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苏维埃

保卫苏维埃

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么大,我们仍然应该清醒地估计敌人的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敌人颠覆我们的祖国。

——斯大林

领导十月革命

1917年9月12日至14日,列宁写好了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两委员会的两封指示信,即《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和《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他指出:“布尔什维克在两个首都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之后,能够而且必须把国家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9月15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讨论了列宁的这两封信。根据斯大林的提议,中央通过了将列宁的指示信分发给布尔什维克党各个最大组织的决议,并决定动员党的一切力量来组织起义。

10月7日,列宁秘密地来到了彼得格勒。斯大林向列宁报告了武装起义的准备情况。在10月10日至16日举行的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上,党中央通过了列宁和斯大林制订的武装起义计划。这次会议也坚决驳斥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反对武装起义的建议。斯大林说: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所提出的办法,客观上是让反革命有可能准备和组织起来,而要我们无止境地退却下去,使革命遭受失败。试问,为什么我们不应保证自己有可能选择起义的日期和条件,使反革命没有可能组织起来呢?

这次会议确定斯大林为中央政治局领导武装起义的总指挥。后来斯大林写道:

我回忆起1917年的情景,当时我经历了牢狱和流放地的漂泊生活以后,奉党的命令转到彼得格勒去工作了。正是在那里,在俄国工人中间,在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列宁身旁,在无产阶级反资产阶级伟大搏斗的风暴中,在帝国主义战争环境内,我第一次懂得了怎样才配做一个伟大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人。正是在那里,在俄国工人中间,我受到第三次战斗的革命洗礼。正是在那里,在俄国,在列宁领导下,我成了一个革命家。

为了加强对这次武装起义的领导,列宁和斯大林往各处都派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代表。顿巴斯的起义准备事宜由伏罗希洛夫领导,北高加索是基洛夫,白俄罗斯是卡冈诺维奇,乌拉尔是日丹诺夫。在莫斯科准备指挥这次历史性战斗的是斯克沃尔措夫、斯捷潘诺夫、雅罗斯拉夫斯基等人。在彼得格勒,托洛茨基于9月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并在十月革命期间担任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

10月24日早晨,克伦斯基下令封闭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人之路报》,并派装甲车包围该报编辑部和印刷所。临时政府对革命展开了攻势。

就在同一天的早晨,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赤卫队员与革命士兵击退了临时政府军队,并在印刷所和编辑部周围加岗防卫。上午11时,《工人之路报》出版了,发表了斯大林写的号召推翻临时政府的社论。斯大林在这篇题为《我们需要什么?》的社论中写道:

时机到了,此时若再稍事延缓,就会葬送整个革命事业。

需要以新的工农政府来代替现在的地主和资本家政府。

需要以人民公认的,由工农兵代表选举的并对这些代表负责的政府,来代替目前的不是由人民选举的也不对人民负责的伪政府。

需要以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的苏维埃政府,来代替克伦斯基的反动政府。

起义开始了。起义总指挥斯大林和领导成员斯维尔德洛夫和捷尔任斯基,始终留在革命军事委员会里。他们制订了详细的起义计划,布置部队占领电报局和电话局。革命军事委员会分派部队把守桥梁,以便与各区保持联系。

10月24日夜间,列宁由他最后的秘密住处来到了斯莫尔尼宫,亲自担负起领导起义的重任。整夜都有革命军队和赤卫队向斯莫尔尼宫开来。布尔什维克随即将这些部队派往首都中心去包围临时政府盘踞着的冬宫。彼得格勒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所在的斯莫尔尼宫,成了革命的战斗司令部。

10月25日,赤卫队和革命军队占领了各火车站、邮政局、电报局、政府各部以及国家银行。预备国会被解散了。参加起义的革命军队,认真地执行了总指挥部的战斗命令,同赤卫队肩并肩地进行了战斗。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成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堡垒,这里早就不承认临时政府了。

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其向冬宫轰击的炮声,奠定了10月25日是新纪元,即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新纪元。

这天夜里,革命工人、士兵攻下了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人员。起义胜利了。

当夜 10 时45分,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宣布开幕,当时彼得格勒的胜利起义已达沸点,首都的政权事实上已掌握在彼得格勒苏维埃手中。

革命政权诞生的第二天,10月26日夜间,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代表大会向各交战国建议,立即缔结至少三个月的停战协定,以便进行和平谈判。代表大会向一切交战国的政府和人民呼吁的同时,又向英法德三国工人呼吁,号召他们“把和平事业以及使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的事业有成效地进行到底。”

同一天晚上,苏维埃代表大会又通过了《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的基础就是根据242份地方农民委托书拟定的全国农民委托书。根据这个委托书,土地私有权永远废除,而代之以全民的、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一律无偿地交给全体劳动者使用。

土地法令规定,所有地下矿藏,森林和河流都应该转归人民所有。

按照这个法令,农民因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一共获得了1.5亿亩以上的新土地,并从而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的五亿卢布的租金。

最后,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成立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第一届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

从此,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诞生了。

这次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维埃独掌政权。1918年11月6日,为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斯大林在《真理报》发表了歌颂十月革命一文。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帝国主义列强就勾结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要用大规模的武装干涉扼死刚诞生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这样的形势下,斯大林转战各地,频繁战斗。他率领苏维埃军队保卫重要战区察里津,他指挥东方面军、南方战线以及西南战线的作战,为保卫新生苏维埃新生政权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保卫重要战区察里津

在1918年至1920年内战期间,在反对白匪和外国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斗争中,斯大林作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红军的统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察里津保卫战,充分体现了斯大林杰出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才能。他不仅显示了勇猛顽强的精神,而且表现出制定政策的才能和日理万机的能力,从而得到列宁的赏识。

