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遇导师

革命遇导师

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

——斯大林

在斗争中崭露头角

离开第比利斯中学的斯大林,没有住的地方,也没有工作,生活没有着落。他到老家哥里同他的母亲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返回了第比利斯。靠着朋友的帮助,他断断续续地给一些富家子弟教课,挣得一点点钱勉强度日。1899年12 月底,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在第比利斯天文台当观测员。

尽管这个工作收入微薄,斯大林还是很满意。他有一间独自享用的屋子,在不值班的时候可以自由使用,他不上班的时候就拼命地读书。桌子上堆着厚厚的书和小册子,有很多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著作,甚至还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火星报》。

从离开第比利斯中学至1900 年的这段时间,是斯大林思想和政治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继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于1898 年在明斯克成立之后,列宁等人于1900 年12 月在莱比锡创办《火星报》,批判否认工人阶级需要有独立政党的经济派,为建党作进一步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火星报》编辑部派出许多特派员和代表,在俄国秘密地同地方小组联系并帮助建立地方组织。在第比利斯年轻的社会主义者很快就把自己称为“火星派”,斯大林也是其中之一。

正是在这种国内政治浪潮的冲击中,在列宁、普列汉诺夫等火星报人的思想熏陶下,斯大林逐步成为了列宁学说的追随者。

斯大林1924 年的一天在克里姆林军校学员晚会上发表演说时也说:

当我知道列宁从19 世纪90 年代末,特别是从1901 年以后,在《火星报》出版以后的革命活动的时候,我就深信列宁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当时在我看来,他不是我们党的一个普通的领导者,而是我们党的实际创造人。当我拿列宁和我们党的其他领导者比较的时候,我总觉得列宁的战友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等人都远不如列宁,列宁和他们比较起来不单是一个领导者,而且是一个最高典型的领导者,是一只山鹰。这个印象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灵。

1900年的五一节快到了,斯大林和其他一些人忙于准备节日的活动。当时在格鲁吉亚五一节是非法的,从来没有搞过庆祝活动。他们准备第一次在这里举行游行集会。

在指定的4月23日,四五名工人来到第比利斯远郊的盐湖集合。因为这里离市区比较远,大概不会受到警察的监视。到达目的地后,工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举自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画像和用俄文、格鲁吉亚文、亚美尼亚文写的标语。

斯大林和其他几个人在集会上发表了演讲,最后,集会者唱完《马赛曲》就匆忙解散了。

1900年的五一节游行示威没能举行,但斯大林没有停止他的进步活动。当斯大林与列宁的战友库尔纳托夫斯基筹划并准备1901年的五一节示威游行的时候,第比利斯的警察已经知道了这个计划并决定先发制人。

1901年3月21日,警察逮捕了库尔纳托夫斯基和50多名社会民主党骨干分子。当天晚上,警察袭击了天文台和斯大林的住所。这时斯大林正向自己房子走来,看见房子被警察包围,就转到街上兜圈子,直到警察全都撤走才返回住所。

由于警察的搜捕,斯大林不得不隐姓埋名,转入地下。在隐藏了几个星期以后,他还是设法参加了五一节的示威游行。由于其他领导成员的被捕,斯大林承担了更加繁重的五一节示威游行的组织工作。

1901年五一节这天,在第比利斯郊外的盐湖附近,大约2000名工人聚集在亚历山大公园附近的索尔达茨基广场。

警察和哥萨克骑兵事先得到了这个消息,手持军刀和鞭子等在那里。结果双方很快发生冲突,10多名示威者受伤,50多名被捕。

格鲁吉亚五一节示威游行的消息使远在国外的列宁感到异常高兴。《火星报》评论说:

在第比利斯发生的事件,对于整个高加索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天标志着高加索公开革命运动的开始。

为了进一步对工农大众进行思想动员,在斯大林和凯茨霍维利具体领导下,格鲁吉亚社会民主党人第一张秘密报纸《斗争报》于1901年9月创刊了。

《斗争报》始终贯彻列宁《火星报》的思想。列宁的《火星报》热烈地祝贺第一个革命的格鲁吉亚定期刊物的问世。

列宁在祝贺《斗争报》问世时指出,该报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在揭露机会主义者和团结工人为革命而斗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在俄国,除《火星报》之外,《斗争报》是一份最好的马克思主义报纸。报上的主要文章,则多是斯大林撰写的。

斯大林在《斗争报》第一期《编辑部的话》的社论中指出,用格鲁吉亚文出版的秘密定期刊物是运动所迫切需要的。斯大林关于在谈到报纸的内容和方针写道:

在俄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负有解放人类并为全世界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很明显,只有工人运动才有其坚实的基础,也只有工人运动才能摆脱任何一种乌托邦的空想。所以,这个报纸既然是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就应当领导工人运动,给它指示道路,使它不犯错误。总之,这个报纸的首要职责就是尽可能接近工人群众,设法经常影响他们,成为有觉悟的、领导工人群众的中心。

斯大林在这个报纸旗帜鲜明地批评了“经济派”及其奉行的机会主义路线。“经济派”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降低社会主义觉悟的作用。“经济派”阻碍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并抑制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斯大林指出:“伟大的力量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他在1901年提出的这个有名的公式,在俄国无产阶级及其领导的农民推翻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争取实现伟大理想的不可征服的运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并加以证实了。

在革命运动中,斯大林有力地维护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领导权的思想。斯大林认为,“为了这种领导作用,工人阶级必须组成独立的政党”,必须建立强大的、紧密团结的政党,这个党将把革命大旗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引导工人阶级和革命农民走向胜利。

