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西京杂记》

葛洪《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旧题晋葛洪撰。书后有葛洪跋语。跋语中洪自称《西京杂记》是抄撮汉代刘歆所著《汉书》而成,故又有刘歆撰《西京杂记》一说。经前代学者和近人考证,认为刘歆撰《汉书》事于史无征,不可信,故刘歆撰《西京杂记》说,也是葛洪伪托之言。葛洪所以这样做,是想“依托古人,以自取重”。但所抄撮的材料,盖来自汉代典籍与传说。

葛洪(283—363)字稚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自号抱朴子。少以儒学知名,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术。西晋末,以平石冰之乱,授伏波将军。元帝为丞相,辟为掾,是著名的“百六掾”之一。后官至谘议参军,爵关内侯。从葛玄弟子郑隐受炼丹术,又师事上党鲍玄,兼习医术。晚年,以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句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而卒。

葛洪是晋代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又是文学家、美学家。他把道家思想与炼丹、神仙养生相结合,使道家思想系统化、理论化,又把道家思想与儒家名教纲常相结合,使神仙养生、儒家思想、道家学说三位一体。他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他的书记载了当时炼丹方法,保存了中国早期医学典籍和民间方剂。在美学上,他是曹丕与刘勰之间的代表人物。葛洪平生著述甚多,有《抱朴子》内外篇、《神仙传》、《肘后要急方》及诗赋杂文等,约600卷。《晋书》称他“博闻深洽,江左绝伦”。

《西京杂记》是一部杂载西汉轶事传闻的笔记。西京,指西汉都城长安。这部书所记述的均为汉代故事旧闻,以及西京宫室苑囿情况、帝后公卿奢靡生活等,内容广泛丰富。所记典章制度,多为班固《汉书》所未载。例如卷一“八月饮酎”条记宗庙饮酎礼制,“止雨如祷雨”条记京师禳水礼制,卷五“大驾骑数乘”条记皇帝出行的舆驾制度,都可供考证汉代典制,与《汉书·礼乐志》和《后汉书·礼仪志》相互印证。书中对汉代风俗民情,也多有记载,如卷一叙汉alt女常在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卷三叙九月九曰佩茱萸、饮菊花酒等,能使我们了解后来七夕乞巧和重阳节萸囊民俗的由来。

《西京杂记》所记汉代轶闻,有不少是著名的传记。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王昭君与毛延寿的故事、匡衡勤学穿壁引光的故事、扬雄著《太玄》梦吐凤凰的故事、东方朔设奇计救乳母的故事、秋胡戏妻的故事等等,多被后人引为典实,对诗词、戏曲、小说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中所述,虽多为小说家言,而摭采繁富,取材不竭。李善注《文选》,徐坚作《初学记》,已引其文,杜甫诗用事谨严,亦多采其语,词人沿用数百年,久成故实,固有不可遽废者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说:“若论文学,则此……亦意绪秀异,文笔可观。”学者耽读此书,不仅可以广见闻,还可以考制度,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更不可磨灭。

《西京杂记》原为二卷,现在通行的六卷本,可能是宋人编次。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了六卷本的点校本,现根据这个本子选录6篇,小标题是译注者所加。

画工弃市

元帝后宫既多〔1〕,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2〕。诸宫人皆赂画工〔3〕,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4〕。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5〕。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6〕,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7〕。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8〕,画工皆弃市〔9〕,籍其家。资皆巨万〔10〕。(卷二)

【注释】

〔1〕元帝(前75—前33):汉元帝刘奭(shì),宣帝子,汉第八代皇帝。为政重用儒者,北和匈奴,在位16年,庙号元帝。后宫:指嫔妃宫女。

〔2〕案:通“按”。按照,察核。幸:皇帝到某处去或宠爱某人曰幸。

〔3〕赂(lù):贿赂,行贿。

〔4〕不减:不少于,不下。

〔5〕王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宫人。汉朝对北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昭君入嫁匈奴,称宁胡阏氏。

〔6〕“匈奴入朝”二句:史载,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王嫱下嫁匈奴。阏氏(yān zhī):匈奴的王后称号。

〔7〕名籍:名册。

〔8〕穷案其事:彻底追查画工作弊这件事。

〔9〕弃市:古代刑法,在闹市执行死刑后,暴尸街头以示众,称弃市。《礼记·王制》:“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10〕籍其家:抄没其家,登记造册。巨万:犹万万。形容数目大。