1918年夏天,由于外国的干涉,战局进一步严峻了。帝国主义列强不甘心于俄国无产阶级战胜地主和资产阶级。

他们看到这即将燃起的革命烈火,很容易燃烧到欧洲其他国家。这些打着文明旗号的外国军队,就像盗贼一般,潜入俄国边境,开进俄国领土。

6月6日,列宁派斯大林作为中央特派员到俄国南方的察里津去征集粮食,并委以全权,当地的各级政府、军队、铁路、邮电、粮食等部门均必须执行斯大林的命令。

7月底,顿河地区的哥萨克白卫军以4.5万人和火炮150门,首次进攻察里津,企图夺取这个重要铁路枢纽和内河港口,与叛乱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乌拉尔斯克和奥伦堡的哥萨克白卫军会合,以打开进攻莫斯科的道路。

8月初,菲茨赫拉乌罗夫集群夺取察里津以北的叶尔佐夫卡、皮丘任斯卡亚,逼近伏尔加河。

18日至20日,马蒙托夫骑兵集团开到察里津接近地。察里津三面被围。

保卫察里津的红军4.2万人和火炮120门,在北高加索军区军事委员会主席斯大林领导下,运用炮兵尤其是装甲列车的炮火,依托筑垒阵地顽强抗击。

20日突破敌合围正面,8月26日至9月6日发起全线反击,迫使白卫军退至顿河右岸。

1918年秋,在察里津形势进一步吃紧的情况下,北高加索的粮食、巴库的石油、中亚的棉花都要通过这一铁路枢纽和伏尔加河的港口,才能提供给国家的中心地区。伏尔加河下游成了当时顿河流域和东部反革命力量聚合的主要路障。

筹运粮食需要与军事斗争同时并举。

斯大林迅速来到察里津后,调查了实际情况并向列宁转告说,那里一片混乱,投机盛行。

斯大林马上采取了有力措施:

对粮食实行配给制和固定价格,把那些腐化堕落和办事不力的官员撤职,解散一些不必要的委员会,严厉打击抢劫运粮火车的人。他向列宁保证过一个星期向莫斯科运送100万吨的粮食。

在当时的情况下,斯大林深信采取管制和镇压是最有效的和最简便的办法。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会运去,他果断地下命令说如果有人敢抢粮食,就把他们的村庄烧成灰烬,使他们不敢再袭击火车。

斯大林的任务是运送粮食,但察里津作为伏尔加河和北高加索的军事重镇,筹集运送粮食必须同时顾及军事问题。列宁签署的人民委员会给斯大林的委任状也明确规定:

南俄各地方各区域人民委员会、农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各司令部和各部队长官、各铁路机关和车站站长、各内河和海上商船的组织、各地邮电和粮食机关、所有的专员和代表均须执行斯大林同志的指示命令。

斯大林在这里为收集粮食进行了紧张的工作,并且在5天内向莫斯科发运了5列车粮食。

此外,他还直接参与了军事领导。他领导区军事委员会,将分散的部队联合起来,组建了一些新的师团、特种部队和装甲车纵队,建立工人民兵队伍。

在危险面前,斯大林没有惊慌失措,坚决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察里津牢牢地掌握在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手中,同时,表现出他力挽狂澜的气魄和坚毅果敢的精神。

9月22日,克拉斯诺夫纠集6万兵力再次进攻,对保卫察里津的红军南翼实施主要突击,企图切断察里津同阿斯特拉罕和北高加索的联系。

为加强察里津的防御,在卡梅申方向和察里津方向的红军于10月初合编为第十集团军。

10月2日和8日,白卫军先后夺取格尼洛阿克赛斯卡亚和京古塔并渡过伏尔加河,对红军后方构成威胁,至15日又相继占领萨列普塔、别克托夫卡等地。

红军在环城铁路沿线组成强大的炮兵群,以密集火力给敌人以重大杀伤,扭转了战局。

10至11月,第十集团军在第八、第九集团军等友邻部队配合下进行反攻,再次将白卫军赶回顿河右岸。

1919年1月1日,白卫军克拉斯诺夫第三次进攻察里津。他们攻破第十集团军的顽强防御,再次对该城形成了半圆形包围。

1月12日,他们在察里津以北发起突击,夺取了杜博夫卡。为消除这一威胁,斯大林从南部防御地段抽调骑兵混成师抗击突入之敌。克拉斯诺夫白匪乘南段防御空虚之机,于1月16日夺取了萨列普塔。但这是克拉斯诺夫的最后一次胜利。

1月14日,杜缅科师将白卫军逐出杜博夫卡,并突破敌军正面。该师各部在布琼尼指挥下对敌后方实施深远的袭击。从北部转入进攻的第八、第九集团军对哥萨克白卫军察里津集团的后方造成了威胁。

2月中旬,克拉斯诺夫被迫退却。

在察里津保卫战中,苏维埃军队获得了保卫大城市的宝贵经验,丰富了苏联军事学术。

如:在城市接近地建立防御地区;大量集中使用炮兵和装甲车;在防御战斗和反攻过程,步兵、骑兵、炮兵、装甲车及内河区舰队密切协同作战。

为了达到反攻的目的,在察里津保卫战中,苏维埃军队指挥部巧妙地将各部队在主要方向上,对敌人的翼侧和后方的突击与在各次要方向上固守筑垒阵地结合起来。在察里津战斗中第一支苏维埃骑兵团,即骑兵混成师的建立和使用,是国内战争中有效地使用大量骑兵的开端。

1919年5月14日,察里津“因百折不挠地、胜利地抗击了敌人”,荣获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授予的革命荣誉红旗。