斯大林及其战友在第比利斯成立了拥护列宁《火星报》,建立了广泛地反对专制制度的革命统一战线。

从此,斯大林开始在当地的马克思主义者中间崭露头角。

到巴统建立党组织

从1900年春天至1903年夏,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各地方组织的领导下,俄国掀起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俄国工人运动从北方的彼得堡到南方的巴库,从西部的华沙到东部的伊尔库茨克,都发生了罢工和示威游行。彼得堡、莫斯科、第比利斯、叶卡特琳诺斯拉夫,还有其他许多中心城市,都举行了五一节罢工。

1901年11月11日,第比利斯社会民主党召开代表大会,斯大林当选为这个委员会的委员。大会委派斯大林到巴统去建立党组织。

1902年,斯大林来到格鲁吉亚首都巴统。巴统位于黑海沿岸,是个有两三万人的城镇。这里交通便利,是俄国的一个工业中心。

这是一个阶级矛盾比较突出的小镇,民众与当地政府不断斗争,当地政府却一直保守着缄默。在斯大林来这里之前,巴统的工人运动像俄国当时许多地方的工人运动一样,处于初级阶段的无组织的自发状态。

斯大林一到巴统,就同工人建立联系,召集先进工人开会,提议在各工厂组织可靠工人建立政治小组,并给工人上课。有时,一天上两课,并向听过课的工人提出要求,要他们把听过的课再讲给其他工人听。

在头一次课上,斯大林提议每个工人在罢工时接济多子女家庭。工人们心悦诚服地采纳了这个建议,后来这成为一个制度。工人们领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交给组织一部分,而且总有一种自豪感,这毕竟是在为革命事业尽自己一点义务啊!

斯大林朴实、平易近人、善解人意,一下子就能抓住工人的心。他的政治头脑、勇气和胆识也激励着工人,成了工人们的精神支柱。

他讲的课明白易懂,社会上有哪些阶级,工人阶级的状况是由谁造成的,沙皇和资本家如何联合起来剥削和压迫工人,无产阶级在同压迫他们的人的斗争中不单是要反对一个资本家,首先要反对专制制度,推翻这个制度才能获得解放。听他讲课时工人们恨时间过得太快,工人们觉得斯大林与那些只讲天文地理的人很不一样。

斯大林每次上完课,工人总是恋恋不舍地围着他问这问那。有一次,工人发现斯大林的鞋子坏了,就悄悄凑钱帮他买了双新鞋。斯大林眼眶湿润了,他无论如何不肯收下。他说:“我的鞋虽然破了,但还可以凑合穿。你们中间有的人的鞋破得更厉害。等你们都穿上新鞋了,我再穿你们买的鞋。”

斯大林在巴统工人中开展工作,组织了11个工人小组,建立了社会民主党的基层组织。

斯大林以组织新年晚会的形式召集各小组的负责同志开会。在工人洛姆贾里的家里,晚会在热烈喜庆的气氛中开始了,充满欢声笑语的晚会不知不觉转上了正题。一直进行到第二天早晨。

这时斯大林举起高脚杯说道:“看,天亮了,太阳很快就升起来了,太阳的光辉照耀我们的时刻一定会到来!”

会议选出了以斯大林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巴统领导小组,后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巴统委员会”。巴统的工人运动从此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

斯大林在巴统办了一个秘密印刷所。印刷所就设在他的住所。斯大林坐在桌子旁写传单,然后就交给排字工人,各种传单和宣言书很快就从这个印刷所散发到工人手中。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用柯巴作为化名,并且一直用了很长时间。

在斯大林的宣传和鼓动下,巴统的工人开始罢工和上街游行。斯大林亲自组织曼塔舍夫工厂工人的罢工,领导罗特希尔德工厂委员会的工作,领导罢工工人举行游行示威。

斯大林在石油系统组织了多次罢工。1902年3月,罗特施尔德炼油厂的仓库失火,工人们奋战两天两夜扑灭了大火,可是工厂竟不发这两天的工资。工人举行了罢工,厂方被迫补发了工资。这一胜利鼓舞了其他厂的工人。他们纷纷罢工,提出了经济要求。3月20日晚,警察逮捕了32名罢工工人。3月22日,斯大林组织工人列队前往转运站,要求释放被捕工人。军队悍然开枪,打死15人,打伤54人。第二天,工人们为遇难者举行了葬礼,并发展为声讨和控诉沙皇暴行的政治大示威。

这些游行让斯大林打出了自己的果敢的口号,并初步展现了自己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巴统发生的工潮引起了当时巴统保守势力的不安。在此之前一向无事可干的巴统秘密警察忙碌了起来,警察在一份机密报告中说:“第比利斯社会民主党委员会派其成员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施维里来巴统,目的是在工人中间进行宣传。”秘密警察千方百计想寻找秘密印刷所。

为了躲避侦查,斯大林把印刷机转移到巴统郊区一个阿布哈兹人村庄。为了保密,到这里来领传单的工人都穿上高加索妇女的服装,戴着面纱。

左邻右舍起初怀疑印刷机在印钞票,因此要求分一份。斯大林费了好大劲才向他们解释明白是怎么回事,并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帮助。

