿的成长过程中,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固然无愧“良师”,但只会要学生背书、练字的私塾先生就不是造就一代大师的“良师”吗?另外要强调的还有一点:在更多需要言传身教、动手操作、融艺术与手艺为一体的行业中,良师的作用固然尤显重要,但如果需要永远打着老师的招牌、靠自我标榜是某人高足而谋食江湖,“以师门为荣”而不能“令师门以我为荣”的话,那一定是平庸之人!日本人爱说:“不能超越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而李昌鸿的确是一位令师门增辉的好学生。

至于说机遇,人们通常都能十分清楚地分析某人在“攻占制高点”、“取得辉煌成就”时所具有的种种客观条件,将其归结为“时势造英雄”的同时,怨天尤人地抱怨自己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然而就李昌鸿而言,从徽商血脉、乡亲助学,到同窗引见、始受雕琢;从私塾之教、大师亲炙,到逢改革开放之世、文化繁荣之时,乃至伉俪携手、你创我作的比翼生活,有哪一个环节不是与其艺术造诣、事业有成密不可分的呢?因而机遇实际上像一根长长的链条,包括众多的环节。只有各个环节相连,才能造就出一个“幸运”的成功者。所有的环节相连,不易;某一环节断裂缺失,屡见。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个成功者的命运之链,看看在各个环节上,上苍给了他哪些机遇,而他又是如何把握机遇,不断延长自己的成功之链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