指挥东方面军进攻

从1918年8月至1919年2月,在苏联国内战争期间,斯大林指挥东方面军在伏尔加河中游流域和乌拉尔对白军实施了数次战役。

至1918年8月底,东方面军辖五个集团军。伏尔加河区舰队与展开在两千多公里正面的苏维埃军队协同作战。东方面军基本兵力部署在中央,以掩护萨马拉—乌法方向、喀山方向、伊热夫斯克—沃特金斯基方向。第四、第三集团军分别在南翼和北翼行动,各在400至600公里正面上展开。苏维埃土耳其斯坦军队与东方面军相对推进。

第四集团军和苏维埃土耳其斯坦军队当面是乌拉尔斯克和奥伦堡的哥萨克白军,第三集团军当面是西伯利亚集团军的叶卡捷琳堡集群。

白军伏尔加河区舰队支援东方反革命兵力。东方反革命势力依靠富农和协约国援助,指望扩大伏尔加河中游基地,会合北方和南方反革命势力,组织对莫斯科的进军。

斯大林计划的出发点是:

必须把敌人赶过伏尔加河,解放伏尔加河中游地区、卡马河沿岸和乌拉尔,并与苏维埃土耳其斯坦建立联系。第一、第四、第五集团军和伏尔加河区舰队,负责粉碎捷克白军的伏尔加河沿岸集群和立宪会议委员会的“国民军”,第四集团军以一部兵力,阻止乌拉尔斯克的哥萨克白军与哥萨克首领克拉斯诺夫的军队会合;第二集团军负责粉碎伊热夫斯克—沃特金斯基叛匪;第三集团军进攻叶卡捷琳堡,土耳其斯坦苏军进攻奥伦堡,他们应尽量牵制更多的伏尔加河流域白卫军队。

东方面军进攻于1918年8月底至9月初开始。8月底,第五集团军击退了卡佩利的志愿旅向斯维亚日斯克的进攻,迫其退至喀山。第一集团军消除了捷克白军第二师在辛比尔斯克地域的突破口,并以反突击将其压回出发地区。

在喀山战役过程中,第五、第二集团军扩大战果,在伏尔加河区舰队的舰艇支援下,于9月5日至10日粉碎了白卫军喀山集团,并解放了喀山,战略主动权转至苏军手中。

9月7日至12日,第一集团军击溃了敌军辛比尔斯克集团,并于9月12日夺取了辛比尔斯克。9月14日至25日,第一、第五集团军在保卫辛比尔斯克的激战中,击退了白卫军和捷克白军的反突击,为粉碎敌军塞兹兰—萨马拉集团和苏军第五集团军进攻布古鲁斯兰创造了有利条件。

9月27日至10月7日期间,第一集团军在第四集团军一部兵力和伏尔加河区舰队协同下重创塞兹兰—萨马拉集团。10月3日,他们攻克了塞兹兰,10月7日开进了萨马拉。

第四集团军萨马拉师向塞兹兰—萨马拉铁路的迅猛开进和萨马拉工人的起义,促进了战役的胜利。

9月底至10月初,第二集团军肃清了卡马河河口的立宪会议委员会的部队,在许多地点强渡了该河并攻占了奇斯托波尔、叶拉布加、萨拉普尔等城市。

这些战役的结果是,白卫军和捷克白军的战线在750公里地带和100公里至150公里纵深内被突破;“国民军”士气沮丧,捷克白军迅速瓦解。

与此同时,在后方,布尔什维克地下委员会领导的工人起义此伏彼起,游击运动蓬勃开展。

10月间,前方的第一、第五集团军对退却的白卫军和捷克白军展开了平行追击和正面追击。11月初前,他们东进200公里至300公里,抵达新乌津斯克、布祖卢克、别列别伊、沃特金斯基一线。

至11月,第二集团军以及第三集团军特别支队,在伏尔加河区舰队协同下围歼了叛匪伊热夫斯克—沃特金斯基集团,使西乌拉尔重要工业中心伊热夫斯克和沃特金斯基获解放。

随着冬季的到来,东方面军各集团军的前进显著减慢。

这时,高尔察克海军上将在协约国帮助下采取了紧急措施,补充兵员,企图扭转东方战线的斗争进程。

俄共中央委员会11月全会确认了尽快解放乌拉尔的任务,要求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采取积极战斗行动。

按照当时制订的冬季进攻计划,东方面军各集团军于11月28日至12月31日分别在叶卡捷琳堡、乌法、奥伦堡、乌拉尔斯克等四个方向同时发起战役。第三、第二集团军向叶卡捷琳堡实施主要突击。

敌军力图与北方反革命势力会合,于12月28日向彼尔姆、维亚特卡突击,为此在方面军北翼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兵力对付第三集团军。

东方面军在遭受严重损失后,放弃昆古尔、彼尔姆,并退到卡马河对岸。

第三、第二集团军在彼尔姆防御战役中顽强而积极的防御,以及第五、第一集团军在乌法方向的顺利进攻,迫使白卫军指挥部放弃与北方反革命势力会合并将基本作战力量转移至乌法地域和奥伦堡—乌拉尔斯克方向的意图。

第一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在该地1月和2月间的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他们在解放奥伦堡、乌拉尔斯克、奥尔斯克之后,与苏维埃土耳其斯坦军队会合,并将哥萨克白军与高尔察克主力的联系切断。

斯大林在这一时期指挥的东方面军的进攻结果,使协约国帝国主义者纠集东方、北方和南方反革命势力的计划被打破。伏尔加河流域、卡马河沿岸、西乌拉尔和南乌拉尔部分地区重建了苏维埃政权。