不幸被反动政府逮捕

1902年4月5日,星期五晚上,斯大林和几个同志在一个老工人家聚会联欢。联欢会正在进行中,有人猛然发觉,巴统警卫队不仅包围了这座房子,而且在地下室里安排了密探。

斯大林抽着香烟,正与一位朋友谈话,警察闯进屋里,逮捕了屋里所有的人。

斯大林由于不愿屈服投降,又不打算做逃兵,结果当场被捕。这是斯大林第一次被捕,被囚禁在巴统监狱。

沙皇警察局给在狱中的斯大林立了一份档案,其中附有照片和具体的文字说明:

朱加什维利面容清瘦,头发又浓又黑,没有络腮胡子,有稀疏的小胡子,麻脸,头形长圆,眉呈弓形,眼睛塌陷,褐黄色,鼻梁直,身高1.73米,身材中等,下巴尖形,说话声音轻,左耳有颗痣,左臂干瘦。

巴统游行失败后,俄国社会民主党分裂成两部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占多数派,孟什维克占少数派,这是两种思想意识截然不同的组织。

第一次的游行斗争的失败并没有给年轻的斯大林留下气馁和创伤,并没有打击消磨掉他的斗争勇气和意志。相反,斯大林在被捕之后,他以冷静的姿态吸取失败的教训,寻找失败的原因。

最终,他认为自己选择的道路并没有错,但是工作的方式、斗争的手段不够高明,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而这也只有在斗争中才能实现。

在巴统监狱期间,斯大林仍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巴统委员会保持联系,写传单指导工人运动。他在传单中说:

专制政府的暴行、饥饿都吓不倒无产者,真理在工人一边,工人只要团结一致就有力量,幸福生活靠工人自己去争取。目前,工人要依据法律提出要求,要有理有节地进行斗争。只要工人坚持不懈,不怕牺牲,斗争到底,就能挣脱现存制度的桎梏。

在斯大林被捕入狱期间,高加索地区的各社会民主党组织召开了全区范围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将高加索社会民主党组织统一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高加索联合会。当时在巴统监狱的斯大林,被缺席当选为社会民主工党高加索联合会委员。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陈旧仓库里开幕,会议是秘密召开的。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出现了代表多数的布尔什维克和代表少数的孟什维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宣告诞生,标志着俄国革命进入新阶段。此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在监狱里,斯大林每天都起得很早,抓紧时间读书。他还经常参与辩论。俄国人热情直率,喜欢争论,善于辩论,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聚到一起的时候,就总有谈论不完的话,争论不完的问题。在当时的知识分子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况且当时正值革命的初期,用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革命,在具体的运动中,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所有这些问题都没有一定之规,每个革命者都在探索。

在当时所有的革命者中,客观地讲,除了列宁以外,没人能对这些问题讲得清楚。但是在当时的俄国,革命理论正处在新旧交替之际,而能够认识到列宁思想价值的人不多。斯大林就是当时认识到列宁思想价值及其作用的人之一。

1903年11月27日,斯大林被巴统地方政府审判为流放,地点是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省的新乌达村,一个相距4800多公里外的极为荒芜偏僻的地方。

斯大林从巴统出发,随流放者船队取道新罗西斯克、罗斯托夫、察里津、萨马拉,最后到达流放地新乌达村。这是接近中国东北边界的地区。

当局的防范削弱了,地下组织也乘机组织流放者大规模逃跑,这是斯大林求之不得的。

终于,他瞅准了一个机会,当押送他的列车横穿冰冷的西伯利亚雪原时,他躲过监护,跳下列车,完全不顾饥寒交迫,借着夜幕和当空的冷月,像一个勇敢者一样,独行横穿整个林海雪原。于1904年1月,来到了第比利斯。

一路上,斯大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党分裂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了,这是怎么回事?双方各自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呢?

一到第比利斯,斯大林就直奔社会民主党人博乔里泽家。一别两年,见面时的那股高兴劲儿使旁观者为之动容。斯大林这时才深深感觉到,自己从流放地辗转跑到第比利斯就是为了革命工作,当然这里边也包含着对志同道合的同志的眷恋。

博乔里泽等人关切地问斯大林这两年在监狱里和流放地的遭遇。对这些,斯大林只是谈笑风生,使人感到他好像没有经历什么牢狱之苦和流放地那令人窒息的暴风雪,仿佛作了一次漫长的旅行。

斯大林最关心的是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情况。他在这里得知,这次会议的大多数代表都谴责孟什维克的政策,并通过一项赞成列宁及其拥护者立场的决议。但是当时,孟什维克在高加索还很有势力,不少地方的委员会都为这帮人所把持。

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思想上的分歧究竟在哪里呢?经历了关押和流放的斯大林又一次面临抉择。

在高压中立下鸿鹄之志

1905年,沙俄帝国的政局风雨飘摇,动荡不安,而当时的第比利斯则是一个革命者的地下熔炉,他们在沙皇的黑暗统治的高压下,仍在进行着不屈的斗争,当时的革命活动都是由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在地下领导着。

不久,斯大林便知道了这位领导者,他就是后来伟大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在第比利斯,由列宁在1900年创办的《火星报》早就为广大革命者所熟悉,斯大林曾有幸接触到并阅读了列宁的《怎么办》一文,他为列宁那简短通俗的词汇、简单明了的论据、非凡说服力的文章而深深折服,他决定以第比利斯为一个新的基地,作为战斗的堡垒,向沙皇俄国发起新的攻击。

斯大林曾这样说:“看,天已经亮了!太阳很快会升起来!这太阳将为我们射出光辉。同志们,请相信这一点吧!”

