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七问 大观园的正门是否临街

第一〇七问 大观园的正门是否临街

以上简略介绍了几种有关大观园的不同说法,从这个简略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读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为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必有一所现成的园子摆在那里,他一丝不苟地进行描绘,即使这个园子本出于曹雪芹的创造,他也是先有了一个园子的大致轮廓,然后再加以描写,很难想象曹雪芹会毫无章法地随意写出一个那样规模的园子来。我们且不说这种看法对还是不对,还是先仔细地读一下书,看看书中究竟怎样写的,再来提出我们的结论。可是稍微细看,就发觉曹雪芹对于大观园的描写并不像我们印象当中那样有板有眼,一丝不苟,它存在许多漏洞,比如这第一个问题,大观园的正门是否临街,就让我们感觉困惑。

第十七回试才题对额,正门首次出现,书中这样写:“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莲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俗套,自是欢喜。”由这一段描写我们不能看出这个正门是否临街。但是我们要知道,这大观园的建造“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门,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皆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也就是说这大观园是荣府东大院和宁府会芳园连接而成,它的位置在荣国府的东边,贾赦院的后边,宁国府的北边。大观园是贵妃临幸之处,具有皇家行宫性质,它的建筑必依古制,以一条中轴线为中心,两翼对称展开各种建筑。从书中描写来看,大观园也确实是以正门、翠障、沁芳亭、石牌楼、大观楼这一条中轴线展开的。如果我们假定荣府东大院与宁府会芳园面积相等,则这个正门应该正对小巷,小巷北面连属,南面则依然存在,那么正门恰好临街。如果会芳园的面积较荣府东大院大,那么这条中轴线还要往东移,正门则非临街不可。如果正门开在府内,那就是开到宁国府内了,大观园就不是荣国府的大观园,而成了宁国府的大观园。如果宁府会芳园面积较荣府东大院小,中轴线西移,正门须开在贾赦院之后,也必须临街,因为书中并没有描写贾赦院通大观园。这亦有书中描写为证。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在大观园中嘉荫堂请客,那南安太妃首先告辞:“贾母等听说,也不便强留,大家又让了一回,送至园门,坐轿而去。”南安太妃是在园门上的轿,可见园门是临街的。

可是书中描写出现了矛盾。

先看后一回元妃省亲所走的路线。“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入园。”由这里看,元春是由荣国府大门进入,过二门,往东至一院落更衣,然后入园,她是直接由荣国府进入大观园,似乎大观园的正门开在荣府之内。第二十八回,贾宝玉要到冯紫英家吃饭,在书房里等衣服穿。他的小厮茗烟“一直到了二门前等人,只见出来个老婆子,茗烟上前说道:‘宝二爷在书房里等出门的衣裳,你老人家进去带个信儿。’那婆子道:‘……宝二爷如今在园子里住着,跟他的人也都在园子里,你又跑了这里来带信儿。’茗烟听了笑道:‘骂的是,我也糊涂了。’说着一径往东边二门上来。可巧门上小厮正在甬路底下踢球,茗烟将原故说了,小厮跑了进去,半日才抱了一个包袱出来,递与茗烟”。当时宝玉是在贾母这边,即荣国府的西院,他所在的书房是贾母这边的外书房,茗烟先是到贾母的二门上等人,等到婆子告诉他宝二爷如今在园子里住,他是往东边二门上来,就是王夫人住的荣国府正当中那个院子,也就是荣禧堂所在,他是在荣禧堂的二门上遇着一个小厮,那小厮进去为他拿了衣服。由这里看,大观园在荣禧堂的后面,是一个后花园的性质,自然正门也就是开在府里,不是临街,否则的话,茗烟何不径直到园子门前去找人?而且大观园的门只与荣禧堂相接,与贾母住的西院也不相接,否则的话,那个婆子也就替茗烟去拿衣服了,用不着再让茗烟跑到荣禧堂的二门上去。

由这种矛盾之处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连大观园的正门开在哪里,是开在府内还是开在府外,是临街还是不临街,都没有写清楚,以致在行文中出现矛盾,遑论其他。所以如果说曹雪芹在写作之初有一个现成的园子作为蓝本,或者他先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园子,然后一丝不苟地加以描绘,是很成问题的。当然,仅凭一个大门的位置还不能够否定曹雪芹胸中有一个完整的园子,其他矛盾错漏之处所在多有,我们以后接着说。

读书导航