随后,在1919年6月21日至1920年1月7日,斯大林又指挥东方面军在乌拉尔和西伯利亚进行了数次战役。

在东方面军的反攻过程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集团军于6月20日前抵达尼古拉耶夫斯克、伊列克、奥伦堡、斯捷尔利塔马克、乌法河、奥萨、奥汉斯克、彼尔姆以西30公里一线。

五个集团军在1300公里正面上行动,并掩护奥伦堡方向和乌拉尔斯克方向,以保障主力的进攻。高尔察克海军上将的高尔察克南集团军和哥萨克白军两集团军守卫南乌拉尔,并在奥伦堡方向和乌拉尔斯克方向采取积极战斗行动。

东方面军进攻计划是根据列宁关于“向乌拉尔的进攻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无条件地加强,并补充新的力量”的指示制订的,其出发点是必须在奥伦堡,乌拉尔斯克地域牵制哥萨克白军各集团军,并解放被哥萨克白军封锁的乌拉尔斯克。

实施进攻的基本兵力部署是:

以第五集团军向兹拉托乌斯特,车里雅宾斯克方向进攻,以第二、第三集团军与伏尔加河区舰队协同,向彼尔姆、昆古尔、叶卡捷琳堡方向进攻。赋予第五集团军和第二、第三集团军的任务,是分别粉碎西集团军和白卫军西伯利亚集团军,越过乌拉尔山脉并解放乌拉尔。解放西伯利亚是本次进攻的最终目的。在斯大林领导下的东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制订的计划,在俄共中央委员会七月全会上获得批准。

在夺取乌拉尔阶段,东方面军的进攻包括一系列同时而连续实施的相互联系的集团军群战役和集团军战役。北集群未经战役间歇即展开进攻,顺利实施了彼尔姆战役、叶卡捷琳堡战役。在这两次战役中,将高尔察克的西伯利亚集团军分割成两个孤立集群,将其赶过乌拉尔并予以各个击破,从而彻底打破了协约国企图使高尔察克军队与北方英国武装干涉者会合的计划。第三集团军骑兵集群对白卫军后方的深远奇袭对此起了重要作用。

在兹拉托乌斯特战役中,第五集团军越过乌拉尔山脉并解放了兹拉托乌斯特。南集群第四集团军加强恰帕耶夫的步兵第二十五师解除了敌对乌拉尔斯克的封锁。第四集团军进行乌拉尔斯克战役的结果,使白卫军在俄国东南部建立反苏维埃共和国的统一战线的企图破产了。此后,第二集团军被调到南方面军。

第五、第三集团军继续进行夺取乌拉尔的斗争。在1919年7月17日至8月4日进行的车里雅宾斯克战役中,第五集团军在第三集团军配合下再创高尔察克军队。第五集团军先后解放了车里雅宾斯克、特罗伊茨克,将高尔察克方面军割裂成两个孤立集群,其中一个集群退向西伯利亚,另一集群退向土耳其斯坦。

西伯利亚的进攻基本上是对败退的高尔察克军队实施战略性正面追击和平行追击。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战役过程中,第五、第三集团军击退了高尔察克第一、第二、第三集团军的反攻,解放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伊希姆,并将敌军赶至伊希姆河对岸。

在这三个连续进行的战役中,东方面军解放了西西伯利亚。

东方面军击溃高尔察克各集团军,是对苏军在国内战争各战线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个重大贡献。苏维埃政权在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来,并使这个边疆区的丰富工业资源供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利用。

组织领导南方战线

1919年秋天,外国武装干涉者改变其进攻苏维埃共和国的计划,又发动了第二次进犯。从南俄库班地区北上的邓尼金匪军是这次主要的突击力量。

面对外国武装干涉势力的第二次进犯,列宁发出号召:

大家都去与邓尼金斗争!

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工人阶级的优秀儿女都纷纷响应号召,拿起了武器。

为了组织南方战线的胜利,党中央根据列宁的提议,派斯大林去担任这个战线的总指挥,以便整顿南方战线的秩序,并保证把邓尼金匪军消灭掉。

斯大林抵达南方战线后,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首先制订了严格的军纪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他抛弃了原来主张从伏尔加河至诺沃罗西斯克突破邓尼金阵线的计划,最新制订了由沃龙涅什一带经过哈尔科夫—顿巴斯—罗斯托夫实施主要打击的著名的战略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邓尼金所部将被截成两段,并保证苏维埃军队迅速通过许多由无产阶级所控制的中心城市和铁路密布的地区,解放燃料工业城市顿巴斯。党中央采纳了斯大林的计划。

为了打击邓尼金的主要部队,在奥勒尔西北,斯大林把南方战线第十三和第十四两集团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组成突击队。在他的亲自指挥下首战告捷,于1919年10月20日一举解放了奥勒尔,使白匪军遭到重大的损失和决定性的失败,从而军心大振。布琼尼的骑兵随即乘胜追击,在沃龙涅什附近将白军击溃。

10月25日,斯大林在给列宁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作为反革命的主要支柱,经过协约国和邓尼金长期努力而建成的施库罗和马蒙托夫的骑兵军,已在沃龙涅什附近战斗中被布琼尼的骑兵迎头击溃。沃龙涅什已由英勇的红军所占领。

邓尼金的主力部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之后,斯大林就满怀信心地指挥南方军向敌人展开猛烈的进攻。根据他的建议而建立的以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和夏殿科为首的第一骑兵军对取得胜利起了极大的作用。邓尼金的败北使协约国的第二次进犯又彻底破产了。

1920年1月17日至4月7日,在苏联国内战争中,高加索方面军为粉碎邓尼金将军的白卫军而在北高加索实施的战略进攻,是苏军南方秋冬季总攻的继续。

进攻开始前,高加索方面军在从塔甘罗格湾到里海的基兹利亚尔湾八百余公里的地带内展开。方面军的编制为骑兵第一集团军,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集团军,兵力共计21.5万人。