与结交朋友相比,斯大林赢得了更多的追随者。不久,这里建成了日后举世闻名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斯大林亲自挑选了志同道合的人进行秘密印刷,再次挥汗抛洒青春和热血,投入到《斗争报》的创刊之中。

尽管此时斯大林仍在孤独地战斗,仍旧没有和列宁见面,但他和列宁始终抱有同样的信仰,那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必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那一天。

斯大林的《斗争报》创刊没有多久,不幸的是再次招致了沙皇当局密探的注意。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很快遭到了沙皇特务机关查封,参与者再次遭难,斯大林本人也再次被捕。

这时的沙皇当局决定给这个毛头小伙子一点颜色看看,他们对斯大林进行审判。但在法庭上,那些御用文人个个被斯大林批驳得理屈词穷。于是,沙皇当局又进行威逼利诱,沙皇的屠夫对斯大林进行严刑拷打。

然而,斯大林表现得坚韧不屈,自始至终没吐露一个字,以表示对敌人特务的蔑视;沙皇黔驴技穷,最后匆匆暗判个充军发配了事。但在发配途中,斯大林凭着天生机智和果敢,在茫茫林海雪原中,再一次成功逃脱了。

从1902年至1917年的漫长岁月中,斯大林因为组织游行示威、创刊革命导报等活动一次次地遭到沙俄政府通缉,一次次地被捕入狱,一次次地遭到严刑毒打,一次次地被充军发配,却又总是一次次地中途逃跑。

由于沙俄政府保留了死刑的边缘审判,他们对斯大林一类的革命者一概以流放论判,这样就形成了“猫鼠游戏”。

但是,斯大林并不视逃跑为简单的游戏人生,相反,他从不作无谓的冒险性的抱头鼠窜式的逃跑。每次逃跑,他都积累着经验。同时在流放途中,斯大林很注意跟押解他的公差交流思想。

他发现这些公差都是年过半百,曾经历过沙俄时代最黑暗的时期,他们思想麻木,意识陈腐;他们并不尊重沙皇,但为了度日,糊口人生,就把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存权利全部交给了沙皇,而这正是当时黑暗的旧社会的通病和痼疾。斯大林通过观察,与公差们进行推心置腹地交流,认识到他们的命运正是沙皇俄国没落的缩影,他们处于社会停滞边缘的生死存亡线上。

这些公差们非常佩服斯大林逃跑的英雄气概,但对他的这种行为颇感费解。

“你干吗逃跑呢?只要你安心服役,也许刑满之后,沙皇就会赦免你,让你成为自由人。”终于有一次,一位好心的老公差长叹一声,试图开导他。“可你一次次地逃跑,如果一不小心挨了枪子儿,那你的这辈子可就完了。要知道,沙皇可是一堵墙,这堵墙有几千年的历史,你一个人是推不倒这堵墙的!”

对此,年轻的斯大林总是毫不理会,他毫不犹豫地说出那段影响深远的论断:

是的,它是一堵墙,但是经历过几千年,它已是一堵腐朽没落的墙,一堵即将倒塌的垂死之墙。

这堵墙存在一天,就会压榨一天;存在多少年,就会压榨多少年,如果没有人推倒它,它还会压死人,阻碍俄国历史的进步。我一个人是推不倒它,是因为还不到时候,即使我看不到推倒它的一天,也必然有人会接上去推。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前赴后继、众志成城、愚公移山,一起推,我相信,总有推倒它的那一天,而且会将它推个粉身碎骨!

历史总是充满着必然的巧合。在当时,斯大林说出了列宁曾经早已说过的同样的话,这句话引出了一系列的感叹。

但斯大林并不孤独,他已经从这句名言中道明了自己的鸿鹄之志,表达出了崇高远大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同时,这种善于从内心深处和敌人直面交流、袒露胸怀的勇气本身也是令人、尤其是令敌人望而生畏的。

正是在这艰难困苦的逆境之中,斯大林经受住了磨炼和考验,也更锤炼了他的决心,并最终促使他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拥随列宁,拥随布尔什维克,拥随苏维埃。

与列宁建立革命友谊

1905年12月,在芬兰召开的坦默斯福全俄布尔什维克会议党令斯大林终生难忘。当时,斯大林作为一名地方党领导人,第一次参加会议,与全国各地同志见面。在这次会议上,斯大林见到了列宁,这在俄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斯大林在此前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除了在西伯利亚短期流放以外,一直都是在外高加索度过的。

他的成长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起先是一个要在同学中刻苦奋斗的学生,接着成为格鲁吉亚民族主义者,后来又成了反对第比利斯神学院领导的叛逆。在他阅读了列宁的《给一位同志的信》和《怎么办》等文章后,革命的目的更加明确,从而成为一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

斯大林十分敬仰列宁,认为他是党的山鹰,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因此同列宁的会见,使他由衷地感到高兴。

斯大林在1924年1月28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军校学生晚会上所作的演说中,对这次会见曾作了美好的回忆。

斯大林说他本来希望看见我们党的山鹰,看见一个伟人,这个人不仅在政治上是高大的,而且可以说在体格上也是高大的。因为当时列宁在斯大林的想象中是一个身材匀称和仪表堂堂的巨人。

但当斯大林看见列宁原来是一个和凡人毫无区别的人时,他当时是很失望的。斯大林回忆说:“通常,大人物照例是开会迟到,让会场上的人望眼欲穿地等着他出现,而且在大人物就要出现之前,会场上的人彼此告诫说:‘嘘……静一点……他来了。’我当时觉得这一套并不是多余的,因为它能令人肃然起敬。当我知道列宁比代表们到得更早,躲在一个角落里朴实地同那些参加代表会议的最普通的代表们进行最普通的谈话的时候,我是多么失望呵。”

