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败为胜

反败为胜

1923年5月,北洋政府的“曹锟贿选丑闻”被曝光,举国舆论大哗。孙中山在广东重建军政府,熊克武被任命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开始兴兵讨伐曹锟,这就是历史上的“讨贼之役”。

伴随着“讨贼之役”而起的,是新一轮的南北大战。当时共有八部人马盘踞成都,时称“八国联军”,他们都与第一军为敌,也就自然而然地归入了北军阵营。

熊克武在遂宁召开会议,决心进攻成都。第二混成旅直趋成都郊外的石板滩,与第一军正面进攻部队实施夹击,将“八国联军”截为东西两段。5月11日,联军撤出成都,向绵阳败退。

刘伯承率部向绵阳追击,尚未得胜,数百里之外的成都再传警报:杨森从重庆出发,集中兵力猛攻成都,成都方面的“讨贼军”已败退至龙泉山。

熊克武遂命令刘伯承紧急驰援。刘伯承率部昼夜兼程,用七天七夜赶到龙泉山。到达龙泉山时,官兵们已饥疲交加,接着又听到敌军尚未能够扩展到他们所在阵线,心理上为之一宽,身体立刻就支撑不住了,一个个全都躺倒在大道旁呼呼大睡。

杨森很早就以“川中吕布”之名勇冠巴蜀。此番再次入川,来势更加凶猛,转战一两千里,无人能撄其锋。刘部虽见隙增援,仍无济于事,只得后退至场后高地。

龙泉山为成都屏障,龙泉山一旦失守,成都将无险可据。不过在刘伯承看来,这一类似于杜家岩之战的态势,恰恰也为己方提供了反败为胜的可能。

吕布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勇将,可惜有勇无谋。杨森的特点与吕布相仿,在川战中,大多数人都知道他气势很大,尤其惯用中央突破来攻坚。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若让杨森攻坚得手,那就是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谁都挡他不住,可若是遭到挫折,立刻又会变得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正是估计到杨森会从正面猛攻,且除了这一招,并没有其他更高明的战法,刘伯承便集中了十二挺重机枪指向通往高地的要道。

不出所料,杨森真的集中兵力对场后高地进行了夜袭,结果就遭到了重机枪的迎面痛击。当时正好杨森部队所据区域失火,火焰冲天,遍地红光,更有利于机枪手瞄准目标。杨部死伤惨重,前敌指挥官、杨森的侄子杨天骅也于此役战死。

夜袭失败后,杨森也不知道变换打法,仍然一味蛮攻。到第三天,终于让他攻占了场后高地,但龙泉山的主阵地诸如张飞营、石经寺等,因地势更为险要,终究无法得手。

一天天过去,随着部队伤亡不断增加,曾经气势如虎的杨森也逐渐泄了气。“讨贼军”派一个旅抄至侧背,隔河进行炮击,杨部立刻军心动摇乃至大溃。溃退时,又再次出现了夔府兵败时找不到主帅的情况,上上下下乱得不可收拾,部队一退两百余里,到资阳才得以组织防线。

第二混成旅追到资阳后,即向敌阵右翼也就是五凰场阵地发动进攻。在进攻中,他们出现了一些伤亡,刘伯承马上发觉这是北军驻守的阵地。

四川人习惯将北洋政府派来的北方部队统称为北军,援助杨森的这股北军乃是从湖北开来的鄂军。鄂军子弹多,士兵的枪法好,又是尚未直接参加过战斗的生力军,所以才使第二混成旅碰了个钉子。

此时原来指挥第二路的刘慕贤称病在后方休养。刘伯承独挑大梁,集合全旅营长以上军官开会,决定实施夜袭。

刘伯承指挥作战,以部署周密著称。夜袭前,他对攻击目标、攻击时间都一一进行了明确,连预备队怎样紧跟前面的出击部队,从而扩大战果以及继续追击敌军,也没有遗漏。

当天晚上无雨却有微风,庄稼地里瑟瑟作响,十分有利于掩护部队的行踪,直至出击部队匍匐接近鄂军阵地,仍未暴露目标。一声炮响之后,出击部队杀入敌阵。鄂军毫无防备,顿时溃不成军,旅长宋大霈从梦中惊起,赤着脚就由后院跳墙逃跑了。

天亮时,“讨贼军”发起全线进攻,鄂军完全崩溃,杨森部也连带垮了下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