高加索方面军在不断击退白卫军的同时,占领了顿河左岸巴泰斯克附近和萨尔河的许多登陆场。白卫军指挥部指望首先在顿河、萨尔河和马内奇河设防固守,而后转入反攻。

苏军统帅部的企图是:用高加索方面军右翼和中央兵力对季霍列茨卡亚、叶卡捷琳诺达尔和新罗西斯克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第十一集团军进攻基兹利亚尔,圣克列斯特。

1920年1月17日至2月6日,骑兵第一集团军,第八、第九、第十和第十一集团军部分兵力实施的顿河—马内奇河战役,削弱了邓尼金战线,使敌作为战役预备队的各骑兵兵团疲惫不堪。方面军的中央和左翼兵力向敌纵深推进40公里至100公里,前出至整个马内奇河一线,第十一集团军右翼各兵团占领并固守马内奇河登陆场。

2月14日至3月2日,高加索方面军部队进行了叶戈尔雷克斯卡亚战役。在顿河下游、马内奇河一线粉碎邓尼金白卫军战役过程中,在白格利纳以北发生2.5万人规模的骑兵遭遇战,苏维埃军队击败白卫军。与此同时,苏维埃军队以部分兵力协同斯塔夫罗波尔游击队实施了斯塔夫罗波尔进攻战役。以上这几次战役,是北高加索战役的组成部分。经过这些战役,使苏军在北高加索牢牢掌握了主动权,攻破了邓尼金战线并对敌军形成有利的包围态势。

随后,高加索方面军实施了库班—新罗西斯克战役,紧接着,斯大林又命令以第九集团军和骑兵第一集团军部分兵力协同游击队,实施了图阿普谢进攻战役。

与此同时,高加索方面军左翼兵力于1920年3月12至24日实施了格罗兹尼进攻战役,3月17日攻占格罗兹尼,尔后,协同捷列克河游击队和达吉斯坦游击队解放了弗拉季高加索、彼得罗夫斯克港和杰尔宾特。

4月初,解放了整个达吉斯坦地区和捷列克州,肃清了白卫军北高加索集群和资产阶级民族部队的残余。高加索方面军在从黑海到里海的全线,前出至外高加索边境。

上述战役以彻底粉碎北高加索的邓尼金军队而告终。1920年4月至5月间,顿河集团军和库班河集团军大部投降。邓尼金残部乘船只逃往克里木。

在两个半月的时间内,苏维埃军队解放了苏维埃俄国的重要经济区,为重建黑海舰队创造了条件,扩大了亚速海区舰队和里海区舰队的活动基地。

南方面军的反攻是苏联国内战争年代苏军实施的历时最短而作战最坚决的进攻战役之一。苏军大量骑兵参加战役,对敌翼侧和后方实施勇猛坚决的突击。战役表明,各快速军团大量兵力行动的重大战果,是靠与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密切协同取得的,只有在参加战役的所有兵力迅猛行动的条件下才能围歼敌军。

反攻过程中的作战经验丰富了苏联军事学术,这些经验是:在宽大正面同时实施突击,进行重大的战役性变更部署,在敌浅近战役防御纵深实施大规模骑兵遭遇交战,追击敌人过程中正规军同游击部队在战役战术范围协同作战,强渡江河障碍和在山林地歼灭敌孤立集团。

在1920年初,苏维埃政权有了一个短暂的喘息时期,苏维埃国家劳动人民纷纷响应党的号召:“一切为了恢复被破坏的国民经济而斗争!”这时斯大林奉列宁的指示,负责领导恢复乌克兰被战争破坏的经济,领导乌克兰劳动军委员会。

这年3月,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举行了乌克兰共产党第四次代表会议。斯大林在关于经济政策和其他问题的发言中,确定了党组织在经济战线上的任务。他指出必须从工人中提拔新的领导干部,推行企业一长制及岗位责任制,发挥地方机关的创造性,组织各工厂、矿山、铁路劳动者开展竞赛。

在斯大林的具体领导下,乌克兰工人以巨大的努力恢复生产。这对发展经济、支援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在反对国外武装势力发动第二次进犯的战斗中,1920年11月7至17日,苏维埃军队南方面军为粉碎弗兰格尔将军的军队、解放克里木,实施了彼列科普—琼加尔战役。

斯大林命令南方面军指挥伏龙芝在克里木打击弗兰格尔。伏龙芝最初计划对琼加尔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但由于冰冻,无法利用亚速海区舰队,因而把主要突击改在彼列科普方向。诸兵种合成第六集团军,骑兵第一和第二集团军受命进攻彼列科普。第四集团军和骑兵第三军经琼加尔和阿拉巴特沙咀实施辅助突击。

突破敌彼列科普筑垒阵地的计划是:步兵第十五和第五十二师,步兵第五十一师所属步兵第一○三旅和独立骑兵旅横渡锡瓦什湖实施迂回;步兵第五十一师的另两个步兵旅从正面进攻。突破敌筑垒阵地后,方面军各部应向叶夫帕托里亚、辛菲罗波尔和刻赤发展进攻。鉴于地形复杂,需要突破敌坚固筑垒防御并迅猛向纵深发展进攻,方面军各部采取了纵深梯次配置。

战役准备阶段,军队部署作了重大变更,加强了对敌侦察。党政工作的重点是揭穿白卫军散布的其筑垒坚不可摧的谎言,动员苏军迅速突破敌人筑垒阵地。

11月7日夜间,第六集团军突击部队强渡七公里长的锡瓦什湖水障碍,11月8日昼间攻占利托夫斯基半岛。

11月9日,第五十一师攻克土耳其壁垒,继续扩大战果,协同突击部队把弗兰格尔守军击退至伊顺阵地,并局部攻入该阵地。第四集团军突破琼加尔筑垒阵地,插入敌后,对伊顺阵地造成威胁。这种形势使第六集团军很快占领了伊顺阵地。