“老实说,我当时觉得这未免有点违背某些必要的常规。后来我才明白,列宁这样朴质谦逊,这样不愿表现自己,至少是不愿惹人注目,不摆架子的特点,正是他的最大的长处,正是他这种群众的新式领袖,即人类最下层普通群众的新式领袖所具有的最大长处。”

在这次代表会议上,斯大林作了南高加索布尔什维克组织的工作报告,并发表了维护列宁的积极抵制第一届国家杜马策略的演说。

早在斯大林在第比利斯上学时,第一次读到图林的一些著作后,他就向同学宣布:“我无论如何应当见到他。”

其实,图林就是列宁笔名。斯大林以前结识了一些有马克思主义信念并与列宁有联系的工人,组成了第比利斯领导小组,除了印刷《火星报》,还创办了格鲁吉亚第一份革命报纸《斗争报》。

斯大林是第一个称列宁为山鹰的人,也是最早使用“列宁思想”这个词组的人之一。

斯大林在1903年底流放西伯利亚时,第一次收到列宁的来信,起因是他向侨居国外的好友写信称赞列宁及其主张,而朋友将这封信转给了列宁。

斯大林谈到这件事,他说:“我和列宁这次认识还不是亲身晤面的认识,而是相隔两地,在通信上的认识。但这次认识在我脑海里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列宁的这一封信虽然比较短,但是对于我们党的实际工作给了一个尖锐的批评,并把我们党在最近时期的全部工作计划作了一个简略的说明。只有列宁才善于把最纷乱的事情描写得这样简单、明了、扼要,他的每一句话都不是一句寻常的话,而是一颗打中目标的子弹。这封简单的信,使我更加确信列宁是我们党的山鹰。”

从那个时候起,这两位工人阶级的领袖便开始了不同寻常的革命友谊。列宁非凡的演说才能是公认的,他更是个沉着冷静而客观的战略分析家,他时时刻刻关注着国际国内的形势,他注意到沙俄政府对人民的诱骗已经到了尽头,沙俄政府必将被人民所抛弃。斯大林对列宁深远独特的思维和智慧非常佩服。

芬兰会议之余,斯大林和列宁促膝谈心,交流意见,表达革命友谊。同时,斯大林为高尔基的《海燕》深深感动,对文中的暴风雨来临表示关注。

俄国沙皇已是穷途末路,成了一座即将倒塌的腐墙,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中最为薄弱的一条链节,俄国革命能够以工农联盟战线冲破帝国主义的牢笼,能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当前的形势是,工人运动急剧衰落,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许多人脱离了党的队伍,党的组织成员大大减少。就在这种形势下,斯大林来到巴库,领导当地的工人继续斗争。

领导巴库工人罢工

芬兰代表会议以后,斯大林回到高加索。1906年3月末,在秘密的工人社会民主党人的大会上,选举斯大林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之后,斯大林立即回到南高加索工作,他以更大的毅力开展布尔什维克的组织活动。

为推翻沙皇政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以及将这种革命变成社会主义革命而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之后,党派遣斯大林到巴库去。巴库是南高加索最大的工业区和俄国工人运动最重要的中心之一。

20世纪初叶,巴库的石油工业在俄国经济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石油的开采业和提炼业,都集中在外国资本家操纵的几个大公司手里。

巴库的无产阶级是多民族的,这里有俄罗斯人、阿塞拜疆人、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伊朗人等。住在油田周围的是阿塞拜疆的农民,他们非常憎恨俄罗斯的殖民者。

沙皇官吏挑拨民族仇恨,唆使亚美尼亚人与阿塞拜疆人互相攻击,时常在这两个民族中间进行屠杀。因此,巴库的阶级冲突非常尖锐。

1907年上半年,斯大林来到巴库,在工人群众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成立了许多宣传小组,对党的工作进行了整顿,并使之活跃起来。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创办了巴库布尔什维克战斗的机关报,即秘密的《巴库无产者报》。斯大林亲任这个报纸的主编。

在这场斗争中,斯大林坚决站在列宁一边,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巴库无产者报》始终不渝地维护列宁学说,宣传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路线。

《巴库无产者报》编辑部同列宁的《无产者报》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有着密切的联系。

1907年10月25日,巴库举行了市党代表会议,恢复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巴库组织的真正革命的领导机关,即以斯大林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巴库委员会。

巴库委员会的恢复,对巩固和维护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领导,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不断发生的经济和政治罢工,石油资本家的经济利益受到惨重损失。他们对日益增长的工人运动惊恐万状,请求斯托雷平采取紧急的“迫害石油工人运动的措施”。

政府及石油业主知道,只用迫害手段并不能摧毁巴库的工人阶级,因而决定采取向工人讨好的方针。他们企图用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方法,来转移巴库工人的注意力,使他们放弃斗争。

斯大林直接领导的油田工人的大罢工运动,声势浩大,规模空前。除经济罢工外,在巴库还连续不断地发生政治罢工。

斯大林在领导南高加索革命运动的同时,还从事大量的理论工作。当时高加索所有一切布尔什维克出版物,几乎都是斯大林发起和组织起来的。他把出版秘密书报、小册子和传单的工作,扩大到了沙皇时代空前未有的规模。

从斯大林在1904年和1905年时期所写的文章、小册子和宣言中,便可看出当时斯大林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无产阶级的政治领袖,是列宁的忠实信徒和助手。

斯大林在《库泰伊斯来信》、《论党内意见分歧》以及《答〈社会民主党人报〉》等论著中,坚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党的思想基础。

他拥护并发展了列宁关于将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自发的工人运动中去的思想,维护并发展了关于必须把革命理论与群众性的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思想、关于革命的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作用的思想。斯大林的论著得到了列宁的很高的评价。

巴库的斗争引起了列宁的重视。特别是那些有着积极斗争情绪的人使列宁表示十分钦佩。斯大林的敏锐、干练的工作作风给列宁留下了深刻印象。

列宁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1908年内,在有大量罢工者的各个省里,居于首位的是巴库省,参加罢工的有4.7万名。他们是群众性的政治罢工的代表!”