【今译】

汉元帝嫔妃甚多,不能够常和每个嫔妃见面,于是就让画工画下她们的形貌,需要时根据图上画的相貌召见她们。宫女们都争相贿赂画工,给画工钱多的达十万,少的也不下五万。唯独王昭君不肯向画工行贿,她也就得不到皇上的召见。后匈奴单于来朝,向汉家皇帝求美人做王后,于是汉元帝查看宫女图,就以王昭君充行。临行,召见,看到昭君相貌是嫔妃中最漂亮的,而且善于言语应答,举止娴静文雅。元帝很后悔将昭君嫁给匈奴,但是名册已经定下来了。元帝对外国讲求信义,因此不再中途改变主意换人。事后便下令彻底追查此事,受贿的画工都处以死刑,并暴尸街头示众,抄没他们的家,抄出的钱财都成千上万。

东方朔设奇救乳母

武帝欲杀乳母〔1〕,乳母告急于东方朔〔2〕,朔曰:“帝忍而愎〔3〕,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4〕。汝临去,但屡顾我〔5〕,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6〕?”帝怆然〔7〕,遂舍之。(卷二)

【注释】

〔1〕武帝(前156—前87):汉武帝刘彻,景帝子,汉第五代皇帝。对内改革政治经济,尊崇儒术,罢黜百家;对外兴武功,开拓疆土。在位54年,为西汉发展的鼎盛时期,庙号武帝。乳母:奶妈。《史记·滑稽列传》载:武帝少时,东武侯母尝养帝,帝壮时,号之大乳母。乳母家子孙奴从者横暴长安中,当道夺人车马衣物。有司请徙乳母于边,奏可。

〔2〕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汉武帝时,官至太中大夫。性诙谐滑稽,善文辞。作品有《答客难》等。《史记》、《汉书》有传。

〔3〕忍而愎(bì):残忍而刚愎自用。愎:固执,任性。

〔4〕益:更加。

〔5〕顾:回头看。

〔6〕乳哺:用奶喂养。

〔7〕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

【今译】

汉武帝要杀犯了法的乳母,乳母向东方朔告急求救,朔道:“皇帝心狠而刚愎自用,别人若从旁进言相救,死的会更快。你临到要离开皇帝时,只可连连回头看我,我会用一出乎意料的办法打动他。”乳母按照他的话去做。东方朔当时陪侍在武帝身边,故意对乳母说:“你该快点走,皇帝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老是记住小时你喂奶时的恩情吗?”武帝听了感到悲伤,终于不再治她的罪。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1〕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2〕,居贫愁懑〔3〕,以所着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4〕,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著犊鼻裈涤器〔5〕,以耻王孙。王孙果以为病,乃厚给文君,文君遂为富人。文君姣好〔6〕,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7〕,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8〕,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9〕。长卿素有消渴疾〔10〕,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11〕。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12〕,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卷二)

【注释】

〔1〕本篇所写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情节也与《史记》、《汉书》所记不同,当是传闻有异。

〔2〕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汉代文学家。初为郎,后至孝文园令。为官不慕高爵,善著辞赋,有《子虚》、《上林》、《大人》等赋传世。卓文君:蜀郡临邛富商卓王孙女,相如访友至临邛,过饮于卓氏,文君新寡居家,相如以琴心挑之,文君爱慕相如才貌,夜奔相如,同归成都。

〔3〕愁懑:愁闷。懑(mèn):烦闷。

〔4〕鹔鹴裘(sù shuāng qiú):用鹔鹴鸟羽制作的皮衣。鹔鹴又作鹔alt。或云为鼠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鹔鹴,状如燕,稍大,足短,趾似鼠……出凉州也。”清恽敬《大云山房杂记》卷一:“此即今飞鼠也。相如鹔鹴裘,即此鼠。凡白杂毛曰肃霜,马、鸟、鼠皆取之。”贳(shì):典押,交换。

〔5〕犊鼻裈(kūn):劳动时穿的一种套裤,形如犊鼻。一说围裙。涤(dí):洗。

〔6〕姣好(jiāo hǎo):美好。

〔7〕脸:脸颊。古人说脸指两颊的上部,不是指整个面部。芙蓉:指荷花。

〔8〕放诞风流:行为放任,不拘礼法,风雅洒脱,而有才气。

〔9〕越礼:指私奔相如,驰归成都之事。

〔10〕消渴疾:指糖尿病、尿崩症。症状为口渴尿多,易饥饿而消瘦。

〔11〕痼(gù)疾:经久难愈的病,老病。此言司马相如的消渴病。

〔12〕自刺:自责,自我针砭。司马相如作《美人赋》自刺事,史书未载。

【今译】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刚回到成都时,家无钱财,生活贫困,整天忧愁烦闷,就将身上穿的皮衣拿到商人阳昌那里换酒喝,与文君作乐。文君抱头哭道:“我一向生活富足,今天竟穷困到以皮衣换酒的地步。”于是文君与相如一起商量谋生之路,决定就在成都开店卖酒。相如围着大围裙,亲自洗碗刷盘子,想以此让卓王孙丢脸。王孙果然感到羞辱,于是就给了文君一大笔钱财和嫁妆,文君和相如一下子成了富人。文君生得漂亮,眉眼秀美犹如远处的青山,脸颊红润就像鲜艳的荷花,肌肤柔滑好似凝结的油脂。十七岁守寡,为人放任不拘,风流洒脱,因爱长卿才华而越礼私奔嫁给了他。长卿一向有糖尿病,及回成都后,因耽溺于文君的美色,终于引起老病发作。于是作了一篇《美人赋》,想用它来自责自警,然而最终还是改不了好色之心,终以此病致死。文君为哀悼相如,作了一篇诔文,流传于世。