惊慌失措的弗兰格尔守军于11月12日开始撤退。敌人匆忙退却,摆脱苏军有一两天的行程。结果白卫军和流亡分子约八万人以渡海逃亡土耳其。

南方面军于11月13日解放辛菲罗波尔,15日解放塞瓦斯托波尔和费奥多西亚,16日解放刻赤,17日解放雅尔塔。十天之内解放了克里木全境。在粉碎敌人的进程中南方面军得到游击队的大力支持。

列宁评价这次战役时写道:

我们彻底地、坚决地、非常迅速地打败了弗兰格尔,这个胜利是红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指挥西南战线作战

1920年春,协约国的武装集团派波兰地主军队和弗兰格尔白军开始第三次进犯苏维埃共和国。1920年5月底,斯大林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开始指挥西南战线。列宁在发给他的电报中说:

我认为,你在权衡整个环境时,一定会发挥你的全部精力,并将获得重大成就。

1920年5月26日至6月16日,西南方面军首先实施了基辅战役。

在西南方面军与波军对峙的地段上有第十二、第十四集团军和骑兵第一集团军,法斯托夫集群及隶属该集群的第聂伯河区舰队南中队。协约国的最大军队集团集中于基辅附近和文尼察东南。波军占领了预先构筑有工事的防御。其兵力比西南方面军多出一半。

基辅战役的企图是:以骑兵第一集团军和第十二集团军沿向心方向实施深远突击,围歼波军基辅集团,随后在文尼察附近粉碎第六集团军。骑兵第一集团军向桑姆戈罗多克、卡扎京、日托米尔方向实施主要突击。

为了加强西南方面军,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向军队派去了数千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会会员,对全体人员进行了目的在于提高军队士气的大量教育工作。

进攻于5月26日开始,骑兵第一集团军受命在5月27日拂晓,在卡查京总攻方向上对波军的基辅集团和敖德萨集团之间的结合部发起坚决攻击。命令规定,骑兵第一集团军不得迟于6月1日攻占卡查京—别尔季切夫地区,并派出阻击部队到斯坦罗—康斯坦了诺夫、舍根托夫卡方向去,从后方袭击敌人,以掩护大部队。

在南部支援骑兵的是第十四军,在德斯托夫方向是由第四十四和第四十五步兵师,以及科托夫斯基骑兵旅组成的雅基尔兵团,第聂伯河舰队第三分遣队。

经过紧张的准备,5月27日进攻开始。战斗一打响,骑兵第一集团军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在骑兵军前进的道路上是波军坚固的防线,战壕、掩体、路障和铁丝网构成的纵深防御阵地。 在骑兵军进攻地带作战的不只是预料中的波军第十三步兵师,而几乎是波兰整个第二军都在那里,此外还有乌克兰的彼得留拉匪帮做波军的帮凶。

尽管如此,骑兵第一集团军全体指战员和政工人员,英勇顽强地战斗,虽伤亡惨重,仍然在两天之内推进100公里,击溃匪军1.5万余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更为有利的是,在作战过程中,骑兵军各部队摸清了敌人的防线情况以及他们的抵抗能力等。从审问俘虏得知,在波军防线的纵深地带还保持着大量后备队,考虑这一情况,骑兵第一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决定让部队作短暂的休整,以调集预备队。

但是,西南战线指挥部却把骑兵军的休整视为无力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向波军纵深突进。很快骑兵军接到了关于占领法斯托夫地区的命令。骑兵第一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不赞同这一行动,因为进攻法斯托夫最多不过打击波兰第三军的侧翼,而根本打击不了它的后方。

在这种情况下,骑兵军不仅得不到开阔的作战地带,反而自身可能成为敌军直接从防御地区攻击的目标。因此军委会决定不执行第二道命令,而执行第一道命令,即连续深入迂回包抄波军。 他们把自己的结论报告给了西南战线指挥部,战线指挥部同意其意见,保留了骑兵军原攻击方向进攻卡查尔、别尔季切夫骑兵第一集团军各兵团及其援军第四十五步兵师继续进攻,艰苦作战,顽强地向前推进。大雨和泥泞的道路增加了骑兵作战的困难。波兰白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骑兵已精疲力竭,将被迫停止进击。

然而,骑兵军团指挥部却把主力部队、炮兵和装甲车隐蔽地推进到预定地点。1920年6月5日拂晓,骑兵的先头部队以凌厉的攻势突破了波兰军队12公里宽的防线,为整个第一骑兵军开辟了通向辽阔作战地带的道路。

6月6日,科罗特恰耶夫率领的第四骑兵师切断了卡查尔—基辅铁路,冲向日托米尔市,6月7日,解放了这座城市。

与此同时,莫罗佐夫指挥的第十一骑兵师占领了别尔季切夫,跟随皮尔苏茨基驻在日托米尔的波军参谋部仓皇逃往次伦斯基新城。波兰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遭到了沉重打击:前者损失5000人左右,近1000人被俘;后者损失了几乎三分之一的兵力和装备。

由于占领了日托米尔和别尔季切夫,骑兵第一集团军便切开了波兰军队纵深达120公里至140公里的防线,突然出现在波兰第三集团军的后方,使波军的整个防线遭到破坏,并被割裂成两部分,联络线和交通线也被中断。

强大的、高度机动的骑兵出现在波兰白军基辅集团的后方,不仅迫使波兰指挥部采取紧急措施,来解救自己的部队,而且动摇了波兰政权的基础。到处是一片惊惶,甚至高级指挥部也不例外,随同毕苏斯基驻日托米尔的波军参谋部仓皇逃往沃伦斯基新城。这种情绪越来越传染到后方。