斯大林在巴库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派出大量警察、侦探来寻找跟踪他。

1908年3月25日,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奥尔忠尼启则同时被捕,囚禁在巴库的拜洛夫监狱。

拜洛夫监狱原来只能容纳400多人,可现在是十月革命前的沙皇俄国统治的最黑暗的时期,到斯大林被捕时,拜洛夫监狱已经关押了1500余人。

即使在狱中,斯大林也未停止革命活动,继续领导巴库的党组织和工人运动。此外,他还学习世界语,利用闲散时间读书,并继续注意着巴库石油工人的斗争,不断地为《汽笛报》和《巴库无产者报》撰写评论。

斯大林在狱中写了很多文章,有《经济恫吓和工人运动》、《石油业主对经济恫吓的看法》、《协商会议和工人》等。

在这些文章里,斯大林就协商运动作了总结,分析了巴库的环境,对敌人诽谤无产阶级策略的一切企图给予了反击,并指出无产阶级最近的任务。

斯大林揭露石油业主的阴谋时写道:

协商的决裂是一种挑拨行为,其目的是引起工人总罢工。他向工人们解释说,在当前情况下不能开始总罢工,因为石油业主积存了大量的石油,因为他们很早就准备对总罢工给以回击。

工人必须做临时的让步并准备力量来展开新的攻势。只有各公司的罢工,才是适合时宜的最适当的退却形式。

斯大林对党的组织指示说:在巴库的反动时期,在当局使协商决裂之后,希望最后消灭所谓“巴库的自由”时,党的组织不应完全转入秘密状态而把活动地盘让给反动派。

必须保持与工人最密切的联系,继续领导他们进行斗争,决不应忘记,群众是补充党的后备力量,我们的组织只有随着积极参与无产阶级的一切斗争才会成长起来。斯大林的这些指示,确定了革命行动在新条件下的正确道路。

他被关押了七个半月,然后被判处流放两年。在押解流放地的途中,斯大林因患斑疹伤寒,直到1909年底才到达流放地,但他马上又从流放地逃出来回到巴库。立即着手恢复久已停刊的《巴库无产者报》,并在报纸上发表了《论即将到来的总罢工》的文章。

根据工厂稽查人员报告的材料,在1909年6月到11月这段时间内,在巴库登记的工人罢工就有80多次,参加罢工的有2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反动派的气焰。

斯大林看出了工人运动活跃起来的初步迹象,并号召工人着手准备总罢工,把自己全部的智慧、精力、勇气都放在这个事业上。

就这样,在最困难的年代,革命运动退潮的时期,斯大林虽然常被逮捕和流放,但他仍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在为建立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中,成了列宁亲密的战友。

1911年9月,他从流放地来到彼得堡后,列宁与斯大林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列宁经常与斯大林商议党的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列宁重视斯大林的丰富的革命经验,把党的紧要任务委托给他,而斯大林总是出色地完成这些任务。

在流放地坚持斗争

斯大林一生被捕七次,六次流放,集中在1902年至1917年期间,时间长达15年之久。

1912年2月中旬,在流放期间,斯大林得到了布拉格代表会议的消息。在这次代表会议上,列宁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从此,一个新的革命时期开始了。

斯大林对布拉格会议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他说:

这次代表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因为它在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划定了一条界限,并把全国各地布尔什维克组织统一成了一个布尔什维克党。

从此,这个无产阶级政党变得更坚强有力了。

1912年2月末,斯大林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再度从流放地逃了出来。他负责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俄国局的工作。

为此,斯大林奉党中央之命视察了俄国各个重要地区。

当他来到南高加索后,那里的孟什维克组织正企图破坏布拉格代表会议的决议。

斯大林冒着被沙皇走狗逮捕的危险,在巴库召集了各区党组织的大会。大会一致欢迎布拉格代表会议的决议。

这年春天,以连纳事件为导火线,掀起了新的工人革命运动的大高潮。

1912年4月4日,位于西伯利亚的连纳金矿工人举行罢工,沙皇宪兵当局下令开枪,工人死伤500多人。这一惨案立即激怒全国。

连纳惨案发生后,无产阶级立刻在彼得堡、莫斯科及其他工业中心和矿区纷纷举行罢工,游行示威和群众大会,以表示抗议。他们通过决议,严厉谴责沙皇政府的血腥暴行。决议说:

我们万分震惊,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无论我们提出怎样的抗议,都不能表达我们每个人的沸腾心情。对于我们,无论眼泪或抗议都没有用,唯一有用的就是有组织的群众斗争!