匡衡勤学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1〕。邻舍有烛而不逮〔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4〕,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5〕。匡说《诗》,解人颐〔6〕。”鼎,衡小名也〔7〕。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卷二)

【注释】

〔1〕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枣庄南)人。家贫好学,善解《诗经》。汉元帝时累官至丞相。《汉书》有传。烛:蜡烛。

〔2〕不逮:不及。指烛光照不到。

〔3〕佣作:打工劳动。偿(cháng);报偿。

〔4〕衡能说《诗》:据《汉书·匡衡传》载,衡材智有余,经学绝伦,深通《诗》义。

〔5〕匡鼎来:匡衡将来。按鼎,当据《汉书》本传作词语解。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应劭曰:“鼎,方也。”

〔6〕解人颐(yí):使人开颜欢笑。颐:面颊。

〔7〕鼎,衡小名也:匡衡小名鼎之说,史无据。唐颜师古认为是后人穿凿附会,不可信。见《汉书·匡衡传》师古注。

【今译】

匡衡字稚圭,少时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有烛光照明。邻居家有烛光,而自己又照不到,衡于是凿壁穿墙,让烛光透过来,自己用书映着烛光阅读学习。同乡有户大姓文不识,家中富有,书很多,衡就给他家打工劳动而不收取报偿。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原因,衡回答说:“我只希望能借到主人的藏书,然后把它们都读一遍。”主人很赞赏他的行为和志气,就提供给他书让他读,终于成就了大学问。匡衡善于讲说《诗经》,当时的人为他作了顺口溜,说:“不要说解《诗经》,匡鼎就要来了。匡衡讲解《诗经》,能使人开颜欢笑。”鼎是匡衡的小名。当世的人佩服他的学问,到了如此崇拜的地步,能够听到他讲学的人无不尽开笑颜,心满意足。

韩嫣金弹

韩嫣好弹〔1〕,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余。长安为之语曰〔2〕:“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卷四)

【注释】

〔1〕韩嫣(生卒年不详):字王孙,弓高侯颓当之孙。聪慧,善骑射。受汉武帝宠幸,贵显当世,官至上大夫。《汉书》有传。

〔2〕长安:西汉都城,即今陕西西安。

【今译】

韩嫣喜欢用弹弓弹射取乐,常用黄铜为弹丸,一天之内扔掉的弹丸竟有十数个。长安的人为他编顺口溜道:“苦奈饥和寒,追找金弹丸。”京城的儿童们,每当听到韩嫣要出来射弹子时,就追随其后,看见弹丸落的地方,就争相拾取。

秋胡戏妻

昔鲁人秋胡〔1〕,娶妻三月而游宦〔2〕,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3〕。妻曰:“妾有夫〔4〕,游宦不返,幽闺独处〔5〕,三年于兹,未有被辱如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既还,乃向所挑之妇也〔6〕。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7〕。(卷六)

【注释】

〔1〕鲁人:鲁国人。鲁是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南部一带。也泛指山东。

〔2〕游宦: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

〔3〕遗(wèi):赠送。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墨子·号令》:“又赏之黄金,人二镒。”

〔4〕妾:妇女表示谦卑的自称之词。

〔5〕幽闺:深闺,指女子卧室。闺,妇女居住的内室。

〔6〕向:刚才。挑(tiǎo):挑逗,引诱。

〔7〕沂(yí)水:沂河,发源山东,流入江苏。

【今译】

从前鲁国有个叫秋胡的,娶妻三个月,就离开家乡到外地做官去了。三年后休假回家,他的妻子在郊野采桑。秋胡来到郊野却认不出是自己的妻子,见到这个妇人,表示爱慕,并赠黄金二十两。妻子说:“我有丈夫,去外地做官,至今未回,贱妾深闺独处,在此生活已经三年,今天却受到了极大的污辱。”说完,继续采桑不再理睬他。秋胡羞惭而退。回到家,问家人:“我妻在哪里?”答道:“去郊野采桑,尚未回来。”归来相见,正是刚才他所挑逗的那位妇人。夫妻一见,都觉羞愧,妻子就跑到沂水,投河自杀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