西南方面军在其他地区的进攻也得到顺利发展。法斯托夫集群和编入第十二集团军的科托夫斯基骑兵旅,利用骑兵第一集团军的战果于6月8日攻占了白采尔科维,6月10日攻占了法斯托夫、斯克维拉。同时,第十二集团军各部队与第聂伯河区舰队协同强渡了第聂伯河,并于6月11日在博罗江卡、伊尔沙地段切断了基辅—科罗斯坚铁路。

波兰第三集团军面临被合围的威胁,开始仓皇退却。但是,西南方面军尽管骑兵占优势,却未能合围波军。在这方面,无论是骑兵第一集团军和第十二集团军的首长,还是数次改变骑兵任务的方面军首长都有过错。

波兰第三集团军经过疯狂突击,终于突围成功,不过,波兰第三集团军基本兵力终究被粉碎了,仅部分军队突至科罗斯坚。

6月12日,第十二集团军步兵第五十八师搭乘第聂伯河区舰队船只渡过了第聂伯河,同登陆水兵一起进入基辅。第十四集团军从南面保障了战役总胜利,重创波军第六集团军,于6月13日解放了盖辛。

至6月16日前,协约国部队已被逐至契尔诺贝利、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文尼察一线,西南方面军开始对敌实施总追击。

6月中旬,第一骑兵军的部队继续攻击占优势的波兰白军,占领了诺沃格勒—沃伦斯克,在罗夫诺市进行了艰苦的浴血奋战,城市几经易手,终于在7月10日把敌军全部赶走。在亚历山德里亚到伊兹雅斯拉夫的广大地区,波兰军防线再次被冲破。在此期间,进攻的苏维埃军队把大量敌军围困在这一地带,使得红军西线各部队能在白俄罗斯转入反攻。7月11日,红军解放了明斯克。

波军在基辅战役中的溃败,是他们被彻底赶出苏维埃国土的开始。连靴子都穿不上的红军,却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波兰侵略军,体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充满韧性的革命品质,是革命力量的一次大检阅。红军和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日趋成熟强大。

列宁对此也看在眼里:斯大林是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这在战争期间很重要。在战争以后,这样的人更是党和国家所需要的。

在斗争中,斯大林常以全权代表或政治委员的身份征战于各个战场,显示出斯大林的献身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斯大林通过这些斗争,已经逐渐成为苏联共产党的二号人物,他的整个领导思想和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当选为总书记

1922年,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当选为中央委员、组织局委员、政治局委员。

在接着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总书记一职,选举斯大林为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从那时起,斯大林就一直担任这个职务。

由斯大林担任总书记这一职务是非常适合的。他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同党内那些鼎鼎大名的理论家相比,斯大林沉默寡言,不喜欢长篇大论。更重要的是,他不属于任何派系。

5月25日,列宁第一次脑血栓病发作,右手和右腿活动不灵,几乎丧失了说话走路的能力,不得不住院治疗。

在列宁治病疗养期间,斯大林与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在政治局内形成了“三驾马车”,实际上主持了中央工作。

1922年9月,斯大林主持起草《俄罗斯联邦和各独立共和国的相互关系》决议草案。

草案规定: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作为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并接受俄罗斯联邦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就是说,各国加入俄罗斯一国,并受它的领导。

草案送给病中的列宁,列宁立刻把斯大林请到他的疗养地莫斯科郊区的哥尔克进行谈话。他们谈了三个小时,最后斯大林同意作些让步。列宁说斯大林有点操之过急。

列宁是打算成立一个各民族平等基础上的共和国联盟;而斯大林是打算由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对加入它的各民族自治共和国行使主权,建立各民族不平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斯大林部分地接受了列宁的意见,对草案做了修改。主要是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与俄罗斯联邦一起组成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由俄罗斯联邦中央执行委员会改组成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

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三国先组成外高加索联邦,以外高加索联邦的形式加入联盟。

这就是说,改组后的俄罗斯联邦中央执委会仍然是各国的领导,与修改前的自治化方案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而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于降了一级。它们在形式上也不能和其他各国以平等的地位加入新的联盟。

这个草案遭到格鲁言亚共产党人的坚决反对,他们要求直接地、平等地加入联盟。

列宁针对这个草案在病中给加米涅夫写信说:“我宣布要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决一死战。我那颗该死的牙齿一治好,我就要用满口好牙吃掉它。”

外高加索边疆区委书记奥尔忠尼启则拒绝了格鲁吉亚要求以独立平等的地位加入联盟的要求。

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提出整体总辞职,奥尔忠尼启则在斯大林的支持下接受了格鲁吉亚党中央的辞职,并处分了格鲁吉亚党中央的领导人,格鲁吉亚给俄共中央打电话,要求将奥尔忠尼启则调离外高加索边疆区。

俄共中央派出以捷尔任斯基为首的中央调查团,到第比利斯去调查这纠纷。

列宁显然对捷尔任斯基不放心。又派李可夫到第比利斯调查纠纷的原因,并将调查结果直接向列宁本人汇报。

在第比利斯奥尔忠尼启则的家中,奥尔忠尼启则因个人之间的问题打了格鲁吉亚共产党领导人卡巴希泽一个耳光,并且是当着李可夫的面打的。

捷尔任斯基调查结束后,回到莫斯科向列宁汇报调查结果。捷尔任斯基明显地偏袒奥尔忠尼启则一方,对奥尔忠尼启则打人的事,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下。列宁对他的调查结论并不满意。

