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外国语大学 培养跨世纪外语人才——在庆祝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四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建设一流外国语大学 培养跨世纪外语人才——在庆祝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四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戴炜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四十五周年。值此喜庆之际,请允许我代表校党委和校务委员会,向应邀前来参加隆重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海内外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员工同志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向曾经在学校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各个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过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及其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校创建于1949年12月,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建立起来的。上外前身是上海俄文专科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上海外国语学院,1964年列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以后又列为国家教委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今年2月5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1994年4月,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我校作为中央和地方实行双重领导、共同建设的学校,为加快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我校建校四十五周年之际,为我校题写校名,这是对我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巨大鼓舞。刚才在会上宣读的中央领导李岚清同志、李铁映同志和吴邦国同志对我校的题词,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期望。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动力,把上海外国语大学办得更好!

各位来宾、同志们、同学们:建校四十五年来,在中央教育部门和上海市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我校各届领导班子不懈的努力和广大教职员工的艰苦奋斗,我校的规模日益扩大,外语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整体效益不断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外语人才。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学校的各项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主要表现在:

1.我校已由单科性语言学院发展成为多科性应用学科的外国语大学

我校原是一所设置单一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外语学院,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们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改革了外语教学模式,调整了专业结构,增设了涉外应用学科专业,将培养外国语言文学人才为主的外国语学院,向多科性应用学科的外国语大学发展,增设了国际新闻、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对外汉语、外事管理、教育传播与技术等新专业,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两门外语,又具备应用学科知识和技能、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身体健康的高质量、复合型外语人才,受到了社会用人部门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为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校对原有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又进行了调整,新增了“国际金融”“国际法”两个专业,扩大了专业口径,拓宽了专业方向。现在,我校的学科门类已有语言文学、新闻、国际经贸管理和法学四种主要学科。去年,在国家教委和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率先实行了招生制度的改革,得到了领导部门的好评。我们要继续完善以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涉外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外语人才而努力奋斗。

2.学校的规模有了很大发展

我校原有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希腊语、葡萄牙语等语言文学专业,与新增设的九个涉外应用学科专业分属十一个系。近几年来,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体制改革的要求,我们先后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英语学院,今年又增设了韩国语专业。学校设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国际文化交流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学研究中心、中东文化研究中心、拉美经济研究室、双语词典研究中心、新西兰研究中心、英国学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韩国学研究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等13个研究出版机构,此外还有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出国人员集训部、上海外国语学校(附中)等。全日制在校学生已达3000多人,“八五”期间将达3300至3500人。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的规模还将不断扩大。由香港李嘉诚先生捐助四千万元,由浦东新区政府提供一百亩土地,我校二附中的基建项目在浦东筹建,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随着条件的逐步成熟,我们还将建立国际经济法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

3.我校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校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先后与18个国家6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招收各国留学生200多名,并互派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企业家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同时积极开展与国内著名大学的横向交流,为开拓学科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推动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具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校已建立了一支教学力量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共600多人,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167人,其他系列高级职称的有32人,讲师263人。我校每年还从十几个国家聘请几十名语言、文学和经济学专家在各专业任教。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从1984年起就建立了教师第二、三梯队,后又建立了第一梯队,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作用。由于我校师资水平较高,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语言学、比较文学等9个专业具有硕士授予权,英语、俄语、法语、语言学4个专业获得博士授予权。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我校开设了多种专业和文化选修课,建立了辅修专业,在新生中实行学分制,并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和标准化水平测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英语专业分级教学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科学研究密切结合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一批论文、专著、教材、工具书分别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等。我校承接的“八五”期间科研项目有40余项,其中21项课题列入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和博士点社科基金项目,已完成数十种辞书的编纂工作。《外国语》《外语界》《国际观察》《中国比较文学》等9种期刊在国内外发行。

我校图书馆藏书100万册,其中外文图书44万册,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图书馆还设有国家教委上海外国语大学文献信息中心、牛津英语教学资料中心、计算机中心、美国亚洲基金会赠书中国高等院校分配转运中心等。去年,我们从教育发展基金中拨款55万元,建立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今年,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承担的基建项目——160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已完成立项,即将开工。这些必将为改善我校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

各位来宾、同志们、同学们:45年来,我校的各方面工作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国家和上海地方对优秀外语人才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供不应求的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对照国家教委“211工程”的要求,我校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在硬件建设上,我校占地偏小、办学经费短缺,导致校园建设落后,急需加快建设。虽然通过发展校产、实行招生制度改革后增加了学校的收入,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经费困难问题。在软件建设上,无论是新专业的巩固、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充实、提高,还是在研究生的规模上,都需精心筹划,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其发展,为此,我们已经制定了《争取进入“211工程”改革与发展纲要》。

我们的改革思路是: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建成现代化和高水平外国语大学为目标,以教育改革为核心,以发展校产、增强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的整体效益,多出、快出高质量外语人才和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根据上述思路,结合我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到20世纪末,我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把我校建设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面向21世纪的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成为我国培养涉外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外语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我们要继续大力抓好外语基础教育,充分发挥我校外语优势,大力巩固和提高已经开设的新型复合型专业,更新和优化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增设专业方向,进一步完善已初步建成的双语型模式、主辅修制等多渠道并存的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模式。

我们要引进激励机制,优化科研机构,促进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积极搞科研,使科研工作与教学相结合、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与社会需要和经济建设相结合,使科研工作更紧密地为教学和学科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服务。

我们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教师梯队成员的数量,特别是要逐步提高新专业师资入选梯队人数的比例;要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做好对外征聘人才的工作,采取一系列优惠条件继续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校工作。

我们要按照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管理我校的模式,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校、院两级制,进一步精简机构,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简政放权,提高效率,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方向发展。

我们要继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充分利用外国智力资源,加强与国外著名大学的校际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除与国外高校合作外,可扩大到与学术研究机构、教育基金会、金融财团、大型企业集团等进行人员交流和合作办学、合作培训和合作研究,并根据我校学科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教师赴国外进修。

我们要加强德育工作,搞好校内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党委领导下,形成德育工作一体化格局,建立德育基金会,稳定德育队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尽管经费很紧张,但学校下了很大的决心,决定今明两年拨出200万元对校园建设作全面规划,花大力气改善校园环境和学生的学习和食宿条件。

要进一步发展校产,抓好基本建设和后勤服务工作。为了使校办产业形成规模生产、规模经营从而产生规模效益,我校已组建了上外集团公司。公司要依托外语优势,不断开拓业务,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基本建设要保证青年教工单身宿舍楼和18层高层住宅楼按时按质地交付使用,同时积极做好综合教学楼和兰花基地住宅楼的前期准备工作。后勤工作要在进一步加快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向校内社会化过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更好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的需要。

各位来宾、同志们、同学们:回顾过去,使我们信心满怀;展望未来,更使我们感到任重道远。在快要结束我的讲话之前,我想再一次向所有对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发展做出过帮助和贡献的社会各界的朋友们,向出席今天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并愿意就教学、科研、合作办学、校产协作等各方面与各界的朋友们继续发展我们的合作,为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跨世纪外语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本文刊发于《外国语》1995年第1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