对当时的斗争形势,斯大林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连纳的枪声击破了沉默的冰层,人民运动在现存制度中爆发起来了!多灾多难的俄国所受的一切苦痛都集中到连纳事件上。连纳的枪声正好成为罢工和游行示威的信号。

随着斗争的不断扩大,团结到布尔什维克所提出的革命口号周围的工人有数十万之多。工人阶级在遵循布尔什维克所指示的道路奋勇前进。

列宁认为1912年5月罢工和示威游行,是全俄工人阶级大规模的发动。这些行动证明:俄国进入了新革命高潮的阶段。

为了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很需要一张全国性的有权威的报纸。《真理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新的革命运动浪潮中于1912年5月5日诞生了。

斯大林受党中央和列宁的委托,积极参加了《真理报》的创刊工作。斯大林实际上是这家报纸的第一任总编辑,他以党中央委员的身份,领导制定了《真理报》的编辑方针,并参加编辑该报创刊号事宜。

《真理报》在斯大林领导下,成了指导工人运动的组织核心。

《真理报》自创刊以来,一直得到列宁的支持和指导。斯大林忠实地执行列宁关于创办《真理报》的指示,更加广泛地吸收先进工人来参加报纸工作,并注意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引导工人注意斗争策略。

1913年2月23日,彼得堡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在加拉施尼可夫交易所会场举行晚间演奏会,为《真理报》募捐。

来观看这次演奏会的多数是工人,他们以捐助的资金来支持自己的报纸。

斯大林到这次晚会上来跟党的工作者碰头,向他们传达党中央的指示和委托。

而出席这次晚会的奸细马林诺夫斯基把斯大林出卖了,他向警察署告了密。于是斯大林被捕,这对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为此,列宁立刻写信给《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我们的被捕情况是很严重的。柯巴被抓走了,柯巴幸而写完了一篇关于民族问题的长文章。很好!要为真理而战,反对分裂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

斯大林被监禁五个月之后,于1913年7月2日被流放到图鲁汉斯克边区,经常处于警察公开的监视之下,期限4年。

加里宁曾经这样写道:

我希望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要密切地注意斯大林的秘密生活和活动的纪事。秘密工作、逮捕、牢狱、流放、逃跑。又是秘密工作、逮捕和流放等。多么简单、平凡!然而在这“枯燥无味”的图画后面却隐藏着极其残酷的斗争。整个沙皇政府的机器都在无情地打击着那些以工人阶级的组织力量去反抗它的勇士。它特别打击那些抱着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这种目的的人。

图鲁汉斯克流放地是最偏僻的,流放者的处境也是最艰难的。起初,斯大林被押送到一个不大的名叫科斯廷诺村的流放地去,但沙皇当局怕斯大林逃跑,于1914年3月将他转解到北极圈以北的库莱卡村流放地,警察并对他严加监视。

西伯利亚北部的叶尼塞—图鲁汉斯克地区,是一大片荒凉地带,从那儿逃跑实际上是办不到的。

气候严寒,黑暗的冬季漫长,生活极其单调;盛夏时间短暂,蚊虫满天;冬天令人生畏的暴风雪,犹如飓风,把整个村庄埋在了风雪之中。

这一切使人更觉得孤独。生活就是像原始人那样要与大自然搏斗。许多流放者发了疯,自杀现象层出不穷。在这个地方,只有那些刚强健壮的人才能活下来;而这种经历在他们身上也永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有一次,正是冬天,他在回家途中遇到了暴风雪,迷了路。 他碰见当地两个农民,使他奇怪的是农民见到他后吓得跑开了。他后来才知道,他的脸上沾满了冰雪,他们以为他是个恶鬼。 沙皇政府决心把斯大林与整个世界隔绝起来。

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斯大林也未与列宁和彼得堡委员会断绝通信,并与住在流放地的布尔什维克建立了联系。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曾在列宁主持下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安排斯维尔德洛夫和斯大林逃跑的问题。在此以前不久列宁还往图鲁汉斯克边疆区给斯大林寄了120法郎。

斯大林从流放地寄了一封信,提出可否把那篇论《民族文化自治》的文章和小册子《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合在一起另外出一本文集的问题,列宁对这封信也很重视。

在图鲁汉斯克流放地,斯大林继续坚持工作,写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文章。1915 年夏,斯大林到曼纳斯特尔斯可耶村,在流放地的布尔什维克的大会上,他痛斥加米涅夫在审问第四届国家杜马布尔什维克代表时的背叛行为。

要使自己不灰心丧气,不陷入绝望,需要有不小的精神力量。

契诃夫根据实地了解,对19世纪末西伯利亚流刑犯的状况有这样的描写:

生活很枯燥。他们觉得西伯利亚的大自然与俄罗斯的大自然相比是单调的、贫乏的和无声的;耶稣升天节时天气寒冷,而在圣灵降临节时还下着雨雪。城市里的住宅很糟,街道肮脏不堪,店铺里什么都很贵,既不新鲜,质量又差,不管花多少钱都买不到一个欧洲人看得惯的东西……苦闷呀真是苦闷!用什么来让自己开开心呢?流刑犯读一本弄得脏兮兮的书……或者春天里碰到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穿上浅色的裤子——这就是所能做到的一切。

然而,无自由的流放不仅仅能使革命者养成新的技能。在流放地自由受到限制,在监狱里把生存空间压缩到最低限度,把人的志向降低到简单的求得生存的愿望,千方百计损害人的尊严,时而使人消除哪怕在短时间的孤独中与别人亲近的天然需要,时而又完全把人与别人隔离开来。因此,流放生活就这样摧残一些人,锻炼一些人。经受住了坐牢和流放考验的革命者,通常都成为各个党最积极和最有经验的战士。