李可夫回来后将他的调查报告仔细地向列宁做了汇报,列宁弄清了奥尔忠尼启则的打人经过,十分气愤,为奥尔忠尼启则的行为感到羞耻,并认为是斯大林的支持才使得奥尔忠尼启则如此粗暴地对待同志。

由于劳累,由于愤怒,1922年10月初,列宁回到克里姆林宫工作。但由于劳累,列宁在克里姆林宫刚刚工作了一天又发病了。

1922年12月18日, 中央全会讨论对外贸易垄断问题,终于采纳了列宁的意见,重申坚决实行国家对外贸易垄断。列宁与斯大林在对外贸易问题上的分歧算是解决了,但对卧病在床的列宁来说,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1922 年 12 月,苏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这次代表大会上, 根据列宁和斯大林两人的提议,成立了各苏维埃民族自愿成立的国家联合,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最初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南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以及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不久后又在中亚细亚成立了三个独立的加盟苏维埃共和国,即乌兹别克、土库曼和塔吉克苏维埃共和国。后来,所有这些共和国都按自愿和平等原则联合成一个统一的苏维埃国家联盟。

斯大林在代表大会上发言时说道:

今天是苏维埃政权历史上转变的日子。它在新旧两个时期中间立下了一座界碑:旧时期已经过去。当时各苏维埃共和国虽然也曾协同动作,但它们是分头行进,因为它们当时首先要设法维持本身的生存;而今新的时期已经开始,各苏维埃共和国单独生存的局面已告结束,各个共和国联合成了一个联盟国家,以求顺利消除经济破坏状态,此时苏维埃政权已经不只力求维持本身的生存,并且力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巨大影响的国际力量。

从此,在苏联历史上,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开始了。但是,正当全国掀起建设高潮的时候,1924 年 1 月 21 日列宁却与世长辞了。

列宁逝世后,由斯大林主持丧礼。

尽管有列宁《给代表大会的信》,即后来所谓列宁遗嘱,斯大林却有许多理由把自己看成是列宁的最忠实的学生和当然的继承者。

斯大林已经是一个有着20多年党龄的布尔什维克,列宁时期的历届中央委员,并曾在暴风雨般的革命年月中直接在列宁手下工作。特别是在十月革命和外国武装干涉最严重的岁月里,立下了无人比拟的卓越功勋。

不图虚荣图实干

斯大林以“实干”著称,他是不图虚荣的。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1929年,斯大林在《给祝贺斯大林同志50寿辰的一切组织和同志》的信中,斯大林仍谦虚地写道:

我把你们的祝贺看做是对按照自己的形象诞生了我和培养了我的伟大的工人阶级政党的祝贺。正因为我把这种祝贺看做是对我们光荣的列宁党的祝贺,我才敢于向你们表示布尔什维克的谢意。

同志们,你们可以相信,我决心今后继续把我们的全部力量,把我的全部才能,必要时把我的全部热血一滴一滴地献给工人阶级的事业,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斯大林作为总书记,面对落后的俄国,年轻的苏维埃,有一种紧迫感。他认为,俄国是被资本主义所包围,必须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工业、农业和国防,才能使自己的经济实力强大起来,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不被外国入侵。

1928年初,俄国的大小城市突然被一场可怕的粮食饥荒所笼罩。

主要是因为农民拒绝交售粮食,他们害怕新经济政策被取消,担心集体化政策会没收他们的余粮和牲畜,因而他们囤积粮食,拒不向国家交售余粮。斯大林粮食收购工作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为了完成征粮任务,防止灾情扩大,斯大林决定采取“非常措施”,派出3万多名工作者到农村,向农民征购粮食。政治局委员亲自到那些抗粮严重的地区去做工作。

斯大林亲自视察西伯利亚,他看到当地粮食丰收,农民的家里到处堆满了粮食却拒绝卖余粮,他非常气愤,要富农立刻按照国家价格交出全部余粮,如果不服从,就把他们交法庭判罪,从没收的粮食中抽出四分之一分配给贫农和中农。

在1928年7月中央全会上,斯大林正式提出了他的土地革命纲领。斯大林认为:工业化的进程太慢,为了迅速发展工业,有必要暂时强求农民交贡款,以解决必需的资金。斯大林说:

农民交贡款,这是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了,布尔什维克不能因为这些事令人不愉快而闭上他们的眼睛。

斯大林号召全党打击那些富农和投机分子。

斯大林十分憎恨软弱、消极和失败主义,他用这些词来解释右倾机会主义的政策,并且毫不留情地奚落他们。

1929年4月,他在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上说:

你们看见过在叶尼塞那样的大河上遇到风暴的渔夫吗?我看见过不止一次。有一种渔夫在风暴来临时动员自己的一切力量,鼓舞自己的同伴,勇敢地划着船迎着风暴前进!

弟兄们,把舵掌得更稳些,破浪前进,我们一定会胜利!但是也有另一种渔夫,他们一感到风暴要来临就灰心丧气,叫苦连天,瓦解自己队伍的士气:真倒霉,风暴就要来了,弟兄们,躺在船底里,闭上眼睛,也许能侥幸冲到岸边。

斯大林在他关于一国首先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中,提出了党和人民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他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英雄们的业绩去创造一个没有剥削的崭新的社会。

他的呼吁特别在年轻的党员中激起了一股热情、苦干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一切都是为了在俄国尽快地实现社会主义,并为全世界开创出一条道路。斯大林在一次极能说明他的心情的讲话中,以咄咄逼人的语调解释了赶上和超过西方的迫切需要。

1931年2月,他在全苏社会主义产业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说:“人们有时在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吗?不,不能,同志们!绝不能减低速度!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我们对苏联工人和农民所负的义务要求我们这样做。我们对全世界工人阶级所负的义务要求我们这样做。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