斯大林出色地经受住了无自由的考验。他从小就受到书中热爱自由的英雄人物的教育,记得教会学校上课时讲的受尽苦难的基督教圣徒的事迹,努力做到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经受拷问。他在图鲁汉斯克流放地英勇地熬过了这一切苦难,在二月革命之后,于1917年3月12日回到了彼得格勒。

此后没有多久,斯大林就与列宁再次会面了。

掀起二月革命运动

1917年4月3日,列宁从国外终于回到了彼得格勒。以斯大林为首的工人代表团前往别洛斯特洛夫车站迎接列宁。

成千上万的士兵、工人和水手都到彼得格勒城芬兰车站欢迎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列宁在车站前面的装甲车上发表了富有历史意义的演说,号召群众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斗争。

当时列宁从国外归来,直接指导俄国革命,是在特定形势下采取的非常及时的行动。

早在斯大林流放西伯利亚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给俄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大片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物资奇缺,许多工厂停工,人民饥寒交迫,千百万人牺牲了生命。

由于沙皇制度的腐败,俄军屡遭失利。德国军队占领了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和白俄罗斯一部分地区。大批居民背井离乡,生活极端困苦。广大人民群众对沙皇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在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和领导下,工人首先起来斗争。

在斯大林迎接导师列宁归来之前的1917年1月, 俄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罢工示威,纪念1905年的“流血星期日”。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打倒战争!”“面包与和平!”的口号。这次行动成为二月革命的前奏。

2月中旬,彼得格勒的普梯洛夫工厂开始罢工,其他工厂纷纷响应。到24日,罢工工人已达20万。

在群众已经觉醒的基础上,2月26日,布尔什维克号召举行总起义,成立临时政府。工人积极响应号召,士兵也转向起义,到27日晚,已有六万多的士兵转到革命方面来。

起义工人和士兵很快逮捕沙皇的将军和大臣,释放政治犯,并在当日晚举行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革命风暴吓坏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他下令不惜采取任何措施,迅速恢复首都秩序。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的各领导人和其他一百多名革命积极分子被逮捕,激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怒。愤怒的群众上街游行,抗议政府暴行,但遭到更野蛮的镇压。

于是,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领导罢工的维堡区党委决定将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府。首都各大工厂举行了有30万人参加的联合总罢工。

工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攻占军需库,夺取枪支弹药,筑起街垒,与反动军警展开战斗。同时工人们还积极开展争取军队的工作,在工人们的宣传、感召下,有数万名士兵公开站到革命的一边。他们同起义工人一起,占领了沙皇的巢穴冬宫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

首都起义获得完全胜利。尼古拉二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立即从前线调军队企图夺回首都,但沙皇军队在革命影响下也发生了兵变。尼古拉二世见大势已去,被迫于3月15日引退,让位给其弟米哈依尔。第二天,米哈依尔也宣布退位。这样,统治俄国达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二月革命冲垮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获得了胜利。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为此,列宁又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二月革命之后,由秘密状态转向公开活动的布尔什维克党,展开了公开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以大量的事实揭发临时政府的帝国主义性质,揭露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背叛行为,并且说明俄国各族人民如果不以苏维埃政府来代替临时政府,是不可能得到和平、土地、面包和自由的。

关于二月革命的消息,斯大林是在西伯利亚听到的。1917年3月8日,斯大林从西伯利亚起程并在途中打电报给住在瑞士的列宁表示祝贺。

1917年3月12日,斯大林到达彼得格勒,开始在这紧要时期参加党的领导。

在彼得格勒,斯大林团结全党为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参加和协助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和彼得格勒委员会的活动。

列宁回来以后,在4月24日至29日,他组织召开了布尔什维克举行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这是自建党以来,第一次公开举行的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这次会议在党史上按其重要性来说,等于一次党代表大会。

代表会议讨论了关于战争与革命的一切基本问题,并且定出了党对于这些问题的路线,其中包括时局问题,战争问题、临时政府问题、苏维埃问题、土地问题、民族问题等。

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之后,斯大林协助列宁在工人和士兵中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创办了《士兵真理报》和《战壕真理报》。这两张报纸在动员士兵参加革命工作上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列宁刚回到彼得堡,也就是二月革命结束之后,临时政府极力迫害列宁,说他是德国派来的奸细,要他到政府自首。列宁无法公开露面了。

斯大林承担了安排列宁转入地下的工作。列宁先被隐藏在老布尔什维克阿利卢耶夫家中,暂时躲避几天。

中央讨论了列宁和季诺维也夫是否接受临时政府提出的出庭受审的要求,大家意见很不一致,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列宁也犹豫不决,因为他担心,如果逃避审讯,会使那些不明真相的人相信对他们的指控。

相反,斯大林却建议他们隐藏起来,他说:“士官生不可能把列宁押送到监狱,在路上就会被打死,必须把列宁可靠地掩护起来。”

事实证明斯大林是对的,一旦列宁同意出庭受审,后果是很严重的,最后列宁和季诺维也夫下决心隐藏起来。

天黑以后,化了装的斯大林亲自将列宁送上火车,列宁隐居在离彼得堡34公里处一个小火车站附近的草棚内。斯大林成了列宁和中央委员会的秘密联络员。

十月革命越来越临近了,党的队伍又不断地扩大,斯大林肩上的任务更繁重了。他是《真理报》的负责人,又是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委员。斯大林紧张地工作着,整日整月没有好好睡过觉。他时常记得巴库石油工人们常夸奖他有坚强的意志。因此,他早就用斯大林作他的笔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